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亚群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近年来 ,由于抗 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 (Mc Ab)的问世 ,对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的免疫紊乱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我们应用 OKT系列抗人 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 (OKT3、OKT4 、OKT8;简称 T3、T4 、T8) ,通过间接葡萄球菌蛋白 A (SPA )花环对 2 0例再障患者外周血 T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正常对照组 2 4例 ,年龄 2 1~ 4 5岁 ,平均年龄 2 8岁 ,均系健康献血者。再障组患者 2 0例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13~ 5 7岁 ,平均年龄 30例 ;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血象、骨髓象检查 ,符合 1981年…  相似文献   

2.
孙忠亮  盛春芳  李莲香 《临床荟萃》1999,14(24):1122-1123
环孢素A是作用强大的免疫抑制剂,多用于器官移植和重型再障的治疗,我们近几年应用环孢素A联合康力龙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再障)54例,与单用康力龙治疗的患者41例作对照分析,并对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变化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选样1994年1月至1997年1月来我院诊疗的慢性再障患者,诊断均符合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障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治疗组54例,男28例,女6例,年龄13~71岁,中位年龄35岁;病史1~136个月,平均28.6个月。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CD34+细胞bcl-2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cl 2是调节细胞凋亡的原癌基因 ,可抑制细胞凋亡 ,延长细胞寿命。我们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技术 ,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患者及正常骨髓CD3 4 细胞中bcl 2蛋白的表达 ,以期从bcl 2的表达情况了解再障的发生。病例和方法1 临床资料  30例再障患者 (再障组 )均为我院附属医院1997~ 1999年住院患者 ,诊断均符合 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障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 8~ 6 4岁 ,平均年龄 36岁。初治 9例 ,复治 2 1例 ;原发 2 2例 ,继发 8例 ;慢性再障 2 4例 ,病程 3~ 2 2 0个月 ,平均 36个月…  相似文献   

4.
目前认为免疫功能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发病、发展及向白血病的转变中 ,可能起重要作用[1] 。本实验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双标记技术来检测 2 0例MDS患者外周血活化T细胞的变化 ,以探讨MDS的发病机制 ,以期为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MDS患者 2 0例 (RA 12例、RAS 1例、RAEB 5例、RAEB t 2例 ) ,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9- 6 0岁 ,中位年龄 32岁 ,均符合MDS的诊断标准[2 ] 。所有患者均为初治 ,2周内无感染、发热 ,亦未曾输过血 ;正常对照组 12例 ,均为健康的本室工作人员 ,年龄 2 0 - 4 2岁 ,中位年龄 33 5…  相似文献   

5.
本院自 1993年 6月至 2 0 0 0年 9月采集和试制成分脐血 (脐血浆、脐血细胞成分 ) ,并应用成分脐血输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以下简称再障 ) 131例 ,其疗效显著 ,副反应少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 131例再障均符合 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障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 ,其中急性再障 32例 ,慢性再障 99例 (包括重型再障Ⅱ型 6例 )。男 72例 ,女 5 9例 ,年龄 2 .5~ 70岁 ,中位年龄 2 9岁 ,病程 4d至 8年。 90例为初发患者 ,4 1例为传统方法包括输血、雄激素、中药等治疗无效者。所有病例在除外输血的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成分…  相似文献   

6.
免疫功能紊乱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病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研究再障患者不同状态和不同分化阶段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和其对造血的抑制作用,寻找诊断免疫型再障的较准确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病例和方法1 病例 再障22例,其中重型再障(SAA)Ⅰ型5例,Ⅱ型6例,慢性再障(CAA)11例;男19例,女3例;平均年龄31.3岁(20~50岁)。除1例CAA外均接受过治疗。14名献血员为正常对照组。2 单个核细胞激活 106/m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积分数为10%的牛血清,…  相似文献   

