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dyspepsia,NUD)的关系尚无统一定论[1],特别是NUD与各亚型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本文拟就HP与NUD在分型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的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在十二指肠溃疡(D U)的变化及其意义,我们观察了29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活动期DU患者,在抗HP治疗前后的胃粘膜NOS活性及空腹血清胃泌素浓度的变化,产与12例非常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活动期DU患者胃粘膜NOS活性及血清胃泌素浓度明显高于抗HP治疗后的愈合期DU患者(P〈0.001和P〈0.05)。愈合期DU患者思粘膜NOS活性及胃泌素浓度与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在十二指肠溃疡(DU)的变化及其意义,我们观察了29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活动期DU患者。在抗HP治疗前后的胃粘膜NOS活性及空腹血清胃泌素浓度的变化,并与12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活动期DU患者胃粘膜NOS活性及血清胃泌素浓度明显高于抗HP治疗后的愈合期DU患者(P<0.001和P<0.05).愈合期DU患者胃粘膜NOS活性及胃泌素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HP根除者与未根除者NOS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而胃泌素浓度在HP根除者明显下降(P<0.001)。提示:活动期DU患者NOS活性升高可能具有调节胃泌素分泌而有益于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4.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50例临床分析李党育(广西区南溪山医院桂林市541001)关键词消化不良;诊断;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疾病,近年来发病有所增加,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现对50例NUD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吴秀华  杨思凤 《医学争鸣》1995,16(3):211-213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一种无创伤性血清免疫荧光抗体检查技术,作为消化性溃疡(PU),慢性胃炎(CG)以及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Hp感染的快速诊断和Hp清除与否的指标,并和内镜活检尿素酶法,直接细菌染色法比较,以确定HP血清免疫荧光的诊断价值。免疫荧光法测试结果,在前两法阳性组的阳性率为96%,阴性组的阳性率为22%,阴性健康组的阳性率为3%。Hp血清免疫荧光与非免疫荧光比较,前者对H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精神因素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88例FD病人进行临床分型及观察统计。结果 88例FD病人临床分型UD、RD、ND、DD型,其中RD、UD所占比例少,RD型病人HP感染率低,DD型病人有精神因素者居多。结论 HP感染对FD的症状转归无显著影响,精粹因素与FD的发病与诊疗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对胃上皮细胞的凋亡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 10例Hp阴性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25例Hp相关性胃炎患者,以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调控蛋白Bcl-2,Bax,Bak等的表达。结果与Hp阴性的NUD患者相比,Hp相关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数(AI)明显增加(19.66%υs3.03%,P〈0.01),其促凋亡蛋白Bak,Bax蛋  相似文献   

8.
老年性非溃疡性消化不良19例误诊分析樊庆兰(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易与溃疡病相混淆。特别是老年性NUD,易被误诊或漏诊。现对19例NUD,被误诊及漏诊,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诊断标准:①消化不良症状持续半年以上。②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关系及治疗观察于翠梅,王焕龙(山东省聊城地区人民医院内科,252000)关键词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幽门螺旋杆菌;胃动力药物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dyspepsidNUD)为一常见的消化系统症候群,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76例,结果:中药健脾汤加西药吗丁啉治疗NUD患者,其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及P<0.01),提示在NUD治疗中不可忽视其中医脾虚的一面,而采用健脾中药可明显提高NUD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166例胃粘膜活检进行了 HE,Warthin-Starry 和 Giemsa 染色,检出幽门弯曲菌(CP)113例(68%)。结果发现 CP 在慢性胃炎,溃疡病病人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其检出率与炎症的程度及活动度成正比。进一步观察了 CP 的形态特征,细菌与粘膜上皮接触部位及粘膜上皮本身的形态变化。讨论了 CP 在慢性活动性胃炎中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79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及经胃粘膜活检证实伴有慢性糜烂性胃炎者作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1分钟尿素酶法),以了解HP感染与慢性糜烂性胃炎之间的关系。另以30例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者为对照组。179例NUD伴慢性糜烂性胃炎者有75例(41.89%)HP阳性,对照组仅3例(10%)HP阳性(P<0.05),说明NUD伴HP感染与胃粘膜的炎症程度有关,但与胃粘膜有无萎缩、肠腺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无关。  相似文献   

