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新成员.其在皮肤恶性肿瘤、癌前期皮肤病、某些良性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性皮肤病中高表达.Survivin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分裂、参与肿瘤血管形成等多重功能参与皮肤疾病的发生.抑癌基因p53通过对抗Survivin蛋白的抗凋亡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检测癌组织中Survivin和p53基因的表达可以为肿瘤患者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参考指标,并且针对Survivin基因及Survivin联合p53基因的靶向治疗将为皮肤癌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生存素(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IAP)基因家族新成员。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和调节细胞分裂及参与肿瘤血管形成等多重功能,于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而在正常成人组织中一般不表达。Survivin在皮肤恶性肿瘤中高表达,与皮肤恶性肿瘤的演主莹、复发、预后、耐药及病人生存率等有关,可作为皮肤恶性肿瘤诊断及治疗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鲍温病及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生存素(Survivin)和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Survivin蛋白和COX-2蛋白在19例鲍温病组织、25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及17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Survivin蛋白和COX-2蛋白在鲍温病组织及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二者在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与鲍温病组织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和COX-2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764,P0.05)。结论 Survivin蛋白和COX-2蛋白参与了鲍温病及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二者在抑制细胞凋亡方面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抑癌蛋白PTEN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基底细胞癌(B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BCC和30例正常人皮肤中PTEN、Survivin的表达和分布。结果:20例BCC标本中,PTEN表达下调(P<0.05),Survivin表达增高(P<0.001)。PTEN和Survivin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PTEN异常低表达和Survivin异常高表达可能与BC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检测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和p53基因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0例BCC,30例SCC,18例脂溢性角化(SK),16例正常皮肤组织石蜡标本进行Survivin和p53蛋白表达的检测和分析.(1)Survivin在BCC、SCC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和80%,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和SK组(P<0.01).(2)p53在BCC和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和56.67%,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和SK组(P<0.01).(3)BCC和SCC中Survivin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3,r=0.404,P<0.05).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可能参与BCC和SCC的发生发展,Survivin和p53的检测对BCC和SCC的诊断和进一步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Bax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皮肤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SP免疫组化染色检测63例皮肤恶性黑素瘤和21例色素痣组织中Survivin,Bax蛋白水平;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上述组织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水平。结果①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在皮肤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其在色素痣中的表达,Bax在二者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hTERTmRNA表达与Survivin相似;②Survivin蛋白和hTERTmRNA表达均与恶性黑素瘤病理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预后相关,Bax表达与之无相关;③hTERTmRNA在黑素瘤中的表达水平与Survivin呈高度正相关,与Bax表达无关,Survivin与Bax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皮肤恶性黑素瘤形成和发展与肿瘤细胞抗凋亡(Survivin)和促进增殖(hTERT)均密切相关;Survivin和hTERT对皮肤恶性黑素瘤的辅助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Bax表达与皮肤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发展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抑癌蛋白PTEN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和30例正常人皮肤中PTEN、Survivin的表达和分布。结果40例鳞状细胞癌标本中,PTEN表达下调(P<0.001),分化越差下调越明显(P<0.001)。Survivin表达增高(P<0.001)。PTEN和Survivin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PTEN异常低表达和Survivin异常高表达可能与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有关,PTEN表达异常的程度可能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癌蛋白PTEN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鲍温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鲍温病组织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TEN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30例鲍温病组织中PTEN表达下调(P<0.001),Survivin的表达增高(P<0.001)。PTEN和Survivi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01)。结论PTEN异常低表达和Survivin异常高表达可能与鲍温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存活素(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生成素-2(Ang-2)等因子在寻常型银屑病(PV)皮损中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PV皮损及3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Survivin、VEGF及Ang-2的表达。结果:PV皮损中Survivin、VEGF及Ang-2的表达明显强于正常皮肤组织。Survivin,VEGF和Ang-2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Survivin、VEGF及Ang-2共同参与了银屑病新生血管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存活素(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生成素-2(Ang-2)等因子在寻常型银屑病(PV)皮损中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PV皮损及3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Survivin、VEGF及Ang-2的表达.结果:PV皮损中Survivin、VEGF及Ang-2的表达明显强于正常皮肤组织.Survivin,VEGF和Ang-2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Survivin、VEGF及Ang-2共同参与了银屑病新生血管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生存素(Survivin)和增殖相关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尖锐湿疣(CA)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SP免疫组化法检测Survivin及PCNA蛋白在48例CA组织、13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和PCNA在CA、正常皮肤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2.08%(25/48)和89.58%(43/48),7.69%(1/13)和46.15%(6/13)。CA组中Survivin和PCNA表达的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且CA中两者的阳性率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和PCNA与C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两者在CA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协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皮肤鳞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p6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皮肤鳞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p63蛋白的表达,探讨两者与鳞癌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Survivin蛋白在皮肤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3.3%,其表达越强,组织分化程度越低。