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主要是胆管吻合口的狭窄,介入球囊扩张只能暂时通畅胆道,没有根本解决问题。 目的:观察应用胆道内镜技术诊断和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胆管狭窄的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于2001—07/2005—10在大连市肝胆外科研究所,大连市友谊医院肝胆外科住院患者10例,天津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科住院患者4例均在行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胆管狭窄。 对象:纳入14例中男10例,女4例,平均年龄46岁,肝移植术均采用供、受者胆管端一端吻合。 方法:对14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胆管狭窄的病例进行胆道内镜的诊断和分析,同时采用胆道镜下球囊扩张后支撑管方法治疗肝移植后胆道狭窄。 主要观察指标:T管造影、内镜下肝内外胆管黏膜直观:结石的分布、吻合口胆管黏膜的;供-受体胆管吻合口的愈合情况:炎症水肿的情况、狭窄;经内镜取石、狭窄扩张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复查。结果:①胆管狭窄的诊断:经胆道造影和内镜诊断胆管吻合口狭窄13例,其中1例是结石导致的狭窄假象;非吻合口狭窄1例。②胆管狭窄的治疗:通过胆道造影明确的吻合口狭窄中,1例采取球囊扩张1次治愈,2例行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网篮取石芊鼻胆引流术后仍然发生胆系感染和黄疸而行手术以及纤维胆道镜治疗。通过T型管造影,1例发现条状负影,无狭窄,纤维胆道镜观察胆管吻合口愈合佳,黏膜移行良好;2例肝内显影差或不显影而呈胆管消失改变,纤维胆道镜取净结石后,扩张吻合口的狭窄后支撑三四个月后狭窄消失,黏膜移行良好。8例肝内外胆管显影模糊,肝外和肝内Ⅰ、Ⅱ级胆管有条索状、柱状、树枝状负影和非吻合性狭窄征象,纤维胆道镜观察取净结石后观察吻合口处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充血水肿,扩张支撑平均2.5个月后,狭窄消失,黏膜移行佳。1例造影提示吻合口狭窄,狭窄扩张后,内镜观察未发现结石,支撑2个月后拔管治愈。结论:胆道内镜可直观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情况,进行可靠的诊断,并有效完成支撑管扩张治疗胆管狭窄。  相似文献   

2.
胆管狭窄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肝移植受体病残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狭窄发生的部位和不同的临床表现,胆管狭窄可分为吻合口狭窄和非吻合口狭窄。目前内镜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策略包括反复球囊扩张和多根并排塑料支架置入。吻合口狭窄常局限于胆管吻合区域呈短节段,内镜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可成功治疗大多数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患者。非吻合口狭窄常由于缺血和免疫损伤所致,发生较早,通常多发且呈长节段。非吻合口狭窄对内镜治疗反应不佳,复发率高,常出现供肝失效需要再次肝移植。内镜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未来方向包括更先进的内镜,全新的操作技术以及改良的支架应用于临床,从而减少内镜介入治疗的次数,延长胆管通畅时间,减少对经皮经肝途径和外科手术的依赖。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ABSs)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下胆道塑料支架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0月肝移植术后出现ABSs并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进行内镜下胆道塑料支架置入治疗的病例资料。记录内镜治疗操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技术成功率、临床缓解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总结及评价不同数目胆道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ABS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18例肝移植术后(0.5~60.0个月)患者,7例始终接受少支架治疗(3支),11例接受了多胆道塑料支架(MPSs)治疗(≥3支)。所有80次ERCP操作共76次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5.0%。7例中,1例失访,2例仍在治疗中,1例因急性排斥反应致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合并胆瘘的患者治疗失败,1例获得临床缓解,缓解率为33.3%(1/3)。11例中,2例失访,1例仍在治疗,2例因内镜治疗失败转外科治疗,余6例获得临床缓解,缓解率为75.0%(6/8)。置入1、2、3、4、5和7支架的平均支架总口径分别为8.5、17.0、24.0、28.0、36.0和50.0 F。术后早期并发症共6例次,发生率为7.5%(6/80),其中5例次发生在少支架置入操作后,1例次发生在4支支架操作之后。所有患者ERCP术后无严重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肝移植术后ABSs采用MPSs治疗,甚至最大化支架治疗的方法,能提供更大的胆道支撑力,临床缓解率更高,尤其对于少支架治疗存在困难的顽固型狭窄具有较大优势,同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高,可作为目前肝移植胆管端端吻合术后ABSs的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例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患者的超声检查及ERCP表现和活检结果.结果超声检查发现4例患者的肝内胆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呈渐进性加重.狭窄部位:2例为肝门部胆管与肝总管狭窄,1例为吻合口处狭窄,1例为胆总管中段结石梗阻.结果均与ERCP相符合.活检病理结果:慢性排斥反应2例,胆汁淤积性肝硬化1例,肝脏局灶性坏死1例.结论超声能检查提示胆道狭窄的部位和病因,与ERCP相符合,可作为检查首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本组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接受介入治疗患者21例,回顾分析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护理要点.结果:21例患者中20例成功接受了介入治疗.21例患者共接受介入治疗1 15次,所有患者术后均经治疗和护理康复出院.