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加取石术诊治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同时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先行ERCP检查,再行内镜下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98例中ERCP准确诊断胆总管结石96例,怀疑胆总管结石1例,未发现异常1例,其确诊率为97.9%.96例EST后采取网篮取石、球囊取石和机械碎石网篮取石成功,1例失败.[结论]ERcP对胆总管结石诊断价值较高.EST是一种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小切开加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0-01/2011-10我院消化内科住院行内镜下取石的胆总管结石直径>1.2cm的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及内镜下乳头小切开加球囊扩张术(ESBD)组,每组40例.ESBD组在先行乳头小切开后行乳头球囊扩张;EST组按常规操作.结果:EST组及ESBD组分别有36例(90%)及38例(95%)成功取净结石;机械碎石网篮应用比例分别37.5%(15/40)和10%(4/40),P<0.05;取石时间分别为41.78min±10.41min和36.28min±8.64min,P<0.05;术中EST组有2例出现切开后出血,ESBD组无出血病例;EST组各有1例出现发热和腹痛患者,有2例出现胰腺炎,ESBD组有2例腹痛,无发热患者,1例出现胰腺炎.术后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0%(4/40)和7.5%(3/40),P>0.05;无死亡病例.结论:对较大胆总管结石,ESBD取石有与EST取石相近的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升高,但在操作时间及碎石网篮使用上,ESBD组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胆管引流术(ENBD)在胆总管结石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取石后的作用。[方法]对160例胆总管结石EST切开取石的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其中80例为EST取石术后未放置鼻胆管作为对照组,另80例放置鼻胆管为治疗组,观察2组病例EST取石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并发症2例(1例术后出血、1例鼻胆管脱落),发生率2.5%(2/80),26例伴有黄疸,术后2~4 d消退;对照组并发症12例(8例胰腺炎、2例术后出血、1例胆道感染、1例黄疸加重),发生率15.0%(12/80),23例伴有黄疸,术后3~7 d消退。[结论]胆总管结石EST取石后采用ENBD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黄疸消退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4.
内镜与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内镜和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01/2007-12胆总管结石500例,其中内镜治疗302例,外科手术198例.采用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EST后内镜下放置内外胆管引流管(ENBD)等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内镜治疗和常规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不同.结果: 胆总管结石内镜取石成功率86.09%.EST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27%,胆总管结石外科手术治疗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0.1%,后期为6.1%,两组各种并发症有显著差异(P<0.05).内镜取石平均住院时间仅为4 d:外科手术住院时间平均14d.结论: EST对胆总管结石在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都明显优于常规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胆道塑料支架置入(ERBD)治疗90岁及以上患者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7例行EST及ER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90岁及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EST 1次取石成功30例;1次取出部分结石4例,经行内镜下鼻胆引流,5 d后再次取石成功;成功率为91.9%.2例因结石大,碎石失败后行ERBD,6个月后结石变小,取出胆管结石;1例因乳头旁巨大憩室插胆管未成功而致取石失败.37例患者中并发出血1例(2.7%),无肠穿孔、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镜行EST及ERBD治疗90岁及以上老年人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灵活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影响胆总管结石患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治疗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我院诊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357例,常规行ERCP检查,发现胆管内有结石后行EST。对结石直径<1.0 cm者,用取石网篮取石;对结石直径≥1.0 cm者,用碎石篮碎石取出;对巨大结石,于胆管内置入支架,再择期取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治疗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357例患者,行ERCP插管成功349例(97.8%),行EST取石成功334例(93.6%),其中一次取石成功者297例(88.9%),两次取石成功者37例(11.1%);随访发现结石复发138例,未复发21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病程、年龄和乳头切口分别为(10.9±2.5)年、(66.8±7.2)岁和(15.6±1.9) mm,显著长于或大于未复发组【分别为(7.6±1.7)年、(57.3±8.7)岁和(7.9±2.2) mm,P均<0.05】,复发组有胆道手术史、乳头旁憩室、胆道狭窄、合并胆管或胰腺炎、结石数量≥2枚和结石直径≥10 mm比率分别为18.8%、29.7%、30.4%、78.9%、81.9%和40.6%,显著高于未复发组的1.8%、7.3%、11.4%、40.6%、64.8%和9.6%(P均<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总管直径≥10 mm和乳头切口≥15 mm为患者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乳头切口和胆总管直径较大的患者,临床应该警惕其术后结石复发,增加随访次数,以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联合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在肝外胆管结石内镜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 164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接受内镜取石治疗,其中78例取石前进行EST联合EPBD治疗(EST+ EPBD组),其余86例取石前进行单一EST治疗(EST组),对比分析2组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取净率和碎石发生率.结果 EST+ EPBD组出现高淀粉酶血症3例、轻症急性胰腺炎2例,EST组出现高淀粉酶血症5例、轻症急性胰腺炎3例、出血2例,2组均未出现重症急性胰腺炎、穿孔等严重并发症.EST+ EPBD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 5/78),略低于EST组的11.6% (10/86)(x2=1.340,P=0.288);结石取净率为100.0% (78/78),明显高于EST组的93.0%( 80/86)(x2=5.649,P=0.030);碎石发生率为33.3%( 26/78),明显低于EST组的60.5%(52/86)(x2=12.073,P=0.001).