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286例长途转运患者转运过程中风险因素评估和实施途中急救护理措施,286例长途转运患者中284例安全转运返院.转运前病情风险评估,途中监测,完善急救转运措施流程,改善交接班制度,备好急救设备及药品,提高安全意识性,能确保患者安全转运,提高转运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86例长途转运患者转运过程中风险因素评估和实施途中急救护理措施,286例长途转运患者中284例安全转运返院.转运前病情风险评估,途中监测,完善急救转运措施流程,改善交接班制度,备好急救设备及药品,提高安全意识性,能确保患者安全转运,提高转运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姜丽  张春琴 《临床医学》2012,32(12):76-77
目的 探讨长途转运危重症患者的安全方法.方法 对1258例需要长途转运的危重患者的转运各环节进行分析.结果 1258例危重患者中安全转运1239例(98.5%),19例(1.5%)因病情危重未转运.结论 危重患者只有在转运荻益大于风险时长途转运才是必要的.做好转运计划,把握转运指征,严格执行危重患者转运制度,培训专业急救人员,配置良好的设备、器材和急救药品,才能安全转运危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4.
长途转运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加强长途转诊中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对163例长途转诊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3例全部由救护车转运,死亡1例,共有162例患者平安转运至目的地。结论:转运前只有做好急救物品、环境的准备和患者病情交接,尊重家属的知情权,转运途中保持静脉通路、呼吸道等管道的固定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转诊记录、保障通讯的畅通等,才能确保患者的安全转运。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院前长途转运患者的主要方法、注意事项及急救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出诊、转运前的准备,救护车派发的注意事项,急救现场的评估,患者长途转运途中的特点及注意事项,以及目的地交接患者的处理,认为高效、快速、安全的院前急救方案,可赢得挽救患者生命的宝贵时间,提高院前长途转运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意识障碍患者长途转运的安全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滢 《护理学报》2005,12(11):26-27
通过对96例意识障碍患者长途转运过程中的护理,认为采取积极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保证意识障碍患者长途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有着重要意义。认真详细地做好转运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是保证安全转运的基础。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是保证安全转运的前提。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证患者的呼吸道和其他管道通畅是保证患者安全转运的必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主动脉夹层的急救护理。方法总结6年来我中心院前长途转运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精心护理,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心电,医、护、司的密切配合。结果死亡1例。结论急救护理在长途转运危重症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长途转运中风险评估及应对策略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转运安全性,降低途中死亡率。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北戴河康复疗养中心,秦皇岛市海港医院,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长途转运3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对其转运过程中预警风险的告知、转运前的安全评估、急救药品及设备的准备、转运中病情的观察及各种风险的应对、充分镇痛、血压、心率及情绪的管理等相关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结果转运途中经过充分的风险评估及应对策略,安全转运至目标医院36例,途中死亡2例。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转运前的风险评估及应对策略的充分准备,消除各种不良隐患,采取安全有效的转运措施,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工作,才能安全有效地完成长途转运工作,为患者有效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总结582例骨科病人在长途转诊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包括转运前做好急救物品准备和病人病情交接,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完善相应转诊工作制度,制定系统和专科风险防范措施与预案,加大风险监控。认为加强风险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急诊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急诊气管切开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措施.主要包括护送人员的准备、患者的准备、转运途中仪器和急救药品的准备、接收科室和相关检查科室的准备、物业人员和电梯的准备、家属的准备,及转运途中患者呼吸道的管理、病情观察和各管道的管理、与相应科室做好交接.认为对气管切开患者提高风险意识,在转运前评估病情,做好充分准备,与相关科室或部门做好协调.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是保证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和抢救治疗连续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探讨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风险因素和控制措施,做好患者转运前的评估,准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材,加强相关科室的协调与急救技能训练,提高护士应变能力和护送人员的责任心,以确保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总结10例机械通气患者安全转运的管理体会。转运前科学合理配置转运小组成员,进行模拟演练,制定完善的转运计划,配备性能良好的仪器设备及急救设备,根据转运途中具体情况安排急救点,并做好患者准备;转运时按照制定流程进行呼吸机转接及过床,转运途中加强各人员配合,保证患者安全及转运通畅;转运后做好转运物品的整理。10例机械通气患者均安全转运,无1例出现管道脱落、低氧血症,无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探讨实施风险核查评估在院内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95例院内危重转运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22例患者为观察组,在转运前实施风险核查评估流程,其余患者为对照组,实施院内患者转运流程。比较两组转运前急救措施落实率、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在转运前实施风险核查评估流程,患者转运前急救措施落实率明显提高,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院内危重患者实施转运前风险核查评估流程,能有效落实转运前急救措施,降低了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保证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长途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2011年7月期间长途转运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者10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平稳转运到院.结论 做好出诊前的充分准备,转运前的病情评估及预处理,转运途中严密监护,持续、有效的液体复苏,保持呼吸道通畅,到院时无缝衔接,是保证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长途转运成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大批地震伤员长途转运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611例地震伤员长途转运的护理体会.转运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转运途中加强心理护理、安全护理、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及到达终点前的准备,到达目的地后迅速有序转送至各大医疗机构救治.可提高地震灾难伤员长途转运的安全性及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长途转诊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报道了152例长途转诊病人院前急救的护理,其中救护车转运150例,航空救护2例;转入就近医院抢救1例,死亡1例,共有150例病人平安转运至我院。转运前做好急救物品、环境的准备和病人病情交接,尊重家属的知情权,转运途中保持静脉通路、呼吸道等管道的固定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转诊记录,保障通讯的畅通;航空救护需要掌握好空运的适应证,确保病人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74例携带式呼吸机支持治疗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相关护理。主要包括转运前正确评估病情,做好物品、药品及人员准备,畅通绿色通道;转运中密切监测病情;转运后交接确认。认为转运前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全面综合评估,预见性地做好转运准备,转运中保持呼吸道通畅,保障呼吸机正常运转,密切观察病情,给予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对降低转运风险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途转运危重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急诊科长途转运的70例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进行密切监护和针对性护理。结果:转运距离单程70~160 km,转运往返时间为2~6 h;1例经对症处理后病情加重转入附近医院抢救;1例突发心搏骤停,经紧急气管插管、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成功;1例心搏骤停,紧急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均被平安转送至我院急诊科。结论:长途转运危重患者的过程中,救护车是一个流动的急诊监护室,进行实时监护和生命支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非常重要,完善急救设备和监护仪器有利于保障长途转运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9.
总结150例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安全转运。主要措施是制定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转运制度和转运流程,加强人员培训和安排,转运前准确评估患者病情,正确选择转运途径、方法,备好急救仪器、药物和物品,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的途中急救,完善患者的交接班等,减少转运交接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发生。150例患者转运途中出现低血压25例、急性左心衰1例、心律失常27例,经处理后均恢复正常,途中无意外死亡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EWS联合SBAR沟通方式在急诊科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3月,对经急救后需要住院的178例急诊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实施MEWS评分及SBAR沟通方式,即做好转运前的评分,做好相应的对策,准备好必要的急救设备,制订患者转运交接单、标准化转出交接流程等措施,规范危重患者的转出交接过程。结果运用MEWS评分及SBAR沟通方式后,危重患者转出交接的问题发生率由原来的29.7%降至6.7%,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由原来的79.7%提高到94.9%,接受患者科室的满意度由原来的87.5%提高到9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SBAR沟通方式后,规范了患者转出交接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促进了患者安全及团队协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