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鼠实验性脑梗塞的定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种测定实验性脑梗塞体积的方法。以戊巴此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后,电凝大脑中动脉主干。7日后将动物处死、灌注固定。作前脑连续切片,间隔500或1000μ取8至10张切片。放大描绘后通过图形输入板及自编生物图形参数测量软件输入电脑,计算出脑梗塞体积为29.2±8.2mm~3,占前脑体积的8±1.6%。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塞定量脑电图频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3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和2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老年人进行定量脑电图频谱分析发现,健康人各脑区的主频均数在9Hz以上,以a2频段为主,病例组各脑区的主频均数多数在8Hz以下,以θ、δ频段为主;急性脑梗塞病灶侧θ、δ频段相对功率值显著增高,同健测及对照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主频分布及各频段相对功率值可作为评价脑功能的稳定指标。  相似文献   

3.
实验性脑梗塞的心电图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确定脑梗塞能否引起ECG异常,我们对大脑动脉阻塞的wistar鼠进行了ECG监测。实验结果表明脑梗塞能引起ECG异常,它表现为ST段上抬,房扑和频发室性早搏。空白对照组无ECG异常。右侧大脑半球梗塞的wistar鼠ECG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左侧大脑半球梗塞。  相似文献   

4.
黄芪缩小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后的脑梗塞体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凝大鼠左大脑中动脉产生局灶脑梗塞保护组和治疗组分别自术前1日和术后每日腹腔 腹腔注射黄芪针剂2ml(相当生药4g)。相应对照组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保护组的平均脑梗塞体积与平均脑梗塞占前脑体积百分率都显著小于相应对照组。治疗组的这两个数值也小于其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丘脑损伤造成失语症文献已有报道,病因多为肿瘤、出血,这些病变因其与占位效应压迫邻近组织难以断定失语的产生是否由丘脑本身损害所致。笔者报告2例局限于丘脑的梗塞造成的经皮层性失语,并结合文献予以讨论 病例资料 例1,男性,61岁,右利。因言语障碍、右侧肢体活动不便3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入院查体:Bp20.0/13.3kpa,神清,失语,表现为语量少,说话费力,阅读理解障碍、命名困难,但复述能力相对正常。颈  相似文献   

6.
采用光化学诱导法建立Wistar鼠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模型,应用具有强力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作用的中药Ju醇提取物治疗实验性脑梗塞,通过局部脑血流量,脑组织含水量,血浆粘度及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等指标观察,发现山醇能改善缺血区脑组织的CBF,减轻脑水肿,降低血浆粘度,减轻缺血后神经元线粒体的肿胀,减少核的坏死溶解,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实验性急性脑梗塞早期MRI表达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阻断狗大脑中动脉建立急性脑梗塞动物模型,观察早期MRI表现及其病理性改变。方法 将16只成年随机分为实验组(10只)和对照组(6只)。经颞开颅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MCA),造成MCA供应区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术后4、6、8、12h行MRI薄层扫描;取出动物大脑观察病理改变,测定不同时相梗塞区T2时间和组织水含量。结果 梗塞2hMRIT2加权可见尾状核头部、豆状核信号增高;6hMRI可见了尾状核  相似文献   

8.
作者引用当今国际上较先进的光化学诱导法制作成功了脑梗塞动物模型,脑梗塞部位和程度均较稳定,且很近似临床脑梗塞的病理过程。按照临床实际,为上述治疗组动物进行了紫外线辐射充氧血液输注,通过与对照组动物脑梗塞区的病理和微循环观察,提示该疗法能明显减轻和改善脑梗塞区的病损程度,增强脑梗塞区的血液供应。作者认为后者也可能为该疗法疗效的机理之一,并建议将该疗法作为脑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一种临床康复措施。  相似文献   

9.
出血性脑梗塞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临床资料 一、一般情况:本组出血性脑梗塞(HI)病人44例,占同期收治脑梗塞病人总数的6.6%,44例病人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61岁,全部病例由头颅CT扫描所证实。  相似文献   

10.
11.
黄芪干预大鼠实验性脑梗塞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朱伯卿等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应用补气中药黄芪,发现它能通过正性肌力作用增加心排量与改善心功能,有血液流变性改善及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的趋势。我们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引致局限性脑缺血损害后腹腔内注射大剂量黄芪未能发现有明确的抗脑缺血作用。但治疗组平均脑梗塞体积(25.8mm~3)和平均脑梗塞占前脑体积百分比值  相似文献   