结论 EST联合EPBD应用肝外胆管结石内镜治疗中安全、有效,对于结石大、乳头条件差的患者效果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采用经内镜治疗,其中结石直径〈1.0cm的47例采用取石网篮取结石,泥沙样结石加用气囊取石,结石直径在1.1~2.0cm的8例,用取石网篮,但对稍大、较硬的结石用碎石网篮碎石后取出。结石直径〉2.1cm的5例,用碎石网篮碎石后取出。结果60例经治患者,一次性取净结石者51例,2次取净者6例,共57例取石成功,内镜治愈率95%;出现并发症5例,占8.33%;其中急性胰腺炎1例,其他4例患者为术后轻度的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及一过性发热和高淀粉酶血症。结论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胆管疾病较好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胆总管结石EST取石后仍有结石复发.我院1993年5月至2006年12月,因胆总管结石行EST治疗678例,89例结石复发,行内镜再治疗,其中取石成功7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鼻胆管注入溶石中药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内镜介入配合鼻胆管注入中药溶石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的疗效。[方法]依据体外碎石结果,自拟溶石方,收集因无法行内镜下胆总管取石的10例患者,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通过鼻胆管注入溶石中药20~50 ml,封闭鼻胆管末端1~2 h后恢复正常引流,2次/d,5~7 d后复查B超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结果]10例患者中1例结石完全溶解,复查B超胆总管结石消失;9例结石明显变小或裂解。ERCP除1例结石消失直接拔除鼻胆管外,9例复查ERCP检查发现结石均明显变小,其中2例铸形结石分散、裂解成多块。该9例直接行网篮取石均1次成功,胆总管结石全部取净。[结论]鼻胆管注入中药溶石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内镜下取石气囊扩张法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内镜下取石气囊扩张 (E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能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 4 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了内镜下以取石气囊扩张Oddi括约肌及用气囊、网篮及机械碎石等方法取石治疗。为预防并发胰腺炎 ,术后酌情应用了善得定、鼻胆管引流及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等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E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成功率为 91 5 % ( 4 3 / 4 7)。一次EBD治疗后 4 1例 ( 87 2 % )结石全部取出 ,有 2例 ( 4 3 % )患者经第 2次EBD治疗后将结石全部取出 ,避免了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EST)。 4 7例患者中 2 7例 ( 5 7 4 % )结石直径大于 1 0cm ,施行了机械碎石术。 4例 ( 8 5 % )患者因结石太大 (≥ 2 0cm ) ,EBD治疗未成功 ,改行EST取出结石。本组患者无穿孔及出血并发症。 11例 ( 2 3 4 % )术后血清淀粉酶一过性升高 ,其中只有 1例伴有腹痛 ,经内科保守治疗迅速缓解。结论 EBD治疗胆总管结石可行、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价值,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 方法 回顾性分析4年来105例≥65岁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EST切开取石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取石获得成功102例,取石成功率97.1%.未成功3例,其中插管造影失败2例,因心肺功能异常终止手术1例.术后并发症:急性胰腺炎4例,活动性出血1例,急性胆管炎1例,心律失常1例. 结论 EST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创伤小、疗效确切、安全系数高的治疗方法,娴熟的内镜操作技术与规范的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方法。方法对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2例行开腹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86例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结果开腹组术中结石取净率为94.8%,住院时间为23.8±7.6d,术后并发胆瘘2例,肝功能衰竭1例,腹腔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内镜组有4例取石失败,改行开腹手术,余均取石成功,取石成功率为94%,住院时间为10.2±5.3d,并发胆道感染2例,十二指肠乳头出血3例。结论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相比,EST LC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效果可靠。EST与LC的联合应用可替代大部分开腹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内镜介入联合化石利胆汤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经B超、CT、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明确诊断的胆总管结石,收集因无法行内镜下胆总管取石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行内镜下胆总管支架置入术,A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B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术后第2天给予化石利胆汤口服,在患者病情平稳后均停用西药治疗.分别在内支架基础上,B组继续给予化石利胆汤口服,2组治疗1个月后,行ERCP取石术,未成功者再于半年后行取石.[结果]B组腹痛腹胀及黄疸消退时间、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对比治疗1周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白细胞计数下降情况,随访3个月、半年后再次取石成功率均显著优于A组,2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介入取石配合化石利胆汤治疗效果更好、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单纯EST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1cm以下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胆总管结石患者225例(结石直径≤1.0cm,结石≤2枚),常规行ERCP检查,证实胆总管内有结石后分为两组,A组32例单行EST,B组193例行EST后给予网篮取石。结果 A组患者中EST成功29例(90.6%),复查治愈27例(84.4%),发生并发症2例(6.3%);B组患者中EST成功179例(92.7%),复查治愈170例(88.1%),发生并发症17例(8.81%);两组结果进行率的χ2检验,胆总管结石阴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某些不适合行ERCP+EST+取石的胆总管结石在1cm以下者,行单纯的ERCP+EST的病例同样可达到满意的取石效果。  相似文献   

16.
