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尾叶肿瘤手术切除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肝尾叶肿瘤手术切除的径路和方式。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们行肝尾叶肿瘤手术切除的病例 ,按肿瘤所在部位分成左尾叶肿瘤、右尾叶肿瘤和全尾叶肿瘤切除 3类。结果 共行肝尾叶肿瘤切除 32例 ,其中单独切除 1 4例 ,联合其他肝叶 (段 )切除 1 8例 ;手术径路包括左右侧径路和劈开肝正中裂的前径路。平均手术时间为 (1 .98± 73)min ,平均手术失血量为 (91. 7± 91 .4 )ml;无手术死亡 ,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1. 2 %(4/32 ) ;随访 7例肝良性肿瘤患者均健在 ,2 5例肝恶性肿瘤患者术后 1、2、3和 4年生存率分别为 87%、.5. 9%、4. 3%和 4 .3%。结论 肝尾叶肿瘤手术切除难度随手术部位而有相当差异 ,需行联合肝段切除者手术往往较单独尾叶切除者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肝尾区肿瘤的现代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1989-2003年收治的9例肝尾区肿瘤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1例晚期盯癌行肝移植术外,其余7例均接受肝尾区肿瘤切除术,全部病例于术及术后恢复顺利。6例肝癌病人中,2例分别于术后10个月、17个月死亡,1例术后24个月失访,另3例术后3、15、99个月仍健在。3例良性肝占位病人术前均曾误诊为肝癌,及时手术方才明确诊断。结论 剖腹探查是明确肝尾区肿瘤诊断和避免误诊的最佳方法,肝移植、肝尾区切除等现代外科治疗手段给肝尾区肿瘤病人带来了新的希望,积极治疗、慎重对待、合理术中处理及术后综合治疗是肝尾区肿瘤治疗的基本原则及取得成功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3.
逆行性肝尾状叶切除7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Peng SY  Liu FB  Liu YB  Li JT  Xue JF  Wang JW  Xu B  Qian HR  Feng XD  Fang HQ  Hong DF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3):1508-1511
目的探讨逆行性肝尾状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和意义。方法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1月施行逆行性肝尾状叶切除术7例。先将肝尾状叶从第一、第二肝门游离并与正常肝实质离断,最后处理肝短静脉而完成尾叶切除。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7例中单独尾叶全切除4例,单独尾叶部分切除1例,联合右半肝的全尾叶切除2例。平均手术时间(273±44)M IN,断肝和尾叶分离时间歇阻断肝门,平均失血量(1114±241)M L,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胸腔积液1例,并发腹水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6 D,随访5~16个月,6例继续存活,1例术后6个月死于肺内转移。结论当尾状叶肿瘤与IVC紧贴,难以游离肝短静脉时,或当肿瘤侵犯IVC或肿瘤巨大无法左右推动时,适于应用逆行性尾状叶切除术。该技术提高了肝尾状叶肿瘤手术切除率,增加了高难度尾叶切除的安全性,也适度扩大了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肖元初  杨志奇 《腹部外科》2009,22(5):276-277
目的总结肝尾状叶胆管结石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3例肝尾状叶胆管结石的病例资料。结果23例行肝胆B型超声,诊断肝尾状叶胆管结石1例;11例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肝尾状叶胆管结石5例;17例行肝脏CT,诊断肝尾状叶胆管结石14例。19例行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肝尾状叶胆管结石残留11例;4例行胆总管探查+胆道镜检查+左半肝切除+肝尾状叶切除+T管引流术,术后无尾状叶结石残留。结论联合应用肝胆B型超声、ERCP和肝脏CT可以提高肝尾状叶胆管结石的术前诊断率;术中胆道镜检查及对尾状叶的触诊可进一步诊断肝尾状叶胆管结石;肝尾状叶切除术是彻底解决肝尾状叶胆管结石残留与复发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肝尾状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尾状叶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的方式及其影响。方法 自1995年至2003年,对39例尾状叶原发性肝癌进行了手术切除,其中单独尾状叶切除19例,联合切除20例。并对两组病例中可能影响术后肝功能的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 39例患者均被成功切除肿瘤,1例于术后30d因肾功能衰竭死亡,3例并发胸腔积液,4例并发腹水,1例并发胆漏,其余病例均顺利恢复。术后30例获得随访,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3%、50%、39%。结论 尾状叶切除是治疗原发于尾状叶肝癌的有效手段,若肿瘤原发于肝尾状叶而又无其他肝叶侵犯时,单独尾状叶切除该是外科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肝尾叶肿瘤切除(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3例肝尾叶肿瘤切除手术,2例为肝尾叶肝癌,1例为胃平滑肌肉瘤右肝及尾叶腔旁部转移。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文中就尾叶癌的分型、肿瘤的切除技术及围手术期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手术切除治疗肝脏尾状叶巨大肿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肝脏尾状叶巨大肿瘤的手术切除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施行肝切除的直径≥10 cm的肝尾状叶巨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切除尾状叶肿瘤215例,其中巨大肿瘤33例,肿瘤直径10.2~15.3 cm,平均为12.3 cm;肝切除术式包括单纯尾状叶全切除7例,部分尾状叶切除8例,全尾状叶合并其它肝段切除18例.