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用于氯胺酮麻醉下行小儿疝气手术后预防躁动的效果。方法80例择期氯胺酮麻醉下行疝气手术的患儿,采用咪达唑仑加氯胺酬组(A组,40例)和氯胺酮组(B组,40例),观察术后患儿有无躁动的发生。结果A组躁动发生5例,B组躁动发生38例,B组躁动发生率较A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用于氯胺酮麻醉下小儿疝气手术后预防躁动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小儿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麻醉术后清醒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70例小儿手术患者,所有患儿均接受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麻醉处理,根据护理干预方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术后清醒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后清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明显低于对照组(28.6%),两组差异显著(WTBXP<0.05).结论 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麻醉易导致患儿出现术后不良反应,临床要重视其清醒期护理,进而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为患儿预后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对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下小儿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将拟在全麻下手术的1~8岁患儿(ASAI~II级)60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和对照组(P组),分别记录术后麻醉清醒期患儿躁动发生的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咪达唑仑组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麻醉诱导期应用小剂量咪达唑仑可以显著降低小儿七氟烷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咪达唑仑具有良好的中枢性镇静作用,且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使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更利于患儿平稳度过全麻术后苏醒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小儿眼科手术七氟烷麻醉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小儿眼科手术60例,按给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S组),咪达唑仑组(M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所有患儿全部采用七氟烷诱导,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喉罩辅助通气的麻醉方式。手术结束前10 min,S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10 ml,M组给予咪达唑仑0.05 mg/kg,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观察3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麻醉恢复室( PACU)的停留时间,并根据Ramsay镇静评分、五点分级躁动评分和PAED躁动评分法,记录术后镇静评分和躁动评分。结果3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M 组>D组>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术后的Ramsay镇静评分D组>M组>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五点分级躁动评分和PAED评分D组<M组<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小儿眼科的七氟烷麻醉中,能明显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与咪达唑仑氯胺酮静脉麻醉在不同通气下用于脑瘫矫形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其100例择期接受脑瘫矫形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FPA)和氯胺酮,咪达唑仑静脉麻醉组(KMF)。FPA组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全凭丙泊酚芬太尼阿曲库静脉复合维持,机械通气,麻醉过程个性化管理。KMF组采用氯胺酮,咪达唑仑芬太尼静脉麻醉维持,保持自主呼吸,面罩辅助呼吸。观察两组患儿术前用药,体质情况,术中心率、血压、术后苏醒时间及恶心、呕吐、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FPA组手术中平稳,苏醒时间明显短于KMF组,手术副反应少,(P〈0.01)。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低于KMF组(P〈0.01)。两组患儿的恶心、呕心发生率差异也有一定的意义(P≤0.5),术后烦躁谵妄、疼痛发生率也有一定的意义。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与氯胺酮、咪达唑仑静脉麻醉组的比较麻醉效果确切,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麻醉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麻醉镇静,对照组单用咪达唑仑麻醉镇静,观察2组术中麻醉镇静效果及遗忘程度,并进行QAA/S评分观察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给药30、60min和90min的QA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遗忘程度高于对照组,术中体动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恶心呕吐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麻醉镇静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保持患者的麻醉深度,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骶管阻滞与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联合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和会阴部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154例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7例.观察组采用骶管阻滞与氯胺酮-芬太尼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进行麻醉.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优良率为96.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氯胺酮给药量及患儿苏醒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采用骶管阻滞与氯胺酮-芬太尼麻醉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罗俊  王永旺  顾恩华  薛玉良 《中国药房》2013,(44):4182-4184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对儿童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行先天性斜视矫正手术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氯化钠注射液组(S组)、咪达唑仑组(M组)和丙泊酚组(P组)。所有患儿静脉麻醉后,M组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静脉注射;P组给予丙泊酚1mg/kg,静脉注射;S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ml,静脉注射。