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观察手术切除掌腱膜加连续"Z"字改型皮瓣治疗掌腱膜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3月~2017年3月我科收治的11例掌腱膜挛缩症患者,采用手部挛缩带为中轴线设计锯齿状连续"Z"型切口,形成连续"Z"字形皮瓣,彻底切除病变掌腱膜后通过连续"Z"型皮瓣改型修复创面,不需植皮或转移皮瓣修复就能闭合创口。结果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3~36(平均13)个月,手指功能明显改善,屈伸活动基本正常,皮肤无明显挛缩及瘢痕增生,感觉无异常。结论手术切除病变掌腱膜加连续"Z"字改型皮瓣治疗Ⅲ期和Ⅳ期掌腱膜挛缩,能完全彻底切除掌腱膜的同时不需植皮或转移皮瓣修复就能闭合创口,大大减少了手术时间及手术创伤,避免了植皮和(或)转移皮瓣带来的相关并发症,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愈合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手术显微镜下掌腱膜切除术,治疗掌腱膜挛缩症,避免血管神经束的损伤,彻底切除病变的筋膜,防止术后复发。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施行掌腱膜切除21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3例;全部切除术16例,部分切除术5例。结果:无血管神经束的损伤,无血肿及皮瓣坏死。随访1-18年,无复发,手指功能良好。结论: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掌腱膜,解剖清晰,切除彻底,避免血管神经束的损伤,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手术显微镜下掌腱膜切除,治疗掌腱膜挛缩症,避免血管神经束的损伤,彻底切除病变的筋膜,防止术后复发。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施行掌腿膜切除21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3例;全部切除术16例,部分切除术5例。结果:无血管神经束的损伤,无血肿及皮瓣坏死。随访1 ̄18年,无复发,手指功能良好。结论: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掌腱膜,解剖清晰,切除彻底,避免血管神经束的损伤,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4.
掌腱膜挛缩症是手部掌腱膜增殖性纤维变性 ,病变处的掌腱膜呈索条状或结节样改变 ,并累及表层皮肤 ,导致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的疾病。Dupuytren于 1831年对掌膜挛缩的解剖和治疗做了深入的工作 ,此后又称之为 Dupuytren挛缩[1 ] 。临床上误诊、漏诊和处理不当者较多 ,现将我们 1995 - 0 8~ 2 0 0 1- 0 8收治院外误诊的 6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性 ,年龄 49~ 6 5岁 ,平均 5 5 .6岁。手掌皮下结节 3例 ,环指近侧指间关节皮下出现小结节 1例 ,手掌出现束带挛缩 2例。误诊为皮下结节 2例 ,腱鞘巨细胞瘤 1例 ,纤维瘤 2例 ,…  相似文献   

5.
雷伟  崔赓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6):2372-2373,I001
目的:深入了解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的病理变化、细胞类型及其病变来源。方法:(1)取5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标本中不同部位的组织20例, 经固定、切片染色后置于透射电镜下进行观察。(2)同时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方法对24例CPT病人的25个病变骨膜标本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 actin)、波纹蛋白(vimentin)、结蛋白(desmin)进行检测。以正常骨膜(10例),创伤性假关节(TP)骨膜(20例)和纤维瘤病组织(10例)作为对照。结果:(1)断端间组织及病变骨膜组织性质完全一样,均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细胞成分多,主要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及少量未分化细胞。移行部位骨膜组织结构与病变处骨膜组织结构相似。(2)所有标本均为波纹蛋白染色阳性,结蛋白染色阴性,20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骨膜和8例纤维瘤病病变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阳性,两者无显著性相差(P>0.05),正常骨膜及创伤性假关节(TP)骨膜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阴性,与先天性胫骨假关节骨膜和纤维瘤病病变组织有显著性相差(P<0.01)。结论:(1)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是非神经起源的、而是起源于骨膜的一种细胞增生活跃的纤维增生性变;(2)肌纤维母细胞是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发病中关键的病理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道及系膜反应性结节性纤维假瘤(RNFP)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RNFP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结果本组3例为腹腔内多发性结节,累及肠壁和胃壁。肉眼观卵圆形肿块境界清楚,切面灰白色,质韧;镜检见少量梭形细胞或星形细胞杂乱稀疏地分布于玻璃样变的胶原间质中,部分胶原呈瘢痕样改变,间质内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呈斑片状分布,病灶周边可见残留和内陷的神经束和脂肪组织。免疫组化vimentin、CD117、α-SMA和MSA(+),ALK-1和CD34(-)。结论胃肠道RNFP是一种不同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的伴有肌纤维母细胞反应性增生的炎性纤维性病变,常发生于腹部手术后。组织学上需与多种肿瘤性病变,特别是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和胃肠道(外)间质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深入了解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的病理变化、细胞类型及其病变来源。方法(1)取5例先天胫骨假关节(CPT)标本中不同部位的组织20例,经固定、切片染色后置于透射电镜下进行观察。(2)同时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方法对24例CPT病人的25个病变骨膜标本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tin)、波纹蛋白(vimentin)、结蛋白(desmin)进行检测。以正常骨膜(10例),创伤性假关节(TP)骨膜(20例)和纤维瘤病组织(10例)作为对照。结果(1)断端间组织及病变骨膜组织性质完全一样,均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细胞成分多,主要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及少量未分化细胞。