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组织病理确诊的3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患者多数无特异性症状,常与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症状相似,胃镜活检对胃癌的确诊率为85.7%。结论胃镜活检虽能在术前对胃癌快速诊断,但是由于取材所限,反映病变性质不够全面,对胃癌诊断存在一定误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镜下活检在胃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疑似胃癌患者,均行胃镜下活检及手术病理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胃镜下活检胃癌检出情况及诊断效能。采用κ检验分析胃镜下活检诊断胃癌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86例疑似胃癌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72例,经胃镜下活检确诊71例,两种检查方法胃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下活检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98.61%(71/72),特异度为100.00%(14/14),准确度为98.84%(85/86),阳性预测值为100.00%(71/71),阴性预测值为93.33%(14/15);κ检验显示,胃镜下活检诊断胃癌与手术病理检查一致性极好(κ=0.959, P=0.000)。结论 胃镜下活检诊断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较高,且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一致性极好,可作为胃癌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纤维胃镜活检标本胃癌检出率及在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临床胃癌早期确诊率。方法对我院745例2009——2011年胃镜活检标本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胃镜疑为胃癌者235例,病理活检诊断胃癌197例,占83.83%;其中174例为胃镜、活检同时诊断为胃癌的病例,诊断符合率74.04%;23例胃癌为经胃镜诊断为胃溃疡病的活检病例,胃镜漏诊率为11.68%;经活检排除胃癌38例,16.17%。结论胃镜和活检相结合是诊断胃癌的必要手段,对胃镜下不正常的胃粘膜提倡常规活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胃癌胃镜活检病例和术后病理的临床差异性。方法:此次根据我院的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55例胃癌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均是采取手术治疗方式,术前为患者提供胃镜活检诊断,观察患者术后病理和胃镜活检病例的结果差异性。结果:经过检查,胃镜活检共有46例胃癌患者确诊,占83.64%,有6例疑似胃癌患者,占10.91%,有3例排除胃癌病例,占5.45%;经病理诊断,有53例胃癌患者,占96.36%,有2例疑似胃癌患者,占3.64%,无排除病例。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胃镜活检的准确率较高,能够为患者早期病情诊断提供依据,该检查的不足之处在于无法对病理进行分型,术后还要提供病理活检,来进一步得到准确的分型结果。  相似文献   

5.
纤维窥镜及取活检做病理检查是胃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可靠手段。现对171例经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及相关指标检测的胃癌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来源及方法171例胃癌病例取自我院及中医二附院 1989~ 1999年间经胃镜活检确诊的部分住院及门诊病人。组织经 10 %甲醛溶液固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胃癌临床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在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接诊的胃癌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胃镜活检的为A组,采用外科病理诊断的为B组.对比研究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胃癌临床的临床价值.结果:A组确诊率为78.57%,疑诊率为12.86%,未确诊率为8.57%,与B组诊断结果相比较,A组确诊率明显更低(P<0.05);与B组病变组织分型诊断结果相比较,Ⅰ型两组准确率均为100%,B组Ⅱ型、Ⅲ型、Ⅵ型的准确率高于A组(P<0.05);与B组病变组织分化程度诊断结果相比较,A组中分化型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分化不良型(P<0.05);上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镜活检综合检测、诊断胃癌的效果及价值,与外科病理诊断相比较存在一定差距,如果两种方法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早期胃癌28例内镜检查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降低胃癌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磐安县人民医院自1992年以来,发现早期胃癌28例,均经胃镜活检并经手术或病理确诊,现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周慊 《中国医师杂志》2006,8(4):540-541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的胃镜表现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病理确诊的35例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患者的胃镜表现,随访并做预后分析。结果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胃镜表现缺乏特异性,13例表现为肿瘤样病变,溃疡12例,慢性胃炎8例,胃癌2例。病理检查中均在黏膜层、黏膜下层或坏死组织中发现有血吸虫卵沉积。结论胃镜下进行组织活检仍是目前诊断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的可靠方法;此型血吸虫病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应及早诊断并治疗。  相似文献   

