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苑百花     
去羟肌苷散、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联合治疗艾滋病患者 6个月疗效观察  本研究观察了去羟肌苷散、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 3药联合治疗艾滋病患者 6个月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研究对象为艾滋病患者 8例 ,给予去羟肌苷散、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 3药联合治疗 ,随访 6个月。监测患者治疗前、治疗 1个月、治疗 3个月、治疗 6个月时的血浆病毒载量及 CD+ 4T淋巴细胞计数 ,并评价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显示经过 6个月治疗患者血浆中 HIV RNA含量明显降低 ,CD4 + 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 ,药物不良反应轻微。结论为去羟肌苷散、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 3药联合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女性艾滋病患者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个/μl时使用奈韦拉平(NVP)抗病毒治疗方案是否会增加肝毒性.方法 选取女性艾滋患者158例,其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个/μl者86例设为高CD4+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个/μl者72例设为低CD4+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检测肝功能、血常规、CD4+ T淋巴细胞等,分析2组患者3个月内的肝功能变化,并观察2组肝损害程度.结果 低CD4+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AL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CD4+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AL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TBIL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肝损害程度明显增加(P<0.05),且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中奈韦拉平发生肝毒性较常见,女性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个/μl时使用含有奈韦拉平的治疗方案未增加肝毒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女性艾滋病患者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个/μl时使用奈韦拉平(NVP)抗病毒治疗方案是否会增加肝毒性。方法选取女性艾滋患者158例,其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个/μl者86例设为高CD4+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个/μl者72例设为低CD4+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检测肝功能、血常规、CD4+T淋巴细胞等,分析2组患者3个月内的肝功能变化,并观察2组肝损害程度。结果低CD4+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AL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CD4+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AL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TBIL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肝损害程度明显增加(P<0.05),且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中奈韦拉平发生肝毒性较常见,女性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个/μl时使用含有奈韦拉平的治疗方案未增加肝毒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国产去羟肌苷散、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联合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病人1a的初步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耐药性突变位点。方法:艾滋病病人8例,给予去羟肌苷、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3药联合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1,3,6,9,12mo时定期监测病人的血浆病毒载量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评价药物不良反应,并对基线及治疗1a的标本进行基因型耐药性检测。结果:治疗后病人血浆中病毒载量均明显降低(P<0.01),CD4+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P<0.01)。早期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当治疗1a后至少有2例病人对治疗药物产生了耐药性。结论:国产3药联合治疗在早期就能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机体免疫功能也有改善,耐受性良好,后期则可以发生耐药性变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联合治疗对艾滋病患者临床效果、免疫功能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11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4例与观察组64例。对照组给予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联合治疗,观察组给予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联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数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RNA载量、T淋巴细胞亚群、生存质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CD4+T淋巴细胞数量、CD3+、CD4+、CD4+/CD8+以及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HIV RNA载量、CD8+较治疗前降低,而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数量、CD3+、CD4+、CD4+/CD8+以及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HIV RNA载量、CD8+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联合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的病毒抑制效果更佳,可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提高生存质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非韦伦用于治疗艾滋病的不良反应,并进行相应的用药护理。方法:将2017年10月—2021年10月该院800例采用依非韦伦用于治疗艾滋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服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进行汇总,并分析发生的临床特征。结果:800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为102例,占比12.75%。21~50岁服用依非韦伦后出现不良反应较多。服用依非韦伦0.5~1个月后,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0~0.5个月后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次之,占比19.61%。服用依非韦伦后不良反应累及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失眠、头痛等,占比28.33%,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斑疹样皮疹、皮肤红肿等,占比22.50%。结论:服用依非韦伦后不同年龄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程度不同,且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以及累及的器官/系统的占比不同,要密切关注依非韦伦的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宋巍 《中国实用医药》2014,(35):110-111
目的观察双环醇预防性治疗奈韦拉平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68例服用奈韦拉平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双环醇预防治疗组和还原性谷胱甘肽预防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服用双环醇片,对照组服用还原型谷胱甘片。观察两组患者出现肝损伤情况。结果纳入研究的68例服用奈韦拉平的艾滋病患者,共出现药物性肝损伤15例,其中治疗组出现药物性肝损伤4例,对照组出现药物性肝损伤11例,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环醇预防奈韦拉平引起的肝损伤效果满意,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双环醇预防奈韦拉平致艾滋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应用奈韦拉平治疗的艾滋病患者80例,按照药物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双环醇治疗,对照组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肝损伤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5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4,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肝损伤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8,P<0.05)。治疗后2组ALT、TBIL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环醇预防奈韦拉平致艾滋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效果较好,可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姜利勇 《北方药学》2017,(12):153-154
