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伏圣  周宁 《医学信息》2001,14(10):697-698
目前认为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RS)的形成主要与血管内膜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的迁移和增殖、细胞外基质 (ECM)的大量沉积 ,新生内膜的过度增生直接相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作为纤溶系统的重要调节因子 ,在 RS形成的若干环节如附壁血栓的形成、 VSMC的迁移和增殖及 ECM的沉积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与 RS的关系密切。现就 t- PA和 PAI- 1在 RS形成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1  t- PA和 PAI- 1在血栓的形成中的作用Terres等 [1 ] 认为内源性 t- PA活性下降和血小板活性增加是 PT…  相似文献   

2.
周宁 《医学信息》2001,14(7):444-445
目前 ,许多方法诸如血管腔内照射、原癌基因抑制以及基因转导 ,经研究证明可抑制 PTCA术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生而减少再狭窄 (RS)的发生 ,此外 ,各种间接或直接的抗血小板治疗亦可成功地抑制动脉损伤后VSMC的增殖而有预防 RS的作用。本文就抗血小板治疗对再狭窄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回顾。1 抗血小板制剂在一项随机试验中 ,阿斯匹林和双嘧达莫联合应用对RS无显著影响 ,同样 ,ISAR研究中发现 ,抵克立得亦不能减少靶血管 RS的形成〔1〕。近来发现 ,氯吡格雷比抵克立得安全有效 ,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2〕。目前 ,针对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该研究通过建立大鼠主动脉内皮球囊损伤模型,观察血小板活化、凝血酶受体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变化.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手术组(n=24),并于术后3、7、14和28 d取主动脉,通过组织学检查、放射免疫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血管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过程、血小板表面GMP- 140的数目、血管AT1受体和凝血酶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①凝血酶受体mRNA在正常血管组织表达极弱,球囊损伤术后3 d已显著增加,术后14 d达峰值,术后28 d开始下降.②ATi受体mRNA于术后3 d明显增高,并持续至术后14 d,术后28 d恢复至对照水平.③GMP-140于术后3 d明显升高,术后7 d开始下降.④内皮损伤术后3 d已有增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移行至内膜层,术后7 d内膜开始增生,术后14 d VSMC的增殖及内膜增生更为明显,术后28 d VSMC的增殖明显减弱,细胞外基质增加,内膜继续增生.结论血小板活化、凝血酶受体和AT1受体mRNA表达增加参与了血管内皮损伤后内膜增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该研究通过建立大鼠主动脉内皮球囊损伤模型,观察血小板活化、凝血酶受体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变化。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手术组(n=24),并于术后3、7、14和28d取主动脉,通过组织学检查、放射免疫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血管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过程、血小板表面GMP-140的数目、血管AT1受体和凝血酶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①凝血酶受体mRNA在正常血管组织表达极弱,球囊损伤术后3d已显著增加,术后14d达峰值,术后28d开始下降。②AT1受体mRNA于术后3d明显增高,并持续至术后14d,术后28d恢复至对照水平。③GMP-140于术后3d明显升高,术后7d开始下降。④内皮损伤术后3d已有增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移行至内膜层,术后7d内膜开始增生,术后14d VSMC的增殖及内膜增生更为明显,术后28d VSMC的增殖明显减弱,细胞外基质增加,内膜继续增生。结论血小板活化、凝血酶受体和AT。受体mRNA表达增加参与了血管内皮损伤后内膜增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支架置入兔颈动脉后平滑肌细胞增殖及c—myc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兔颈动脉内支架置入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殖及c-myc原癌基因的表达。方法 将国产铂-铱合金支架置入16只家兔颈动脉,术后7、14、30和90d处死动物,行苏木素伊红(HE)和Masson三色染色、c-myc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杂交。用透射电镜观察术后14d,VSMC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术后7d,中膜VSMC由收缩型变为合成型,内弹力板消失,偶见炎性细胞浸润,1例血管腔内出现不完全血栓形成。术后14d,新生内膜增生明显,主要由合成型过渡型VSMC组成。术后30d,新生内膜增生更加明显,主要为收缩型和少量过渡型VSMC及细胞外基质组成。术后90d,内弹力板恢复为弯曲的连续状,其上附着多层内皮细胞,VSMC为收缩型,术后14d透射电镜显示,合成型VSMC呈圆形或椭圆形,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非常丰富。支架置入后,兔颈动脉新生内膜中c-myc蛋白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均呈阳性,正常对照血管呈阴性。结论 兔颈动脉内置入支架后,可引起VSMC中c-myc基因表达增强,其与VSMC的增殖密切相关,在支架内再狭窄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宁  王丽先等 《医学信息》2001,14(3):175-177
