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痤疮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痤疮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冠华  阮茵  陈军辉  韦海粤 《中药材》2004,27(10):791-794
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乃临床疑难病之一.本文就近两年痤疮的中医药疗法作一综述,主要分为以下五种疗法:一、中药疗法,包括清泄肺热法、清热祛湿、泻火解毒法、健脾化痰法、滋补肾阴法;二、针灸疗法;三、放血疗法;四、挑治法;五、中药倒膜法.  相似文献   

3.
路涛 《中医药信息》1999,16(2):8-11
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其初起损害多有粉刺,所以本病又称为粉刺。本病主要发生于青年男女,一般到成年或中年后逐渐减少或自愈。但部分患者会因病情较重,即使愈后也会留下瘢痕。中医称本病为“粉刺”、“肺风粉刺”。近年来,许多临床工作者利用...  相似文献   

4.
张博  王思农 《西部中医药》2012,25(6):111-112,F0003
从中医药治疗痤疮的各种方法,包括内治疗法、外治疗法及针灸拔罐刺血疗法等方面入手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提示中医内外合治痤疮可缩短疗程,在临床上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痤疮又名粉刺,俗称"青春痘",是毛囊与皮脂腺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颜面、后背等处,以形成黑头粉刺与出现丘疹、脓疱、结节或囊肿等皮疹为特征.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痤疮的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痤疮近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痤疮,祖国医学称为“粉刺“或”“酒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青年颜面及胸背部,可形成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等皮损疾患。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在目前尚无满意疗效。近年来,许多临床工作者运用中医药治疗痤疮,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和经验。现综述如下: 1 内服疗法 1.1 辨证分型内服: 马氏将痤疮分为肺胃湿热型,治以宣肺清热、通腑利湿。取生石膏30g,黄芩、批杷叶、山栀各10g,黄连6g,生地、桑白皮、槐花、蛇舌草、赤茯苓各15g。痰热互结型,治以活血祛瘀、化痰散结,取庶(庶虫)虫、生甘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痤疮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治疗痤疮进展湖北430085武钢第二职工医院吴燕阳任素华黄居尚主题词痤疮/中医药疗法综述中医药治疗痤疮的方法历来很多,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又出现了倒膜、冷冻、离子喷雾等新方法。本文就近两年中医中药治疗座疮的方法加以综述。内治疗法吴氏用桑椹子、女贞...  相似文献   

8.
痤疮是青年男女进入青春期常见病、多发病。笔  内蒙古医药专修学院附属医院 (0 10 0 10 )   1999年 7月 13日收稿者多年临床经验归纳为“四辨”、“十法”,予以简介。1 治病必先识病辨证应注意皮损特点 ,发病部位 ,素质禀赋及兼证等方面去辨析。1. 1 辨部位 :皮损发生于前额与胃有关 ,在口周与脾有关 ,在面颊两侧与肝有关 ,发于胸部与任脉有关 ,发于背部与督脉有关。这样为辨证论治提供了体内脏腑与体表经络有机联系网络的依据。1. 2 辨皮损 :痤疮的基本皮损有粉刺、结节、囊肿等。而粉刺又有黑、白之分 ,黑头粉刺为湿重于热 ,白头…  相似文献   

9.
运用中药内服治疗痤疮90例,均治愈。1个疗程治愈45例,2个疗程治愈35例,3个疗程治愈1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开颜露为主治疗痤疮60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颜德宽 《新中医》1995,27(5):46-46
开颜露为主治疗痤疮608例颜德宽笔者于1990年6月~1993年10月应用自制开颜露外用为主,配合内服中药四黄侧柏汤,治疗痤疮,收到满意的疗效。现将有较完整记录的608例临床资料整理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08例中,男346例,女262例;年龄在1...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辨证治疗痤疮3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
许鸿佳  邱锋 《光明中医》2012,27(3):606-608
通过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等方面,综述今年来痤疮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状况.中医药对痤疮的治疗有独特的疗效,尤其是将“辨病”与”、“辨体质”相结合,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并提出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痤疮机理研究的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痤疮,中医称"肺风粉刺"、"酒刺"、"风刺"、"粉刺"等,常发于颜面及胸背部,初起为小丘疹和脓疮,病因多为热邪偏盛,严重者为血瘀痰结。现代医学认为,痤疮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毛囊皮脂腺疾  相似文献   

