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TCD研究58例ICA严重狭窄和闭塞患者颈动脉及颅内动脉血流改变,并结合脑缺血沙土鼠模型讨论。研究表明ICA闭塞直接影响颅内血流,特别是MCA,眼动脉、Willis环等侧枝循环功能状况在脑梗塞的发生和神经功能损害中起重要作用,其中以Willis环为主。因此,TCD对及时诊断颈动脉疾病,了解其颅内血流的改变,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1病例简介患者,男,62岁,北京人。主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3 d,加重1 d”收入院。患者入院前3 d晨起时突发右侧肢体活动无力,伴言语不利,当时搀扶下尚能行走。在当地医院按“脑梗死”治疗2 d,病情无明显缓解,并逐渐加重。1 d前患者右侧肢体瘫痪,言语不能。我院急诊复查颅脑CT,左额颞叶见大片状低密度灶,病灶较前扩大。发病以来,  相似文献   

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经颅多普勒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6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了经颅多普勒检查,其中41例异常率为60.3%,高血流速度型异常病例30例(44.1%),其中25例(36.8%)表现为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快,提示TIA患者中颅底大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比较多且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ICAO)患者颅内侧支循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中心、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为单侧ICAO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患者145例,其中症状组109例,无症状组36例.记录TCD评估颅内...  相似文献   

5.
TIA患者186例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IA患者186例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唐桂华张干武爱云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186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行了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测定研究,现报道如下。资料:186例临床诊断为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男104例,女82例,年...  相似文献   

6.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ICAO)是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脑部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包括淀粉样蛋白沉积、炎症介质形成、脑灌注不足等),导致非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颈动脉系统重度狭窄或闭塞部位不同所致认知功能减退的表现形式可能存在差异,控制高血压等高危因素可降低其发生风险。临床上对于CICAO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情况常用的评估手段为CT灌注成像检查(CTP),其可能通过间接评估侧支循环及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来预测患者出现认知功能减退的风险,但准确性仍有争议。目前临床上常用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尚无根治药物,血管内介入治疗可能通过降低脑梗死再发及改善脑灌注而改善认知功能,但对于纳入患者的标准仍需严格评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仍需进一步探索。该文基于该类疾病的研究现状,对其发病机制、影响因素、评估手段及治疗方案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颈内动脉夹层是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其临床发病率相对低,加上目前国内对该病认识不充分,容易误诊和漏诊.现报道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闭塞后再通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以为这类疾病的正确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基底动脉闭塞致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五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例1男,62岁。因反复发作性左上下肢体偏瘫15天入院。每次发作持续约10min,神志清醒,言语流利,BP140/100mmHg。临床诊断右侧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给抗凝、抗血小板及扩张血管药物治疗,入院后仍有反复发作,32天共发作14次,发作时表现左中枢性面舌瘫,左上下肢体肌力0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串联闭塞的血管内治疗方法,评价其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例行血管内治疗的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串联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夹层闭塞伴同侧大脑中动脉串联闭塞患者共10例,均以导引导管越过闭塞的夹层先行大脑中动脉支架取栓术(逆行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斑块性闭塞伴同侧大脑中动脉串联闭塞患者共15例,首先使用球囊扩张和支架置人治疗近端闭塞,再行大脑中动脉支架取栓术(顺行治疗)。术中即刻血管再通情况根据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判断。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血管有效再通(TICI分级2b-3级)24例(96%)。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均无卒中复发。术后90d预后良好(mRS≤2分)15例(60%)。结论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串联闭塞安全、有效,对夹层所致的串联闭塞采取逆行治疗、对粥样斑块所致的串联闭塞采用顺行治疗为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msient ischemic atlack,TIA)被认为是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内动脉系统TIA是其中最常见类型。我们对2001年1月-2003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行经颅多普勒(transeranial doppler,TCD)超声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对侧颈内动脉闭塞的颈内动脉高度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在脑血管造影后,对7例一侧颈内动脉闭塞另一侧颈内动脉高度狭窄的患者在使用脑保护装置下置入自膨式支架,其中4例行球囊预扩张或后扩张术。结果 患者颈内动脉狭窄平均由83.6%±11.4%下降至12.4%±4.8%。3例患者保护伞装置回收有黄色斑片状物质。1例患者术中出现短暂全脑缺血的表现,1例发生了有症状的心率及血压下降.2例出现无症状的自行缓解的支架侧颈内动脉痉挛。随访6个月未发生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和卒中事件.超声检查未发现支架部位明显再狭窄和支架形态改变。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对侧颈内动脉闭塞的颈内动脉严重狭窄的方法安全可行,有一定的疗效,但须进行长期的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2.
AD  Giannoukas  N  Labropoulos  FCT  Smith  GS  Venables  JD  Beard  武婕 《中华脑血管病论坛》2005,3(5):555-560
目的由于卒中风险随着狭窄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因此认为颈内动脉(ICA)接近闭塞患者的卒中风险很高。在现有的随机试验中,还没有专门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探讨,因此其处理尚存在争汶。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对ICA接近闭塞患者的处理还存在争议:一些学者支持进行干预,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存在风险或没有益处而反对进行干预。在ICA接近闭塞的有症状患者中进行一项比较外科治疗与最佳内科治疗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试验似乎非常困难,因为这类研究需要大量的患者。尽管如此,基于目前的证据,似乎很难拒绝手术治疗。结论:由于目前对ICA接近闭塞患者的最佳处理方案仍存在着争议,因此需要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以证实其在有症状和无症状人群中的患病率以及相关的卒中风险。基于目前的证据,大多数医疗中心选择手术治疗,但它相对干内科治疗的特粱尚右待证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重建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6例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血管内支架技术对6例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进行颈内动脉重建治疗.结果 6例患者闭塞部位均位于颈内动脉起始部,其中1例患者经多次尝试后,微导丝无法通过闭塞段而放弃;另5例均成功行颈内动脉内支架重建术;术后即刻造影检查结果示4例原闭塞的血管均恢复通畅;成功行血管内支架重建术的5例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1年,平均6个月,患侧颈内动脉均保持通畅,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均无再次脑缺血发作.结论 血管内支架重建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的有效方法,可迅速恢复颈内动脉供血区的血供;术后患者神经功能障碍能明显恢复,且其手术相关性并发症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
25%的卒中患者是由于颈动脉闭塞性疾病引起。近年来,由于脑血管造影技术的开展,对颈内动脉闭塞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和影象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对40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症状性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做初步分析。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3年8月~2004年12月共有40例脑梗死或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管造影表现为急性颈内动脉闭塞。男26例,女14例。年龄17~75岁,平均48.6岁。1.2方法急性颈内动脉闭塞经脑血管造影确诊。入选标准:以急性脑梗死或短暂脑缺血发作发病,脑血管造影证实为急性颈内动脉闭塞,且为引起…  相似文献   

