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液氮冷冻治疗术,并通过脑干听性诱发电位对冷冻治疗前后进行了临床记录观察.结果:治疗前患侧波V潜伏期、波Ⅰ-V间期传导时间延长;双侧波V潜伏期差、双侧波Ⅰ-V间期差患侧传导时间延长.治疗后患侧波V潜伏期、波Ⅰ—V波间期、双侧波V潜伏期差、双侧波Ⅰ-V问期差均恢复正常范围.该法简单、准确,对探讨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理及疗效评定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三叉神经躯体感觉诱发电位(trigemin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TSEP)检查方法,分析比较慢性咀嚼肌疼痛(masticatory muscle pain,MMP)患者与对照组TSEP各波潜伏期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慢性MMP患者神经功能变化的机制及TSEP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慢性MMP患者12例(患者组),以及年龄、性别与患者组匹配的健康人12名(对照组),分别行双侧颏神经和咬肌TSEP检查。归纳全部受试者面部两侧共4个部位的TSEP波形,分析出现率为75%~100%且双侧对称的波形。对测得的波潜伏期进行配对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获得5个TSEP波(P1、N1、P2、N2和P3)。患者组两侧颏神经TSEP的P1潜伏期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波与对照组相比潜伏期延长,左侧P2、N2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咬肌区各波潜伏期的变化不一致。结论慢性MMP患者TSEP波潜伏期的变化有一定规律,初步证明患者中枢和外周神经功能的改变。慢性MMP患者P1潜伏期变短,提示三叉神经节以下外周神经传导活化;P2潜伏期变长提示脑干可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26例颌面外科的老年患者围术期心电监测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患者表现为Q-T间期延长,S-T段上抬下移和T波低平或侄置,其次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和室性早搏。统计表明,术中出现赆电异常患者人数均比术前高。本文为老年患者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心电异常的预防和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颌面部肿瘤细胞冷冻的时间效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冻融后癌细胞不同时间的生存率改变,建立准确测定冷冻对癌细胞损伤效应的方法。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6种口腔癌细胞和两种正常细胞进行冷冻处理,MTT法测定不同温度的生存率,选择-40℃为敏感温度进行冻融后不同时间的冷冻后生存率测定。结果:不同温度冷冻癌细胞后测定结果显示:0℃~-30℃细胞无明显损伤,-40℃~-50℃死亡率明显增加,达到40%~60%、-50℃~-90℃细胞死亡率未见明显增加。-40℃冷冻后细胞死亡率随时间延长而有所增加,8h达60%~85%,24h达84%~94%.结论:冷冻对癌细胞有明确杀伤作用,敏感温度在-40℃~-50℃。冻融后部分存活细胞的损伤无法修复,细胞死亡率随时间延长而缓慢增加,24h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26例颌面外科的老年患者(60岁以上)围术期心电监测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患者表现为Q-T间期延长,S-T段上抬下移和T波低平或倒置;其次为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和室性早搏,统计表明,术中出现心电异常患者人数均比术前高。本文为老年患者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心电异常的预防和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双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文探讨和总结了双侧三叉神经痛的发生率、发病因素及治疗方法,并提出了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119例患者中的13例双侧三能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2-14年,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统计。结果:本组资料统计结果,双侧三叉神经痛在单侧患者中所占比例为1.16%,无明显发病因素,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1.5%。结论:对双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率各种资料结果显示,总体在1-10%,发病因素不明显,各种治疗方法中以三叉神经半月节微血管减压奇迹与射频温控热凝术较有效。  相似文献   

7.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是一种DNA病毒,以增殖,潜伏和整合感染方式广泛累及人群。HSV-1具有体外转化潜能,实验性口腔癌模型证实HSV-1为一共致癌因子,口腔鳞患者存在抗HSV-1的体兴免疫;部分口腔粘癌前损害和鳞癌组织存在HSV-1的DNA片段,与DNA互补的表达HSV-1抗原。因而HSV-1可能与口腔膜癌前损害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下颌支矢状劈开术(SSRO)常用两种内固定方式对下齿槽神经(IAN)功能的影响。方法 成年恒河猴12只,均行双侧SSRO后退术。左侧行双皮质骨螺钉固定,右侧行单皮质螺钉与夹板固定。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2、4、8、12周时对两侧IAN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检查。结果 SSRO术后即刻SNAP检测示IAN潜伏期延长,波幅减小,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0.01),但两侧之间无显著差剐。术后2周起,IAN功能逐渐恢复。至术后12周时右侧IAN的潜伏期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左侧IAN潜伏期较术前延长15.4%(P〈0.05);右侧的波幅恢复也要优于左侧(P〈0.05)。结论 SSRO术中使用双皮质螺钉固定舜口单皮质螺钉夹板固定对IAN功能均有影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IAN功能均有恢复。单皮质骨螺钉与夹板固定相对于双皮质骨螺钉固定对1AN的功能影响要小。  相似文献   

9.
