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天良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0):121-122
目的 观察和对比L2~3间隙腰硬联合阻滞和L3~4间隙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子宫切除术中术后患者情况,探讨L3~4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子宫切除手术应用的优势。方法 随机选择10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Ⅰ组50例行L2~3间隙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组,Ⅱ组50例行L3~4间隙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组。术中监测BP、HR、SpO2、ECG和手术牵拉、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术后回访下肢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BP均较麻醉前降低,这两组患者手术时诉恶心、呕吐,血压下降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疼痛、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以及下肢麻木程度无明显差异,骶神经阻滞都完善。术后12hⅠ组诉单侧下肢麻木肌力减退8例。Ⅱ组诉单侧下肢麻木肌力减退2例(P〈0.05),对侧肢体完好,两组都无双下肢同时麻木肌力减退。两组术后恶心、呕吐,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 L3~4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组术中恶心、呕吐、低血压发生较少,麻醉平面不高,患者胸闷发生少,易于麻醉管理,术后下肢麻木肌力减退发生率较L2~3间隙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组低,医患纠纷少,是值得推广的麻醉穿刺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王景强 《海南医学》2007,18(12):23-24
目的对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CEA)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分别用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麻醉效果的临床评价。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患有输尿管结石,需手术的患者76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6例;A组硬外组(CEA),选T12—L1一点法穿刺,硬外膜用药为0.5%罗哌卡因(耐乐品)15~18ml;腰硬组(CSEA)选用L3-4穿刺点,用药为0.5%布比卡因重比重溶液1.5~2ml,观察感觉起效时间,最大感觉阻滞平面,病人舒适度,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综合评估麻醉效果。结果硬外麻醉平面可控性强,术中麻醉效果佳,术后下肢能较快活动,神经阻滞带能大部分被恢复,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少,腰硬联合麻醉平面可控性复杂,术中麻醉效果佳,术毕时下肢运动神经阻滞依旧较长,术中术毕需注意观察并发症。结论两种方法均能用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手术中,硬外麻醉剂较腰硬麻醉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相对操作简便,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胡丽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208-2209
目的探讨在剖宫产手术中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在L2~3部位进行穿刺,成功后经蛛网膜下腔注入重比重混合局麻药液1.5~2 mL,留置硬膜外导管3 cm~4 cm备用。结果腰-硬联合麻醉操作简单易行,120例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短,神经阻滞完全,麻醉效果确切,手术顺利安全完成。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具有用量少,安全,神经阻滞完全,副反应小及术后可放置止痛泵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信赖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谭熠  文华灵  杨军 《中外医疗》2011,30(20):130-130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的妇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ASA I~Ⅱ级患者156例,其中应用左旋布比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78例,为A组,应用罗哌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78例,为B组.观察患者的感觉阻滞时间、术后运动神经恢复时间及Bromage评分.结果:2组在术后运动神经恢复时间及Bromage评分方面...  相似文献   

5.
