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摘 要 目的: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高警示药品风险提示系统,减少高警示药品用药差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方法:根据我院药品情况建立高警示药品目录,查阅相关资料,用Excel电子表格整理高警示药品使用过程中的相关风险因素。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HIS系统中嵌入高警示药品风险防范模块,在医生开立医嘱及药师审核医嘱界面对高警示药品进行风险提示。结果:采用新系统进行高警示药品风险控制后,不合理医嘱由实施前322条下降至131条,不合理医嘱发生率逐月降低,溶媒选择错误、溶媒剂量错误和用法错误的不合理医嘱数在系统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少了高警示药品的用药差错,提高了医务人员对高警示药品的认识。结论: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高警示药品安全屏障,可以减少或避免高警示药品的用药差错,控制高警示药品的使用风险,有利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
秦靖  马静 《海峡药学》2021,(6):221-222,195
目的 对药学干预在临床高警示药品使用管理上的成效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数据收集、问卷调查及实地考察等方式对药学干预前后我院临床科室高警示药品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利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FMEA)分析药学干预前我院临床科室高警示药品使用管理存在的风险,通过对比干预前后各风险点的发生频度、医嘱执行错误率、医师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我院高警示药品管理模式,为医疗机构对该类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按照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2019版)制订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及风险点,对全院医师、药师、护士进行相关培训与考核;以临床科室、药学部门的高警示药品管理和使用合格率为检查指标,比较优化前后高警示药品管理和使用的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升某院高警示药品安全管理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将某院未执行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循环理论管理作为干预前(2019年1月~2019年6月,门诊就诊患者7740例,住院收诊患者1768例,其中出院1680例),执行PDCA循环理论管理作为干预后(2019年7月~2019年12月,门诊就诊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警示标识管理用于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的实践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使用高警示药品的500例患者,按警示标识管理实行时间分为管理前(2019年1月~2019年6月)、管理后(2019年7月~2019年12月),分别为250例,比较管理前后高警示药品配置差错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高警示药品的管理,保证高警示药品安全应用。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等,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开展高警示药品的全方位管理。结果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严格药品管理,有效降低药品差错、过敏、中毒等突发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高警示药品全方位管理的有效实施,降低高警示药品应用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余世友 《黑龙江医药》2013,26(2):273-276
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具有需要进行风险管理的典型特性.药品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的“双刃剑”的特性,决定了医疗机构使用药品具有高风险的特点.医疗机构加强药品风险防范,不仅是减少医疗差错纠纷的重要环节,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本文对目前影响医院药品安全的风险因素和防范措施进行初步分析探讨,认为影响药品安全的因素存在于医院的各个环节,要采取有力措施,尽快建立起完善医院药品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地防范医院药品风险,以达到药品风险最小化,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8.
针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历年来医疗不良事件及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情况,建立与我院实际医疗工作契合的高警示药品目录及警示内容,加强高警示药品临床合理应用。方法:根据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公布的高危药品目录、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委员会推荐使用的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目录等资料,查阅药品说明书、相关临床指南,结合文献记载的高警示药品用药风险案例、中国裁判文书网高警示药品相关案例,编写高警示药品目录及其警示内容。根据已发表的高警示药品调查问卷相关文献,制定以警示内容为导向的高警示药品目录。结果:将二百余种药品列入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并将其分为特殊警示级高警示药品和一般警示级高警示药品。特殊警示药品分为11类、6种,一般警示药品分为16类。制定《高警示药品速查手册》,供医务工作者学习,相关内容通过我院临床医务人员组成的专家团队复审。结论:药师通过有效途径建立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 整理警示内容,解临床之惑,把对不良事件的事后处理变为前馈控制,从源头上促进高警示药品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规范手术室药品管理,提高医务人员风险意识,降低患者用药风险。方法结合我院手术室药品管理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规范手术室药品管理。结果目前我院手术室药品管理较为混乱,术中用药规范性不强等造成手术室药品管理存在安全隐患。结论为提高药品管理效率,降低用药风险,手术室应配备专职药师监管,并建立严格的特殊药品管理制度,实现手术用药规范化、安全化。  相似文献   

10.
