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嗅区皮质是阿尔茨海默病(AD)病情进展过程中最早受累的区域,利用MRI技术定量分析内嗅区皮质的萎缩程度,对于AD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就内嗅区皮质MRI定量分析的方法、意义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嗅觉功能MRI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D)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14例正常老年人(NC)、11例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及12例AD患者进行MMSE、MOCA及CDR量表评分,采用西门子3.0T磁共振扫描仪、32通道头线圈以事件相关设计的方式进行嗅觉fMRI扫描,64位Matlab 7.11.0及SPM8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选择双侧初级嗅觉皮层(POC)为感兴趣区(ROI),统计ROI内激活体素数量并进行分析,比较3组间ROI内的激活体素数量,分析受试者ROI内的激活体素数量与MMSE和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NC组、MCI组和AD组POC内激活体素数分别为201±114、88±102、45±60,AD组激活水平显著低于MCI组及NC组,MCI组显著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272,P<0.01).控制年龄因素时,受试者初级嗅觉皮层内的激活范围与MMSE评分(r=0.447,P<0.05)及MOCA评分(r=0.421,P<0.05)呈正相关.结论 嗅觉功能MRI可以反映AD病理改变造成的嗅觉功能损害,可能成为早期诊断AD的新方法,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MRI体积测量内嗅皮层萎缩诊断Alzheimer病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评价MRI测量内嗅皮层体积对诊断Alzheimer病 (AD)的价值。方法 对可能AD和正常对照者各 33名进行MRI检查 ,AD患者平均年龄 (6 6 6± 8 8)岁 ,平均简短精神量表 (MMSE)评分 14 3± 4 1,正常对照组平均年龄 (6 6 5± 7 7)岁 ,MMSE评分为 2 8 0± 2 6。应用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成像序列获取三维T1 WI,在重建斜冠状层面上进行两侧内嗅皮层、杏仁核、海马结构、海马旁回、颞叶、侧脑室颞角和侧脑室体部等结构的体积测量 ,所得数值经部分颅内体积标准化处理 ,然后用社会科学统计程序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D患者上述脑实质结构均明显萎缩 ,脑室扩张 (P <0 0 0 05 )。内嗅皮层的萎缩率最高 (左侧 40 1%、右侧 38 2 % ) ,判别AD与正常人的效果最好 (正确率92 4% )。应用逐步判别方法建立多元判别方程 ,根据轻度AD患者的测量结果 ,左内嗅皮层、左颞叶和右杏仁核等指标联合判别 ,诊断AD的正确率为 97 7% ,由中重度AD患者验证此判别方程可靠 (灵敏度 90 9% )。结论 内嗅皮层MRI体积测量是区分AD与正常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正常人脑标本内嗅区皮层及海马MRI测量与组织学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评价正常人脑村本MRI与组织学测量的相关程度,比较老年前期与老年期内嗅区皮层和海马在确定层面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致死的新鲜人脑标本20例(4059岁10例,65-87岁10例)  相似文献   

5.
内嗅皮质等边缘系统在颞叶癫痫中的作用正越来越被认识,其M RI研究也日益增多。就颞叶癫痫内嗅皮质等边缘系统改变的M R I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内嗅皮质等边缘系统在颞叶癫痫中的作用正越来越被认识,其MRI研究也日益增多.就颞叶癫痫内嗅皮质等边缘系统改变的MRI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MRI3D序列对嗅球、嗅束进行扫描,分析比较各序列对嗅觉相关神经的显示效果。方法:选用3D-FIESTA-C、3D-COSMIC、3D-FSPGR序列对20例志愿者双侧的嗅球、嗅束分别观察,将显示效果分为3个等级,显示清晰、显示较清晰、显示模糊或未显示,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对20例志愿者双侧的嗅球、嗅束(共计40支)分别观察,3D-FIESTA-C序列对嗅球的显示率为97.5%,嗅束的显示率为100%;3D-COSMIC序列对嗅球、嗅束的显示率均为92.5%;3D-FSPGR序列对嗅球、嗅束的显示率均为67.5%。3D-FIESTA-C的显示效果及显示率明显高于其他序列,3种序列对嗅球、嗅束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D-FIESTA-C序列可以较为清晰地显示嗅球及嗅束的形态、位置,可作为观察嗅球、嗅束的首选3D序列。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采用脑部MRI容积定量分析系统对行阿尔兹海默病(AD)筛查患者的患病风险进行评估,探索其有效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行头颅MRI检查的406例患者,排除已确诊为AD及其他类型的痴呆、有明确脑血管病病史的患者,最后共233例患者入组行AD筛查。