12.
实验性急性脑梗塞早期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阻断狗大脑中动脉建立急性脑梗塞动物模型,观察早期 M R I表现及其病理改变。方法 将 16 只成年狗随机分为实验组(10 只)和对照组(6 只)。经颞开颅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 M C A),造成 M C A 供应区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术后 4、6、8、12h 行 M R I薄层扫描;取出动物大脑观察病理改变,测定不同时相梗塞区 T2 时间和组织水含量。结果 梗塞 2h M R I T2 加权可见尾状核头部、豆状核信号增高;6h M R I可见尾状核、豆状核形成明确梗塞,并出现占位征象。2h 电镜下已有缺血水肿改变,4h 光镜下出现脑缺血水肿改变,电镜下见到血脑屏障受损。相关分析表明:病灶区 T2 时间变化与组织水含量变化在时序上有密切关系(r= 0.9537, P< 0.01)。结论  M R I可用于脑梗塞早期的诊断。急性脑梗塞早期 M R I表现的病理基础是脑水肿。  相似文献   

13.
作者引用当今国际上较先进的光化学诱导法制作成功了脑梗塞动物模型,脑梗塞部位和程度均较稳定,且很近似临床脑梗塞的病理过程,按照临床实际,为上述治疗组动物进行了紫外线辐射充氧血液输注,通过与对照组动物脑梗塞区的病理和微循环观察,提示该疗法能明显减轻和改善脑梗塞区的病损程度,增强脑梗塞区的血液供应,作者认为后者也可能为该疗法疗效的机理之一,并建议将该化疗法作为脑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一种临床康复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用大鼠大脑中动脉(MCA)阻塞模型测定了局部缺血脑组织匀浆钙、镁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在缺血组织匀浆钙离子含量明显增加,镁离子含量降低,钙/镁比值上升。推测在MCA梗塞后缺血区脑组织有钙离子的积聚和镁离子的丢失,镁离子含量的变化可能对脑缺血的发生和预后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出血性脑梗塞(附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出血性脑梗塞(HI)是指脑缺血区继发性出血。我们通过对1991年以来收住院24例HI患者的临床观察和CT、MRI、MRA或DSA检查资料分析,探讨了HI的临床演变、发病机理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心钠素(ANP)含量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患者急性期ANP含量显著升高(P<0.05),至恢复期回降到正常;ANP含量水平的高低与脑梗塞容积的大小无关。提示血浆ANP参与脑梗塞的病理生理过程,急性期ANP含量的升高可能为机体对脑梗塞的一种保护性应答反应,对于缺血性脑水肿的消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局灶性可重复性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研究短暂性局部脑缺血后再灌注不同时间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的影响。方法 应用改进的Longa's法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建立阻断左侧大脑中动脉的局部脑缺血预处理模型。各组大鼠均经两次处理,预处理(PC)组大鼠经15min短暂预缺血,分别在再灌注6、12、24、72、168h后(n=15~16),造成MCAO;脑梗塞组大鼠只在第二次处理造成大脑中动脉闭塞;短暂缺血组只在第一次处理时缺血15min。各组大鼠均在第二次处理后24h,检测以下指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TTC染色测量梗塞范围;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变化;干湿法测量脑水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HSP70的表达。结果 PC24h、PC72h和PC 168h组与脑梗塞组相比较,脑梗塞范围、脑水肿的严重程度、梗塞周边区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明显减轻了;短暂缺血引起了轻微的神经细胞结构的改变并使缺血区HSP70表达增加,MCAO后24hHSP70蛋白在缺血周边区出现广泛表达。结论 短暂局部缺血预处理可以诱导脑梗塞后脑组织产生缺血耐受性,其保护作用出现在再灌注后1~7d;缺血预处理引起HSP70蛋白表达的改变与缺血耐受的产生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8.
无症状性脑梗塞90例5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选择对象为1985~1990年本院CT室提供的病例,梗塞灶系患者健康体检或排外诊断时所发现,男75例,女15例,男女之比为5比1,年龄53~76岁,有高血压病史63例次,糖尿病病史28例次,高血脂病史35例次,缺血性心脏病病史19例次,所有病例均无卒中史。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梗塞后,脑组织的长时程病理及生化变化规律,进而探索相应的治疗时间窗。方法应用光化学脑梗塞模型,测定48h、1周、2周、1个月、2个月脑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MnA)、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脑组织含水率、梗塞体积及巴曲酶等药物的作用。结果缺血后NOS活性经历了升高、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过程,MDA含量于梗塞后1个月仍维持在高水平,梗塞后1周内脑水肿明显。结论脑缺血后上述各生化指标及病理改变有各自不同的变化特征,可做为确定治疗时间窗的参考。除溶栓作用外,适时应用巴曲酶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小脑梗塞     
小脑梗塞产生的症状有时象前庭疾病,腔隙综合征,常常又被同时损害的脑干症状所掩盖,所以临床诊断相当困难。本文分析我院自1988年~1994年的7年中小脑梗塞病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24例小脑梗塞(男17例,女7例),占我院同期脑梗塞(822例)的2.9%。年龄43~80岁(平均64.5岁)。既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