蔡瑞娜  陈建达 《中国药事》2018,32(2):245-249
目的:应用JCI标准,对医院高警示药品进行规范化管理。方法:基于JCI标准制定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与目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改进高警示药品的管理,评价JCI认证前后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的成效。结果:医院确立新的标准,在信息系统上设安全屏障,统一全院高警示药品标识,由专人监管并加强培训和督导,通过8个月的持续质量改进,高警示药品保管合格率提升至98.70%。结论:医院应用JCI标准规范了高警示药品的管理,且加强了医、药、护及各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医疗机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高警示药品管理模式,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法:结合某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高警示管理的实践,探讨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高警示药品管理模式。结果: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后,与高警示药品相关的用药差错和危害事件与往年相比有明显减少,2017年高警示药品用药差错和危害事件发生率占总药品用药差错和危害事件发生率的6%,而2018年高警示药品用药差错和危害事件发生率占总药品用药差错和危害事件发生率的2%,有效降低了高警示药品用药风险,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高警示药品管理模式应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筛选确定高警示药品目录、分级管理、重点采购、设定专区专柜、增加醒目标识、严格审核医嘱、进行风险监督管理、加强人员培训等管理措施,以及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及标准操作流程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黄忠强 《北方药学》2021,18(3):131-132
目的:探究高警示药品标识管理在医院管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实施高警示药品标识管理前的100例使用高警示药品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实施高警示药品标识管理的100例使用高警示药品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高警示药品使用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高警示药品的概念.为医疗机构应用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高警示药品的特点和其它监管药品的不同.结果 与结论 医疗机构的卫生行政、信息中心、医师、药师、护师、要明确各自的职责,防止高警示药品误发误用,才能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学习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最新发布的防范化疗和生物治疗的差错指南,结合我国日常工作,探讨从遴选药品到安全使用整个用药闭环各环节的警示点。用药风险不容忽视,优化和全面关爱患者需要团队参与服务。医疗机构、医师、药师、护士、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应各负其责,并加强沟通交流,多角度获取信息、了解潜在风险,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服务来提高用药安全性。抗肿瘤类药物无论是品种、剂型、给药方案都有其复杂性,有很多可能因疏失带来的风险,所以每个环节都要不断学习,持续改进,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明确医疗机构高警示药品流通使用各环节的风险要素,促进高警示药品风险管理标准化,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药学服务专业委员会联合河南省药学会药物治疗学专业委员会、武汉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郑州市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联合发起制订《中国医疗机构高警示药品风险管理指南》。指南制订委员会将按照美国医学研究所(IOM)最新指南定义、世界卫生组织指南手册(WHO handbook)、指南质量评价工具(AGREEⅡ)及卫生保健实践指南报告条目(RIGHT)的要求来制订指南。计划书主要报告制订该指南的背景、适用人群、指南制订委员会、临床问题和结局指标的确定、证据检索策略及推荐意见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受让方角度出发,对药品技术转让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风险防范建议。方法:通过对药品技术转让涉及法规、实务转让环节以及转让案例进行分析,进而探讨药品技术转让过程中的风险点及其防范措施。结果:风险存在于药品技术转让的各个环节。结论:技术受让企业应当做好审查工作,并在转让合同中明确权利、义务,以有效防范转让风险。  相似文献   

17.
刘叶芳  马玉琴  倪佳 《中国药事》2018,32(5):658-663
目的:依托六级电子病历建设,提升我院高警示药品管理水平。方法:依据电子病历要求,将涉及高警示药品的每个重要医疗活动节点进行链式记录,纳入闭环管理。结果:通过医院六级电子病历信息化改造,将高警示药品纳入闭环管理,提高了医院对病人完整医疗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大大减少了用药差错,将高警示药品潜在的、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用药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缩短了各流程的时间,使病人及时、准确、安全用药;促进药师参与临床,提升临床药学服务水平。结论:我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工作由原来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发展,即从传统的末端、事后管理转向过程管理,最终实现从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真正做到医疗质量的事前管理和实时监控,有效地规范了医护人员的行为,有利于提高医疗效率、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儿童高警示药品(HAM)使用情况,为促进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由药剂科ADR监测小组使用医院信息系统获取某院附设儿童医院2019年5月1日~2021年4月30日18岁以下的患者处方99 885张(患者<18岁),其中门诊急诊72 060张(72.1%),住院医嘱27 825张(27.9%)。使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及问卷调查法收集处方中患儿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就诊科室、疾病、使用药物、不良事件及表现。采用回顾分析方法统计HAM情况。统计使用频次前3的药物类别及排名前10的HAM药物。结果 住院医嘱中儿内科72.45%、儿外科27.55%;男36.89%、女63.11%;婴儿期30.45%、幼儿期15.25%、学龄前13.02%、学龄期26.12%、青春期17.97%;呼吸道感染7.74%、胃炎11.83%、鼻炎10.80%、肺炎39.39%、其他30.24%。门诊急诊中内科57.69%、外科42.31%;男44.27%、女55.73%;婴儿期14.24%、幼儿期14.18%、学龄前18.91%、学龄期36.29%、青春期16.39%;呼吸道感染17.56%、...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国家电子病历7级标准完善高警示药品闭环管理模式,评价其实施成效,为医院药学信息化建设提供实践经验。方法 在高警示药品闭环管理过程中对数据整合性、一致性、及时性和完整性进行质量管理,梳理好闭环流程的数据流,建立起符合国家电子病历7级标准的高警示药品闭环管理体系。结果 完善后的高警示药品闭环管理体系满足了国家电子病历7级等级评审要求,能够有效梳理闭环流程风险质控关键点和规范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结论 基于国家电子病历7级标准构建高警示药品闭环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严把数据质控关,减少临床发药、用药差错,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