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通过采用ELLISA法对61份正常人血清及49份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血清进行癌胚抗原(CEA)含量测定,得出各组CEA含量结果(ug/L)。经统计学处理,正常人组(X±SD,2.94±1.55)与良性肿瘤组(X±SD,4.12±2.00)对比,P<0.01。正常人组与恶性肿瘤组(X±SD,5.75±2.77)对比,P<0.01。良性肿瘤组与恶性肿瘤组对比,P<0.05.血清CEA含量测定阳性率:良性肿瘤组为4.8%,恶性肿瘤组为25%。由此可以推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E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和良性肿瘤患者。本文实验结果提示,在口腔科临床开展血清CEA含量的测定,对诊断颌面部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者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了46例颌面部肿瘤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并与25例正常健康人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IL-2R水平显著高于颌面部良性肿瘤患者血清SIL-2R水平(P<0.0l)及正常健康人血清SIL-2R水平(P<0.0l),而颌面部良性肿瘤患者血清SIL-2R水平与正常健康人血清SIL-2R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血清SIL-2R有可能作为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诊断、疗效考核及预后判断的一个辅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4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及20例良性肿瘤患者同时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sIL-2R及TNF三项指标检测,结果表明,1.良性、恶性患者均有CD3值明显下降(P<0.05、p<0.0l),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0l),CD8值明显上升(P<0.001),并且良性高于恶性患者(p<0.05),cD4值恶性患者有下降趋势(p>0.05)。2.恶性患者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也高于良性患者(p<0。05)。3.TNF水平三组尚无明显差异(P>0。05)。4.三项检验指标与恶性肿瘤临床分期有一定相关趋势。提示:T淋巴细胞亚群、sIL-2R检测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TNF检测的临床意义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腮腺肿瘤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82例腮腺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β_2微球蛋白的测定,发现术前恶性肿瘤均明显增高,良性肿瘤则显示正常,术后测定结果仍居高不下患者多伴有肿瘤转移或复发。作者认为β2微球蛋白在鉴别腮腺肿瘤性质及预后评估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者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了46例颌面部肿瘤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并与25例正常健康人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IL-2R水平显著高于颌面部良性肿瘤患者血清SIL-2R水平(P〈0.01)及正常健康人血清SIL-2R水平(P〈0.01),而颌面部良性肿瘤患者血清SIL-2R水平与正常健康人血清SIL-2R水平之间  相似文献   

6.
用生化方法测定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56例,良性肿瘤47例,并与35例正常人作对照。检测肿瘤患者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LSA),总唾液酸(TSA)的含量。结果:恶性肿瘤组中LSA、TSA高于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良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LSA、TSA的值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TNM分期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其含量水平升高或明显下降对判定疗效预后有价值。在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直接离心涂片法对4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和10名健康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进行测定。肿瘤患者微核率(‰)为7.68±2.70,其中恶性肿瘤组为8.68±2.36,良性肿瘤组为5.33±1.92;健康人为1.60±0,97。经统计学处理,肿瘤组与对照组,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与对照组,良性肿瘤与对照组之间淋巴细胞微核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肿瘤患者染色体畸变明显高于健康人,恶性肿瘤患者染色体畸变又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8.
来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了70例口腔恶性肿瘤和40例口腔良性肿瘤患者唾液中CA-50抗原,并与70例正常人作对照,同时还对恶性肿瘤组中60例作血清CA-50测定.结果:恶性肿瘤组中唾液CA-50值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01)和良性肿瘤组(P<0.01).60例恶性肿瘤组血清CA50值仅见3例升高.提出唾液中CA—50检测对口腔癌的诊断较血清敏感.  相似文献   

