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李宏伟  王平忠 《医学信息》2002,15(9):561-563
丙型肝炎是世界性传染病之一 ,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约 10 % -2 0 %的慢性丙型肝炎在 2 0年内演变成肝硬化 ,少数进一步演变为肝癌〔1〕。慢性丙肝治疗的目的包括根除或长期抑制病毒复制 ,减轻肝内炎症和纤维化 ,最终阻抑进展为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目前认为干扰素 (IFN)是唯一对丙型肝炎病毒有效的药物〔2〕。1 确定治疗对象对所有的 HCV感染者均应考虑干扰素治疗的可能性。但并非每一例丙肝均适于干扰素治疗。干扰素的应用应遵循以下原则〔3〕。1.1 干扰素主要适用于血清转氨酶持续升高 (大于正常上界的 1.5倍 ) ,HCV-RNA阳性 ,…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瑜  苏志达 《医学信息》2001,14(8):523-525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产生的一种共同反应 ,可视为肝硬变的早期阶段。目前有许多研究认为干扰素 (IFN)具有抗纤维作用 〔1 ,2〕,并已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一定效果。文章就干扰素抗肝纤维化的最近研究现状作扼要综述。1  IFN与肝纤维化干扰素 (IFN)是某些细胞对各种刺激起反应所产生的蛋白质 ,最早发现的 IFN- β由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产生 ,在病毒感反应中出现最早 ;IFN- α由 B淋巴细胞、无标记淋巴细胞及巨大细胞产生 ;IFN -γ由致敏的 T淋巴细胞产生。IFN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肝纤维化是由于肝贮脂细胞 (…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肝患者趋化因子IP-10及其受体CXCR3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过程中 ,淋巴细胞向受病毒感染肝组织的迁移、浸润 ,对于抗病毒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的发生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对其机理的研究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答案。近年来 ,对趋化因子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 ,激活的淋巴细胞可表达特定的受体分子 ,并受相应趋化因子吸引、招募后 ,定向迁移至局部组织 ,产生免疫应答或炎症反应〔1〕。其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3与其配体干扰素诱导蛋白 10 (IFN inducibleMr10× 10 3 protein ,IP 10 )的相互作用已成为研究某些炎症发生机制的突破点〔2 ,3〕。本实验旨在研究慢性乙肝患者中IP 10…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interfferon,IFN)是人体受到病毒或双股RNA刺激物的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由细胞合成及分泌的一族蛋白质类,可作用于其它细胞干扰病毒的复制.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发现IFN并证实其有抗病毒活性,近来还发现IFN具有抑制某些细胞生长、免疫调节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影响细胞分化和机体的发育等作用.目前IFN是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主要药物,然而慢性乙肝患者采用IFN治疗后出现持续性反应率不高,HBeAg阴转率约为30%[1],IFN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持续反应率也仅仅约为54%~56%[2].IFN疗效主要和机体免疫耐受、病毒基因变异、细胞内病毒基因整合、IFN抗体产生等有关,IFN抵抗(IFN resis-tance)出现的原因包括了宿主、病毒和IFN三方面因素,目前IFN抵抗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顺应性对IFN抗HCV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单药和与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开放、多中心对照研究中患者的干扰素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持续病毒学应答作为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分析患者顺应性对IFN疗效的影响。结果 190例患者用IFN治疗,其中未完成全部治疗而脱落的病例为63例,脱落率为33.20%。完成12周治疗的179例患者中,102例(56.98%)取得早期病毒学应答。127例完成了整个疗程,79例取得持续病毒应答,PP人群的持续病毒应答率为62.2%,11Tr人群的病毒持续应答率为23.68%,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2.5,P〈0.0001)。结论 患者顺应性对慢性丙型肝炎IFN治疗效果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IL-12的真核表达载体增强小鼠对DNA疫苗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感染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清除病毒感染主要依靠细胞免疫或细胞因子的作用。细胞免疫是通过特异性CTL识别、杀伤破坏病毒感染的细胞 ,以清除感染细胞内的病毒。大量资料表明 ,慢性乙型肝炎及其病毒携带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低下〔1〕。基因疫苗 (核酸疫苗和DNA疫苗 )是指含有编码某种蛋白抗原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 ,直接接种体内后 ,可被体细胞摄取并表达相应抗原 ,进而激发保护性免疫应答 ,包括特异性CTL应答及特异性抗体的产生〔2〕。IL 12是目前发现的对体内免疫活性细胞诱导和调节作用最强、范围最广的细胞因子。我们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B/C混合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干扰素α(IFN—α)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经IFN—α治疗的HBeAg阳性B/C混合基因型CHB患者,采集治疗基线及治疗12周后血清,扩增HBV全基因组并进行克隆,每份标本17—20个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及分子进化分析。结果2例HBeAg阳性B/C混合基因型感染CHB患者,优势病毒株均为C型毒株。经IFN-α治疗后,1例发生完全病毒学应答,1例发生部分病毒学应答并且治疗后B基因型病毒株完全清除。完全应答者与部分应答者治疗前C基因型准种复杂度为0.5562VS0.6305,部分病毒学应答者治疗后全基因组准种复杂度高于治疗前C基因型准种复杂度(0.6305VS0.7200),全基因组核苷酸水平的平均遗传距离高于治疗前(0.00454VS0.00648核苷酸替换/位点)。