15.
108例颈内动脉闭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颈内动脉闭塞症的CT类Becker模糊效应11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颈内动脉球囊闭塞试验的病例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颈内动脉球囊闭塞试验(balloonocclusiontest,BOT)和颈内动脉(ICA)闭塞治疗海绵窦动脉瘤病例,评估BO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总结经验。方法:73例ICA海绵窦段动脉瘤患者,通过不可脱球囊暂时性闭塞ICA,作BOT,46例BOT阴性的海绵窦动脉瘤患者采用可脱性球囊永久性闭塞ICA治疗,观察其脑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BOT的阳性率为26.4%,其中,女性为21.7%,男性为33.3%,女性患者左侧BOT阳性率高于右侧(P<0.05),但在男性不明显。与BOT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为2.7%,包括死亡1例。在BOT阴性患者中,永久性ICA闭塞后脑缺血的发病率为4.3%。结论:BOT是检测患者是否耐受ICA闭塞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SA和高分辨MRI(HR-MRI)在颈内动脉闭塞性病变(ICAO)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单中心符合纳排标准、且经同期DSA和HR-MRI检查,诊断为颈内动脉闭塞的患者。根据Bouthillier法将颈内动脉分为7段,按照Lee诊断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DSA诊断,按照Hasan法对所有患者进行闭塞分型。根据Ming-Li的标准对靶血管进行HR-MRI诊断。观察DSA和HR-MRI对ICAO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闭塞残端形态、闭塞分型、闭塞近端和远端的位置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7例患者,其中男35例(74.5%),年龄30~79岁,平均(58.6±11.5)岁。33例(70.2%)有临床症状,以偏侧肢体力弱、麻木(53.2%)和言语障碍(21.3%)最常见,少数表现为头晕,视力及视野改变及发作性意识障碍等后循环表现。有症状者mRS评分为(2.0±1.4)分,NIHSS评分为(4.2±4.2)分。DSA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38例,动脉夹层9例。HR-MRI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35例,动脉夹层12例。以HR-MRI为标准,DSA在诊断ICAO病因为动脉...  相似文献   

19.
颈内动脉球囊闭塞术后产生对侧新生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国内献中首次报道1例床突旁动脉瘤(AN)病人在行载瘤动脉球囊闭塞术后5年出现对侧后交通AN并破裂。方法 行急诊手术夹闭该新生动脉瘤。结果 病人仍死于严重的颅内高压。回顾献共发现29例35个因颈动脉闭塞术后出现的新生AN,主要位于前、后交通动脉。结论 颈动脉闭塞后对侧血流代偿性增加可能是导致AN的原因,对大型AN应尽量采用保留载瘤动脉的方法;如闭塞载瘤动脉,应进行长期的影像学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表现为单眼失明的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特点。方法选取2011~2015年收入我院的5例以单眼失眀为表现的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5例患者均先就诊于眼科,经眼底荧光造影证实为动脉闭塞;经DSA证实为单侧颈内动闭塞、眼动脉闭塞。经动脉溶栓治疗,2例恢复,1例经球后注射后较前恢复,1例仅有光感,1例未恢复。结论当无诱因突然发生单眼失明时应警惕颈内动脉闭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