记录3组患儿诱导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呼吸频率(RR);记录3组患儿苏醒和出麻醉后恢复室(PACU)时间及患儿苏醒期躁动(PAED)评分;记录所有患儿镇痛评分(CHIPPs)及EA发生率;观察3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儿术中诱导时间、麻醉维持时间、MAP、HR、RR、苏醒时间、出PACU时间、CHIPP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患儿和P组患儿EA发生率及PAE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S组患儿EA发生率和PAED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可降低七氟烷麻醉患儿EA发生率和PAED评分,提高患儿复苏质量和安全,且不延长苏醒和出PACU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儿麻醉前口服咪达唑仑氯胺酮混合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小儿择期手术30例,麻醉前口服眯达唑仑(0.5mg/kg和氯胺酮(5mg/kg)混合液,观察给药时反应、入手术室时的镇静情况及用药前后患儿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90%的患儿给药时合作,83%入手术室时安静、合作,入手术室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与给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口服咪达唑仑氯胺酮混合液作为小儿麻醉前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曲马多和咪达唑仑对预防小儿七氟醚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1年实施小儿七氟醚麻醉术的外科手术的小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曲马多治疗苏醒期躁动,对照组术后给予咪达唑仑治疗苏醒期躁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苏醒期未发生躁动的例数为28例,发生躁动的例数为7例,发生严重躁动的例数为5例;对照组患儿术后苏醒期未发生躁动的例数为8例,发生躁动的例数为23例,发生严重躁动的例数为9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马多和咪达唑仑对预防小儿七氟醚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比较,曲马多比咪达唑仑能显著降低小儿七氟醚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曲马多具有良好的中枢性镇痛作用且对呼吸功能和意识状态影响较小,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有利于术后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金豪杰 《中国药业》2010,19(19):83-83
目的研究氯胺酮联合丙泊酚或咪达唑仑用于门诊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拟行门诊手术的小儿90例随机均分为3组,A组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B组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及咪达唑仑0.07~0.1 mg/kg,C组静脉注射氯胺酮1.0~1.5 mg/kg及丙泊酚1.0~1.5 mg/kg,术中根据循环反应和体动情况追加氯胺酮0.5 mg/kg。结果 3组术中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术后苏醒时间最短,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和A组。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可以使手术更平稳,术后并发症少,清醒快而舒适,术后恢复好,是一种较理想的小儿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氯胺酮分别复合丙泊酚和咪迟唑仑在小儿麻醉术中及术后的麻醉效果。方法 40例28岁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下腹部手术患儿,不拘性别。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A组),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组(B组),每组备20例(n=20),比较两组镇痛、镇静效果及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镇痛及镇静效果均满意,但B组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且A组比B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效果更加安全圾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术前滴鼻在小儿斜疝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72例斜疝手术的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实施基础麻醉诱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36例患儿单纯应用右美托咪啶滴鼻,实验组36例患儿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滴鼻,对两组麻醉效果进行评比。结果两组术后躁动发生率、镇静满意率及面罩接受率进行比较,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与参照组入睡时间相比,实验组显著缩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苏醒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术前滴鼻在小儿斜疝手术麻醉中应用效果确切,可显著缩短吸入诱导时间,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剂量咪达唑仑或氯胺酮预防七氟烷致非住院患儿术后躁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在七氟烷全身麻醉下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氯胺酮组和对照组。所有患儿均经面罩吸入8%七氟烷和氧气(5L/min)诱导麻醉,患儿意识消失、下颌松弛后置入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吸入2.0%~2.5%七氟烷-N_2O-O_2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10min,对照组、咪达唑仑组和氯胺酮组患儿分别经静脉缓慢推注0.9%氯化钠注射液5ml、咪达唑仑0.02mg/k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5ml)和氯胺酮0.2mg/k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5ml)。术毕拔除喉罩,将患儿送入麻醉后恢复室并进行躁动评分,若躁动评分≥4分则静脉推注丙泊酚2.0mg/kg。记录3组患儿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术后躁动情况、是否使用丙泊酚、留院观察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2010年5月至11月共61例患儿纳入试验。患儿年龄3~6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Ⅱ级。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5.0±0.8)岁,体重14~27kg;咪达唑仑组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5.0±0.4)岁,体重13~24kg;氯胺酮组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0±0.9)岁,体重15~30kg。3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单/双眼手术比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与氯胺酮组患儿的苏醒时间[(32.8±6.5)、(28.6±8.6)min]明显长于对照组[(19.8±5.0)min,P<0.01],术后躁动发生率[19%(4/21)、15%(3/20)]明显低于对照组[55%(11/20),P<0.05]。3组患儿的麻醉时间、丙泊酚使用情况、留PACU观察时间、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咪达唑仑或氯胺酮均能安全有效地预防七氟烷吸入所致的患儿术后躁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咪达唑仑和氯胺酮复合麻醉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腹股沟斜疝患儿实施术前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于第八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腹股沟斜疝8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肌肉注射咪达唑仑和泵注异丙酚的方式进行术前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咪达唑仑和氯胺酮复合法进行术前麻醉.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前麻醉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恢复意识和完全清醒所用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咪达唑仑和氯胺酮复合麻醉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腹股沟斜疝患儿实施术前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刘春华  张山  蔡劲松  张志强 《河北医药》2010,32(21):2998-3000
目的观察盐酸氯普鲁卡因骶管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腹部及会阴手术中应用。方法 50例行腹部及会阴手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A组25例,氯胺酮+咪达唑仑基础麻醉后,术中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B组25例,氯胺酮+咪达唑仑基础麻醉后,骶管注入1.5%盐酸氯普鲁卡因1ml/kg,术中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结果术中B组循环、呼吸功能较A组稳定(P〈0.05);肢体不良自主运动,喉痉挛等不良反应较A组少(P〈0.05);B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1);术后B组苏醒较快且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少,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氯普鲁卡因骶管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腹部及会阴手术麻醉效果满意,围术期呼吸循环平稳。  相似文献   

17.