结论(1)B/C混合基因型感染CHB患者优势病毒株为C型毒株。(2)B基因型病毒株对干扰素的敏感性高于C基因型,B/C混合基因型感染患者治疗后病毒准种复杂度及准种多样性升高。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人体受到病毒或双股RNA刺激物的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由细胞合成及分泌的一族蛋白质类,可作用于其它细胞干扰病毒的复制。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发现IFN并证实其有抗病毒活性,近来还发现IFN具有抑制某些细胞生长、免疫调节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影响细胞分化和机体的发育等作用。目前IFN是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主要药物,然而慢性乙肝患者采用IFN治疗后出现持续性反应率不高,HBeAg阴转率约为30%,IFN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持续反应率也仅仅约为54%~56%。IFN疗效主要和机体免疫耐受、病毒基因变异、细胞内病毒基因整合、IFN抗体产生等有关.IFN抵抗(IFN resistance)出现的原因包括了宿主、病毒和IFN三方面因素,目前IFN抵抗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是人类常见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丙型肝炎的致病原.全球感染者约有2亿,我国抗HCV阳性检出率达3.2%,预计HCV感染者也在4千万以上[1].HCV感染能引起多数受感染个体的持续性感染,并进一步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HCC)[2,3],因此危害极大.依赖于干扰素(Interferon,IFN)的HCV治疗是目前能够提供的唯一手段,但治疗结果并不能解除大部分病人的病毒感染和愈后复发问题.许多研究证明,HCV有拮抗IFN诱导的抗病毒应答能力,这涉及到病毒、宿主和IFN诱导三方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入理解IFN抗病毒机制和HCV与IFN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改进目前的IFN治疗方案和开发针对HCV感染的新型治疗手段.本综述主要讨论了IFN抗病毒应答和HCV拮抗IFN抗病毒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可导致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抗病毒治疗是丙型肝炎治疗的根本疗法。我们对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分别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和干扰素α-2b(IFNα-2b)治疗,并对两种干扰素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43例CHC患者为20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一种主要经过血液传播的肝炎病毒,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感染者,大约30%发生自发清除.已进展为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的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大约40%得到持久的HCV清除.目前,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ylated interferon-α,PEG-IFN-α)和利巴韦林(riba-virin,RBV)联合治疗是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方案.近年的研究发现,不同基因型病毒感染的患者对治疗的敏感性有所不同,而不同种族和不同个体对干扰素治疗的应答也有很大差异,即影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因素主要是病毒和宿主两方面.此文就不同的人群基因背景和感染的HCV不同亚型两个方面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α干扰素中和抗体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α干扰素(αIFN)中和抗体(NA)的产生及其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抗病毒中和生物测定法检测了30名健康人及116例经三种亚型αIFN治疗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NA。结果 健康人及IFN治疗前的患者中未检出NA,治疗后共20例(172%)NA阳性。NA在IFN治疗后2个月即可出现,6个月达高峰(20例全部阳性),至9个月后则有所下降。其中αIFN2a、αIFN2b和αIFN1b治疗组的NA阳性率分别为346%、132%和115%。NA阳性组、高滴度组的病毒阴转率明显低于NA阴性和低滴度组(P<0.01;P<0.05)。而NA阳性组病毒复发率则显著高于NA阴性组(P<0.05)。结论 αIFN治疗后可产生NA,且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不同亚型的αIFN其NA的产生率不同。NA可中和IFN的活性而影响干扰素的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肝 )是一种广泛传播的疾病 ,是导致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变、肝细胞癌 (HCC)的主要病因之一 ,而这些病变形成与其病原丙型肝炎病毒 (HCV)某些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有关〔1〕 。与其他RNA病毒类似 ,HCV基因组的易变异性可产生不同的型或亚型 ,而且在HCV感染者体内可同时存在具有多种序列组成不同但却有很高同源性 (同源性≥ 95 % )的HCV变异株病毒群体 ,即称为HCV准种 (Quasispecies) ,亦有相似株和类似株之称〔2 ,3〕 。近年来研究表明 ,HCV准种株决定其某些重要的生物学特性 ,而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FN)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疗效影响因素及安全性.方法 观察了89例慢性丙肝患者,对46例慢性丙肝患者予PEG IFNα-2a(180μg或135μg/周)联合利巴韦林(RBV)900mg/d抗病毒治疗,对照组为43例慢性丙肝患者予IFNα-2a(5 MIU/隔天)联合RBV 900mg/d抗病毒治疗.疗程48周,随访24周.