唐巨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64-66, 70
目的探讨高龄病人股骨头置换术中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及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差异。方法选取78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39例为腰硬组,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39例为神经阻滞组。观察2组麻醉阻滞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中血管活性药物及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麻醉前,2组病人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阻滞后,2组病人心率及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收缩压神经阻滞组显著高于腰硬组(P < 0.01)。且麻醉后2组血压均较麻醉前下降(P < 0.05~P < 0.01),腰硬组心率较麻醉前下降(P < 0.05),神经阻滞组麻醉前后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麻醉后,腰硬组VAS评分明显低于神经阻滞组(P < 0.01);2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麻醉前(P < 0.01)。腰硬组术中麻黄碱用量、补液量均显著多于神经阻滞组(P < 0.01),腰硬组术中镇痛药物用量少于神经阻滞组(P < 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及腰硬联合麻醉均可用于高龄病人股骨头置换术,2种麻醉方式对病人血流动力学均无明显影响,其中腰硬联合麻醉术中镇痛药物用量少,镇痛效果显著,在实际临床麻醉中应充分考虑病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辅加腰1脊神经椎旁阻滞用于单侧大隐静脉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A,B两组(n=15).A组患者腰丛穿刺成功后给予0.5%利多卡因和0.25%罗哌卡因混合液共40 ml,坐骨神经穿刺成功后给予1%利多卡因和0.5%罗哌卡因混合液共15 ml;B组患者腰丛穿刺成功后给予0.5%利多卡因和0.25%罗哌卡因混合液共33 ml,腰1椎旁穿刺成功后给予0.5%利多卡因和0.25%罗哌卡因混合液共7 ml,坐骨神经穿刺成功后给予1%利多卡因和0.5%罗哌卡因混合液共15 ml.结果 两组患者腰丛阻滞给药后下肢曲膝动作消失时间以及坐骨神经阻滞给药后跖屈动作消失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中有6例患者腰1脊神经感觉分布区在切皮测试时感明显疼痛(VAS评分7分以上),术中实施局麻;3例患者腰1脊神经感觉分布区在切皮测试时无痛觉;5例患者腰1脊神经感觉分布区在切皮测试时诉有轻微痛觉(VAS评分在3~5分),辅加静脉镇痛药后可行手术.B组14例患者腰1脊神经感觉分布区获得满意阻滞效果.A组患者中共有11例患者术中需要辅加局麻、静脉镇痛药等完成手术.B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中有1例患者麻醉完成、平卧后发现单侧T9平面以下感觉消失.B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对侧T11,L1,L2和L3平面感觉消失.结论 大隐静脉手术患者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辅加腰1脊神经椎旁阻滞,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布比卡因腰 -硬联合麻醉与利多卡因单纯硬膜外阻滞时 ,对剖宫产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程度、最大麻醉平面出现时间、麻醉效果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 112例剖宫产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A组 5 7例 ,选取L2~ 3,间隙穿刺采用腰 -硬联合麻醉 (CSEA) :B组 5 5例 ,选取L1~ 2 间隙穿刺向头侧留置硬外导管行单纯硬膜外阻滞 (EA) ,结果 A组麻醉显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时间及最大感觉阻滞平面出现时间均比B组明显缩短 (P <0 .0 1) ;麻醉效果达优良级者A组明显高于B组 (P <0 .0 1) ,两组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均不明显。结论 产科手术尤其是急诊剖宫产手术应用布比卡因腰 -硬联合麻醉优于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  相似文献   

8.
腰硬联合麻醉(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适用范围广,镇痛完善,肌松完全,诱导快,操作方便,已成为国内主要麻醉方法之一.但由于初学者穿刺中操作水平有限,操作不正规和管理经验不足,可能出现一些神经并发症,而且如处理不恰当极易引起医疗纠纷,并造成患者精神压力大和经济负担加重,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鹤煤公司总医院在2008年3月-2011年6月共施行腰硬联合麻醉已逾1236例,其中术后出现脊神经感觉异常5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前列腺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随机前列腺切除术的65例患者分成连续硬膜外麻醉组30例与腰硬联合麻醉组35例.观察麻醉前、麻醉注药后的5、lO、15、30 min时心率、血压、呼吸次数和氧饱和度及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并比较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均为超过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没有影响到呼吸频率和潮气量,SpO2>96%;两组患者术中的BP、HR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麻醉起效的时间、到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硬膜外麻醉组均少于腰硬联合麻醉组.两组麻醉完善率硬膜外麻醉组优于腰硬联合麻醉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 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均可安全有效,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0.
周亲婵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6):785-786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择期剖宫产术患者80例,分为硬膜外阻滞麻醉组与腰-硬联合麻醉组。观察术中麻醉镇痛效果、肌松效果及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新生儿出生后1,5,10 m in Apgar评分。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起效时间短于硬膜外阻滞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组镇痛效果、肌肉松弛满意率均优于硬膜外阻滞麻醉,术后2组均未见明显头痛发生,其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基本无差异,2组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均在正常范围,无明显差异。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具有用药量少、起效快、成功率高、阻滞完全且损伤小等特点,是剖宫产术一种很好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