13.
已有报告胃粘膜尿素酶试验可以预测幽门弯曲菌感染及活动性炎症程度。本文报告164例胃病患者胃粘膜尿素酶试验结果。胃粘膜大致正常者该试验结果全部阴性;慢性活动性胃炎阳性率为63.5%;消化性溃疡82.1%;轻度浅表性胃炎为14%、中度87.3%、重度100%。结果提示尿素酶试验阳性率与胃内炎症活动性有关,该试验简单、迅速,临床可常规用来判断胃内炎症程度及有无幽门弯曲菌感染。  相似文献   

14.
Attempt to fulfil Koch's postulates for pyloric Campylobacter   总被引:75,自引:0,他引:75  
A volunteer with histologically normal gastric mucosa received pyloric campylobacter by mouth. A mild illness developed, which lasted 14 days. Histologically proven gastritis was present on the tenth day after the ingestion of bacteria, but this had largely resolved by the fourteenth day. The syndrome of acute pyloric campylobacter gastritis is described. It is proposed that this disorder may progress to a chronic infection which predisposes to peptic ulceration.  相似文献   

15.
应用悉尼胃炎新分类法对连续胃镜检查100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①除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外,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复合性溃疡及胃癌的幽门螺杆菌(HP)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当地同期人群(P<0.05)。上述胃、十二指肠疾病中,92.7%有组织学上表现的慢性胃炎,其中HP阳性占83.7%、HP阴性占16.3%。前者主要表现为慢性全胃炎一胃窦为主,且炎症明显并伴有活动性改变;后者为慢性胃窦炎,其炎症轻亦无活动性改变。②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癌三者间存在明显不同的慢性胃炎模式(慢性炎症分布、萎缩程度及范围大小)。结果表明,悉尼胃炎分类诊断项目全面具体,有利于资料积累和分析,对HP及其相关性疾病的研究有特别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雷小兰  张竞超  龙莎 《河北医学》2011,17(7):960-962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冲剂配合护理干预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观察组(口服疏肝和胃冲剂配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单纯口服疏肝和胃冲剂),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口服疏肝和胃冲剂配合护理干预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疗效优于单纯口服疏肝和胃冲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  相似文献   

17.
经纤维胃镜检查的154例病人取胃粘膜涂片观察了幽门弯曲杆菌(PC)的分布情况,并经组织学检查。观察表明在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癌和慢性胃炎各组中大多有PC存在(l42/154)。组织学上伴有急性活动的慢性胃炎PC的分布往往以成簇分布为主,而无活动性的慢性胃炎PC的分布以散在为主。提示PC可能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 non-ulcer dyspepsia)是常见症候群,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NUD中幽门螺旋杆菌(HP Helicobacter Pylori)相关性胃炎占很大比例。针对该菌产生之抗体反应,应用酶联免疫法(ILISA)检测了335例NUD患者血清抗-HP抗体。其中208例为经细菌培养及(或)组织学检查证实的HP相关性胃炎,对其中164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以评价胶态次枸橡酸铋加氟哌酸治疗效果.治疗组与安慰剂组HP清除率分别为69%与6%(P<0.01)。HP清除后患者胃粘膜炎症好转或消除,症状明显减轻,抗-HP抗体滴度下降。  相似文献   

19.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 non-ulcer dyspepsia)是常见症候群,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NUD中幽门螺旋杆菌(HP Helicobacter Pylori)相关性胃炎占很大比例。针对该菌产生之抗体反应,应用酶联免疫法(ILISA)检测了335例NUD患者血清抗-HP抗体。其中208例为经细菌培养及(或)组织学检查证实的HP相关性胃炎,对其中164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以评价胶态次枸橡酸铋加氟哌酸治疗效果.治疗组与安慰剂组HP清除率分别为69%与6%(P<0.01)。HP清除后患者胃粘膜炎症好转或消除,症状明显减轻,抗-HP抗体滴度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 10例Hp阴性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25例Hp相关性胃炎患者,以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调控蛋白Bcl-2,Bax,Bak等的表达。结果 与Hp阴性的NUD患者相比,Hp相关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数(AI)明显增加(19.66%vs 3.03%,P<0.01),其促凋亡蛋白Bak,Bax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47.07% vs 16.63% & 42.6% vs 13.8%,P<0.01)。Bcl-2蛋白表达也与促凋亡蛋白呈现一致的变化(25.1% vs 8.07%,P<0.01)。AI与炎症积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AI、Bak、Bax及Bcl-2蛋白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 Hp诱导胃上皮细胞凋亡伴随着Bak蛋白表达增加,提示Bak蛋白在Hp诱导的胃上皮细胞凋亡中起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