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抗磷脂抗体 (antiphospholipidantibody ,aPL)是循环血清中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 (IgG、IgM、IgA或其复合物 )。它包括抗心肌磷脂抗体 (anticardiolipinantibody ,aCL)和狼疮抗凝物(lupusanticoagulant,LA)两大类。关于抗磷脂抗体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 ,目前报道尚不多见。我们检测了 31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血清aCL ,以探讨aCL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资料 :分组 :(1)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a ,VD)组 :31例 ,男 2 0例 ,女 11例 ,…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王群,钱采韵老年期痴呆主要有血管性痴呆(VD)和Alzheimer病(AD)两大类。日本老年期痴呆中60%~70%属VD,AD只占30%~40%;而欧美相反,85%~90%为AD[1]。临床上区别VD和AD多采用Hachinski...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疆石河子城区老年人血管性痴呆及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情况。方法 于1995年1~3月对石河子城区50岁以上老年人群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调查6个住宅小区计2687人,其中男性1380人,女性1307人,结果 发现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为1.38%(37/2687)老年性痴呆患病率为0.41%(11/2687),老年性痴呆无性别及职业差异。血管性痴呆男性患病率(1.88%,26/1380)明显高于女  相似文献   

4.
在老年期痴呆中,血管性痴呆(VaD)和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为常见的两种类型。而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相比,病因较明确,患者多有脑卒中病史,表现为波动性病程、阶梯式恶化,而且相对可干预治疗,疗效和预后相对较好。因此,对于血管性痴呆患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即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对认知功能障碍形式、严重程度和脑组织损害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发现以阿尔茨海默病为模式的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存在明显缺陷。为此,  相似文献   

5.
非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梁滨华,林世和痴呆是一种获得性智能衰退,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及社会活动。既往普遍认为脑血管病是痴呆最常见病因、自从Corsellis等1962年首次报告痴呆病理以Alzheimer氏病(AD)多见以来,以及后来学者陆续详细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拟血管性痴呆小鼠大脑皮层及海马细胞病理形态学的较长期演变。方法 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拟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分别于术后7d,15d,30d脑部取材,石蜡切片,HE与Nissl染色,对皮层及海马细胞病理形态学进行较长期动态观察。结果 7d模型小鼠大脑皮质变薄,部分神经细胞核固缩,局限性神经元数目减少,出现筛网状结构,胶质细胞增生,15d,30d镜下与7d基本相同。海马CA1区细胞脱失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回顾血管性痴呆的提出及争议,引出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提出的背景及其必要性,阐述了其诊断标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新近的研究进展,旨在通过比较血管性痴呆到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定义的演变说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这一定义的重要性,指出寻找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特异性的神经心理学表现、影像学特点、生物学标记以及病理学特点将是今后。  相似文献   