14.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到目前为止,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多数认为主要与雄激素、皮脂腺和毛囊内微生物密切相关。属于中医"肺风粉刺"、"酒刺"等的范畴。通过大量的观察发现,该病常表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质腺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青少年 ,发病率高 ,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近 1 0年来 ,中西医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主要从中医方面综述如下。1 发病情况  有报道 ,青春期和围青春期寻常痤疮的发病率为3 9 .6% [1] ,1 3岁以前患病率女高于男 ,1 3岁以后男高于女。随着年龄增大逐年增高 ,至 1 5~ 1 6岁达高峰。 1 0~1 2岁均为丘疹型 ,1 3岁以后男女丘疹型者分别为 90 .9%和 95 .8% ,结节或囊肿型分别为 9.1 %和 4 .2 % ,多为前额发际下横向分布。目前其发病年龄已由青年型转向非青年型。总体女性多于男性[2 …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中药辩证论治治疗痤疮128例,与丹参酮临床对照观察,证明结果治愈率58.46%,显效率23.07%,有效率10.76%,总有效率92.31%。与丹参酮临床对照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X^2=35.45,P〈0.01。证明根据经络面部循行分布进行痤疮的辨证诊断是一种有效的中医诊断方法,脾胃、胆、肾的功能失调是痤疮常见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7.
18.
中医药治疗痤疮的信息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为其初起损害多有粉刺,所以本病又称为粉刺。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20%~24%,尤其好发于青春期男女,有人统计约有30%~50%的青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痤疮,一般男性的比例略高于女性。病程长久经过缓慢,30岁以后病情逐渐减轻或自愈。但部分患者会因病情较重,即使愈后也会留下瘢痕。中医称本病为“粉刺”、“肺风粉刺”。从中医角度来分析研究本病,无论是基础理论、辨证治疗等方面均有许多新的进展。为方便广大医疗科研人员对本病的研究,提供以下信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映君 《河北中医》2000,22(8):636-639
痤疮,中医称"肺风粉刺”、"酒刺”、"风刺”等,以颜面及胸背部散在发生针尖或米粒大小的皮疹为特点,或见黑头,能挤出粉渣样物.初起如细小丘疹和脓疱,严重时伴有结节、囊肿、疤痕、色素沉着.多见于青年男女.其病因比较复杂,中医认为[1]素体血热偏盛是发病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条件;血郁痰结使病情复杂深重.现代医学认为[2],本病与雄性激素分泌增加、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口堵塞、痤疮棒状杆菌繁殖或体内微量元素缺乏等多种因素有关.其常因反复发作而迁延难愈,目前现代医学对其无特效疗法,而祖国医学疗法独特,副作用小,效果明显.笔者就近年来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痤疮散外用治疗痤疮6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庆  李逢 《四川中医》2000,18(5):44-44
我们根据传统古方经验,结合现代药理认识,自行研制出中西药复方制剂──痤疮散,于1998年5月至1999年5月期间用于治疗痤疮患者67例,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67例痤疮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28例,女39例;年龄14~37岁,平均25.3岁;病程14天~12年,平均11.5个月。粉刺型21例,丘疹脓疱型29例,结节囊肿型门例。符合寻常型痤疮的诊断标准。2治疗方法 痤疮散系外用复方非剂量散剂。具体制备程序为:将中药硫黄、大黄、黄芩、黄连、丹参等量均匀混合,置烘箱中干燥后,用粉碎机粉碎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