血管紧张素 (Ag )是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重要的功能因子 ,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作用 ,在 PTCA术后再狭窄 (RS)的形成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Ag 通过其受体 (ATR1和 ATR2 )的介导而调节血管内皮细胞 (VEC)和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的功能 ,发挥着促 RS的形成的作用。1  Ag 对 VEC的作用1.1  Ag 对 VEC与血液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Ag 通过 ATR1介导而刺激培养的 HU VEC中细胞间粘附因子 -1(ICAM- 1)的表达和释放 〔1〕;Inoue等 〔2〕认为 PTCA术后冠状窦血中 ICAM- 1的高表达与 RS密切相关。 …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再狭窄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发现涉厦因素有内皮损伤、血小板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迁移和增殖、细胞外基质增加、内膜增生等。而VSMC的增殖和迁移在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发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很多研究发现:内皮素(Endothelin,ET)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加速VSMC的增殖和迁移。因此,ET在IS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跨膜蛋白66(TMEM66)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左侧颈动脉球囊损伤组和TMEM66过表达组(n=10)。HE染色检测各组血管内膜增生情况。Western blot、q-PCR及IHC分别检测颈动脉血管中TMEM66的表达。CCK8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TMEM66过表达后原代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殖和迁移。结果颈动脉球囊损伤血管中TMEM66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明显增生,慢病毒特异性转染TMEM66过表达可显著逆转血管内膜增生(P0.05)。上调TMEM66能够改善PDGF所诱导的VSMC增殖和迁移(P0.05)。结论 TMEM66可以改善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对小鼠动静脉内瘘术后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内膜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C57小鼠分为对照组(n=12)与实验组(n=12),实验组行左肾全切及右肾上极动脉结扎,对照组行假手术,术后6周行左侧颈总动脉-颈外静脉端吻合建立动静脉瘘(AVF)模型,AVF术后3周取瘘口静脉端血管组织。观察各组小鼠AVF内膜组织的病理改变及小鼠血液尿素氮(BUN)水平与内膜增生程度的关系;免疫组化法、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静脉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Ki-67、NF-κB及MCP-1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1)实验组较对照组小鼠血BUN水平明显上升(P0.05),静脉端内膜增生更显著,管腔更狭窄(P0.05)。2)实验组血管增生内膜α-SMA表达明显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显著,NF-κB及MCP-1表达明显上升(均P0.05)。3)MCP-1促进体外培养VSMC增殖。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可明显增高NF-κB及MCP-1表达,从而促进动静脉瘘内膜增生及VSMC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讨两种收缩蛋白SM α-actin和SM22α在新生内膜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与血管收缩反应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建立大鼠颈总-胸腹主动脉血管内皮剥脱后内皮增生模型的基础上,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两种收缩蛋白的动态变化,用透射电镜观察VSMC肌丝和用生物法测定血管收缩反应性。结果: 血管内皮剥脱后,中膜SM α-actin和SM22α的表达下降,以术后7-14 d最低,VSMC内肌丝由致密变为稀疏,由束状变为网状,但是血管的收缩反应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皮剥脱后,VSMC的增生及新生内膜的增厚可引起受损血管收缩反应性的升高,这是内皮损伤促发动脉硬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黄芩苷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新生内膜肥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黄芩苷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内皮损伤诱导的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MTT分析、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研究黄芩苷的作用机制。结果 黄芩苷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VSMC增殖,降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阻断PDGF受体的激活和MEK/ERK信号通路的活化。整体实验显示,黄芩苷可预防球囊损伤诱导的血管新生内膜肥厚,明显降低内膜/中膜面积(I/M)比值(P<0.01);PCNA、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血管黏附分子(VCAM-1)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减少(P<0.01)。结论 黄芩苷通过抑制VSMC增殖而阻止球囊损伤诱导的大鼠血管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12.
胡萍  盛净 《中国微循环》2005,9(3):208-211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是目前冠心病血管重建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术后30%~50%的血管再狭窄(restenosis,RS)发生率极大地限制了其远期疗效。再狭窄的形成是一个血管损伤反应的新生内膜增生与血管重构的过程。这一过程与血管活性物质、细胞生长因子等因素的刺激有关。是多种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作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狭窄的手段,经皮内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的手术成功率已达到95%以上,但术后6个月内为再狭窄发生率30~50%。再狭窄发生的关键是血管损伤后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VSMC)的增殖和迁移。应用反义核酸抑制SMC增殖、防治内膜增厚是当今再狭窄研究中新兴而活跃的领域,其中c-myc则是最令人瞩目的反义寡核苷酸封闭实验的靶基因之一。为了了解反义c-myc基因导入对血管壁的影响,分别将载有c-myc第1、2和3外显子反义片段的三种重组逆录病毒表达载体aM1、…  相似文献   

14.
