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前胡及其伪品的快速鉴别模型。方法 收集6个主产地前胡(54批)和7种常见伪品(35批)共89批样品,采集近红外光谱图,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前胡及其伪品的鉴别模型。结果 优选的模型参数:光谱预处理方法为多元散射校正+一阶求导+Norri导数平滑滤波,光谱波段为6 800~5 700 cm-1,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的主成分数为14。验证集的鉴别结果表明真伪鉴别模型的正确识别率为100%。结论 近红外光谱法简便、快速,能够正确鉴别前胡药材及其伪品,为前胡药材的快速定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理化方法鉴别了中药山柰与伪品苦山柰,紫外光谱法是区别山柰与伪品山柰的主要方法之一,山柰的E210/E310<1,而苦山柰的E207/E310>1.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白术和掺伪品木香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对白术和掺伪品木香从性状、显微、理化和薄层4种方法进行鉴别。结果白术和掺伪品木香4种鉴别有显著差异。结论白术和掺伪品木香功能与主治有异,应谨慎验收。  相似文献   

4.
黄锦贵 《海峡药学》2003,15(3):49-50
目的:对伪品菟丝子——莎草种子的鉴定,为正品菟丝子的鉴别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的鉴别方法。结果:正品和伪品具不同鉴别特征。结论:探讨研究提供的鉴别方法,能准确地鉴别正品菟丝子和莎草的种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鉴别冬虫夏草的真伪。方法:从来源、性状、显微和理化反应综合分析鉴别。结果:冬虫夏草正品、代用品及伪品在来源、性状、显微、理化反应方面各具有一定的特征。结论:4有碍中清楚鉴别冬虫夏草正品与其混淆品。  相似文献   

6.
青葙子及其伪品苦地丁种子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青葙子及其伪品苦地丁种子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性状、显微粉末特征比较,理化鉴别,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法对其进行了鉴别。结果:二者外观性状差异较小,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则区别较大。结论:可用显微粉末、薄层色谱、理化和紫外光谱特征鉴别二者。  相似文献   

7.
叶青  杨琦  吕文军 《黑龙江医药》2002,15(5):345-345
目的:对比鉴别利君沙片真伪。方法:采用理化反应与简易鉴定分析。结果:正品与伪品反应完全不同。结论:可准确鉴定利君沙片伪品。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阿胶及其伪品进行鉴别。方法采用性状、理化、火试、水试等鉴别方法。结果及讨论阿胶及其伪品在性状、理化、火试、水试等鉴别上均有明显的区别。证明了阿胶伪品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9.
冰片及其掺伪品的快速检验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冰片及其掺伪品的快速检验方法。方法;应用性状、理化反应、薄层色谱、紫外光谱对冰片及其掺伪品进行鉴别研究。结果:用上述方法可检出冰片掺伪品。结论:所拟定的方法快速、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10.
闫冲  聂凤褆 《中国药业》2005,14(7):69-70
目的:快速鉴别黄芪及其伪品的种子.方法:采用理化、薄层色谱、紫外光谱的方法鉴别.结果:黄芪及其伪品的种子的理化现象、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均有差异.结论:三种方法准确、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黄芪及其伪品的种子鉴别.  相似文献   