背景:近年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联合内镜下乳头大气囊扩张(EPLBD)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胆总管大结石或难治性结石的清除。目的:评价局限性EST联合EPLBD用于清除直径≥10 mm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6年4月~2011年10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内镜下取石术的患者,结石直径≥10 mm,取石方法为局限性EST联合EPLBD(气囊直径≥12 mm)。分析入选病例的临床资料、内镜操作及其结果。结果:共169例患者行171例次取石,平均年龄69.3岁(19~97岁),结石直径和气囊直径中位数分别为15 mm和13 mm。结石一次性清除163例次(95.3%),使用机械碎石(ML)66例次(38.6%),且ML使用率随结石直径增大而升高(P0.01)。伴有乳头旁憩室患者与不伴乳头旁憩室患者的结石清除率(97.3%对93.8%)、ML使用率(36.5%对40.2%)和并发症发生率(2.7%对6.2%)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7例患者共发生8例次并发症,包括轻度或中度出血4例次、微小穿孔1例次,轻度胰腺炎2例次,胆管炎1例次。结论:局限性EST联合EPLBD用于清除胆总管大结石是有效、安全的,尤其是对难治性结石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与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7月~2011年6月间经ERCP与EPBD诊断和治疗的PCS患者57例,分析应用情况.[结果]55例(96.5%)成功实施ERCP,2例末成功者均为壶腹部肿瘤破坏乳头,经取活检明确病因.57例中未明确病因4例(7.2%),胆总管结石24例(42.1%),均经一次内镜取净结石;胆管中段狭窄6例(10.5%)、乳头炎性狭窄6例(10.5%),乳头旁憩室5例(8.8%),均行EPBD治疗成功;胆囊管残留过长及伴有残留结石4例(7.2%),行EPBD后效果不满意转外科手术治疗;壶腹部肿瘤4例(7.2%)转行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3例(5.3%),胰腺癌1例(1.8%).ERCP与EPBD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结论]ERCP与EPBD能及时明确PCS的病因,予以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1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EST治疗胆总管结石 1 0 8例。其中结石直径 <0 .5cm 1 2例 ,0 .6~ 1 .0cm 38例 ,1 .1~ 1 .5cm 30例 ,1 .6~ 2 .0cm 1 3例 ,2 .1~ 2 .5cm 9例 ,>2 .5cm 6例。单颗结石 68例 ,2颗结石2 7例 ,3颗以上结石 1 3例 ,最多的 1例结石 1 4颗。结果 :EST取石成功 1 0 5例 ,成功率 97.2 % ,失败 3例。采用取石网篮、取石球囊和机械碎石网篮取石。EST术后并发症 6例 ,发生率 5 .6 %。其中切口出血 3例 ,急性胰腺炎 2例 ,重症胆管炎 1例。随访 88例 ,时间 1个月~ 2年 ,全身状况良好 ,B超或CT检查无再发结石。结论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是一种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以及内镜下气囊扩张(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取石是普通胆总管结石的经典治疗方法.而对胆总管巨大结石多采用EST大切开或EST+机械碎石的取石方法,操作困难而且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1-3].与EST相比,普通EPBD的缺点是对于胆道开口较小而结石较大者很难取石成功,因而需要机械碎石次数更多,同时伴随着较高的胰腺炎并发率[4].近来有使用大气囊扩张乳头肌(endoscopic papillary large balloon dilation,EPLBD)或小切开加大气囊扩张取石方法治疗胆总管巨大结石,但对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还有争议.我院近年来采用该方法治疗胆总管巨大结石228例,现回顾并与EST取石组比较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smallinicision combined with balloon dilatation,ESBD)治疗直径≤2 cm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行内镜取石治疗的胆总管结石(结石直径≤2 cm)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经内镜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对照组给予EST治疗,随访2年,比较2组取石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分别为92.00%和90.00%,机械碎石率分别为8.00%和14.00%,平均操作时间分别为(35.03±5.18)min和(33.75±4.79)min,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00%和16.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结石复发率分别为6.00%和2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直径≤2 cm的胆总管结石,应用EST与ESBD均可获得有效治疗,但ESBD术后结石复发率相对较低,临床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