结论:加强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以及保证介入治疗的疗效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BD)治疗肝内胆管微扩张型梗阻性黄疸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肝内胆管微扩张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行右肝胆管PTBD,3例行左肝胆管PTBD。结果胆管穿刺置管成功率100%,术后短暂性发热1例、一过性血性胆汁1例,未出现腹腔出血及胆汁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一周胆红素平均下降(75.4±29.6)μmol/L。引流时间10d~5个月。结论超声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PTBD治疗肝内胆管微扩张型梗阻性黄疸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ercutaneous,transhepatic biliary(cholanic)drainage,PTBD或PTCD]是继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外科手术引流术。PTCD是先做PTC证实胆管梗阻部位、程度和原因后,再用特制的带有外套(鞘)穿刺针,采用血管造影的方法,插入梗阻的胆管进行引流,主要用于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性黄疸临时或长期治疗方法,由于该技术能有效延长患者寿命,减轻生存期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患者的类型进行了回顾性总结,评价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原位肝移植术后出现胆管并发症的11例患者共行ERCP57次.治疗方法包括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胆管支架置入、气囊或探条扩张、及鼻胆管引流(ENBD)等.结果 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主要包括胆漏、胆管狭窄、胆泥和结石形成等,分别通过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术、胆管狭窄扩张术及鼻胆管引流术等进行治疗.11例患者均行了胆管造影,其中9例(82%)显示吻合口狭窄,5例(45%)有胆泥形成,4例(36%)兼有吻合口狭窄及胆泥形成,1例(9%)为肝内胆管广泛狭窄,1例(9%)为肝内胆管稀疏及广泛狭窄伴胆泥形成.5/9例(56%)胆总管吻合口狭窄的患者通过扩张及支架置入得到了有效的治疗.4/5例(80%)胆泥形成患者通过胆管扩张、支架置入及鼻胆管引流等得以治愈.ERCP术后没有严重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主要为吻合口狭窄及胆泥形成.乳头切开取石及支架置入对于这些是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而对于肝内胆管广泛狭窄及胆管稀疏的患者ERCP治疗效果不佳,再次肝移植可能是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9.
胆囊切除术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而胆管损伤是胆囊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如不能及时疏通胆道,患者只有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尽管许多患者能得到正确的手术修复,但有少数病例由于首次修复方法不当而遭受再次或多次手术,而且手术一次比一次困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的技术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对1999年5月-2005年3月187例(237例次)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次穿刺胆管成功率高达96.2%,2次穿刺胆管成功率100%;穿刺并首次置管成功率90.7%,再次置管成功率99.6%;仅1例经3次置管成功。并发症主要为胆汁带血,发生率7.6%。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准确安全,置管简便有效,作为多种晚期肿瘤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厦梗阻性黄疸伴严重感染的一项有效治疗措施,常为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   

11.
背景:肝脏移植后胆道狭窄是严重影响肝移植后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目的:探讨和分析肝移植后胆道狭窄的病因及处理.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6-05/2008-09在昆明医学院附属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及云南省器官移植研究所肝移植研究中心完成.对象:90例临床肝脏移植患者,男67例,女23例,年龄2-68岁.供肝选择:尸体供肝72例,活体供肝18例,供受者ABO血型不合2例.方法:经典式原位肝脏移植1例,其余均为改良背驮式原位肝脏移植.胆道重建术中6例采用胆总管或右,左肝管(活体肝移植)空肠吻合术,84例胆总管-胆总管端端吻合术,其中5例供受体胆管不匹配者放置T型管.吻合采用可吸收缝线或6-0 Proline线,前、后壁连续缝合.术后应用他克莫司胶囊、霉酚酸酯及皮质激索组成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预防排斥反应,逐步转为他克莫司胶囊、皮质激素二联方案.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术后胆道狭窄发生情况及病情转归.结果:90例肝移植患者中有8例发生胆道狭窄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狭窄5例,非吻合口狭窄3例.吻合口狭窄中有3例炎性水肿引起狭窄者经逆行经胰肝胆管造影球囊扩张或置入胆道支架治疗后痊愈.2例因吻合口胆漏瘢痕收缩导致狭窄者经逆行经胰肝胆管造影置入胆道塑料支架,1例狭窄消失,1例好转;3例非吻合口狭窄者均为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者,经逆行经胰肝胆管造影或经皮肝胆管造影采用球囊扩张和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效果不佳,2例行二次肝脏移植后获救,1例无效死亡.结论:吻合口狭窄和非吻合口狭窄两种病凼在治疗方式及结果中存在差异,故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的鉴别尤为重要.只要从术前、术中、术后多途径、多措施全方位进行联合预防,严密监护,及时发现和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发生,使患者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2.