下颌骨牵引延长后下齿槽神经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采用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rigemin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TSEP)检查恒河猴下颌骨牵引延长术对下齿槽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青年恒河猴7只,行下颌角部完全骨截开术,右侧或双侧安放牵引器。截骨间隙平均牵引距离为13.5mm。于术前、牵引完成时、牵引完成后4周分别进行下齿槽神经SEP检查。结果 术前下齿槽神经SEP各波的潜伏期测量值,两侧对比检验差异无显著性。牵引术完成时SEP各波的潜伏期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延长(P<0.01,P<0.001),波幅显著下降(P<0.001)。术后4周各波潜伏期及波幅均有恢复,但多数差别仍有显著性。结论 TSEP检查提示下颌骨牵引延长术对下齿槽神经功能有一定影响,术后4周其功能有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0.
HSV-tk/GCV系统对ACC-M细胞作用的体外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研究HSV-tk/GCV系统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M)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和细胞计数法对GCV在不同剂量和不同作用时间时细胞的生存率进行研究。结果:HSV-tk/GCV系统能有效地杀伤ACC-M细胞,杀伤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这种作用有比较明显的旁杀伤效应,旁杀伤效应的强弱与细胞间的接触程度呈正比关系。结论:HSV-tk/GCV系统能有效地杀伤ACC细胞,可望用于ACC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灭滴灵药膜治疗乳牙牙槽脓肿250例胡晓虹,王君,李爽英银川市口腔医院(750004)我院口腔儿童科自1990年以来采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研制的灭滴灵药膜治疗门诊龋源性乳牙牙槽脓肿250例。男女不限。年龄1.5~10岁左右,牙位:Ⅰ-Ⅴ,上、下牙。另选对...  相似文献   

12.
利用体外培养的6种肿瘤细胞和两种口腔纤维细胞对其进行冷冻处理,并对在不同冷冻条件下冷冻后细胞活力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冷冻对6种体外培养的癌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有效杀伤的临界温度为-40--50℃。正常口腔纤维细胞与癌细胞相比对冷冻有一定的耐受性,这可能是冷冻治疗后创面愈合时瘢痕的组织形成较少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者三叉神经分支刺激诱发皮层电位(TSEP)的关系及特点,比较图形及数据差异,探讨经眶上神经刺激诱发皮层电位与瞬目反射(BR)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电刺激30例健康成人的眶上神经、眶下神经和颏神经,收集刺激对侧的三叉神经皮层诱发电位;电刺激眶上神经,记录瞬目反射R1、R2和R2'相关数据,应用SPSS统计程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q检验。结果:眶上神经刺激诱发皮层电位和瞬目反射各波潜伏期相关性不显著,呈低度相关。各分支诱发三叉神经皮层电位P1、N1、P2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2、P3、N3、P4、N4、P5、N5各波潜伏期三支差异不明显,眶上神经刺激诱发皮层电位各波较其他两支延迟。结论:TSEP与BR具有不同的传导通路,各波潜伏期无明显相关性。不同分支刺激诱发皮层电位,早期波的潜伏期具有差异,与神经传导通路相适应;后续各波具有一致性。临床应综合分析以判定神经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4.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在口腔粘膜癌前损害发生、发展过程中与抑癌基因的关系至今尚未明确。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切片原位杂交技术发现口腔癌变各阶段组织均表达HSV-1抗原,其阳性率无显著差异,HSV-1抗原主要在胞浆表达;随癌前损害的发展,在达HSV-1抗原的细胞数量增多,并出现阳性在达异质性;HSV-1抗原表达与鳞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相关分析表明,HSV-1抗原表达与P16无关,而与PRb相关。44%表达HSV-1抗原的组织细胞核膜存在HSV-1基因片段。这些结果提示,HSV-1可能通过其特定的蛋白产物与Rb等抑癌基因作用,影响细胞周期而参与口腔粘膜癌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GⅠ-Ⅱ型镧系、铈系玻璃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GⅠ-Ⅱ型玻璃的制作方法及配方,并对其热特性、高温浸润性进行测试,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自制GⅠ-Ⅱ型镧系、GⅠ-Ⅱ型铈系玻璃,用石英比较法测定其热膨胀曲线,作图法求出热特性参数。比较GⅠ-Ⅱ型、GⅠ-Ⅱ型镧系、GⅠ-Ⅱ型铈系、VitaIn-ceram玻璃料在1100℃对致密氧化铝片的浸润性能。结果:GⅠ-Ⅱ型镧系、GⅠ-Ⅱ型铈系玻璃具有比氧化铝稍低的热膨胀系数。以5wt%的CeO2取代La2O3后,热膨胀曲线与玻璃的典型曲线明显不同,有析晶趋势。4种玻璃对致密氧化铝表面的浸润性相近(P>0.05)。结论:GⅠ-Ⅱ型铈系玻璃中可有晶体析出,实质上是一种微晶玻璃。4种玻璃对氧化铝均有良好的浸润性。  相似文献   

16.