胡萍  陆平  蔡文玮  盛净 《中国微循环》2007,11(6):368-371,414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R抗体体内局部干预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随机分成三组。损伤术后,分别将缓冲液、对照抗体和IGF-1R抗体作用于大鼠损伤血管壁,观察三者对术后不同时期新生内膜增生、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响。结果经IGF-1R抗体干预后,与给予缓冲液和对照抗体干预相比:各时期内膜/中膜面积比显著降低(P<0.01);损伤后早期,VSMC增殖率明显下降(P<0.01);损伤后期,电镜下可见到较多的凋亡细胞。结论IGF-1R抗体可以抑制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减少再狭窄发生率,并可抑制损伤后早期VSMC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
动脉管壁切变力与血管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RS)与动脉内膜的增生程度密切相关,正常动脉损伤后也有内膜的显著增生,但这种内膜增厚通常不引起腔径的显著减小。因此,除最初出现的内膜增生外,其它因素——包括动脉管壁切变力的改变在粥样硬化动脉腔径的减小方面一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型术(PTCA) 引起的血管损伤中,血管外膜同内膜和中膜一起参与血管重塑的过程。外膜成纤维细胞在血管损伤后发生表型改变,获得肌细胞分化标志,增生并迁移至新生内膜,同时胶原合成增加,受伤血管收缩,导致血管重塑,管腔变窄,提示外膜在血管重塑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作为血管中膜的主要构成细胞,其功能作用与其表型变化密切相关。合成表型具有增生及迁移能力,是各种心血管及周围血管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而收缩表型对维持血管弹性和收缩功能至关重要。较多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S,miRNAS)可通过相关途径和方式调控VSMC表型转换,从而在机体病理生理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涉及上述调节的miRNA研究的有关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反义c - jun核酸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及血管活性因子内皮素 - 1(ET - 1)的影响。方法 :选择 6 0只SD大鼠 ,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均行自体颈外静脉、腹主动脉移植手术 ,实验组移植静脉周围和血管吻合口周围应用反义c- jun核酸凝胶涂布 ;对照组仅行凝胶涂布。于手术时取静脉血 1ml,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血浆ET - 1的水平。术后 2周取出移植血管 ,分别行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血管内膜厚度 ,内膜平滑肌细胞数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和脱氧核糖核酸反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情况的指标的表达情况。同时在另一侧颈外静脉取静脉血 1ml,仍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血浆ET - 1水平。结果 :移植静脉术后动脉化 ,管壁增存 ,血浆ET - 1水平升高 ,但转染c - jun反义核酸组移植血管内膜厚度及VSMC增殖均较对照组减少 ,PCNA和DNA阳性表达情况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血浆ET - 1水平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结论 :反义c - jun核酸可抑制VSMC分裂而减少VSMC的增殖 ,降低促进血管收缩和细胞增殖的ET - 1的表达 ,从而有效地抑制移植静脉内膜的过度增生。  相似文献   

19.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增殖和凋亡涉及冠状动脉搭桥(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术后损伤血管异常再塑的病原学和再狭窄的发病机制。CABG术后血管新生内膜形成和管壁重构再塑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的损伤导致多种炎症因子和生长调节因子的表达、激活紊乱,诱导VSMC进行表型调变(Made Letion),使其对损伤后的细胞增殖和凋亡调节失常;VSMC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凋亡程序性基因和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的表达异常,刺激VSMC从血管中层向内膜迁移.发生过度增殖和凋亡抑制,并导致ECM合成增加和脂质沉积,引起管壁纤维化和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和进展,是CABG术后再狭窄的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L 精氨酸对大鼠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球囊损伤组及L 精氨酸组。所有动物分别于术后 6h、48h、1周和 2周采血测血浆NO、GMP 1 40和D 二聚体(D dimer)含量。术后 2周取各组实验动物胸主动脉段测新生内膜面积 ,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阳性细胞数。结果 :球囊损伤后血浆NO水平低于假手术组 (P <0 .0 1 ) ,血浆GMP 1 40和D dimer含量术后显著增加 ,于术后 6h达高峰。与球囊损伤组相比 ,L 精氨酸组的血浆NO水平增高 (P <0 .0 1 ) ,GMP 1 40和D dimer含量降低 ,新生内膜面积少 5 9.1 % (P <0 .0 1 ) ,PCNA阳性细胞数少 68.5 % (P <0 .0 1 )。结论 :L 精氨酸可有效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和VSMC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