通过两位高年资神经内科医生以及两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进行临床和影像学会诊,评估患者发生AD的风险概率。采用脑部容积分析软件AccuBrainTM进行图像分析,根据AccuBrainTM计算出的多项脑组织体积,经机器学习模型判定该患者发生AD的风险概率,自动生成定量报告。最后四位专科医生查阅患者的脑容积分析评估报告,结合报告中的数据、已收集的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再次对患者发生AD的风险概率进行评估,比较阅读报告前后的风险概率的一致性。结果:临床专家会诊与AccuBrainTM系统评估的高风险和极高风险患者例数总和分别为34例和38例,占全部患者的14.59%和16.31%,临床专家与AccuBrainTM系统的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4)。临床专家会诊与AccuBrainTM系统评级结果相符的共210例,相符率达90.13%。结论:脑部MRI容积分析系统的分析结果不仅与临床专科医生的临床诊断结果基本一致,同时还筛查出部分已有轻微认知减退症状但临床医生在初期诊疗过程中未引起重视的早期认知障碍患者。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最常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早期诊断和干预可以减缓甚至逆转该疾病的病情进展。目前,MRI和PET显像已被应用于AD的诊断,其在AD的早期诊断方面均有独特的优势。笔者重点介绍了结构性MRI、功能性MRI和PET显像在A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确定阿尔茨海默病(AD)与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中初级嗅觉皮层的萎缩程度,并且探讨解剖学萎缩与嗅觉功能减低的内在联系.方法 选取12例AD、8例MCI患者和20名正常志愿者(NC),进行标准的嗅觉功能和神经学评分,而后进行高分辨率MRI和嗅觉fMRI.于T_1WI上确定初级嗅觉皮层的边界,并测量常规初级嗅觉皮层的容积,将此容积保存为ROI.然后采用事件相关的实验设计进行嗅觉fMRI,测量初级嗅觉皮层ROI内的激活体素.3组间的初级嗅觉皮层体积和激活范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如存在统计学差异则进行Bonferroni法两两比较.解剖学体积与激活范围情况的相关性在控制年龄因素下进行偏相关性分析.结果 NC、MCI和AD组初级嗅觉皮层的体积范围分别为3024~4734、1409~4553和1561~3759 mm~3,中位数分别为3749、2752和2156 mm~3;激活体素范围分别为0~2360、0~2160和0~100 mm~3,中位数分别为430、40和0 mm~3,NC、MCI和AD组初级嗅觉皮层体积和激活体素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14.942、16.587,P值均<0.05).初级嗅觉皮层内的激活与皮层体积的萎缩存在弱相关性(r=0.364,P=0.023).结论 AD初级嗅觉皮层存在明显萎缩与功能障碍,可以为AD的嗅觉功能障碍研究提供神经病理学和神经功能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眶内病变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眶内病变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期进一步提高对眼眶病变的认识.材料和方法:93例眶内病变,年龄2~75岁,男性52例,女性41例,大部分病例在我院手术治疗或随访获得病理结果,部分经临床综合诊断获得结果.全部病变均行MRI平扫,15例行Gd-DTPA增强扫描,部分增强后使用脂肪抑制技术(STIR).结果:①眼球区病变32例,其中视网膜母细胞瘤15例,恶性黑色素瘤7例,视网膜脱离9例.②眼外肌病变22例,其中炎性假瘤14例,甲亢性肌肥大6例,恶性淋巴瘤2例.③泪腺区病变6例,其中良性混合性腺瘤5例,恶性混合性腺瘤1例.④眶内其他病变:脑膜瘤10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横纹肌肉瘤、恶性肉芽肿、副鼻窦炎眶内蔓延各3例,视神经胶质瘤2例,其他少见疾病有脂肪瘤、黄脂瘤皮样囊肿、丝状神经纤维瘤、原发玻璃体增生、视神经水肿和萎缩各1例.MRI可显示大多数疾病的形态范围及信号特征.结论:MRI是发现和诊断眶内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眶内病变种类繁多,其诊断与鉴别诊断需结合MR信号变化、增强表现、临床资料(年龄、眼科检查)等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神经放射学多采用结构MRI研究AD局部脑区的改变,随着多模态MRI的发展,研究者们从功能连接、代谢水平、白质纤维成像、血流动力学等方面对AD进一步评价,从而为AD的临床诊断、分期、治疗和预后提供了放射学依据。就多模态MRI技术在AD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脑室内里形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对该病的诊断价值。对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脑室内星形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57岁平均23.7岁,所有病理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序列为:SE序列的矢状位T1WI和轴位T1WI;FSE序列的轴位T2WI。有8例里类圆形囊变,7例呈分叶状。平扫病灶呈等或长T1。等或长T2信号。增强扫描瘤体多明显强化,且不均匀。  相似文献   

14.
15.