目的:探究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效果,从而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针对150例不同科室临床用药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用药干预,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150例在对照组常规用药的基础上进行药师药学干预,归为观察组;对两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观察,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服药的依从性,比较分析.结果:在临床不合理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服药依从性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用药过程中采取药师药学干预方法,可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用药安全性,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服药的依从性,达到药品资源的合理使用,改变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分析奈韦拉平致Stevens Johnson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奈韦拉平”、“不良反应”、“史蒂文斯 约翰逊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为中文关键词,以“nevirapine”、“drug adverse reaction”、“stevens johnson syndrome (SJS)”、“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TEN)”为英文主题词,分别检索国内外主要文献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药物过敏史、给药剂量、临床表现、出现时间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病例报道文献17篇,有效病例21例。奈韦拉平引起的SJS/TEN多发生在50岁以下人群中,以男性居多,住院天数12 d至3个月不等,有3例患者出现了死亡、1例失明。结论:在临床应用中,应重视奈韦拉平引起的SJS和TEN不良反应,注重对患者的用药教育,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确保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药学监护对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服药依从性和临床疗效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至我院就诊的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4例,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给予一般用药指导,实验组给予全程药学监护,对比两组服药依从性与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10%与71.43%,服药依从性分别为85.71%与69.05%,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采取全程药学监护可明显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患者需要终生进行药物治疗.我国常用的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药物主要有依非韦伦、替诺福韦、奈韦拉平、拉米夫定、齐多夫定、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等.为了明确国产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在中国人群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特性,进一步明确和优化治疗方案,开展中国成人HIV感染者服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PK/PD系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型药学服务模式对患者的用药安全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院门诊药房2013年1月~2014年9月接收的120例取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运用常规药学服务模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指导,运用新型药学服务模式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指导,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用药安全及依从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药品差错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合理服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用药完全依从比例90.0%(54/6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36/60)(P0.05)。结论:新型药学服务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及依从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IAMEF模式的药学服务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感染免疫门诊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接受ART的AIDS患者1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两组患者均予基本的药品保障供应及常规药学咨询服务,观察组患者加予基于信息收集-分析评估-制订计划-执行计划-跟踪随访(IAMEF)模式的药学服务,两组均干预10个月。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病毒载量、服药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CD3+和CD4+水平及CD4+/CD8+均显著升高,病毒载量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好的占比及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8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漏服药物、定时服药及遵医嘱剂量用药占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院门诊药房咨询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推动药学服务进程,促进合理用药。方法调查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536例门诊药物咨询资料,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未开展药学服务为常规组(209例),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开展药学服务为药学服务组(327例),比较两个阶段的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咨询内容主要为药物的用法用量(32.6%)、不良反应(17.2%)和相互作用(12.9%)。药学服务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用药咨询服务不仅能有效保证患者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有助于加强医师、患者、药师间的沟通,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以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珠海市斗门区艾滋病患者经抗病毒治疗3个月内的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回顾性探讨2005年6月~2012年1月于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感染科门诊或住院103例HIV/AIDS患者开始抗病毒治疗后3个月内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中主要治疗方案为拉米夫定(3TC)+齐多夫定(AZT)+奈韦拉平(NVP)(16.50%)、3TC+AZT+依非韦伦(EFV)(54.37%)、司他夫定(d4T)+3TC+NVP(12.62%)、d4T+3TC+EFV(16.50%)。其中含NVP组中肝功能损害及皮疹的发生率较其他组别明显增高;含AZT组中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较其他组别明显增高。药物不良反应以肝功能损害(39.81%)、消化系统症状(33.98%)、骨髓抑制(25.24%)和皮疹(5.83%)为主。结论艾滋病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3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故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基本情况选择合适抗病毒药物组合,同时密切关注抗病毒治疗3个月以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奈韦拉平与齐多夫定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暴露婴儿母婴阻断结局、肝功能、血常规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HIV感染患者分娩新生儿70例,最终纳入研究63例,根据出生后6h内母婴阻断用药情况分为奈韦拉平组(37例)和齐多夫定组(26例).比较2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艾滋病(AIDS)患者使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免费HAART治疗的27例HIV-1晚期患者,即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的药物治疗,疗程为1~2年,平均18个月。其后进行了6个月到2年的随访,定期监测HIV-RNA病毒载量、CTL(HI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应答、CD4+T淋巴细胞计数、常规生化指标和临床观察指标等。结果:27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70.4%(19/27)的患者HIV-RNA病毒载量< 50拷贝/mL,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为276±129个/μL,CTL在每个蛋白区均有较高应答频率和相关效应。常规生化指标和临床观察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HAART有较好的抗病毒疗效,免疫重建效果也很好,可以大大降低艾滋病的机会感染和死亡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药学服务干预对疗效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14年12月到2015年11月之间在我社区的213名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并分别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干预指导,并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药学服务干预的观察组服药依从率和疗效分别为94.44%和93.52%显著优于采用常规方式指导的对照组患者的73.33%和78.10%,两项比较差异值 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学服务干预显著提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极大促进患者的高血压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服药依从性。方法:选取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感染者84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成齐多夫定组与替诺福韦组各4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用药时间、服药依从性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齐多夫定组患者的平均用药时间为(5.6±0.7)个月,替诺福韦组患者的平均用药时间为(7.2±0.5)个月,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完全停药或<50%间断服药与90%~100%坚持服药的比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艾滋病感染者完全停药或间断服药的原因主要包括不良反应、忘记服药、每日服药不方便、对治疗缺少信心、错过服药时间以及合并其他疾病等,其中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最大,占比42.9%。结论:影响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有很多,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变化,以改进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