7.
张鲁勤  王曼利 《临床荟萃》1996,11(12):561-561
我们于1991~1994年间,用APAAP技术,对3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再障患者31例,其中女性20例,男性11例,年龄7~84岁,均为住院患者,经血常规、血小板计数,骨髓象检查确诊,符合1987年宝鸡再障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例为纯红再障,6例缓解期,余均为慢性型。其中9例Hb低于30g/L,15例Hb在50~80g/L。除6例缓解期患者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对照组:42名,均为健康献血员,其中女性23例,男性19例,年龄24~47岁。 1.2 方法 采用军事医学科学院生产的T淋巴细胞亚群试剂盒。用APAAP桥联酶标技术,对上述73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8.
34例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CD34+细胞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骨髓造血干 /祖细胞的质和 (或 )量的改变可能是再障发病的重要环节。有关小儿再障患者骨髓造血干 /祖细胞的变化情况文献报道不多。我们用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 34例初诊再障患儿骨髓CD34 + 细胞的数量 ,并与 2 1例对照组患儿骨髓CD34 + 细胞的数量进行比较 ,现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1 再障病例  34例再障患儿均系本院 1 999年 2月~ 2 0 0 1年 5月住院初诊患儿 ,再障诊断标准参照文献 [1 ] ,其中 :男2 0例 ,女 1 4例 ,年龄 4~ 1 5岁 ,中位年龄 9岁。重型再障(SA…  相似文献   

9.
山东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治疗协作组自 1998~ 1999年采用环孢菌素A(CsA)联合康力龙治疗重型再障 (SAA) 36例 ,其中资料完整可供分析者 33例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1 病例 再障患者分为CsA治疗组 (治疗组 )和非CsA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组 33例SAA均符合国内诊断标准[1] ;男19例 ,女 14例 ,中位年龄 37岁 (12~ 72岁 ) ;其中SAAⅠ型 16例 ,SAAⅡ型 17例。对照组SAA 14例 ,男 8例 ,女 6例 ,中位年龄 33岁 (14~ 5 6岁 ) ;SAAⅠ型 6例 ,SAAⅡ型 8例。SAAⅠ型患者均为初治病例 ,SAAⅡ…  相似文献   

10.
我们采用重组白细胞介素2 (rIL 2 )激活骨髓(ABM)自体移植治疗33例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取得理想的疗效。现报道如下。病例和方法1 病例 33例患者均为我院1993年8月~2 0 0 2年12月住院患者,统计时间至2 0 0 3年5月。男2 5例,女8例。年龄15~5 5岁,中位数年龄38岁。病理诊断:按工作分类包括:弥漫大B细胞7例、弥漫无裂B细胞4例、弥漫裂无裂B细胞2例、弥漫小裂B细胞1例;弥漫T细胞6例、弥漫小裂T细胞3例、间变大T细胞3例、T淋巴母细胞3例、多型T细胞2例;弥漫大细胞与无裂细胞各1例。免疫分型:B细胞14例,T细胞17例,未分…  相似文献   

11.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抽血检测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及非糖尿病患者 (对照组 )的T淋巴细胞亚群、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结果 :( 1)老年 2型糖尿病组的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2型糖尿病组中糖耐量异常患者餐后 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 2 )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指标中除早期活化T淋巴细胞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余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 3 )糖耐量异常患者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CD4/CD8、抑制性T细胞、杀伤性T细胞较对照组低 (P <0 0 5 )。 ( 4 )糖耐量异常患者的CD4/CD8、淋巴细胞低于其他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 (P <0 0 5 )。 ( 5 )有并发症的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CD4/CD8、抑制性T细胞、杀伤性T细胞低于没有并发症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 (P <0 0 1)。 ( 6)各组间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情况与患者病程及是否存在并发症、血糖情况有关 ,而与患者的血浆白蛋白、血浆蛋白的关系不明显。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糖耐量异常阶段体内细胞免疫功能已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2.
近10多年来证明至少在部分纯红细胞再障(PRCA)患者T细胞具有病原学作用,但T细胞增多属于克隆源性还是继发的现象尚未阐明。作者报道3例PRCA患者中2例证实存在克隆性T细胞群。 3例PRCA患者中2例为女性,1例男性;年龄58~68岁。1例合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为特发性。骨髓检查均符合PRCA。无自身免疫病的临床和免疫学依据。对环胞素或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敏  相似文献   

