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发布了关于维生素K1注射液引起的严重过敏反应问题。维生素K1注射液临床主要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Ⅱ、Ⅶ、Ⅸ、Ⅹ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或异常而致的出血,香豆素类、水杨酸钠等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和新生儿出血,以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所致的体内维生素K  相似文献   

2.
胡秀红  黄麦翠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399-2400
维生素K1是一种治疗出血性疾病的常用药物,作用于维生素K1缺乏引起的出血、新生儿出血及各种疾病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等,尤其适用于因肝功能异常、凝血因子缺乏而出血者[1].维生素K1是维生素类药物,是肝脏合成因子Ⅱ、Ⅶ、Ⅸ、X所必需的物质[2].维生素K1缺乏可引起这些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或异常[3-4].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K1是临床常用的止血剂,多用于维生素K缺乏及低凝血酶原血症导致的出血或出血倾向的防治。但曾有注射维生素K1后引起迟发性局部过敏反应,也有临床快速静脉注射维生素K1致死亡的报道。因此,为提高临床医师应用VitK1过敏反应的警惕性。现将本院耳鼻喉科1例肌内注射维生素K1后出现局部过敏反应、处理方法及效果报告,务必在使用维生素K1前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用药后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掌握处理原则、护理要点,引导患者正确理解、认识,积极配合治疗护理,避免发生严重后果及不必要的纠纷。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K3(VK3)主要用于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凝血酶原过低症引起的出血,现发现对下列疾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又称获得性凝血酶原缺乏症,是由于维生素K的摄入和吸收不足或因肝功能障碍不能利用维生索K合成凝血酶原所致的出血症,是婴儿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中大多数表现为颅内出血。近年来,由于预防措施开展,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发病率有所降低。我院儿科2004-2008年共收治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2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出血症8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引起新生儿出血症的病因,从而提出其预防及治疗措施,以减少发病率和提高治愈率。方法:对2005年—2009年诊断为新生儿出血症的住院病例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儿中,78例为单纯母乳喂养,62例出生时使用过维生素K1,18例未使用维生素K1。患儿母亲均未使用过维生素K1制剂。大量胃肠道出血56例,颅内出血6例,均采用维生素K1等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其中除6例颅内出血转外院手术外,余74例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新生儿出血症系维生素K1缺乏导致,使用维生素K1治疗近期效果良好,孕母及婴儿预防使用维生素K可减少甚至避免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期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新生儿出血症,已为人们所熟知。婴儿期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严重出血倾向,特别是颅内出血,近几年才被重视。现将几年来我们收治的14例婴儿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诊断依据:母乳喂养;出生后两周至三个月突然发病;急性或亚急性颅内出血,呕血、便血、注射部位针眼出血不止;惊厥但血钙不低,钙剂治疗无效;给予维生素K及输血后,出血很快停止,不能查明颅  相似文献   

8.
<正>维生素K_3(VK_3)主要用于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凝血酶原过低症引起的出血,现发现对下列疾病有一定的疗效。1.腹痛:一些疾病的腹痛系平滑肌痉挛所致,而VK_3能直接松弛平滑肌而起镇痛作用。可用于治疗胃痉挛、胆道蛔虫症、肾绞痛所致疼痛,可口服、肌注或静注,用量4~12毫克,2~3次/日,用药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K1肌注致局部红斑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远  严之纯 《贵州医药》1999,23(3):232-232
维生素K是一族含有甲萘醌结构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由苜蓿所得者为维生素K1(现已能人工合成);由腐鱼粉或肠道微生物合成的为维生素民;人工合成有亚硫酸氢销甲萘醌(维生素K3)和乙酰萘醌(维生素K4)。肝内合成凝血酶原必需维生素K的参与,维生素K用于阻塞性黄疸、胆瘘患者,新生儿出血性素质及双香豆素、水杨酸钠等药物及其它原因所致的凝血酸原过低情况。随着近年来对维生素K的广泛研究,扩大了这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由于它具有松驰平滑肌的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胆绞痛、胃肠道痉挛性疼痛。支气管哮喘。同时对慢性肝…  相似文献   

