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29(9):892-894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中国人的主要死因。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上升,心脏破裂是心肌梗死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约2%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因发生心脏破裂导致死亡[1]。不同类型的心肌梗死出现心脏破裂的风险存在一定差异,有研究表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出现心脏破裂的风险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本文报道一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脏破裂的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2.
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致命并发症 ,入院时应尽早应用无创方法检出处于心脏破裂的高危患者 ,然而至今未见相关报道。本文回顾性研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者入院时 1 2导联心电图特点。方法  1 984年~ 1 993年收治 3 2 5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其中 1 6例经尸检、外科手术及超声心动图证实并发心脏破裂。分析其入院时常规 1 2导联心电图 ,应用向前逐步逻辑回归分析评价心脏破裂的危险因素。结果  1 6例 ( 4 9% )心脏破裂者中 ,男 7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 66 7± 1 2 6)岁。 7例为左室游离壁破裂 (FWR) ,9例为…  相似文献   

3.
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严重而并不少见的并发症 ,常发生于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局限于室间隔 ,梗死范围虽然不大 ,但系贯通性坏死 ,导致室间隔穿孔 ,最后因严重的心力衰竭而死亡。我院自 1992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收治的近 6 0 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有 2例并发室间隔穿孔 ,经积极抢救治疗存活 ,报告如下 :病例 1:患者 ,男 ,6 5岁 ,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 ,不能平卧2周 ,加重 5天入院。患者入院前 2周 ,劳累后突发心前区剧痛 ,大汗 ,不能平卧。当地以“支气管炎”静脉点滴抗菌素症状无改善 ,近 5天症状加重 ,做心电图提示 :…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伴与不伴心脏破裂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脏破裂的原因、好发部位及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AMI死亡并行尸体解剖检查63例,其中AMI伴心脏破裂18例,不伴心脏破裂45例。结果AMI伴心脏破裂组高血压、溶栓治疗及首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而性别、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肌酶谱峰值、梗死面积与心脏破裂无明显关系(P>0.05)。心脏破裂多发生在AMI后3d内,第1天占33.3%,多见于前壁、心尖部及下壁。尸体解剖示破裂处心肌变薄伴出血,梗死相关血管多为高度狭窄。结论高血压、溶栓治疗及首次心肌梗死均为心脏破裂的危险因素。AMI的超急性期是心脏破裂的高发期。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高度狭窄导致心脏破裂增加。  相似文献   