氯胺酮和咪达唑仑联合应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观察单纯应用氯胺酮与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进行小儿中小型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ASIⅠ-Ⅱ级中小型小儿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氯胺酮和咪达唑仑联合应用(组I),对照组单纯使用氯胺酮(组II)。观察麻醉前及麻醉后5min、10min、15min各时点患儿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以及清醒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对照组麻醉后AMP升高、HR增快升高,与麻醉前相比P<0.01。观察组AMP升高、HR增快,与麻醉前比较,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呼吸频率均减慢。两组PETCO2与麻醉前相比,P<0.05。SpO2虽然有变化,但在临床允许的安全范围内,麻醉前后相比无显著差异。术后不良反应烦燥、哭闹,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结论,氯胺酮和咪达唑仑联合应用于小儿中小手术的麻醉对小儿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影响较小,是方便而安全的小儿麻醉方法,且较单纯应用氯胺酮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镇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咪达唑仑麻醉,比较2组记录2组麻醉后30、60、90min 改良警觉/镇静观察法(AA/S)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麻醉30、60min 时观察组患者 OA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麻醉90min 时 OA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麻醉前 MAP、HR 和 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术中30min、60min MAP、HR 及 sPO2相较对照组更加稳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联合用于腰硬膜联合麻醉镇静效果显著,术后患者康复情况较好,术中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不同剂量的氯胺酮,辅助丙泊酚、咪达唑仑、氟哌利多静脉麻醉对小儿全麻(气管插管组和非插管组)术后呕吐(POV)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7岁,8kg以上,无先天性心肺疾病、近期无严重上呼吸道感染、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患儿96例。随机分为持续吸入七氟醚复合静脉注射氯胺酮、异丙酚、咪达唑仑、氟哌利多组(组1);间断吸入吸入七氟醚复合肌注氯胺酮组(组2);间断吸入七氟醚复合肌注氯胺酮辅以咪达唑仑组(组3),每组32例。各组患儿切皮前均常规静注地塞米松。麻醉过程中监测呼吸循环相关参数,记录麻醉效果;术毕全醒后(有气管插管的拔除导管)在麻醉恢复室(PACU)观察30min,各生命体征平稳、警觉镇静(改良OAA/S)评分4分以上,送返病房继续观察有无呕吐及呼吸、心率参数等。皆行PCIA术后镇痛。结果:组1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2、3组(P〈0.05),组2、3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七氟醚复合静脉注射氯胺酮,辅以异丙酚、咪达唑仑、氟哌利多麻醉用于幼儿全麻,术后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超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苏醒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ASA工级4~12岁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惠儿,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Ⅰ组)、氟比洛芬酯组(IⅠ组)、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组(Ⅲ组),麻醉诱导前分别静注生理盐水2mL、1mg/kg氟比洛芬酯、1mg/kg氟比洛芬酯及0.5ttg/kg右关托咪定。所有患儿均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罗库溴铵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七氟炕吸入维持麻醉。记录3组患儿拔管后各时点血压、心率、麻醉后躁动评分(PAED)和疼痛评分(CHIPPS)、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Ⅲ组患儿术中和复苏期间芬太尼追加量较Ⅰ组显著减少(P〈0.05);3组复苏室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5%、20%和5%,Ⅲ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与工和Ⅱ组比较,Ⅲ组恶心呕吐发生率(30oA)减少(P〈0.01)。与Ⅰ组比较,Ⅲ组心率在拔管后5、10min均下降(P〈0.05)。Ⅲ组PAED评分在拔管即刻、拔管后5、10min较Ⅰ组低(P〈0.01),Ⅲ组CHIPPS评分在拔管即刻、拔管后5min较Ⅰ组低(P〈0.05)。3组患儿麻醉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扁桃体摘除术术前应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且不影响患儿的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