手术时间120~360 min,中位时间为218 min,手术失血量400~7000 ml,中位失血鼍为958 ml;全组无手术病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21例原发性肝癌病人术后1、3、5年生存率为分别为76%、52%、24%,其他良性肿瘤病人术后无复发及病死.结论 肝脏尾状叶巨大肿瘤多可同时累及3个肝门,尽管手术切除难度较大,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全尾叶切除治疗肝尾状叶肿瘤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肝尾叶肿瘤的全尾叶切除技巧及其疗效。方法16例肝尾叶肿瘤病人,其中肝细胞癌11例,胆管癌1例,直肠癌术后肝尾状叶转移1例,巨大良性肿瘤3例。均行全尾叶或全尾叶+左外叶或左半肝或左三叶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227±52)分钟,术中平均失血(592±940)ml,输血(1517±641)ml。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1例肝细胞癌病人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6%、55.6%及40%,1例胆管癌病人术后4月死亡,1例肝尾叶转移癌病人术后4年仍存活,3例良性肿瘤病人均健在。结论虽然肝尾叶手术难度高、风险大,但尾叶切除仍应作为治疗肝尾叶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前径路法全尾叶肝切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索全尾叶肝切除的安全方法,为尾叶肿瘤的治疗提供可靠途径。方法 1997年3月至2000年9月因尾状叶肿瘤行全尾叶切除14例,其中9例采用前径路法联合逆行肝切除和血管外科技术行全尾叶切除(甲组),5例采用传统方法行全尾叶切除(乙组),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所需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及随访结果。结果 甲组手术时间短于乙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乙组(P<0.01)、并发症少于乙组(P<0.05)、术后肝功能恢复比乙组快(P<0.01),随访结果优于乙组。结论 前径路法联合逆行肝切除及血管外科技术行全尾叶肝切除是安全可靠的,适合为尾状叶肝肿瘤行全尾叶肝切除。  相似文献   

10.
肝尾叶切除术五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肝尾叶癌切除经验,提高肝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5例肝尾叶癌切除术,从解剖、肝尾叶癌的生物学特性、术式、手术入路、肝门阻断等诸方面进行讨论。结果 手术死亡1例,其余4例已分别随访5年、2年9个月、2年和1年半,均存活。结论 肝尾叶切除已非外科“禁区”,清晰的解剖及充分的显露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 7例需阻断下腔静脉的肝叶切除手术中 ,阻断下腔静脉后采用体外静脉转流支持循环功能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7例病人的一般情况见表 1。表 1 病人的一般资料病例性别年龄(岁 )体重(kg)  诊断 实施手术1男 32 4 9肝右叶癌肝右叶部分切除2男 56 66肝尾状叶癌肝尾状叶切除3男 3767肝右叶癌右半肝切除4男 2 979右肾上腺肿瘤右肾上腺肿瘤切除5女 66 65肝右叶巨块型肿瘤右半肝切除术6男 54 56右肝肾上腺转移癌转移癌切除术7男 4959肝尾状叶癌肝尾状叶切除  方法 病人入手术室后 ,开放静脉 ,测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尾叶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原发性肝尾叶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外科治疗的15例原发性肝尾叶肿瘤临床病理资料,并从解剖、术式、手术人路及提高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10例,其中行人肝血流阻断7例、全肝血流阻断2例,术后出血1例,均治愈出院,生存已1年者9例,已3例存活5年。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1例,4月后死于肿瘤复发。未切除组未有生存超过1年者。结论 熟悉肝尾叶的解刮特点,详细的术前评估,恰当选择术式与人路,细致操作,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流域学说指导下开展机器人肝脏肿瘤靶域切除技术的经验和技术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笔者团队62例采用机器人肝脏肿瘤靶域切除术患者资料。术前进行靶域分析、结合肿瘤生物学特性确定靶域切除范围,术中循个体化解剖标志施行肿瘤靶域切除。 结果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左半肝加尾状叶切除3例、右肝加尾状叶切除1例、左肝肿瘤切除12例、中肝肿瘤切除7例、右肝肿瘤切除35例、尾状叶肿瘤切除4例,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中位数分别为188 min(70~510 min)、50 mL(5~1 100 mL)。术中大出血(≥800 mL)2例。术后出现胆漏2例,均非手术治疗痊愈。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为7 d(3~28 d)。无二次手术及死亡病例。 结论肝脏肿瘤靶域切除技术是安全可行的,以肿瘤生物学特性为核心,个体化解剖标志为导向,外科机器人和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有助于靶域切除技术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联合肝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附74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研究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脏切除的手术方式、并发症及疗效。方法 总结1993—200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联合肝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74例临床资料。结果 联合行左半肝切除50例,右半肝切除14例。尾状叶切除2例,右三叶、右前叶切除各2例,左内叶切除4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6.5%,围手术期死亡1例。随访率82.4%,1,3,5年存活率为75.4%、24.4%、12、2%,最长一例现已无瘤存活8年。