9.
陈伟良  冯继业 《口腔医学》1997,17(4):179-180
本文对19例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22例恶性肿瘤(术前和术后2周),8例复发性恶性肿瘤,18例无复发恶性肿瘤和20名正常健康人作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检测.结果良性肿瘤组和无复发组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术前和术后2周以及复发组与正常人或良性肿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SIL-2R水平检测在临床上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治疗过程免疫功能监测和病者预后估测均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用血浆D-二聚体(DD)单克隆抗对61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作血浆DD测定,结果表明,良性肿瘤组(n=20),未治疗恶性肿瘤(n=22)和恶性肿瘤治疗组(n=19)DD阳性率分别为25.0%,63.6%和21.1%,前两组间和后组间比较,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血浆DD可作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分子标志物,血浆DD水平对恶性肿瘤预后可能有估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就涎腺疾病术后对涎腺功能的影响进行了临床研究,通过手术前后唾液流量及免疫球蛋白的测定观察和配对比较,结果发现术后唾液流量为腮腺明显减少(P〈0.05),颌下腺减少不明显(P〉0.05),舌下腺不减少(P〉0.05).良性肿瘤及炎性病变术后唾液明显减少(P〈0.05),恶性肿瘤减少不明显(P〉0.05).而免疫球蛋白含量在术后呈不同程度的增高,其中SIgA、IgG无明显差异(P〉0.05),Lys有明显差异(P〈0.05)。因而提示,当某一侧涎腺切除后,可能导致混合唾液的流量减少,这是某些并发症的诱因,但唾液SIgA、IgG和Lys的含量相对升高是一种有效的代,它对保护口腔组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口腔颌面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志君  吴瑞琼 《口腔医学》1997,17(3):123-124
本文对38例正常人及29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且涎腺混合瘤(临界瘤)、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的含量均有显著升高(p<0.01),但这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血清唾液酸检测的阳性率约为83%,提示血清唾液酸的升高可作为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采用单向琼脂扩散测定法,测定了40例腮腺恶性肿瘤患者.27例良性肿瘤患者.33例正常人唾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由于三组间唾液中SIgA的含量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故认为测定患者患侧腮腺唾液中SIgA的含量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ELISA法对70例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恶性者34例,良性者36例)和37例正常人血清DR-70^TM进行检测,结果阳性率分别为67.65%,8.33%和8.11%经统计学处理,恶性肿瘤组与良性肿瘤组和正常人组之间显著差异(P〈0.00)。还观察到在恶性肿瘤组中第三和第四期患者血清DR-70^TM水平较高。提示血清DR-70^TM检测对口口腔人颌面肿瘤的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枳和为一种有  相似文献   

15.
对35例头颈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发现:头颈癌患者手术前CD8+显著增高,CD4+/CD8+比值及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且三者与肿瘤临床分期有关,而CD4+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CD8+显著下降(P<0.01),CD4+/CD8+比值与血清IL-2水平呈明显回升,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头颈癌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细胞免疫受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IL-2水平能反应机体抗肿瘤免疫水平的高低,并可作为监测病情发展及制定治疗方案的免疫学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总唾液酸(TSA)和脂结合唾液酸(LSA)含量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比色法同步检测了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TSA和LSA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和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组血清TSA和LSA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P〈0.01),而健康对照组与良性肿瘤组之间血清TSA和LSA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  相似文献   

17.
对29例口腔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其中16例术后患者外周血IL-2和sIL-2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口腔癌患者IL-2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手术治疗后IL-2活性明显回升,sIL-2R水平则显著下降(P<0.01)。研究还发现IL-2及sIL-2R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口腔癌患者外周血IL-2和sIL-2R水平的变化可能与肿瘤大小、治疗效果和复发、预后密切相关。外周血IL-2和sIL-2R水平的检测对口腔癌的诊断、病情的判断及预后监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用血浆D二聚体(DD)单克隆抗体对61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作血浆DD测定,结果表明,良性肿瘤组(n=20),未治疗恶性肿瘤组(n=22)和恶性肿瘤治疗组(n=19)DD阳性率分别为250%,636%和211%。前两组间和后两组间比较,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血浆DD可作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分子标志物。血浆DD水平对恶性肿瘤预后可能有估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16名口腔粘膜鳞癌患者肿瘤组织,癌旁正常口腔粘膜组织,外周血浆及16名正常人外周血浆中cAMP和cGMP含量,并初步探讨了cAMP,cGMP与口腔鳞癌发病的关系。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鳞癌患者癌组织中的cAMP水平显著降低)P<0.01),cGMP含量升高(P<0.05),cAMP/CGMP比例下降(P<0.05),而血浆中的cAMP,cGMP含量则无明显改变(P<0.05)  相似文献   

20.
P27蛋白在牙源性肿瘤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牙源性肿瘤中P2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牙源性肿瘤中有不同表达,良性肿瘤组表达率为30.0%(6/20),恶性肿瘤组为85.0%(17/20),良恶性肿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05)。提示P27蛋白可能成为牙源性肿瘤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