13.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CD28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D2 8 是表达于T细胞表面最重要的共刺激分子之一 ,在T细胞的活化与信号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探讨了再生障碍性贫血 (AA)患者T淋巴细胞表面CD2 8表达及体内、体外应用环孢菌素A(CsA)后CD2 8表达。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  2 0 0 1年 9月~ 2 0 0 2年 12月 ,共 2 3例本院住院患者 ,入院后经血常规、生化、溶血、染色体 (R显带 )及骨髓细胞学检查均符合AA的诊断标准[1] 。其中重型AA(SAA) 18例 ,慢性AA(CAA) 5例。年龄中位数 2 8岁 (4~ 6 3岁 )。 2 3例患者确诊时Hb为 (5 6 .4± 19.4 )g/L ,WBC为 (2 .2 3± 1.32 )×10 9/…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对 30例脑梗死患者 (研究组 )和 30例健康自愿者 (对照组 ) ,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磷酸酶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研究组CD3 细胞 (6 8.4 4± 7.0 1)明显高于对照组 (6 2 .5 6± 8.5 0 ) ,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3.11,P <0 .0 5 ) ;研究组CD4、CD8、CD4/CD8细胞较对照组低 ,但差异无显著性 (t =1.86 ,0 .2 6 3,0 .75 8,P >0 .0 5 )。结论 脑梗死患者T淋巴细胞总数较正常人群高 ,CD4/CD8细胞间平衡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患者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早期激活标志CD6 9的表达及血清、骨髓中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1和 2 (sTNF R1和sTNF R2 )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将外周血在 2 0 μg ml植物血凝素 (PHA)条件下进行全血细胞培养 ,于 0h和 4h分别用双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对CD4 、CD8 T淋巴细胞CD6 9的表达进行分析。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骨髓中sTNF R1和sTNF R2的水平。结果PHA刺激前重型再障 (SAA)患者CD4 、CD8 细胞CD6 9的表达率增高 [分别为 (8.96± 7.2 3) %和 (10 .6 7± 7.5 8) % ],慢性再障 (CAA)患者CD8 细胞CD6 9的表达率增高[(7.36± 5 .4 9) % ];PHA刺激后再障患者CD4 、CD8 细胞表达CD6 9明显增强 [SAA为 (71.73±11 91) %和 (6 1.74± 13.4 4 ) % ;CAA为 (5 9.35± 10 .15 ) %和 (4 8.78± 8.2 5 ) % ],CD4 细胞CD6 9的表达率高于CD8 细胞。SAA患者两种sTNF R水平均明显升高 [sTNF R1血清为 (12 5 8.5 8± 385 .6 9)ng L ,骨髓为 (16 5 0 .6 0± 6 6 5 .0 1)ng L ;sTNF R2血清为 (12 5 7.10± 2 95 .4 9)ng L ,骨髓为 (2 0 73.5 7± 5 6 1.17)ng L]。CAA患者骨髓两种sTNF R水平升高 [sTNF R1为 (10 94 .2 1± 2 91.93)ng L ,sTNF R2为 (15 0 2 .4 8±385 .5  相似文献   

