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治疗湿热阻胃型慢性胃窦炎临床疗效. 方法将99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以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治疗,对照组49以常规西药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和甲硝唑片治疗,1疗程后观察临床症状及胃窦部粘膜炎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1.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 葛 根黄芩黄连汤加味治疗湿热阻胃型慢性胃窦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皮肤病,笔者多年来采用中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1 加味黄连解毒汤的应用 带状疱疹发于头面部者,多为肝郁化火,湿热郁阻,火毒亢盛,此时,应用大剂清热解毒利湿剂,以消亢盛之湿热毒邪。笔者常用加味黄连解毒汤,其方药组成:黄芩15g、黄连12g、黄柏12g、栀子12g、金银花30g、菊花15  相似文献   

3.
王氏连朴饮出自《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全方由制厚朴、黄连、石菖蒲、制半夏、炒香豉、焦栀子、芦根组成,具有燥湿化浊、清透蕴热、理气宣通、调达中州之功效,是治疗温病湿热并重、困阻中焦证的代表方.导师黄琴教授在临床上以王氏连朴饮加减,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湿热类疾病,疗效颇佳,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药清热凉血新法治疗温病湿热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对南方战区常见病证温病湿热证的作用,并从微观角度探讨温病湿热证血瘀的客观性。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复制的新西兰兔温病湿热证模型,设立黄连解毒汤组(A组),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B组),王氏连朴饮组(C 组),王氏连朴饮加丹参、赤芍组(D 组),湿热证模型组(E 组),正常对照组(F 组)。观察各组症状及体温变化、血浆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凝血功能、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a)(6-keto-PGF_(1a))等指标变化。结果: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症状表现较轻,黄连解毒汤组及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体温升高较小,药物治疗各组ET、TNF、IL-1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0.01),黄连解毒汤组,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ET、IL-1的含量尚低于王氏连朴饮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湿热模型组血液流变学各参数、血小板数及聚集率、凝血指标、TXB_2、6-keto-PGF(1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王氏连朴饮加丹参、赤芍组在改善上述指标效果较好,优于黄连解毒汤组、王氏连朴饮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对于南方战区常见温病湿热证具有较好的治疗作  相似文献   

5.
黄连与吴茱萸对药方的应用沿革及配伍内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考察黄连、吴茱萸对药方的临床应用沿革,分析连萸对药方的配伍内涵,发现连萸对药方配伍机理主要在于通过调整黄连与吴茱萸用量比例来调整脾胃、肝胃、肝心等的虚实、寒热、升降关系,从而达到治疗湿热蕴于肝胆、脾胃、大肠所致的泻痢、肠风、痞满、吞酸、呕吐、肝火等病的目的 .  相似文献   

6.
白头翁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组方严谨,仅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四味药,功擅清阳明之湿热,泄厥阴之郁火,解血分之热毒,治湿热痢疾。后世常变通应用于多种病证。如孙思邈用以治疗赤带下血症;吴鞠通加味用以治疗湿温病内虚所致湿热下陷、热利下重等症;《临证指南医案》载:温邪经旬不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岭南湿热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根据岭南湿热突出的致病广泛的特性,结合导师徐云生对湿热病多年的临床诊治理念与经验,总结归纳岭南湿热病的临床特点及证治经验。[结果]湿热致病具有广泛性,而出生居住地的变更、体型改变都会导致湿热病的发生。湿热病临床具有典型的全身及局部症状。湿热病以岭南地区常见,气分湿热为主,病位主要在中焦脾胃。治疗湿热证须紧记三原则,处方多以黄连温胆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结论]辨别湿热病证从细微处入手,四诊合参,方可认证准确。  相似文献   

8.
<本草经百种录>:凡药能去湿者必增热,能除热者,必不能去湿,惟黄连能以苦燥湿,以寒除热,一举两得,莫神于此.而疱疹的起因多由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将黄连研细粉制成乳膏外敷患处,效果明显.但是实际应用中黄连细粉不易得,笔者尝试用其有效成分小檗碱的盐酸提取物盐酸小檗碱以同样比例制成乳膏代替黄连粉末乳膏,疗效显著.结论:采用盐酸小檗碱乳膏外敷治疗疱疹具有疗程短、疗效好、安全、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尹建平治疗湿热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尹建平门诊治疗湿热病有效或显效病案的中药处方,利用Excel软件对处方中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取累积频率在90%以内的中药作为高频中药,采用SPSS 20.0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了444例病案,总计中药处方500首,共使用中药136味,其中高频中药40味,出现频率前5位的为苍术、甘草、黄连、厚朴、干姜,对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得到6个聚类方,C1:苍术、甘草、黄连、厚朴;C2:干姜、藿香;C3:半夏、陈皮、薏苡仁;C4:茯苓、西洋参、黄芩;C5:黄柏、茵陈、桑白皮、白术;C6:神曲、救必应、砂仁。结论:聚类分析结果客观反映了尹建平治疗湿热病分消湿热、宣肺开闭、降肺气利湿、行气通阳、辛寒降湿热、顾护中阳以及湿热病后期调阳补阴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0.
试述黄芩、黄连和黄柏的药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黄芩、黄连、黄柏药效的相同点 黄芩、黄连、黄柏同为苦寒泻火燥湿要药,苦能燥湿,寒能清热,主要用于湿热内蕴或湿邪化热之证,如烦热、胸痞、口苦、泻痢、黄疸、湿疹、小便短赤、热淋涩痛、湿热关节肿痛,以及痛肿疮毒等证。三者除清热燥湿外,还具有泻火解毒作用,因此,三者亦为常用的泻火解毒药。临床应用时可相互配用,以加强疗效。如治热毒赤痢可将黄莲、黄柏同用;治挟热下痢,可将黄芩、黄连同用;治表里三焦热盛及火热亢盛之证,均可三黄同用,互为佐使,以加强泻火燥湿的作用。2 黄芩、黄连、黄柏药效的不同 然而在三者共性之中,又各有专长:黄芩归肺经,长于泻肺经之湿热火邪。湿热去则不扰血动胎,故能止血安胎,所  相似文献   

