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单纯的动脉导管未闭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18%,足月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内PDA功能性关闭,3个月内解剖上关闭。持续开放的动脉导管可增加左心负荷及肺动脉压力,导致心功能不全,甚至危及生命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故应在合适时间用手术或介入治疗方法予以关闭。本文将我院4年来对100例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应用可控弹簧圈介入治疗的术前配合与术后观察的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us,PD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50例PDA患者,PDA最窄处直径为2.3~14.6mm,平均(5.8±2.6)mm。术后随访3~48个月,平均(15.6±11.2)个月,心脏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phy,UCG)评价治疗效果以及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5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采用心导管术和UCG评价患者肺动脉平均收缩压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5min造影显示,无残余分流45例(90%),微量分流3例,少量分流2例(10%);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随访期间增大的左心室及心功能较术前改善。结论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PDA,近中期疗效确切、使用安全,成本效益比高。  相似文献   

3.
4.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手术治疗并不困难 ,但如诊治不当亦可造成术中及术后的被动。 1992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 ,我们共手术治疗VSD合并PDA患者 (儿 ) 5 6例 ,现回顾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 6例中男 32例 ,女 2 4例。年龄 1岁6个月~ 2 2岁 ,平均 5 5岁。体重 9~ 5 5kg ,平均 16kg。患者 (儿 )均易患感冒、肺炎 ,不能从事剧烈运动 ,且患儿生长发育较正常同龄儿差。均无紫绀。胸廓畸形(鸡胸、漏斗胸、Harrison沟或心前区隆起 ) 2 4例。胸骨左缘 1~ 3肋间闻及典型PDA连续性杂…  相似文献   

5.
6.
Amplatzer蘑菇伞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67年Porstmann等首先报道用非开胸方法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以来,已先后有多种堵闭器被用于治疗PDA.Amplatzer蘑菇伞是近几年问世的PDA堵闭器.现总结我院自2001~2003年,用Amplatzer蘑菇伞治疗小儿PDA2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陈静  董向阳  谢定雄 《职业与健康》2007,23(15):1355-1356
目的探讨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中的特点和经验,并进行多方面综合疗效评价。方法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选择适合封堵术的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37例,术前常规检测心电图(ECG),胸部X线等,PDA合并降主动脉狭窄1例。在TTE及X线引导下行介入封堵术,术后通过胸片、心电图和TTE进行动态的随访观察。结果37例病人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7.3%,1例手术失败,改为开胸矫正畸形。术后2例病人有少量残余分流。PDA术前TTE测量值与术中X线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1例(86.1%)病人接受了3~6个月随访,17例(47.2%)病人接受了12个月随访,X线及TTE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右心房、右心室缩小,心电图提示无明显心律失常发生。结论经导管行PDA封堵术具有很高的成功率及安全性;介入封堵术疗效好,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TTE和X线可以准确地应用于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中。  相似文献   

8.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1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艺  沈群山  张刚成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1):1504-1505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操作技术及安全性。方法128例PDA在本科行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年龄9个月至65岁,平均(13.7±14.5)岁,体重9~77(31.3±20.2)kg。结果128例患者中126例(98.4%)封堵成功,失败者封堵后1例降主动脉局部狭窄、迂曲变形,1例封堵器周大量残余分流。成功者术后24—48h,1、3、6个月彩超复查无残余分流。结论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21%。女性是男性的2倍。每2500—5000例存活新生儿中即可发生1例PDA。早产儿中发病率明显增加,出生体重〈1000g者,其发病率高达80%。PDA可以是单一的畸形,也可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同时存在。PDA管径大小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小PDA者(内径≤2mm)早期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有杂音;中、大PDA者,有活动后心悸、气短、乏力和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史,可出现左心功能不全。PDA内径≥6mm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介入治疗儿童膜部瘤室间隔缺损(VSD),总结其技术要点及治疗体会.方法 20例儿童膜部瘤VSD患儿,根据左室造影结果分别植入不同型号的PDA封堵器,封堵器腰部直径(10.4±2.6)mm;术中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封堵后15 min重复左室造影,观察即刻封堵效果.结果 20例采用PDA封堵器治疗的膜部瘤VSD患儿中,1例Ⅳ型VSD患儿,因术后残余分流≥2 mm而放弃介入治疗;1例Ⅲ型多孔型VSD患儿术后少量残余分流(<2mm),1个月后复查心脏超声无残余分流.术后心电图正常(或与术前一致)13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6 d.结论 经导管采用PDA封堵器治疗儿童膜部瘤VSD疗效可靠,治疗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根据膜部瘤的形态、大小、位置确定封堵部位,是介入治疗该种类型VSD的可选方法之一.