5.
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情况及近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后收治入院的女性患者共336例,根据年龄分为2组:老年组298例,非老年组38例。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发病特点和发病后30d内死亡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对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死亡的影响。结果老年组患者年龄、血肌酐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患者,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非老年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老年组患者近期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患者(25.8% vs5.3%,P0.01)。年龄≥60岁的女性是急性心肌梗死后30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死亡危险较非老年组患者高6.6倍(OR=6.553,95% CI:1.183~36.294,P0.01)。结论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更高的近期病死率。年龄≥6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空腹血糖、严重心律失常和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是预测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脏破裂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心脏破裂的特点。方法:连续入选2004年1月至2006年2月收入我院心内科监护室(CCU)确诊为AMI患者共1324例,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心脏破裂18例。结果:前壁梗死509例,下壁梗死528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287例。发生心脏破裂18例(1.36%),其中游离壁破裂9例,室间隔穿孔9例。13例发病72h内破裂,5例在发病4~7d破裂。男性8例(8/973,0.82%),女性10例(10/351,2.85%),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05)。发生心脏破裂患者年龄[(72.6±8.2)岁]明显高于无破裂者[(63.3±12.2)岁,P=0.000]。成功再灌注治疗者心脏破裂发生率(5/575,0.87%)明显少于无再灌注者(13/749,1.74%,P=0.041)。所有合并心脏破裂者全部死亡。前壁梗死合并心脏破裂的发生明显多于下壁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2.16%,1.32%,0%,P=0.041)。结论:AMI合并心脏破裂的发生率为1.36%,其预后极差。女性、高龄、前壁梗死患者易于发生心脏破裂。成功再灌注治疗减少心脏破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1963~1974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2,572例,其中939例死亡并作尸检(36.5%),163例有心脏破裂,占尸检例数的16.3%,为全部病例的6%。153例中,男83,女68(男:女为1.25:1),男性的平均年龄比女性小3岁(67.4/70.4岁),多数心脏破裂(74.5%)发生于61~80岁。死前心电图提示91%有急性广泛穿壁性心肌梗死,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相符。80.3%有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包积液的原因,最常见于心脏破裂,尤其是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出现的急性心室游离壁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除心源性休克以外的第二大死因.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脏破裂的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逐年上升。急性心肌梗死为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及心脏破裂,其中心脏破裂最为凶险,已经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第二大死亡原因。心脏破裂具有突发性、高致死性,仍是临床中的棘手问题,因此通过早期预测因素风险评估,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尽早防治心脏破裂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idal infarction,AMI)的一种致命性机械并发症,其死亡率较高,约占AMI总死亡原因的15%[1]。现对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在CCU住院期间心脏破裂的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心脏破裂的临床诊治经验。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9例患者(男6,女3),年龄62~82岁,平均(68.3±10.6)岁。4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例有糖尿病病史。患者均为首发AMI,广泛前壁梗死者6例,下壁伴后壁梗死者3例。本组患者均有心绞痛病史,7例AMI前间断发作心绞痛,心脏破裂前未有发作,2例在心脏破裂前数小时内出现了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1年3月连续入院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47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分析围术期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急诊PCI结果及死亡原因。 结果 死亡18例(3.8%),均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支病变8例,2支病变5例,单支病变2例,左主干病变3例;死亡原因:心原性休克9例(50.0%),心脏破裂4例(22.2%),无复流2例(11.1%),上消化道大出血致休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重症肺炎死于呼吸衰竭、顽固性心室颤动各1例(5.6%)。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围术期心原性休克、心脏破裂为主要死亡原因。多支病变、并存高血压、糖尿病等可能为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大约有1.5%~10.0%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发心脏破裂,但心脏破裂却占AMI死因的5%~20%,是重要死因之一。而以心源性休克为主要表现的亚急性心脏破裂较少见,且临床易误诊、漏诊而错过抢救时机,导致患者死亡。本文通过对AMI致心室游离壁破裂一例的报道与讨论,旨在揭示AMI致心室游离壁破裂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随着急诊再灌注治疗特别是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的广泛开展,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发生率有所下降[1]。心脏破裂,尤其是一旦发生心脏游离壁破裂,抢救手段十分有限,死亡率几乎达到100%。尽早识别心脏破裂高危患者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分析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患者和不合并心脏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心脏破裂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特殊类型的价值。方法 2017年4月6日以"急性左心室前壁心肌梗死、心脏破裂?"收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患者男性,75岁,行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观测心室壁梗死、心脏功能受损、心脏压塞、心脏瓣膜及乳头肌情况。结果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能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的心脏破裂进行准确检出及分型,及时发现心脏压塞,指导临床进行心包穿刺等。胸部X线仅对心脏破裂起辅助诊断作用。心外科心肌修补术则是最根本治疗方法,并对床旁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做出最终判定。结论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能对临床医师快速准确抢救患者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初始hs-CRP水平及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在2016年8月-2018年2月间来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28例为观察组,以同期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入院时与入院一周后的空腹静脉血测定hs-CRP水平。结果 (1)入院时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入院一周后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治疗后hs-CRP水平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清hs-CRP入院时和一周后无明显变化,P0.05。(2)观察组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死亡病例18例,存活病例110例,死亡组hs-CRP均值(67.01±7.29)mg/L,存活组hs-CRP均值(38.88±10.29)mg/L,死亡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hs-CRP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疾病发生发展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左心室游离壁破裂是急性心肌梗塞常见的并发症,多数病例由于急性心脏填塞即刻发生死亡,少数患者由于心脏填塞时间短暂幸存,O'Rourke对后一种幸存者命名为“亚急性心脏破裂”。诊断:以往诊断心赃破裂常根据临床表现—突然意识障碍,颈静脉怒张,紫绀,心律改变,心电机械分离,呼吸停止和死亡。然而心脏破裂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肌炎是一种少见、难治、预后较差的结缔组织疾病。其病程短 ,病死率高 ,常累及呼吸、消化及心脏[1] 。临床上因伴有血清酶学的显著增高常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2 ] 或因全身症状严重、掩盖心脏局部症状而漏诊心脏病变。本病例在临床上排除了急性心肌梗死 ,经病理检查诊断为多发性肌炎 ,治疗无效死亡 ,后经心脏尸检发现 ,除有明显的心肌间质性炎症外 ,冠状动脉内有血栓形成。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 ,5 2岁。因乏力、阵发性手足抽搐半年 ,加重伴反应迟钝、吞咽困难、肌肉疼痛 1个月 ,于 1998年 6月 2 9日入院。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  相似文献   

18.
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致命并发症。它占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病例的10~15%,常发生在梗塞后第一周,而很少发生在开始的几小时之内,或第14天之后。心脏破裂按其部位不同可分为游离壁破裂和间膈穿孔,此外,乳头肌或腱索断裂也包括在心脏破裂的范围之内。心脏游离壁破裂占心脏破裂的90%左右。导致破裂的局部因素是心尖部壁薄,有严重的坏死,又处于冠状动脉供血的  相似文献   

19.
<正>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心脏破裂(cardiac rupture,CR)死亡病人约占心肌梗死全因死亡病人的4%~20%[1],根据心脏破裂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游离壁破裂(free wall rupture,FRW)、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VSR)和乳头肌断裂。其中FRW、VSR较为常见,二者在病理生理机制上所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截然不同。至今尚未发现针对CR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本文对1例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同时并发2处CR病人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工作者对CR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胸部被撞击所致的钝性心脏损伤常有程度不等的多种表现 ,如心肌挫伤、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包损伤、心脏瓣膜损伤、腱索乳头肌损伤及心脏破裂等。胸部钝性损伤后出现心脏扩大的病例在国内外罕见报道 ,本文报道 4例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 :男性 ,3 2岁 ,于 1 997年 4月骑摩托车与石头相撞 ,被摔出 9~ 1 0米远 ,前胸及头部着地 ,无昏迷 ,胸部有多处挫伤及明显疼痛伴呼吸困难 ,胸片未提示肋骨骨折及其他损伤 ,因颜面部严重挫伤 ,肿胀 ,下颌骨骨折入口腔科病房。ECG示 V1 - 3呈 QS,ST段 V1 - 5、I、a VL呈弓背向上抬高 ,CK、 LD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