11.
中药灌肠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郭亚峰,王素梅指导:李素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北京100700)关键词:急性细菌性痢疾;小儿;清肠汤;灌肠1治疗方法对于临床辨证为湿热内蕴、下注大肠者,用自拟清肠汤煎汁灌肠。方药为:葛根20g、黄连10g、白头...  相似文献   

12.
原文:湿热症,三、四日即口噤,四肢牵引拘急,甚则角弓反张,此湿热侵入经络脉隧中。宜鲜生地、秦艽、威灵仙、滑石、苍耳子、丝瓜藤、海风藤、酒炒黄连等味。”笔者根据湿热挟风之理推广其方之用,用以治疗风湿热,急性湿疹,过敏性紫斑均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必须指出,应用本方,应以  相似文献   

13.
黄连味苦寒 ,具清热燥湿、泄火解毒之功 ,临床常用其治疗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泄、痢疾、呕吐以及痈肿、疮毒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病源微生物作用 ,特别是对痢疾杆菌和金葡菌的作用最强。临床上为了缓和其寒性 ,又常将其炮制成黄连 (姜汁制 )、黄连 (吴茱萸制 )。为探讨其黄连炮制后抗菌作用 ,本文对抗菌作用做了实验 ,报道如下 :1 实验材料黄连 (CoptischinensisFranch)的干燥根茎 ,黄连 (姜汁制 )、黄连 (吴茱萸制 )为按《中国药典》二○○○年版一部规定进行炮制。药物制备 :分别取黄连及其炮制品细粉各 5g分别置于1 5 0ml烧…  相似文献   

14.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主要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功能失调,肾、肝、脾三脏功能失常,常伴有胰岛素抵抗。脾瘅是消渴病的前期状态,胰岛素抵抗属脾瘅范畴,脾气虚、痰湿、湿热是其主要病机。黄连止消渴由来已久,小檗碱降血糖活性明显,是黄连降血糖的主要活性成分,小檗碱可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月经周期,提高排卵率,改善妊娠结局。黄连不同炮制品治疗胰岛素抵抗效果不同,酒蒸黄连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治疗的下利证,包括痢疾和泄泻。《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中治疗下利证的方剂颇多,且疗效显著,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笔者根据其不同的方剂,归纳以下证型。1湿热下利证《伤寒论》葛根芩连汤主治“利遂不止”,白头翁汤主治“热利下重”,黄芩汤主治“自下利”,《金匮》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治“产后下利虚极”等,均是治疗湿热下利证的方剂。其中,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有清热燥湿,解表止利之功效,主要治疗湿热痢疾和湿热泄泻兼有表证。据现代研究,本方有抑制痢疾杆菌的作用,能抗菌消炎,解热止痛,治疗急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黄连温胆汤治疗湿热蕴结型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湿热蕴结型T2DM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盐酸二甲双胍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连温胆汤,治疗周期均为2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小时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口渴喜饮、胸闷脘胀、头身困重、倦怠乏力、大便不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FPG、2hPG、HbA1c和FIN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TG、LDL-C、FF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可降低湿热蕴结型T2DM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湿热体质与疾病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湿热体质与疾病的发病、辨证、治疗用药角度,研究与探讨湿热体质与疾病的关系.认为湿热体质与湿热证既存在程度上的差别,又具有密切的关系.湿热体质是湿热病证发病与否的重要因素.湿热证反映了湿热体质的特征,治疗湿热证本身对湿热体质亦起到了调节作用,使湿热体质趋于正常.若使用中药对湿热体质进行调整,就可能减少湿热证的发病率.历代医家治疗湿热病的方法和有效的方剂为我们寻找干预湿热体质的药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自《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颁布实施以来,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湿热体质与湿热证混淆问题,从而导致两者遣药用方指向性并不明确。鉴于此首先从辨识内容、调治目的、主药及其配伍3个方面对湿热体质与湿热证进行辨析,并以临床中常见的湿热体质与湿热证并见为例强化两者的区别与联系。重点介绍湿热体质主药主方的筛选方法,通过对湿热体质调体主药黄芩、黄连、茵陈、滑石以及湿热体质调体主方甘露消毒丹深入细致的探析,明确湿热体质遣药用方的专属特点。对于湿热体质调理方案的规范化制定和实施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周宝宽主任医师辨证论治脂溢性皮炎经验。方法:以医案的形式阐述脂溢性皮炎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药。结果:脂溢性皮炎的病因病机为平素血燥之体感受风热之邪形成风热血燥或阴伤血燥;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形成肠胃湿热。常见证型为风热血燥,肠胃湿热。治疗原则为祛风、清热、滋阴、润燥、除湿。常用中药为防风、荆芥、白术、黄连、黄柏、蒲公英、地黄、枸杞子、山萸肉等。结论:辨证论治脂溢性皮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周宝宽主任医师辨证论治脂溢性皮炎经验。方法:以医案的形式阐述脂溢性皮炎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药。结果:脂溢性皮炎的病因病机为平素血燥之体感受风热之邪形成风热血燥或阴伤血燥;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形成肠胃湿热。常见证型为风热血燥,肠胃湿热。治疗原则为祛风、清热、滋阴、润燥、除湿。常用中药为防风、荆芥、白术、黄连、黄柏、蒲公英、地黄、枸杞子、山萸肉等。结论:辨证论治脂溢性皮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