移行部位骨膜组织结构与病变处骨膜组织结构相似。(2)所有标本均为波纹蛋白染色阳性,结蛋白染色阴性,20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骨膜和8例纤维瘤病病变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阳性,两者无显著性相差(P>0.05),正常骨膜及创伤性假关节(TP)骨膜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阴性,与先天性胫骨假关节骨膜和纤维瘤病病变组织有显著性相差(P<0.01)。结论(1)先天胫骨假关节(CPT)是非神经起源的、而是起源于骨膜的一种细胞增生活跃的纤维增生性变;(2)肌纤维母细胞是先天胫骨假关节发病中关键的病理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中肝星状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肌纤维母细胞和肝星状细胞在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69例肝穿刺活检组织标本行HE、Masson三色及Sweet网织纤维的染色,按照2000年新的病毒性肝炎病理分级分期标准,进行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评定,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vimentin、结蛋白(desmin)在肝星状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的表达。结果:在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过程中α-SMA阳性细胞不仅仅是肝星状细胞的活化。结论:在人的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过程中,并不排除肝星状细胞所起的作用,但随着肝组织炎症损伤的修复,以肌纤维母细胞为代表的间叶细胞在纤维化过程中可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臀肌挛缩症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对臀肌挛缩症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3例43侧经手术证实的臀肌挛缩症的超声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臀肌挛缩症13侧,臀中肌9侧。臀小肌4侧,混合挛缩17侧。患侧臀部肌肉内均见有不同程度的肌纤维排列紊乱,挛缩组织呈斑块状回声等,结论:超声能较准确显臀肌挛缩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2016-10—2023-02诊断的6例乳腺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及瘤样病变,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范围26~75岁;1例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为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为低级别肌纤维母细胞肉瘤,1例为结节性筋膜炎,2例为损伤后反应性改变。结论 乳腺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是乳腺较为罕见的病变,结合病史、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等综合分析,可以有效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1.
单克隆抗体p63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单克隆抗体p63在乳腺疑难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各种乳腺病变组织标本66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同时标记p63和SMA作对比研究。结果16例乳腺良性病变和11例导管原位癌中存留的肌上皮细胞几乎全部p63和SMA( ),4例良性病变中的少数导管见p63呈不均匀的间断表达,p63与间质肌纤维母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无交叉反应;50例恶性病变中仅2例见小灶状癌细胞p63( )。SMA除标记肌上皮细胞,还与间质肌纤维母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等成分有交叉反应。结论p63可作为识别乳腺肌上皮细胞的一个新的特异性标志,同时检测p63和SMA有助于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臀肌挛缩症并骨盆倾斜84例病因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臀肌挛缩症的病理改变及病变部位主要在臀大肌外上部分,均不同程度合并挛缩及髂胫束扩张部的挛缩变性(病理证实),挛缩的臀中、小肌的“缰绳作用”不对称导致骨盆倾斜。通过对84例臀肌挛缩症并骨盆倾斜调查,研究其病因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臀肌筋膜挛缩症主要是由某种原因引起臀肌筋膜及部分肌纤维变性及挛缩而产生的一种疾病。目前主要认为是由反复多次臀部肌肉注射药物等引起。本人在2001年~2004年间共进行手术治疗臀肌筋膜挛缩症6例,并进行为期12—24个月的随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9例产前超声诊断为多发性关节挛缩的胎儿,经引产或分娩后证实。对39例胎儿的肢体超声图像特点进行分析,记录合并畸形情况及其相关染色体检查结果,并分析了多发性关节挛缩症状和孕妇体质量及孕妇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 产前超声诊断的39例多发性关节挛缩症胎儿,其中病变仅累及肢体关节21例;病变除累及关节外还合并内脏或颜面部畸形6例,病变除累及关节外还合并神经系统畸形12例。不同孕妇体质量组(超重-肥胖组和低体质量-正常体质量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妇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前超声发现胎儿肢体姿势固定,关节僵直,活动减少时,应仔细检查其他关节活动度、周围软组织厚度,以提高多发性关节挛缩症的检出率,指导产前咨询和预后治疗,为优生优育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纤维瘤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应用常规组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来观察1例乳腺纤维瘤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由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构成。梭形细胞为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构成束状交错形态,外周指样扩展常见,局部有淋巴细胞浸润,在边缘区最明显。瘤细胞Vim和SMA(+),ER、PR、3413E12、CK5/6、CD34、S-100、CKAE1/AE3、EMA细胞标记均(-)。结论 乳腺纤维瘤病为少见的乳腺良性肿瘤,由增生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和胶原纤维共同组成。临床、钼靶和超声检查与癌难以区分,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切片,在形态上应注意与乳房的其他梭形细胞病变相区别。  相似文献   

16.