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on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with pseudoaneurysm by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 occlusion devices in children and summarize the skill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Methods The study included 20 membranous VSD cases in children.According to the finding of the left ventricular angiography, various kinds of the PDA occlusion devices was implanted. The mean diameter of the waist of the occluder was ( 10.4 ± 2.6) mm. Examination by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 immediately and left ventricular angiography after the occluder was implanted 15minutes later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Results In the 20 patients, one of the Ⅳ type VSD patient was quitted because of the significant residual shunts(≥2 mm). Slightly residual shunts ( < 2 mm) was found in one Ⅲ type VSD patient with multi-outlet. And disappeared in 1 month after the procedure, which VSD patient was confirmed by TTE. Thirteen cases were normal by EKG examination (or the same before procedure).In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was found in 4 cases. First 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was found in 1 case and paroxysmal junctional tachycardia was found in 1 case. All of them were recovered in 1 week.Conclusions Transcathe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with PDA occlusion devices for membranous VSD with pseudoaneurysm is safe and effective. The key of the procedure is to select suitable occluder and suitable position to plant them according to the membranous 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size and position of the pseudoaneurysm. It is a facultative method for transcatheter therapy this kind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早期诊断和口服吲哚美辛的治疗作用。 方法 对超声心动图诊断为PDA资料完整的21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7例经口服吲哚美辛治疗后复查超声心动图。 结果 早产儿PDA占同期住院早产儿的3.1%(28/914)。有原发肺部疾病的占47.6%(10/21),其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6例;无肺部疾病的占52.4%(11/21);61.9%(13/21)闻及收缩期杂音,但未闻及连续性杂音。PDA诊断日龄<7 d占85.7%(18/21)其中3-4 d占52.4%(11/21),口服吲哚美辛后24-48 h PDA关闭占94.1%(16/17)。1989年3月-2001年8月早产儿伴收缩期杂音、青紫、NRDS和心率增快的PDA检出率分别为46.3%(19/41)、66.7%(2/3)、100%(4/4)和100%(3/3)。 结论 早产儿PDA多发生于生后3-4 d;早产伴收缩期杂音、青紫PDA检出的比例较高;NRDS或心率增快为早产儿PDA的特殊表现;PDA患儿在生后1周内口服吲哚美辛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口服布洛芬悬液和消炎痛关闭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 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30例胎龄 30~35周早产儿, 心脏彩超证实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 (PDA), 随机分为布洛芬组 (n=15) 和消炎痛组 (n=15), 于生后 3d口服分 3次给药。布洛芬组首剂给予 10mg/kg, 于 24、48h后各给予 5mg/kg。消炎痛组 0 2mg(kg·次 ), 每间隔 12h1次。结果: 两组关闭率相似, 布洛芬组 12例导管关闭 (80% ), 消炎痛组 13例导管关闭 ( 87% ), 两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P>0 .05)。布洛芬组 3例合并尿少, 消炎痛组 10例合并尿少, 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5), 消炎痛组 5例血肌酐增高, 6例血尿素氮增高, 布洛芬组无血肌酐增高, 1例血尿素氮增高, 两个项目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5)。其他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消炎痛组 2例大便潜血阳性, 1例血总胆红素轻度升高, 两组均无腹胀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结论: 生后 3d口服布洛芬悬液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与口服消炎痛同样有效, 并能显著减少尿少和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早产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RL)和血小板指数与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PDA早产儿68例作为PDA组,同时选取同期在该院出生未出现PDA的早产儿作为非PDA组,收集产妇以及新生儿临床资料,应用血液分析仪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并计算二者比值NLR;应用目测镜检法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并计算血小板压积(PCT),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DA早产儿发生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评估NRL、PCT对PDA早产儿的诊断价值。结果PDA组产妇产前CRP水平、羊水异常发生率均高于非PDA组(P<0.05)。PDA组胎龄低于非PDA组,房内径、动脉导管内径均高于非PDA组(P<0.05)。PDA组新生儿中性粒细胞数、NLR高于非PDA组,淋巴细胞数、MPV、PLT、PCT均低于非PDA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PCT是影响PDA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NLR对早产儿PDA诊断的AUC为0.729,敏感性为76.47%,特异性为51.47%。PCT对早产儿PDA诊断的AUC为0.848,敏感性为85.29%,特异性为64.71%。