16.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近来大量研究发现细胞免疫,尤其是T淋巴细胞质和量的变化在再障的发病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再障患者T淋巴细胞为何在骨髓内过度聚积和活化,其整个过程通过哪些分子或因子调节,均有待进一步探讨。近来研究发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可导致T细胞与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或CD54)相互黏附并可上调淋巴细胞活化因子(LAF-1或CD11a/CD18)的结合活性。作为这一系列活化的结果,SDF-1被认为是T细胞进入一些特定区域的重要趋化物质。SDF-1不仅可吸引T细胞进入第二个淋巴样器官中,而且在有效的免疫应答过程中起共刺激作用。SDF-1其受体CXCR4可表达于多种血细胞表面,如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胸腺细胞、前B细胞、树突细胞等。本研究中我们旨在通过检测再障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及SDF-1在再障患者骨髓液及外周血血浆的浓度,并在体外用不同浓度SDF-1对活化T细胞的增殖能力及体外趋化能力测定,从而探讨再障发病过程中SDF-1/CXCR4对细胞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辅助性T(T helper,Th)细胞亚群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这两种变化之间的关系;为再障的诊断及疗效预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再障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Th1和Th2细胞;RT-PCR法测定再障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中Th1,Th2型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用ELISA法测定再障患者血浆中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再障患者Th1/Th2显著失衡,Th1细胞显著增多,Th1型细胞因子IFN-γmRNA的阳性表达率和血浆IFN-γ浓度均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再障患者Th1细胞百分数分别与IFN-γmRNA相对表达强度(RV)和血浆IFN-γ浓度呈正相关;Th1细胞百分比、IFN-γmRNA的RV及血浆IFN-γ的浓度在比值倒置型与比值超高型患者体内相近且均高于比值正常型患者。结论:Th细胞亚群失衡,Th1细胞数量增多及功能亢进可能是再障发病的重要免疫机制之一;Th1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相互作用是再障患者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CD4+T或CD8+T细胞相对变化可能是Th细胞在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后的外在表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2014年4月13例术后病理确诊为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13例肠道T细胞淋巴瘤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20~30岁、40~50岁及60岁以上发病率较高,中位年龄为49岁,病变多位于空、回肠,结直肠少见。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发热、消瘦为主,部分患者并发肠穿孔、肠梗阻、消化道出血。13例肠道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10例行腹部CT检查,3例行肠镜检查,3例肠镜检查中1例提示肠道肿瘤,2例提示肠道炎性改变或息肉。1例小肠三维重建CT提示小肠淋巴瘤可能。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通过病理确诊,病理分型中外周T细胞型淋巴瘤5例,NK/T细胞型淋巴瘤5例,肠型T细胞淋巴瘤3例。免疫表型13例CD3及CD45-RO均呈阳性表达,Ki-67呈不同程度阳性。结论肠道T细胞淋巴瘤早期诊断困难,误诊和漏诊率高,患者的临床表现以一些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内镜活检和手术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是目前确诊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与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月东  张洪涛 《临床荟萃》2003,18(11):629-630
为分析病毒感染与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anemia ,简称AA ,再障 )发病的关系 ,收集了 1997年 10月至 2 0 0 2年 8月5 5例再障病例 ,均进行了病毒学检测 ,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 5例再障 ,男 2 9例 ,女 2 6例 ,年龄 3~ 12岁 ,诊断符合第 4届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 。其中急性再障 3 8例 ,慢性再障 11例 ,纯红再障 6例。正常对照组 5 5例 ,均为健康检查的幼儿园和小学的儿童 ,男 2 8例 ,女 2 7例 ,年龄 3~ 12岁 ,平均 ( 6.0± 2 2 )岁。1.2 标本采集与处理 全部病例均抽取静脉血 3…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分析成人EB病毒相关的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V+T/NK-LPD)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探讨成人EBV+T/NK-LPD早期诊断和临床预后。对2005年至2012年间在我院诊断的19例EBV+T/NK-LPD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男11例,女8例,中位年龄32岁(20-70岁);起病至确诊时间平均3.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持续不明原因发热、肝脾大、肝功能损害、间质性肺炎为常见首发表现;血细胞减少出现在18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具有β2-MG、LDH、TNF、IL-6水平升高及血EBV-DNA阳性(中位拷贝数>106);骨髓细胞形态表现为异常大颗粒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增多或伴噬血现象;骨髓流式细胞检查易见CD5、CD7缺失的T/NK淋巴细胞;骨髓活检显示,10例患者可见异常淋巴细胞间质浸润,6例可见少量大细胞成灶性浸润;骨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异常细胞表达为CD3+CD56+NK细胞2例,CD3+CD8+T细胞11例,CD3+CD4+细胞3例;全部病例表达细胞胞质内抗原(TIA-1)和EBER;3例淋巴结活检病理主要为反应性增生。全部患者死于进行性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成人EBV+T/NK-LPD以发热和肝脾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外周血EBV-DNA持续升高、EB病毒感染T/NK淋巴细胞组织浸润并有多器官进行性损伤的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多数预后不良,上述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成人EBV+T/NK-LPD的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