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王建东  杨玲 《中国药业》2012,21(12):51-52
目的建立复方玄驹片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方法细菌计数采用培养基稀释法,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采用常规法,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进行5种实验菌的回收率试验和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结果采用常规法,经加收率预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回收率小于70%,其余试验菌株的回收率均大于70%。通过培养基稀释法,可消除供试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其回收率大于70%。控制菌采用常规法即可检出。结论供试品细菌计数检查采用培养基稀释法,霉菌、酵母菌计数和控制菌检查采用常规法。  相似文献   

2.
五种中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潘强  易大为  孙永超 《中国药事》2008,22(5):424-426
建立五种中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离心集菌法、离心集菌培养基稀释法对五种中药进行方法验证.确立了五种中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结果表明,羚羊感冒片用常规法,牛黄解毒片用培养基稀释法,三黄片和双黄连片用离心集菌法,银翘解毒片用离心集菌加培养基稀释法进行微生物限度的细菌检查.  相似文献   

3.
马海玲  张咏梅  沈花  钱伟 《安徽医药》2019,23(12):2531-2534
目的建立胃炎灵颗粒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该检查方法进行验证。方法参照 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采用薄膜过滤法、培养基稀释法、常规法对胃炎灵颗粒剂分别进行微生物计数检查方法的验证。采用常规法对胃炎灵颗粒剂进行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结果培养基稀释法、常规法不能消除胃炎灵颗粒剂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测得回收率低于 0.50。薄膜过滤法可消除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测得回收率在 0.50~2.00范围内。控制菌检查结果显示,培养基用量为 100 mL时,试验组、阳性对照组检出大肠埃希菌;供试品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无菌落生长。结论胃炎灵颗粒剂的需氧菌总数检查采用薄膜过滤法,霉菌及酵母菌总数检查和控制菌检查采用常规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保证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1105及1106对制剂中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法及控制菌检查方法进行适用性验证。结果:宣肺止嗽丸需氧菌总数计数检查采用培养基稀释法,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及控制菌检查采用常规法。消炎栓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及控制菌检查均需采用供试液稀释法。结论:医院制剂微生物检验方法应该按照药典规定进行升级,完成方法学验证后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抗敏止痒霜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并对其进行方法 学方面的验证.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规定,采用常规法和培养基稀释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验证.结果 采用常规法检查,供试品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3种试验菌的回收率均远高于70%,采用稀释法对白色念珠菌、黑曲霉2种试验菌的回收率均在90%以上,采用常规法能正常检出控制菌.结论 本文建立了抗敏止痒霜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可有效控制其质量.  相似文献   

6.
颜栋林  李萍  兰茜 《医药导报》2010,29(8):1080-1081
目的建立冠心丹参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离心沉淀集菌法、离心稀释法的顺序逐步分析制剂抑菌活性,根据抑菌活性强弱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进行5种菌株的回收率实验和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验方法验证。结果供试品5种试验菌回收率均〉70%,控制菌能正常检出。结论细菌数计数方法采用离心稀释法(0.2mL),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及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验采用常规法进行。  相似文献   

7.
高爽  高岩 《中国药品标准》2022,23(3):330-333
目的: 探讨中和法联合稀释法在复方苯佐卡因凝胶中的适用性。方法: 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选择不同的试验方法(中和法、中和法加稀释法、常规法),通过比较试验菌回收比值确定最终方法,复方苯佐卡因凝胶在需氧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总数的检测中采用中和法加稀释法,控制菌检测采用中和法;以聚山梨酯和卵磷脂作为中和剂。结果: 中和法加稀释法可对药物杀菌功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采用中和剂0.3%卵磷脂和3%聚山梨酯80制备1:20的供试液,在微生物计数试验中各试验菌的回收比值均在0.5~2.0之间,控制菌检查中,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能有效检出。结论:中和法加稀释法可用于复方苯佐卡因凝胶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建立儿童专用医院制剂紫黄软膏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要求,采用供试品溶液稀释法(1∶100)进行需氧菌总数的测定;采用常规倾注平皿法进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采用供试品溶液稀释法(100 mL)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控制检查。结果:需氧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总数实验菌株回收比值均落在0.5~2.0的范围内;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控制检查实验组菌株生长良好,阴性对照组和样品组均无菌株生长。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经过方法学验证,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可为医院制剂紫黄软膏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周剑  王刚林 《中国药业》2013,(22):57-59
目的对克霉唑阴道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常规的直接接种法、培养基稀释法和离心沉淀一培养基稀释联用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细菌数检查可经1:10样品稀释液500r/min离心3mn,取上清液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每皿0.2mL)进行检查;霉菌及酵母菌数检查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每皿0.1mL)进行检查,但回收率不能达到相应规定;控制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可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每100mL培养基加1:10供试液5mL)进行检查,白色念珠菌可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每100mL培养基加1:10供试液2mL)进行检查。结论克霉唑阴道片细菌检查可采用离心沉淀一培养基稀释联用法消除抑菌成分,控制菌检查可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有效消除抑菌成分,霉菌及酵母茵检查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每皿0.1mL)进行检查,但回收率不能达到相应规定。  相似文献   