8.
脑白质变化与痴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 ,脑白质变化 (WMC)与认知功能损害没有受到重视 ,影像及病理研究显示WMC与认知功能降低或痴呆发生有显著关系。血管性痴呆 (VD)、Alzheimer痴呆 (AD)存在明显WMC ,其与痴呆的发生和程度相关。其它以白质损害为主的疾病 ,如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多发性硬化等也合并认知功能损害。WMC在不同类型痴呆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及相关问题,加深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方法 收集近8年来106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血管性痴呆与既往史、脑血管病发生的次数、病灶部位、病灶数目及有无脑萎缩等有相关性关系。106例基本治愈18例,显著进步46例,进步26例,无效16例。结论 血管性痴呆的发生与上述因素有关;脑萎缩可以是血管性痴呆的直接因素或加重因素;通过有效治疗,部分病例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的概念有了长足发展。所有老年痴呆中9%~39%具有血管性病因,另有11%~43%可能是混合性痴呆。VD发生率最典型的表述是65岁以上老人中占3%~6%[1]。男性多于女性。加拿大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皮质下血管性认知损害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61例符合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诊断标准患者,经详细的神经心理学测验和临床访谈分为无认知损害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组和血管性痴呆组,后两组进一步合并为血管性认知损害组;登记并分析所有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血管性危险因素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血管性认知损害总患病率为63.93%(39/61),其中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和血管性痴呆患病率分别为36.07%(22/61)和27.87%(17/61).单因素分析显示:(1)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因素比较,血管性痴呆组年龄高于无认知损害组(P=0.029),而受教育程度低于无认知损害组(P=0.022);血管性认知损害组(包括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组和血管性痴呆组)与无认知损害组受试者之间的年龄差异接近统计学意义(t=3.740,P=0.058),但受教育程度低于无认知损害组(t=7.888,P=0.007).(2)血管性认知损害组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无认知损害组(P=0.012).(3)皮质下灰质各部位腔隙性梗死灶数目,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管性痴呆组白质梗死灶数目高于无认知损害组(P=0.027),脑白质病变评分高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组(P=0.001)和无认知损害组(P=0.017),内侧颞叶萎缩评分高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组(P=0.001)和无认知损害组(P=0.000);血管性认知损害组白质梗死灶数目、脑白质病变评分和内侧颞叶萎缩评分均高于无认知损害组(t=-2.661,P=0.003;t=-2.953,P=0.005;t=-4.712,P=0.000).多因素分析,糖尿病、脑白质梗死和内侧颞叶萎缩同为皮质下血管性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皮质下血管性认知损害常见于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与糖尿病、脑缺血性损伤和退行性变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相关文献,凡是涉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关系的研究都被仔细评估。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全世界总共10个合格研究纳入本分析。未发现出版偏倚,主要是亚洲人群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未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是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结论未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是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非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诊断与病因分析粱滨华,林世和,赵节绪目前,神经病理学和流行病学调查,血管性痴呆中(VAD)只占所有痴呆的10-30%,其余均为非血管性痴呆(EVAD),而所有痴呆中10-40%经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病情可能好转[2]。临床资料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Binswanger型老年期痴呆是一种较少见的血管性痴呆,本介绍了此病的历史,流行病学,放射学特点,临床表现,神经病理和神经生理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事件相关电位对血管性痴呆早期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血管性痴呆(VD)早期事件相关电位(ERPs)的变化特点,选择VD及脑梗塞患者进行ERPs检查,并与健康老年人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脑梗塞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54~79岁,平均75±8岁;病程...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和心血管疾病等缺血性脑组织缺氧和出血性脑损害所致的认知丧失显著性下降,足以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研究表明,中医药对防治痴呆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具有良好的前景。天智颗粒可通过多靶点治疗血管性痴呆,明显改善血管性的认知及精神、行为异常。现将我科近2a来应用天智颗粒联合安理申治疗的血管性痴呆4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拟血管性痴呆小鼠大脑皮层及海马细胞病理形态学的较长期演变。方法 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拟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分别于术后7d、15d、30d脑部取材,石蜡切片,HE与Nissl染色,对皮层及海马细胞病理形态学进行较长期动态观察。结果 7d模型小鼠大脑皮质变薄,部分神经细胞核固缩,局限性神经元数目减少,出现筛网状结构,胶质细胞增生,15d、30d镜下与7d基本相同。海马CA1区细胞脱失,随时间推移逐渐加重,至术后30d,海马CA1区细胞几乎完全脱失,胶质细胞大量增生,形成结节,CA2、CA3区细胞也严重脱失,呈现海马硬化。结论 海马锥体细胞的迟发性坏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致痴呆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我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银光比色法分析17例VD患者及22例非痴呆患者的ApoE基因型。结果:VD组ε4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ε3频率降低(P<0.05),且ε4与血清TC,LDL-C呈正相关,与HDL-C负相关。结论:ε4可能是VD的危险因子,其机制可能与大脑血管的变性和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9.
农村老年期痴呆和Alzheimer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期痴呆和Alzheimer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两阶段调查法对四川省新津县农村三个乡,共60个自然村5987名65岁以上老人进行老年期痴呆及Alzheimer病流行学调查。结果;发现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1.74%,Alzheimer病(AD)的患病率为1.4%,血管性痴呆为0.18%,混合性痴呆0.05%,其他痴呆0.07%。痴呆患病率以女性为高,并随年龄的增长而急剧升高,不同文  相似文献   

20.
长谷川痴呆量表(HasegawaDementiaScale,HDS)。自80年代引入我国后,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认知障碍的测查和社区人群中痴呆的筛选,为了解本地区中老年人的智能状况,作者对莱阳市及烟台市芝罘区内的118名健康中老年人用HDS作了检查,现将结果报告于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以生活在芝罘区和莱阳市区内及市郊农村的118名健康中老年志愿者为测试对象,其中男性75例,女性43例,男女之比为1-741;职业:工人42例,农民35例,医生9例,护士3例,干部25例,会计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