p63在高分化鳞癌中呈环状分布于癌巢周围,低分化鳞癌中阳性细胞增多,分布紊乱,其表达在癌的不同分化中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皮肤鳞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它的高表达提示肿瘤预后不良,也可能成为治疗皮肤鳞癌的重要新靶点。p63过度表达的癌细胞是获得了更具增殖、侵袭和间变能力的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紫杉醇在体外对A375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紫杉醇分别作用A375细胞24 h、48 h和72 h后,用MTT法测定对细胞生长的抑制,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生存素(Survivin)的表达.结果:紫杉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细胞增殖,但高浓度组(1000 nmol/L)与低浓度组(100 nmol/L)在促进细胞凋亡及周期阻滞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浓度紫杉醇作用细胞24 h后,Survivin表达逐渐升高,48 h后其表达逐渐减弱,至72 h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紫杉醇对A37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浓度时间依赖性,抑制Survivin的表达是紫杉醇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Survivin的表达与瘤细胞对紫杉醇产生抗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生存素(Survivin)和Livin两种凋亡抑制蛋白(IAP)及其相关因子Bcl-xl和Caspase-3在蕈样肉芽肿(MF)中的表达情况和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生存素、Livin、Bcl-xl和Caspase-3在MF皮损中的表达,用TUNEL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NB-UVB治疗前后四种因子mRNA的转录水平和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结果 在MF红斑期、斑块期和肿瘤期,生存素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00%、75.00%、77.78%;Bcl-xl为60.00%、68.75%、88.89%,二者在正常皮肤均无表达。Livin在MF三期中阳性率依次为40.00%、25.00%和44.44%;Caspase-3为60.00%、43.75%和22.22%,二者均与正常皮肤相似。NB-UVB治疗后,MF中凋亡细胞显著增多(t = 6.49,P < 0.001),生存素mRNA和Bcl-xl mRNA的表达较照射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 < 0.10),而Caspase-3 mRNA的表达增加(P < 0.10),Livin mRNA的表达在照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 > 0.10)。结论 生存素、Bcl-xl和Caspase-3可能参与MF中T淋巴细胞凋亡障碍的调节过程,与MF的发病有关。NB-UVB对MF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生存素mRNA和Bcl-xl mRNA的转录,降低IAP蛋白水平,增加Caspase-3的转录,进而增强MF肿瘤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萝卜硫素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对Cox-2/Akt/GSK3β信号传导相关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株,分为不同剂量(30 μM,60 μM,120 μM)萝卜硫素组、单纯顺铂组及顺铂+萝卜硫素组,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A431细胞相对存活率及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了A431细胞中Survivin、Casepase-3、Cox-2、Akt、p-Akt、GSK3β及p-GSK3β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60 μM及120 μM萝卜硫素组、单纯顺铂组及顺铂+萝卜硫素组细胞相对存活率显著降低(均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均P<0.05),Survivin、Cox-2、p-Akt、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120μM萝卜硫素组与顺铂组比较,细胞相对存活率、细胞凋亡率,Survivin、Cox-2、p-Akt、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及Caspase-3蛋白表达,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萝卜硫素可通过诱导A431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Akt/GSK3β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Survivin和COX-2的表达情况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对照组、23例基底细胞癌、18例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和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 Survivin蛋白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60.87%和66.67%。COX-2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0%,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中COX-2的表达率分别为65.22%和66.67%,且明显高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Survivin的表达和COX-2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Survivin蛋白和COX-2在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两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血管瘤及血管畸形中聚集素和Bcl-2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聚集素(clusterin)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探讨他们在血管瘤自发消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增殖期、22例消退期血管瘤、27例血管畸形及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clusterin和Bcl-2的表达;用TUNEL法测定内皮细胞凋亡率。结果:clusterin在血管瘤消退期的表达明显高于增殖期、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P<0.01);Bcl-2在血管畸形中表达高于正常,血管瘤消退期低于正常(P<0.01);内皮细胞凋亡率在血管瘤消退期明显高于增殖期、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P<0.01)。在血管瘤中,内皮细胞凋亡率与clusterin的阳性率呈正相关而与Bcl-2呈负相关。结论:clusterin在血管瘤中发挥促凋亡作用,血管瘤的自然消退与其有关;Bcl-2发挥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存素基因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新成员,因其结构较为独特,且能选择性地在肿瘤中表达,正常终末分化组织中不表达,是皮肤鳞癌、恶性黑素瘤的预后指标;抑制其表达能显著促进常见皮肤恶性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对正常组织无明显影响,有望成为肿瘤标记物和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Survivin和Ki-67在皮肤鳞癌(SCC)及基底细胞上皮瘤(BCE)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例皮肤SCC,20例BCE中Survivin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以16份整形手术切除的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结果Survivin在皮肤SCC和BCE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在皮肤SCC的阳性表达率也显著高于BC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Ki-67在皮肤SCC和BCE中的阳性表达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在皮肤SCC和BCE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SCC和BCE组织中Survivin和Ki-67的阳性细胞表达呈正相关(r=0.77,P<0.05)。结论Survivin与Ki-67在皮肤SCC和BCE组织中的表达均升高,且呈正相关,提示两基因有可能共同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Livin在皮肤脂溢性角化病(SK)皮损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Survivin和Fas表达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SK组织中Livin,Survivin和Fas的表达情况,并以10例正常包皮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Livin和Survivin在SK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2.50%和77.50%)均高于正常包皮组织(10.00%和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as在SK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97.50%)与正常包皮组织(90.00%)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Livin和Survivin在SK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两者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vin和Fas在SK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两者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和Survivin在SK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程长短有关(P均<0.05),而与患者性别、皮损大小、发病部位、皮损数目无关(P均>0.05)。结论 SK的发生可能与Livin基因表达上调有关;Livin与Survivin两者在SK组织细胞凋亡过程中可能存在相同路径;Livin与Fas两者在SK组织细胞凋亡过程中可能存在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