椎管内畸胎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椎管内畸胎瘤的MRI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2例椎管内畸胎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畸胎瘤占同期椎管内肿瘤的 1.2 % ,位于颈段者 1例 ,胸腰段 10例 ,腰骶段 1例 ;髓外硬膜下 10例 ,髓内 2例。肿瘤多局限于 2~ 3个椎体平面之间。MRI多表现为混杂信号 ,无明显强化。病理诊断 :9例为成熟型 ,1例为未成熟型 ,2例为畸胎瘤恶变。光镜下可见 3个胚层的组织结构。 6例合并有其它病变。结论 椎管内畸胎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 ,其病理学基础在于畸胎瘤是由 3个胚层衍化的器官样组织结构构成 ;MRI检查对其定位、定性都极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宋艳  谈跃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1):1266-1267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指老年人有轻度认知功能及记忆功能的损害,是介于正常衰老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之间的状态。相较于普通衰老人群而言,MCI向AD的转化率明显增高。相关研究表明,MCI向AD转化的年转化率为6%-25%,而糖尿病患者MCI的发生率高达32.7%。在影响认知功能的众多因素中,胰岛素抵抗受到的关注日益增多,其与认知功能相关联的海马、内嗅皮层的关系,为临床MCI向AD发展提供了新的切入点。现对胰岛素抵抗、海马、内嗅皮层体积变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提高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早期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因乳头溢液及疼痛就诊而临床触诊阴性、超声及钼靶 X 线检查未见明确病灶的8例患者,经手术证实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术前 MRI 图像———T2 WI 脂肪抑制(T2 WI-SPAIR)、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最大密度投影(MIP),并与术后病理对照,总结其早期病变的形态、分布、信号特点以及内部强化特征。结果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病变隐匿,MRI 表现分为3类:(1)隐匿型导管内乳头状瘤,仅见大导管扩张、未见明确实性结节3例(占37.5%);(2)条形扩张导管内见实性微小结节型3例(占37.5%);(3)沿乳腺末梢导管散在分布类圆形小结节型2例(占25%),结节最大径约0.4~1.0 cm,平均0.7 cm。导管内乳头状瘤早期表现多为隐匿型及条形扩张导管内实性微小结节型,占75%。病灶 T2 WI-SPAIR 以等信号、等/高混杂信号为主,呈导管样强化,ADC 值及动态增强 TIC 表现多样性,其诊断需结合形态学及伴随征象。结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早期病变隐匿,MRI 可以敏感检出并定位,并对病灶的形态及功能成像具有优势,可为临床确诊及早期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本世纪老年人健康最主要的问题之一,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资料,大多为主观指标.就MRI容积测量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AD的诊断、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内颞叶结构MR体积测量在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disease,AD)和皮层下血管性痴呆 (subcorticalischemicvasculardementia ,SIVD)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33名可能为AD患者、17例可能为SIVD患者和 33例正常对照者行头颅MR扫描 ,在重建的斜冠状面图像上对杏仁核、海马结构、内嗅皮层、海马旁回及颞角行体积测量 ,对测量数据行标准化处理 ,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IVD者与正常对照者比较 ,海马萎缩及颞角扩张 ,差异有显著意义 (P值均 <0 0 5 )。AD者与SIVD者比较 ,杏仁核、海马、内嗅皮层及海马旁回均萎缩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值均 <0 0 0 1) ;在AD组与SIVD组的判别分析中以上结构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值均 <0 0 0 1) ,以左侧内嗅皮层为著 (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 82 4 %、87 9%和 86 0 % ) ,两侧内嗅皮层区分 2组的平均准确度达 85 0 %。结论 内颞叶结构MR体积测量有助于区分AD与SIVD ,但同时应认识到脑血管病亦可诱发AD样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不同类型椎管内血管性病变的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水平. 资料与方法 对33例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的椎管内血管性病变的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海绵状血管瘤11例(髓内8例,髓外硬脊膜外3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单发2例,多发2例),动静脉病变18例(动静脉瘘12 例,动静脉畸形6例).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 结果 椎管内血管性病变好发年龄在40岁左右,临床多表现为渐进性的神经系统受损症状.海绵状血管瘤髓内较髓外相对多见,髓内病变颈段好发,病变多局限,病灶周围T2低信号环较具特征性,强化多不明显;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少见,多发生在胸段,常为边界清楚梭型肿物,均匀明显强化.血管母细胞瘤较少见,可单发亦可多发,多发生在颈、胸段,当伴有较大范围脊髓空洞或囊变,并有明显强化结节时,诊断不难;动静脉病变最多见, MRI多能发现蜿蜒血管流空信号,较易诊断,但具体分型有赖于DSA或手术. 结论 椎管内不同类型的血管性病变具有相对特异的影像表现,MRI可较好地显示病变,并能准确定位,同时可以显示脊髓变性的程度和范围,有利于病变的诊治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