11.
前胡及其混淆品石防风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燕 《中国药业》2008,17(14):62-63
目的鉴别前胡及其混淆品石防风。方法采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及液相色谱等鉴别方法。结果前胡与其混淆品石防风的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液相色谱均有差异。结论所采用的鉴别方法,能客观准确地区分前胡和石防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一种快速鉴别前胡药材产地的方法。方法 首先收集6个产地的90个前胡样本,采集各样本的近红外光谱,并划分为校正集(72个样本)和预测集(18个样本),然后利用校正集,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前胡药材产地的判别分析模型,最后利用预测集,对判别分析模型进行性能评价。结果 优选的判别分析模型参数如下:光谱预处理方法为多元散射校正(MSC)+Savitzky-Golay卷积二阶求导算法(SG)(窗口参数为51,拟合次数为1),光谱波段为8 400~4 200 cm-1,判别分析模型的主成分数为18。预测集的鉴别结果表明该判别分析模型的正确识别率为100%,6个产地前胡药材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限。结论 研究表明,近红外光谱法能简便、准确地实现前胡药材产地的快速鉴别,为前胡药材产地快速鉴别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探索前胡切片在微波真空干燥过程的水分及其成分变化规律,以期有效提高前胡切片的干燥效率和饮片品质,开展了前胡切片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分析与模拟研究。方法 进行不同干燥条件(微波功率密度、真空度和切片厚度)的前胡切片微波真空干燥实验,研究干燥过程的水分比和干燥速率变化情况,运用HPLC法测定干燥后的前胡切片3个香豆素类成分(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和白花前胡素E)含量,并采用Weibull函数对干燥过程的水分比曲线进行模拟与分析。结果 前胡切片微波真空干燥过程存在加速、恒速和减速三个阶段。与真空度和切片厚度相比,通过提高微波功率密度可以更有效地缩短干燥时间、提高干燥效率。在实验参数范围内,较优干燥条件组合为:微波功率密度为3.0 W/g,真空度为800 Pa,切片厚度为2 mm。所有干燥条件的变化对干燥后的前胡切片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影响均不显著。Weibull函数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条件下的尺度参数介于17.43~45.38,其值越小干燥时间越短,形状参数介于1.41~1.77且均大于1,表明干燥过程由内外部水分扩散共同控制。结论 研究工作既为前胡切片微波真空干燥的工艺改进和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还将为前胡切片干燥的规范化和品质特征的形成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京萍  李敏 《齐鲁药事》2005,24(6):352-353
目的通过对山豆根与花木蓝根的区别比较,防止两者混用、误用。方法采用性状和理化区别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山豆根与花木蓝根在性状和理化特性方面均有明显区别。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前胡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为前胡的人工栽培种植提供依据。方法 测定不同前胡产地共9省30批次样品中的总香豆素、醇溶性浸出物、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白花前胡素E和7-羟基香豆素含量,此外还测定7个土壤肥力指标和10个土壤微量元素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寻找影响前胡有效成分含量变异的关键土壤因子。结果 聚类分析表明30个不同产地的土壤可以分成2大类。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与6种有效成分最相关的分别为全钾、有机质、pH值、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效磷。除了锰含量与总香豆素呈负相关;其余均呈正相关。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影响前胡有效成分的主导土壤因子是锌、铁、铜、全磷、全量钠含量,阳离子交换量以及pH值。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在前胡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适当控制土壤有机质含量,增施特定无机肥等农艺措施调控前胡香豆素类成分含量。本研究为保证前胡质量及其临床用药的有效性,提高前胡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陈海洋 《中国药房》2007,18(6):442-443
目的:对天冬混淆品(山文竹)进行生药学鉴定。方法:对山文竹原植物、生药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特性等进行分析;并列表将天冬与山文竹进行对比鉴定。结果:二者原植物不同,生药性状、显微特征有明显区别,但化学成分定性鉴别基本相同。结论:山文竹能否作为天冬的代用品,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土木香能否代替青木香用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考证土木香是否可以代替青木香用药。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比较土木香和青木香在植物来源、功能主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不同。结果与结论:土木香和青木香在上述各方面均不相同,二者不应替代。  相似文献   

18.
目的鉴别独活与混淆品牛尾独活、短毛独活。方法采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法及液相色谱法鉴别。结果独活与混淆品牛尾独活、短毛独活的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液相色谱均有差异。结论本实验提供的鉴别方法,能准确地把独活与牛尾独活、短毛独活予以区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红芪与炙红芪指纹图谱,比较红芪蜜炙前后指纹图谱差异。方法:采用HPLC色谱技术绘制红芪与炙红芪醇提液指纹图谱,利用相似度软件分析红芪与炙红芪指纹图谱差异。HPLC色谱条件如下:色谱柱:Agilent H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1%磷酸水溶液。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梯度洗脱程序:0~5 min,乙腈2%~5%;5~20 min,乙腈5%~16%;20~35 min,乙腈16%~18%;35~36 min,乙腈18%~30%;36~66 min,乙腈30%~60%;66~80 min,乙腈60%~90%。结果:红芪与炙红芪甲醇提取液指纹图谱中有19个共有峰,除1,4,6,18,19号峰外,其余共有峰峰面积具有显著性差异。与红芪组相比,炙红芪组9号和2,3,8,10,11,16,17号共有峰峰面积均显著增加,P<0.05和P<0.01。5,7,12,13,14,15号共有峰峰面积显著减少,P<0.01。其中16号峰为毛蕊异黄酮,17号峰为芒柄花素;20号和21号峰为炙红芪组新出现的色谱峰。结论:红芪与炙红芪醇提液指纹图谱存在差异,红芪蜜炙前后化学成分存在量与质的差异,表明蜜炙过程对红芪中化学成分影响显著,可以采用指纹图谱对红芪与炙红芪做鉴别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