10.
吴晓明  丁婕 《上海医药》1994,(10):32-33
维生素K_4片主要用于因缺乏维生素K引起的凝血时间长、阻塞性黄疸、胆瘘以及双香豆素、水杨酸钠等药物或其它原因所致的凝血酶原过低引起的出血。其质量标准曾收载于上海市药品标准。制剂规格有2mg和4mg两种。根据有关规定,必须测定维生素K_4片的含量均匀度。由于维生素K_4原料药采用硫酸铈滴定法,该方法不适宜用于考察单剂量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K1缺乏症亦称获得性凝血酶原成低症,是由于维生素K的摄入和吸收不足,或因肝功能障碍,不能利于维生素K合成凝血酶所致。发生在生后1~3个月婴儿的维生素K缺乏症,我们常称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我院1997~2002年收治30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现总结如  相似文献   

12.
与抗生素治疗有关的出血症状可能是严重的。Ham报道5例胃肠道外给予氨苄青霉素的患者(其中1例加用卡那霉素)中发现血凝血酶原过少,2例有出血需输血;另2例有少量出血,经用维生素K后,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出血停止。据报道,15例术后患者竟患维生素K缺乏(凝血酶原时间延长),9例有胃肠出血,除其中1例外,其余均用广谱抗生素和静脉补液。血凝血酶原过少是由于口服维生素K不足和用化疗药物后致使肠内细菌维生素K内源性产生减少所致。58例用胃肠道外羟苄四唑头孢菌素的患者中有10例也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K是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必需物质,而维生素K——1是其中一种临床上常用的维生素K类药物,主要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及低凝血酶原血症。然而维生素K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致患者死亡。临床医生应该严格按维生素K药品使用说明书规范用药,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维生素K1治疗香豆素类灭鼠药中毒致严重急性过敏性休克病例进行报道,同时对维生素K常见不良反应及具体抢救做分析、总结、讨论,以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紊K缺乏症亦称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是由于维生素的摄入和吸收不足,或因肝功能障碍,不能利用维生素K合成凝血酶原所致维生素K缺乏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约60%~80%伴有颅内出血.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伴颅内出血是婴儿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如何提高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所致的颅内出血息儿的救治,降低致残率至关重要.我科自2002年1月~2010年3月收治25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患儿,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K1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柯友彬(浙江省温州市第三制药厂,洞头325700)维生素K1为维生素类药,主要用于维生素K缺乏症及低凝血酶原血症,其结构的侧链上有一双键,存在着几何异构现象。天然维生素K1是2,3’-反式构型,而合成品为顺式和反式异构体的...  相似文献   

16.
维生素K3的临床新用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生素K_3(Vitaminum K_3;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用于凝血酶原过低症、维生素K缺乏症、新生儿自然出血症等的防治。近年来,发现该药对其它疾病有良好疗效,现将其新用途作一概述。1 治疗支气管哮喘陈海兵报道42例哮喘患者,病程7~34年,  相似文献   

17.
本刊1989年第9卷第8期第354页刊登黄振东的《维生素K_3不宜与肝泰乐混合注射》一文,原文对维生素K_3不宜与肝泰乐混合注射解释如下:“维生素K为肝脏内合成凝血酶原的必需物质,临床上用于凝血酶原过低引起的出血症。而肝泰乐注射液内含的亚硫酸钠  相似文献   

18.
彭洋  黄琪  曹俊华  盛朝晖 《中国药房》2014,(30):2809-2812
目的:对我院维生素K1注射液用药合理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的患者672例,以药品说明书的规定为标准,参考相关书籍及文献,从维生素K1的适应证、给药剂量、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我院维生素K1注射液的使用存在超适应证现象,主要存在于术后预防出血、与华法林的联合应用等方面,给药剂量基本合理,给药途径有待改进。结论:临床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剂量,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胶乳凝集半定量方法对67名健康成人献血员、30例2~4日正常新生儿、33例肝病患者(7例肝癌、20例肝硬化、6例慢性肝炎)及服用华法令者21例、头孢菌素类药物者10例血浆中异常凝血酶原的存在状况进行了检测并对异常凝血酶原的生成与体内维生素K状况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异常凝血酶原的检测有可能发展为观测体内维生素K状况,早期诊断体内维生素K利用障碍或缺乏所致出血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20.
谭培艺  刘芳 《药学进展》2019,361(8):614-620

新型口服抗凝药可用于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预防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与维生素K拮抗剂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药的相关出血事件较少,但当出血发生时,医生评估和管理新型口服抗凝药相关性出血的能力仍值得关注。简介依达赛珠单抗、andexanet alfa、ciraparantag、凝血酶原复合物、活化凝血酶原复合物和重组因子Ⅶa等用于止血或逆转新型口服抗凝药抗凝作用的药物研究进展,以期为新型口服抗凝药的临床应用及相关出血事件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