曾伟伟  吴明利  徐志彬  王小玲  王永军  王士杰 《临床荟萃》2011,26(22):1955-1957,F0002
目的观察食管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间质纤维母细胞的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αSMA)和CD34表达,探索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carcinoma-associated-fibroblasts,CAFs)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SP)法检测136例食管病变(正常2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6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4例、早期癌23例、进展期癌23例)间质组织中纤维母细胞αSMA和CD34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各组的间质纤维母细胞αSMA表达逐渐上升(0%,11.5%,40.9%,65.2%,95.7%);相应的CD34表达逐渐下降(95.0%,80.8%,50.1%,34.8%,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癌组和进展期磷癌组的SMA和CD3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存在CAFs的转化形成,CAFs可能参与食管鳞状上皮的恶性转化及发展,可能是预测食管癌前病变转归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手掌深筋膜下注射联合手指对掌训练对掌腱膜挛缩症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掌腱膜挛缩症患者10例。治疗方案:(1)手指对掌功能训练项目:每天康复训练二次。4个手指(食指至小指)相对对掌,双掌合并,4指的掌指关节伸直至中立位,持续5~10 s,5次/组,共5组,共6周。(2)从第5周训练开始,手掌深筋膜下注射,环指和小指手掌部结节及/或条索处为穿刺点。注射药物:0.5%利多卡因1 ml+甲强龙20 mg+生理盐水至3 ml。注射疗程:1次/周,共2次。观察指标:(1)4指对掌最小屈曲角度(最大伸直能力);(2)维持最小被动屈曲角度(最大伸直状态下)的时间;(3)最小被动屈曲角度(最大伸直状态下)维持最长时间点的VAS评分值;所有掌指关节角度按中立位0°计算法表示。观察时间点:(1)训练前(T0)、(2)训练4周后(T1)、(3)训练+注射治疗2周后(T2)。结果训练前(T0)与训练4周后(T1)三项指标比较结果显示:(1)4指对掌最小屈曲角度训练后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维持最小被动屈曲角度的时间有所减少,但无显著性差异;(3)最小屈曲角度维持最长时间点的VAS评分值无明显改善。训练4周后(T1)与训练+注射治疗2周后(T2)三项指标比较结果显示:(1)4指对掌最小屈曲角度在训练+注射治疗2周后,与单纯训练4周后有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维持最小被动屈曲角度的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3)最小被动屈曲角度维持最长时间点的VAS评分值在训练+注射治疗2周后较单纯训练4周的明显减低,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掌深筋膜下注射联合手指对掌训练项目可以更有效地缓解轻中度掌腱膜挛缩症临床症状,改善患手功能。  相似文献   

18.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够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移植部位大量肌纤维母细胞的聚集有关,但至今仍缺少证据来证实聚集的肌纤维母细胞足由骨髓间允质干细胞还是由成纤维细胞转化而来?目的:观察不同时期心肌梗死微环境对人鼠骨髓间充质下细胞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向肌纤维母细胞转化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组分为3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脏成纤维细胞单培养组,以及两种细胞共培养组,加入心肌梗死后不同时期心肌匀浆干预7~28 d,并设市不加心肌匀浆的空白对照组,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不同干预组间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及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纤维母细胞数量间的差异.结果与结论:加用心肌梗死第14天梗死周边区域心肌匀浆干预的共培养组,检测到心脏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纤维母细胞的阳性率最高.提示心肌梗死后微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诱导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纤维母细胞,而心肌梗死后14 d的心肌梗死微环境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纤维母细胞的最佳微环境.  相似文献   

19.
报道手术治疗10例注射性臂肌筋膜挛缩症,男6例,女4例,年龄4 ̄11岁。此症主要特点是:步态或下蹲异常,行走时双下肢外旋呈“八字步态”,坐椅或下蹲时双膝不能靠拢,下蹲后呈“蛙式位”。手术切断臂筋膜及挛缩的臂大肌纤维,彻底切除纤维化失去弹性的肌组织,术后早期有效的被动活动。经2 ̄5年随访、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臀肌挛缩症的病理改变及病变部位主要在臀大肌外上部分,均不同程度合并挛缩及髂胫束扩张部的挛缩变性(病理证实),挛缩的臀中、小肌的“缰绳作用”不对称导致骨盆倾斜。通过对84例臀肌挛缩症并骨盆倾斜调查,研究其病因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