10.
联苯苄唑乳膏中控制菌检查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联苯苄唑乳膏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用司盘、聚山梨酯80使药品乳化,采用常规法和培养基稀释法进行控制菌检查验证试验比较.结果 培养基稀释法供试品对照组阳性对照菌生长良好.结论 培养基稀释法适合联苯苄唑乳膏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项下的控制菌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泊沙康唑注射液无菌检查的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选择聚山梨酯80作为中和剂,以及消除泊沙康唑抗菌活性的冲洗方式,建立该品种的无菌检查方法.结果:以0.9%无菌氯化钠溶液每250 mL中加入7.5 mL聚山梨酯80,混匀,作为冲洗液,约每管400 mL的冲洗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瑞他莫林软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进行适用性实验。方法 用十四烷酸异丙酯溶解后,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通则1105和1106对瑞他莫林软膏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适用性实验。需氧菌总数计数、真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采用降低取样量后薄膜过滤,并在水相冲洗液中加入乳化剂聚山梨酯80,控制菌检查采用培养基稀释法。结果 需氧菌总数计数、真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适用性实验中的回收率比值均在0.5~2内;控制菌检查适用性实验中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瑞他莫林软膏具有较强的抑菌性且基质特殊,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本试验建立的方法可作为瑞他莫林软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MPT)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某院130例受血及供血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分别采用MP T技术、常规盐水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比较两组阳性检出率、细胞凝聚检出情况、检测时间及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稳定性.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溶血性试验供试品药物浓度的设置提出参考性意见。方法根据药物临床使用现状,对溶血试验中供试品的浓度设置进行了分析。结果当药物浓度高于临床使用浓度16.7倍时,可采用药物原液按常规体外试管法进行评价与检查;当药物浓度达不到临床使用浓度的16.7倍时,建议采用在供试品溶液中加入少量血红细胞的方法进行评价与检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结论现行溶血试验中的供试品药物浓度确定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的实验以及皮试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接收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500例住院患者,随机平均分成皮试组与非皮试组,分别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情况。结果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占19.80%,皮试阳性占有率中,其他物质过敏史的占12.02%,无过敏史的占0.55%;皮试阴性组用药后发生的不良用药反应以及过敏反应明显低于非皮试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不良药物反应以及皮试阳性发生率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的过敏史,因此,对具有过敏史患者用药前应该对患者进行采取拟用药皮试。  相似文献   

16.
安胜利 《中国药房》2007,18(26):2077-2080
目的:研究传统显著性检验同等效性检验的联系规律,并探讨在传统显著性检验结果为P>α时,依据等效性界值结合本研究结果下等效结论的可能性。方法:在MATLAB软件上编程进行模拟研究。其中,编写程序的正确性均通过了SPSS13.0软件和EquivTestTM2.0软件的验证。结果:得到了各种情形下基于传统显著性检验P值进行等效性判定的标准,以及不同判定标准下作等效性判定的判错率,并以方便查询的表格形式表达出来。判错率与P值间呈三次模型关系。结论:各医药专业研究人员不必专门系统地学习等效性检验的理论,而可据本研究结果直接利用传统显著性检验方法作出是否等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李晨辉 《今日药学》2011,21(1):14-15
目的 比较保健食品软胶囊的破裂试验结果与崩解时限检查结果,了解两者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方法 保健食品软胶囊分别按<美国药典>32版进行破裂试验和<中国药典>2005年版进行崩解时限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破裂试验与崩解时限两方法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也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崩解时限检查合格的保健食品软胶囊,在出口时须按...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只对具有抑菌成份的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提供了常用方法,但对含有抗生素类滴眼液的细菌计数测定方法没做具体规定(《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标准规定一般滴眼剂细菌数不得过100个/ml).虽然,抗生素是一种抗菌作用较强的药物,但不可能杀灭和抑制所有种类的微生物.因此,含抗生素类药物也可能被微生物所污染,此类药物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主要决定于此类药物本身在试验条件下是否抑制被检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以,只有在检验过程中去除其抗菌作用,使之不干扰微生物检查,结果才能有效.笔者在试验当中采用了两种方法即培养基稀释法和薄膜过滤法对抗生素类滴眼液的细菌数测定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薄膜过滤法用于抗生素类滴眼液的细菌数测定是行之有效的.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保健食品软胶囊的破裂试验结果与崩解时限检查结果,了解两者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方法保健食品软胶囊分别按《美国药典》32版进行破裂试验和《中国药典》2005年版进行崩解时限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破裂试验与崩解时限两方法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也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崩解时限检查合格的保健食品软胶囊,在出口时须按《美国药典》要求进行破裂试验,不应简单以崩解时限替代破裂试验。  相似文献   

20.
张美霞  厉琳琳 《中国药业》2010,19(19):12-13
目的探讨自制青霉素皮试液的有效期。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15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并用浓度和吸光度的关系计算出皮试液中青霉素的含量。结果 4℃下7 d内青霉素皮试液外观无变化,含量稍有变化;超过7 d,皮试液外观仍无明显变化,但含量有明显变化。结论青霉素皮试液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稳定性、精密度、重现性和回收率均较好;在4℃下,青霉素皮试液的有效期为7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