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辉林  庄治国  许建荣 《放射学实践》2006,21(10):1078-1079
病例资料患者,女,58岁。右侧肢体无力伴麻木2周,偶有头痛。查体:右上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深浅反射均存在。CT平扫(图1):左顶叶及胼胝体区高密度团块影,左侧桥小脑角旁高密度灶。CT诊断为左顶叶及左侧桥小脑角旁占位。MRI检查:左顶叶见3.2cm×2.2cm×  相似文献   

2.
读片窗     
患者 男,34岁。右耳听力下降伴走路不稳半年。CT示右侧桥小脑角区圆形混杂密度肿块影,真径约3.7cm,病变以低密度为主,CT值为22.9~27.2HU,其内和周边可见多个散在和连续的点状、斑点状高密度钙化影,CT值164.5HU(图1)。增强扫描:病灶周边呈薄环状强化,内部不均匀轻中度强化。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4岁。因间断性头晕、头痛1年,近15 d 症状明显加重伴右侧视力下降,外院 MR检查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入院。
  CT检查:右侧桥小脑角区团块状不均匀密度影伴斑片状出血灶(图1,2),边界不清,大小约5.2 cm×4.4 cm,CT值26~60 HU。MRI检查:平扫(外院)示右侧桥小脑角区不规则团块状异常信号影,信号不均匀,其内可见囊变坏死区;增强扫描病灶呈环状不规则强化信号,其内可见无强化区,四脑室及脑干受压,小脑扁桃体下移(图3~5)。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本病的正确诊断率。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病变累及一侧上颌窦,7例累及同侧筛窦及鼻腔。病变窦腔内充以软组织密度影,内见斑点斑块状钙化36例,窦腔高密度影内见气泡影19例。34例见上颌窦窦壁骨质改变,窦壁骨质增生硬化26例;窦壁骨质吸收破坏24例。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CT对该病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2岁.突发头晕、恶心8h.2年来头晕、恶心症状多次出现,发作频率无明显规律,每次约2 min.入院体检:T37℃,P 62次/min,血压114 mmHg/75 mmHg(1 mmHg=0.133 kPa),全身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Kernig's征阳性. CT平扫:示右侧颞顶叶见结节状稍高密度影,内见小片状低密度影,周围见水肿密度影,右侧脑室后角轻度受压(图1).MRI:平扫示右颡顶叶可见结节状稍长T1混杂T2信号影,大小约2.5 cm×2.1 cm×2.6 cm,边界较清晰,周围见长T1长T2水肿信号,SWI序列病变内未见明显低信号,DWI示信号稍高,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可见分叶,右侧脑室后角轻度受压(图2~6).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1岁。右鼻涕中反复带血月余,量少,色暗红。专科检查:双侧鼻腔通气良好,各鼻道未见明显积脓及新生物。鼻咽部未见异常。CT示:右侧上颌窦外下壁见一局限性突向腔内的类球形密度增高影,大小约1.8cm×2.6cm×3.5cm,密度均匀,CT值约44HU,其外上方见一结节状高密度影相连,CT值约61HU,窦壁骨质结构完整,余窦腔未见明显异常(图1)。半个月后CT复查示右侧上颌窦结节状高密度影密度减低,余未见明显变化(图2)。CT诊断为右侧上颌窦息肉并出血。术中探查窦内见下壁黄色球形肿物,其后上方可见一出血组织,质脆、易出血。术后病理诊断:右侧上颌…  相似文献   

7.
马方伟  张世胜  陈首名  罗鹰 《西南军医》2011,13(6):1003-1005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螺旋CT扫描结果及鼻内镜术中表现、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单侧上颌窦腔内不均匀的密度增高影,影像诊断考虑为上颌窦真菌球(FB);16例患者双侧上颌窦、筛窦内软组织密度影充填(以单侧上颌窦为主),影像诊断考虑为变应性真菌性上颌窦炎(AFRS);3例患者鼻窦CT未见明显的钙化点、斑及骨质吸收破坏,术前考虑为慢性鼻窦炎(双侧),31例均经鼻内镜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证实为真菌病。结论 CT扫描在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5 3岁 ,右侧颧面部肿胀、膨隆 3年。以头痛、右侧鼻塞就诊。查体 :右颧面部膨隆 ,皮肤无红肿 ,压之稍痛 ,无乒乓样感 ,牙齿及牙龈未见异常 ,舌体大小及形态正常 ;右侧鼻腔通气差 ,右侧中鼻道可见红色肿物 ,触之疼痛 ,无明显出血。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检查 :右侧颧骨可见约 3 8cm× 3 2cm大小、呈囊状膨胀性改变的骨质缺损区 ,边缘清楚 ,骨皮质变薄 ,囊内为均匀一致的水样低密度 ,周围软组织正常 ;右中鼻腔内及上颌窦内被软组织密度灶填充 ,筛漏斗及半月裂密度增高 ,上颌窦口扩大 ,上颌窦诸壁均连续 (图 1) ;左上颌窦内有一 …  相似文献   