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应积极手术切除治疗,对无明显手术禁忌证的病人行肿瘤切除联合肝叶切除的扩大根治术可延长病人存活期;围手术期正确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肝尾状叶肿瘤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一直是外科手术难点之一。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更新,外科医师开展了大量的肝尾状叶切除手术,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近年来在追求肝尾状叶肿瘤根治性切除同时,不少学者也提出减小手术创伤和保证患者术后恢复为目的的精准肝切除理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施行了1例肝尾状叶巨大肿瘤切除手术。该手术遵循精准肝切除的理念和技术,既达到了最小创伤根治性切除目的,又使患者术后恢复迅速,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经肝正中裂单独施行肝尾叶全切除治疗肝尾叶肿瘤六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经肝正中裂途径施行单独尾叶全切除治疗尾叶肿瘤可行性。方法:1994年至2000年10月我施行经肝正中裂尾叶单独全切除术6例,包括1例血管瘤,5例肝癌(HCC)。进行肝门解剖时不阻断肝门部血管,在分离肝中裂和离断尾叶与右后叶的联系时进行入肝血流间歇阻断。结果: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费时285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600ml,全组无术中死亡,1例HCC在术后17个月因肿瘤复发死亡,其余4例均仍存活,最长者已达49个月。结论:孤立于肝尾叶的肿瘤,结果瘤体较大可以采用经肝正中裂的单独尾叶全切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2年6月行腹腔镜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资料,包括基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病理情况。结果:13例患者中2例在3D腹腔镜下完成。经病理证实原发性肝癌9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8例行腹腔镜单独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肝尾状叶肿瘤切除联合胆囊切除术,3例行腹腔镜肝尾状叶肿瘤切除联合肝左外叶切除术。11例采用左侧入路,2例采用右侧入路。手术时间平均(170.8±89.3)min,术中失血量(181.8±50.5)mL,术后平均住院(7.6±0.7)d。术中行第一肝门阻断12例,4例患者术中予以输血。术后发生1例胆漏,并发症发生率为7.7%,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二次手术病例。患者切缘均为阴性,肿瘤直径平均(4.5±2.1)cm。术后随访3~24个月,2例患者发生肝内转移复发。结论:在术前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充分显露及良好血流控制的前提下,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胆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of the bile tract,IPMN-B)的手术治疗要点及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21年1月26例胆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手术及随诊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中男5例,女21例,平均年龄(62.0±7.3)岁。手术方式:左肝外叶切除+胆管探查术2例,左肝外叶切除+胆肠内引流术2例,左半肝切除(含尾状叶)+胆肠内引流术16例,右半肝+胆管探查术3例,肝门部胆管及肝IVb段切除+胆肠吻合术1例,肿瘤活检+胆管探查姑息性T管外引流术2例。术后病理诊断:胆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癌7例,胆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18例,无明确肿瘤病变者1例。术后并发症:胆漏2例,肺部感染5例,消化道出血2例,伤口感染3例,均经治疗痊愈出院。随访期间T管黏液阻塞感染1例,术后6年复发再行手术治疗1例,术后3年复发合并胃瘘及消化道出血1例、术后45 d残余病灶致胆管炎死亡1例,其余预后良好。结论 IPMN-B手术治疗安全有效,精准肝叶段切除可以防止复发,且要注意黏液性肿瘤多发及胆管外侵蚀播散等特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联合肝切除术结合肝动脉重建治疗肝门部胆管癌10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10例均接受联合肝切除术结合肝动脉重建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资料,分析手术情况、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10例患者中实施左半肝联合尾状叶切除4例(Ⅲb型),右半肝联合尾状叶切除3例(Ⅲa型),尾状叶切除2例(Ⅱ型),切除肝门部胆管及部分左内叶、右前叶及尾状叶1例(Ⅳ型);接受肝右动脉切除重建6例,肝固有动脉切除重建4例;R0切除率为80.0%,围术期均无死亡病例,术后胆瘘、消化道出血、肝动脉血栓继发胆道感染各1例(10.0%),均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术后随访9~24个月,3例患者分别因肿瘤复发、肝动脉血栓、肝脓肿而死亡,术后24个月的生存率为70.0%(7/10)。结论给予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联合肝切除术结合肝动脉重建治疗可提高R0切除率,改善肝功能,且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少、术后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20.
脾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倪庆  陈梅生 《腹部外科》1997,10(4):163-164
探讨脾脏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诊断方法、治疗和预后。1982~1995年共收治8例脾脏肿瘤,其中良性脾肿瘤4例,原发性恶性肿瘤2例,转移性脾肿瘤2例。均行脾脏切除,合并胰尾切除、肝左外叶切除、胃大部切除各1例。结果:良性肿瘤无1例死亡,恶性肿瘤术后生存8~25个月。认为早期诊断、早期完整手术切除,并辅以化疗效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