结论NLR、PCT是影响PDA发生的危险因素,且二者对早产儿PDA诊断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改良心肌保护液在59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外科治疗经验。方法:研制的改良心肌保护液是在全面细致分析UW液、HTK液配方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并应用腺苷和中药丹参,即集中UW液、HTK液及祖国医学的优点,采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动脉导管结扎或缝合术以及VSD修补术,其中男21例,女38例,年龄2个月~38岁;直接分离结扎导管19例;其余病例经肺动脉切口缝合;其中利用补片修补动脉导管3例。结果:全组无死亡,随访3个月~7年,复查心脏超声均未发现VSD残余分流,无远期死亡病例。结论:改良的保护液与ST.Thomas液对心肌有良好的保护效果。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一旦明确诊断,应该早期手术治疗,以避免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手术中探查和进行肺动脉压力,主动脉压力比值测定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制定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心脏不停跳技术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于VSD合并PDA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口服布洛芬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不同奶量喂养下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283例胎龄≤32周出生48小时确诊为PDA的早产儿行布洛芬治疗者为布洛芬组,并选取同期入院胎龄≤32周、出生48小时床旁超声多普勒证实存在PDA,且PDA直径>1.5mm,CVD评分总分≥3分的早产儿78例作为对照组.布洛芬组又根据第1剂布洛芬口服时的奶量喂养情况,将283例患儿分为禁食组(a)、10~<20mL·kg-1·d-1组(b)、20~<50mL·kg-1·d-1组(c)、50~<80mL·kg-1·d-1组(d)、≥80mL·kg-1·d-1组(e),并根据第1剂布洛芬口服时不同的奶量喂养情况,分析布洛芬口服后1周内消化道症状,如消化道出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喂养不耐受等的发生率.结果 经过1、2、3个疗程布洛芬口服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50.5%(143例))、20.1%(57例)和4.6%(13例),第1个疗程PDA的关闭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第2、3疗程(χ2值分别为3.87、4.17和10.14、18.60,均P<0.05).对照组于生后第14天时复查心脏彩超,PDA关闭16例(20.5%),好转12例(15.4%),手术38(48.7%).布洛芬组与对照组比较,在PDA关闭率(χ2=18.13)、好转率(χ2=20.23)、手术率(χ2=29.17)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布洛芬口服后,消化道症状总发生率禁食组(a组)分别与各不同奶量喂养组(b、c、d、e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1~40.00,均P<0.05).结论 早产儿出生1周内发现并予布洛芬第1个疗程口服后,PDA关闭率明显高于第2、3个疗程.早期喂养,喂养量大的早产儿布洛芬口服后1周内,消化道出血、NEC的发生率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的3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PDA8例,ASD23例,VSD6例,均在X线和心脏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导管植入封堵器。分别于术后1-3d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术后随访1个月至1年。结果 37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手术时间为30-150min,X线下操作时间为10-60min,其中即刻封堵成功率为97.3%,一次植入成功率为94.6%,7例术前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术后肺动脉压显著改善,1例术前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患者术后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并维持,心功能改善。1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经有效治疗后恢复,其余患者在手术后即刻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PDA、ASD、VSD是一种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和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国产封堵器用于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5例PDA患儿,行主动脉弓降部侧位造影,确定动脉导管形态,测量最窄处直径,选择合适封堵器,经静脉途径植人封堵器.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1年行心脏超声和心电图检查,比较不同时间点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FS),V5导联R波(RV5)及RV5+V1导联S波(SV1).结果 45例封堵器植入均获成功.与术前相比,INEF和Fs术后3 d、1个月时有显著降低(P<0.05),术后1年时则恢复至术前相似水平;RV5及RV5+SV1于术后1个月和1年时显著下降(P<0.05).1例患儿发生右侧股动脉血栓形成,经外科手术切开,球囊取栓成功.结论 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小儿PDA安全有效,封堵后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可有暂时下降,但临床并无左心功能减退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治疗前血小板减少对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并经超声心动图确诊的hsPDA早产儿,给予口服布洛芬(首剂10 mg/kg,第二、三剂5 mg/kg,每日1次,共3 d)一个疗程;治疗前采血,根据血小板计数的情...  相似文献   

19.
尹兵  王峻松  宋世洋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908-4909
目的: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RT-3DE检测187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分析缺损口的空间位置、大小和形态,并于封堵术后RT-3DE评估封堵器的位置及距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等周围组织和血管的距离。结果:RT-3DE能实时动态的显示房间隔缺损及其封堵器的位置、形态及其周围组织的关系,其中25例缺损口的下腔静脉端未见残端回声,5例缺损口最大间距为45 mm以上,且缺损口的心房顶部端和下腔静脉未见明显残端回声,1例因缺损处为筛孔状改行外科手术。结论:RT-3DE在明确房间隔缺损的解剖位置、观察封堵器释放后的形态结构、明确残余分流的性质及原因等方面较二维超声心动图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