Two cases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acceptability of the percutaneous route for performing endoscopic procedures in the biliary tree. They involved debridement of an atypical villoglandular polyp and ultrasonic lithotripsy of intrahepatic stones. Both cases serve to introduce percutaneous biliary endoscopy as a viable alternative for diagnosis and therapy in selected cases.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超声表现.方法 采用超声观察41例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患者肝内外胆管有无扩张及其内径、胆管壁厚度及其回声,并与46例肝移植术后无胆管并发症者比较.结果 胆管狭窄组的肝内胆管内径、胆管壁厚度、肝内胆管扩张和胆管壁回声增强的发生率均大于无胆管并发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出现肝内胆管扩张、胆管壁增厚及回声增强、胆管腔变细等征象,对于胆管狭窄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背景:胆道并发症是原位肝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目前导致肝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目的:评价经T型管及其窦道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胆道狭窄的可行性.方法:纳入原位肝移植后出现胆道狭窄的 16 例患者,共行胆道造影和气囊扩张成形术46次,其中1例行胆道支架置入.单例最多行胆道造影和气囊扩张成形术 11 次.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与结论:2 例胆道狭窄合并胆瘘患者和1例单纯吻合口狭窄患者,经气囊扩张和胆道引流后痊愈.5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患者,气囊反复扩张胆道狭窄段后,4例狭窄纠正而获得痊愈;1例气囊扩张治疗后出现肝内血肿,再次行肝移植.8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合并胆泥的患者,经反复球气扩张后,6例狭窄明显减轻,黄疸缓解;1例置入胆道支架,后因支架管阻塞而再次肝移植;1 例治疗后狭窄仍存在,黄疸无缓解而再次肝移植.提示经T型管及其窦道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胆道狭窄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痛苦小、创伤轻以及可重复等优点,是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胆道狭窄的有效方法.但部分患者狭窄及梗阻难以纠正,需要再次肝脏移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病因及处理。方法对北京地坛医院2004~2009年收治的74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致病高危因素,并对不同治疗方法的介入时机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胆瘘、胆泥形成、胆道吻合口狭窄、非吻合口胆道狭窄和胆管铸型综合征是本组患者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主要表现形式。供肝灌注保存、供肝胆道修整、移植术中血管与胆道吻合技术及术后处理经验不足是造成胆瘘与胆道吻合口狭窄发生的主要因素。供肝热缺血时间延长是诱发胆泥形成与胆道非吻合口狭窄的主要因素(P〈0.01)。T管胆道外引流及胆肠吻合术患者较单纯胆道对端吻合患者术后早期胆道非吻合口狭窄发病显著增加(P〈0.01)。腹主动脉采用UW液灌注病例术后胆泥形成、胆道非吻合口狭窄和胆管铸型综合征发病均显著高于非UW液灌注病例(P〈0.05)。内镜及介入治疗胆瘘、胆泥形成、胆道吻合口狭窄等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疗效满意,但对于非吻合口胆道狭窄,尤其是胆管铸型综合征的治疗,疗效有限。对于内镜及介入治疗无效者需再次肝移植。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与手术技巧、缺血再灌注损伤、胆道吻合方式、供肝灌注方式等因素有关。内镜和介入治疗对多数胆道并发症治疗有效。应重视胆道缺血性狭窄和胆管铸型综合征的预防,以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Evaluation of the biliary tract by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PTC) is often required in liver transplant patients with an abnormal postoperative course. Indications for PTC include failure of liver enzyme levels to return to normal postoperatively, an elevation of serum bilirubin or liver enzyme levels, suspected bile leak, biliary obstructive symptoms, cholangitis, and sepsis.Over a 5-year period 625 liver transplants in 477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at the University Health Center of Pittsburgh. Fifty-three patients (56 transplants) underwent 70 PTCs. Complications diagnosed by PTC included biliary strictures, bile leaks, bilomas, liver abscesses, stones, and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internal biliary stents.Thirty-two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 procedures were performed. Ten transplantation patients underwent balloon dilatation of postoperative biliary strictures. Interventional radiologic techniques were important in treating other complications and avoiding additional surgery in many of these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