冷冻外科的后遗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冻外科已被成功地应用于治疗口腔软硬组织肿瘤。但是,它同其他的治疗方法一样,可以引起不良的后遗症:如瘢痕形成、功能损害、创口愈合时间延长、牙槽骨暴露、病理性骨折、顽固性淋巴结肿大以及放射性骨坏死(曾做过放射治疗的病例)。在应用冷冻外科治疗前,应仔细考虑这些后遗症对患者的影响。创口愈合的时期和瘢痕形成冷冻外科的创口为二期愈合。冷冻区经历坏死和腐肉脱离,其深面的肉芽组织床最终形成纤维性瘢痕组织。创口愈合的时期及瘢痕组织形成的量取决于冷冻的面积和冷冻的程度。充分地治疗口底或舌侧的T_1肿瘤时,软组织创口愈合时期一般需4—8周。伴发的瘢痕可以明显地改变冷冻区的解剖结构。舌前庭深度的丧失可以造成将来作全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咬肌运动诱发电位(motor-evoker potential,MEP)的电生理特点及大脑运动皮层对咬肌的调控作用,以期为诊断并治疗涉及咬肌运动紊乱的疾病奠定基础.方法 选择30名健康人,在白天受试者清醒状态下,单脉冲磁刺激大脑皮层面部运动区域,记录咬肌MEP,分析健康人咬肌MEP的各项指标,包括MEP激发阈值、对侧MEP(contralateral MEP,c-MEP)潜伏期和波幅、三叉神经根MEP(trigeminal root MEP,r-MEP)潜伏期、中枢传导时间.结果 健康人咬肌MEP激发阈值为52% (52%,55%),c-MEP潜伏期为(6.4±0.7)ms、波幅为0.23(0.17,0.28) mV,r-MEP潜伏期为(2.4±0.4) ms,中枢传导时间为4.0(3.4,4.4) ms.结论 健康人咬肌MEP的各项指标均较稳定.采用单脉冲磁刺激激发咬肌MEP并分析三叉神经运动传导通路从皮层到咬肌的功能状态,可量化评估涉及咬肌运动紊乱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18.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对10只7周龄雄性SD大鼠双侧髁突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其mRNA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生长期大鼠髁突软骨中IGF-Ⅰ及其基因均有表达,但IGF-Ⅰ阳性强度在生发层中最强,而IGF-ⅠmRNA在过渡层和成熟层中最强。表明髁突软骨具有局部合成和分泌IGF-Ⅰ的能力,可介导生长激素的命令式作用,其差异性表达建立起局部反应的反馈环路,为生长伺服理论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板治疗对骨性Ⅰ类错畸形患者双侧髁突功能位置和诊断的影响。方法板治疗34例骨性Ⅰ类错畸形患者。使用髁突位置测量仪( measures of condyle displacement, MCD)测量患者治疗前、中、后的正中关系( centric relation,CR)位与正中( centric occlusion, CO)位的差异,板治疗结束时重新评估错畸形诊断,比较板治疗前后功能位置差异和左右双侧对称性的改变。使用配对检验对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板治疗后患者CR与CO位的双侧髁突功能位置变化的对称性比治疗前有改善。板治疗后,患者中有2人(7.1%)骨性诊断改变,有6人(21.4%)的安氏诊断改变。结论板治疗可以使骨性Ⅰ类错畸形患者髁突CO-CR位置差异趋于协调,对称性得到改善。必要的板治疗可以改善错畸形患者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吸光度法测定了62例肯氏Ⅰ类牙列缺损者戴用双侧游离端义齿前后的咀嚼效能。结果表明:1.肯氏Ⅰ类牙列缺损患者戴用双侧游离端义齿后咀嚼效能随戴义齿时间延长而逐步提高,至戴义齿3个月趋于稳定。2.影响双侧游离端义齿咀嚼效能的主要因素,按其相关程度排列依次为缺失(牙合)单位数、(牙合)力、年龄、人工牙种类、牙槽嵴吸收程度和义齿所在颌位,其中(牙合)力与咀嚼效能呈正相关,其它因素与其呈负相关。性别、咀嚼习惯、戴义齿经验与咀嚼效能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