9.
例 1 女 ,1.5岁。频繁抽搐 1个月 ,无发热 ,既往无癫痫史。查体 :发育正常 ,颈软 ,无缺钙体征。CT平扫 :左侧尾状核头、体部示散在斑点状高密度灶 ,CT值 82~ 90HU。双侧脑室体部边缘脑白质内示片状低密度灶 ,边界模糊 ,左额、顶叶示小片状略高密度灶 ,其周围可见片状低密度影。脑室系统未见明显异常 ,中线结构居中 (图 1)。例 2 男 ,2岁。因右侧肢体欠灵活半年余就诊。查体神志清 ,右侧肌力、肌张力正常。CT平扫 :双侧放射冠区显示斑点状高密度灶 ,CT值 96~ 98HU ,双顶叶有边缘模糊小片状低密度影。各脑室、脑池未见明显异常 ,中线…  相似文献   

10.
真菌性上颌窦炎的CT诊断(附4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图1、2 左侧上颌窦腔内软组织块影,内有斑片状高密度钙化灶。上颌窦骨壁增厚。图3、4 左侧上颌窦腔内软组织块影并斑状钙化,由内侧上颌窦正常解剖缺损区突入鼻腔。真菌性上颌窦炎的CT诊断(附4例报道)赵国宏 贾丛凤 黄科峰 赵禹 陈文俊材料与方法4例中男1例,女3例,平均年龄51岁。所有病例均发生于一侧上颌窦,左侧3例,右侧1例。临床主要症状:鼻塞、脓涕,1例涕中带血丝,头闷不适,平均病程3个月。扫描机器:GESytec2000i全身扫描机。扫描方法:全部病例采用常规上颌窦轴位,扫描层厚5mm,层距5mm,平扫。结果本组4例均可见一侧上…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34岁.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7天,以后枕部持续性胀痛为主. CT示:右侧小脑半球见团片状稍高密度影,密度不均,边界不清,小脑中线稍移位,幕上脑室系统有所增宽(图1).CT诊断:右侧小脑占位性病变. MRI检查:右侧小脑见一不规则长T1、稍长T2信号,T2FLAIR呈稍高信号,大小约为4.7 cm ×4.5 cm ×2.8 cm,其内信号不均,边界尚清楚,周围见少许长T1、长T2信号,右侧小脑、桥脑及第四脑室明显受压(图2~4).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运输机飞行员副鼻窦炎经鼻腔内窥镜手术的疗效及医学鉴定。方法某部运输机空中领航员,37岁,飞行3700h。反复头昏头痛8个月,副鼻窦CT检查示:右额窦、筛窦、上颌窭高密度影,病变为炎症。先保守治疗无效,继后在表面麻醉+局麻下行鼻内窥镜右侧上颌窦鼻内开窗、病变清除及前组筛窦、额窦开放术。清除物病理结果为鼻粘膜慢性炎变伴息肉样变。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32岁。间断抽搐17年。两侧进行性耳鸣、耳聋2年。近来走路不稳,向左倾倒。体检:意识清楚,精神及情感反射正常,步态不稳,躯干向左侧倾斜,双侧角膜反射消失,眼球轻度水平震颤,双耳听力下降。双耳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皮肤未见异常结节和色素斑。头颅CT平扫及增强:双侧桥小脑角区可见实性肿块影,大部分为高密度,混杂小斑片状低密度区,左侧大小为5.0cm×4.0cm,右侧3.5cm×3.0cm,边缘清楚,增强后有明显较均一的强化(图1)。骨窗显示双侧内听道扩大。左额叶还可见一囊性低密度病变,大小3.5cm×3.0cm,内有一高密度结节,直径1.2…  相似文献   

14.
陶永红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12):1119-1119
脑膜瘤为常见的颅内脑外肿瘤。上颌窦、筛窦异位脑膜瘤较少见。我院遇到 1例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现报告如下。患者 ,男 ,11岁。因右侧鼻腔反复出血 6月余 ,加重伴头昏痛 ,右眼球突出 1月来我院就诊。查体 :一般情况可 ,右眼向外上突出 ,眼球活动自如 ,右鼻中道见白色新生物 ,双侧鼻腔有脓涕 ,右上颌窦区轻压痛。副鼻窦CT平扫示 :右侧上颌窦、右中后组筛窦、右眼眶内后部及右鼻腔为一球形高密度影占据 ,密度不均 ,中央为软组织密度 ,壁完整、光滑 ,呈骨样密度 ,厚薄不均。最大层面测其大小约 4cm× 4cm ,基底与右侧上颌窦外侧壁附着 ,…  相似文献   