两组治疗前HCV-RNA、基因型等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以病毒学应答和生化学应答作为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PEG IFNα-2a组持续应答率(SVR)显著高于IFNα-2a组(分别是56.5%和19.5%,P<0.0001).PEGIFNα-2a组治疗基因1型、高病毒载量慢性丙型肝炎的SVR明显高于IFNd-2a组(P<0.001),但非基因1型、低病毒载量的SVR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64、0.116).PEG IFNα-2a与IFNα-2a有相似的不良反应,但除白细胞减少的程度及体重减轻发生率PEG IFNα-2a组高于IFNα-2a组外(P值为0.001),余不良反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EG IFNα-2a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干扰素IFNα-2a,尤其对基因1型、高病毒载量的患者更应选择PEG IFNα-2a,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口腔扁平苔藓 (orallichenplanus ,OLP)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其主要病理变化为固有层大量的T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1〕 。卡介菌多糖核酸(BacillusCalmette Guerinpolysaccharidenucleicacid ,BCGPSN)是从卡介菌中经热酚法提取的一种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免疫调节剂 ,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拟通过观察BCGPSN和地塞米松对OL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 ,PBMC)IFN γ和IL 4的调节作用 ,探讨OLP患者的TH1 TH2免疫应答模式及BCGPSN和糖皮质激素对OLP患者TH1 TH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α-干扰素(IFN-α)中和抗体(NA)产生的情况,并探讨其对IFN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抗病毒中和生物测定法检测了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FN-α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血清中NA产生的情况;同时,也检测了10名健康人血清中NA.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FN-α治疗前和健康人血清中均无NA产生.48例患者IFN-α治疗6个月后,完全应答有15例,部分应答23例,无应答10例;IFN-α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血清中NA阳转率分别为25%和37.5%(P>0.05).治疗后3个月时完全应答组和部分应答组NA阳转率均显著高于无应答组;同时,治疗后6个月时完全应答组NA阳转率较无应答组也显著升高.结论 IFN-α治疗后机体可产生NA;NA的产生可影响IFN-α抗病毒疗效,尤其是IFN-α治疗后早期(3个月)即产生了N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6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0例,予阿德福韦酯(1mg/d)抗病毒治疗;服药12周时行HBV DNA检测,无早期应答者(病毒载量下降<2 log10拷贝/ml)予改用其他核苷类药物.疗程96周,观察血清转氨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消失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结果 61例有早期应答患者在治疗第96周时ALT复常率达85.25%(52/61),HBV DNA阴转率为95.08%(58/61),HBeAg消失率为51.52%(17/33),而HBeA8血清转换率为42.42%(14/33);治疗至96周时有2例发生病毒学反弹.19例于12周时因无早期应答而改用其他核苷类似物患者,96周时的ALT复常率为57.89%(11/19),HBV DNA阴转率为68.42%(13/19),HBeAg消失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均为58.33%(7/12).结论 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有效抑制HBV复制,长期服用有较好疗效;对无早期应答病例及早换药有助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6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0例,予阿德福韦酯(1mg/d)抗病毒治疗;服药12周时行HBV DNA检测,无早期应答者(病毒载量下降<2 log10拷贝/ml)予改用其他核苷类药物.疗程96周,观察血清转氨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消失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结果 61例有早期应答患者在治疗第96周时ALT复常率达85.25%(52/61),HBV DNA阴转率为95.08%(58/61),HBeAg消失率为51.52%(17/33),而HBeA8血清转换率为42.42%(14/33);治疗至96周时有2例发生病毒学反弹.19例于12周时因无早期应答而改用其他核苷类似物患者,96周时的ALT复常率为57.89%(11/19),HBV DNA阴转率为68.42%(13/19),HBeAg消失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均为58.33%(7/12).结论 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有效抑制HBV复制,长期服用有较好疗效;对无早期应答病例及早换药有助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病毒抗干扰素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是人类常见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丙型肝炎的致病原。全球感染者约有2亿,我国抗HCV阳性检出率达3.2%,预计HCV感染者也在4千万以上。HCV感染能引起多数受感染个体的持续性感染,并进一步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HCC),因此危害极大。依赖于干扰素(Interferon,IFN)的HCV治疗是目前能够提供的唯一手段,但治疗结果并不能解除大部分病人的病毒感染和愈后复发问题。许多研究证明,HCV有拮抗IFN诱导的抗病毒应答能力,这涉及到病毒、宿主和IFN诱导三方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入理解IFN抗病毒机制和HCV与IFN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改进目前的IFN治疗方案和开发针对HCV感染的新型治疗手段。本综述主要讨论了IFN抗病毒应答和HCV拮抗IFN抗病毒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0.
miR-122、miR-34a、miR-16和miR-21通常在肝纤维化和肝细胞肿瘤中表达失调。Cermelli S等的研究表明,在丙肝病毒(HCV)感染的过程中,细胞外的miRNAs水平除了miR-21保持不变外,miR-122、miR-34a和miR-16均稳步增加,且其浓度变化与病毒复制和再生无关。同样,慢性丙肝(CHC)病人血清水平的miR34a、miR-16和miR-122水平与正常人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