15.
病人,女.23岁。因间断性后枕部及双上肢麻木感16年,再发加重2d入院。查体:生命指征平稳,心肺腹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头周55cm,颅神经未见异常,双上肢肌张力稍减弱.昂伯征阳性.直线行走稍差。脑电图、心脏彩超检查正常。CT示小脑蚓部低密度改变。头部MRI示;小脑蚓部稍短T1长T2不均匀信号,T2flair像可见其内有条状低信号,病变累及右侧桥臂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周围无明显水肿及占位效应,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16.
霉菌性鼻窦炎为鼻科临床较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误诊率较高。霉菌性鼻窦炎中以上颌窦发病率最高,我科1999~2004年共诊治霉性上颌窦炎22例,现报告其发病特点、临床特征、CT影像改变、治疗方法等。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2例,男9例,女13例,年龄22~65岁,平均43.5岁,其中≥50岁11例(51%),病程6个月~8年。病变均在单例,左侧10例,右侧12例。21例为非侵袭型,1例为侵袭型。全部病例术前均行鼻窦CT检查,CT示上颌窦内软组织肿块影,可见密度不均匀之斑片状或点状钙化灶,1例可见上颌窦骨质吸收破坏,6例显示上颌窦自然…  相似文献   

17.
1病历简介患者,男,13岁。间断性左耳流脓3年,左颌下颈部肿胀9天,加重3天,伴呼吸困难8小时急诊入院。体检:体温38℃,嗜睡,眼睑、颜面浮肿,脑膜刺激征阳性。左颌下颈部皮下软组织高度肿胀,质硬,压痛,皮肤发红发热无波动感。左侧外耳道见脓性分泌物,左咽侧壁隆起,咽腔变窄,扁桃体向咽中线移位。头颅CT平扫示左侧乳突气房消失,鼓室、乳突窦及乳突窦后壁骨质破坏缺损,窦腔内密度增高(图1)。左侧额顶颅骨内板下方及大脑纵裂前段梭形低密度影,CT值8.6Hu,中线结构右移(图2),左侧桥小脑角区及顶骨骨板下方见积气影。颈部CT平扫示左侧颈深部咽侧壁,咽旁间隙不规则低密度影,CT值16.8Hu,内密度不均,可伴气—液平面,局部软组织肿胀明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3岁。1年前无诱因出现右耳鸣及右耳听力下降,无头痛、头晕,无行走不稳,无癫痫,在外院治疗后,效果欠佳,症状逐渐加重。体格检查: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 mm,对光反射灵敏。脑膜刺激征阴性,右耳听力较左耳减退,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MRI:右侧桥小脑角区可见不规则混杂长 T1长 T2信号影,其内可见小片状短 T1信号影,相邻脑组织受压(图1,2),增强扫描可见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大小约为28 mm×36 mm×32 mm(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图3~5)。MRI 诊断为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考虑颈静脉球瘤或神经源性肿瘤。  相似文献   

19.
颅内软骨瘤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 男 ,66岁。患者于 2年前出现头痛 ,尤以前额部为著 ,同时伴有双眼流泪 ,鼻塞等症状 ,在当地医院诊为上颌窦炎 ,经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而来我院就诊。查体 :右侧鼻部稍隆起 ,右侧鼻甲肥大 ,鼻腔内可见向外突出的软组织肿块影及少量脓性分泌物 ,左眼球稍向外突 ,双眼视力下降 ,OD 0 .4,OS 0 .15 ,余各项检查未见异常。CT扫描 :左侧前颅凹底部显示突入脑实质内的形态不规则的骨性高密度影 (图 1) ,边界清晰 ,密度均匀 ,CT值介于15 3~ 2 3 8HU之间 ,邻近脑组织受压 ,左侧侧脑室前角呈受压、扩大及下移改变 ,病变周围脑组织未见明显水…  相似文献   

20.
毛霉菌耳旁窦炎是一种少见的感染性疾病,现我院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63岁。临床表现:鼻塞、流涕、右头痛,有时有血涕,继往有糖尿病史。CT检查左上颌窦呈膨胀性改变,内窦壁口扩大,腔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其内见不规则钙化影,窦壁骨质毛糙,部分骨质吸收(图1、2)。右侧上颌窦、筛窦、蝶窦及额窦未见异常。CT诊断真菌性左上颌窦炎可能性大,建议活检除外肿瘤。穿刺活检证实由真菌的毛霉菌感染。讨论上颌窦在临床上较其他副易窦易发生真菌感染。致病的真菌有多种,以曲菌最为常见,少数可为毛霉菌等。毛霉菌大多发生于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