9.
胡世民 《现代保健》2011,(8):173-174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988年5月~2008年5月收治的54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残胃癌患者中,男50例,女4例,平均年龄65.5岁.胃大部切除术距残胃癌确诊间隔时间平均20.5年.原胃大部分切除吻合方式48例为BillrothⅡ式,6例为BillrothⅠ式.由胃镜发现50例(92.6%),钡餐造影发现4例(7.4%).42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8例行残胃癌根治切除术.结论残胃癌常见于BillrothⅡ式手术后;胃镜下活检病理检查是有效的诊断手段;根治性手术是残胃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43例常规内镜活检阴性的可疑胃癌患者、行超声内镜(EUS)检查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本组43例患者经再次内镜病理活检,其中34例明确为胃癌;9例为慢性胃黏膜炎症,其中4例根据胃镜、EUS、临床特点和患者意愿等最终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后病理诊断为胃癌,另5例经EUS-FNA明确胃癌诊断。检查前准备充分,操作中配合要熟练,注意操作细节,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近年来青年女性(≤35岁)胃癌高发的原因、临床病理特点及误诊问题。方法:收集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2000年以来胃镜、病理活检及手术切除胃癌标本共453例,其中青年女性胃癌25例(而青年男性患者为16例),本文对其临床症状、病理诊断及特点、预后及误诊情况作总结分析。结果:青年女性胃癌占同期诊断胃癌患者的5.5%,明显高于男性同年龄组患者,其早期自觉症状不明显,误诊率高。好发于胃窦部,以溃疡型及弥漫型多见,组织类型印戒细胞癌、低分化癌腺为主,恶性程度高,确诊大多已属晚期,预后差。结论:对青年女性胃癌要提高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误诊,提高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胃癌诊断中行胃镜活体检查方案以及外科病理方案的价值进行对比.方法:从2016年01月至2016年11月因疑似胃癌进入我院检查的患者中,抽选4352例进行分析,均选择胃镜活体检查方案以及外科病理方案对其进行诊断,并观察两种方案诊断结果.结果:4352例受检对象中,外科病理方案检查发现胃癌患者有39例,胃镜活体检查方案发现患者37例,有35例(89.74%)确诊患者,(P>0.05).此外,两组在Borrmann四型以及分化型患者等方面的符合率对照,(P<0.05).结论:临床诊断胃癌时,选择胃镜活体检查方案诊断率有保障,但是在对该疾病进行全面评估的时候,需坚持将外科病理方案的检查结果视作金标准,以确保治疗方案合理制定.  相似文献   

13.
张景英  傅文胜 《职业与健康》2007,23(11):973-974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胃镜及病理检查及对该部位肿瘤的检出情况.方法 在胃镜直视下行病理活组织检查1649例.结果 胃癌242例,食管癌70例,淋巴瘤5例,活检恶性肿瘤阳性数317例,为胃镜检查数的19.22%(317/1649).结论 认为胃镜检查加病理活检诊断,能提高上消化道肿瘤检出率,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与评价电子胃镜在诊断胃溃疡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经病例活检确诊的148例胃溃疡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回顾性分析其电子胃镜显示结果,并与病理确诊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电子胃镜在诊断胃溃疡患者中的准确性。结果:148例胃溃疡患者,经病理确诊均为良性,诊断准确率为100%。电子胃镜显示140例良性胃溃疡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4.6%。其中,穿孔58例(占39.2%)、出血62例(占41.9%);幽门梗阻49例(占33.1%)、合并两种及以上37例(占25.0%)。结论:电子胃镜可以观察到胃黏膜的微细结构,准确发现胃溃疡患者的并发症,对诊断胃溃疡患者的准确率高,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的X线表现,提高X线检出及诊断水平。方法应用多功能数字X线机及胃精细法钡气造影对32例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检查,并且全部病例由胃镜活检和(或)外科手术后病理证实。结果 32例患者中24例X线做出癌或可疑癌的诊断,6例报告为糜烂性胃炎、良性小溃疡,2例漏诊,病灶检出率93.75%。结论 X线对胃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但是仍有漏诊,必要时做胃镜并病理组织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胃癌的X线检出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青年人胃癌早期诊断困难的原因,并探讨其改善的办法。方法对78例青年人胃癌的诊疗全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青年人胃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首发症状多样化,但以上腹不适为主。早期诊断困难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首诊医生滥用抗酸制剂而不重视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等;二是内镜医生对可疑早期癌的细微病变活检不规范;三是医生对溃疡型早期胃癌可有“溃疡-愈合-溃疡”的临床过程认识不足;四是对胃粘膜癌前病变认识不充分。结论对20岁以上出现上腹隐痛不适、纳差、乏力、黑便或不明原因呕吐等一项或一项以上者,均须早行胃镜和病检。重视“溃疡复发”患者的胃镜和规范活检,对溃疡疤痕或新形成的溃疡要予以多点、多块和深掘取材活检,每年1~2次,以持续3年为宜。对胃粘膜癌前病变至少密切胃镜随访3年。  相似文献   

17.
42岁的宁女士,因卵巢肿瘤接受手术,术后病理诊断却显示"卵巢转移性低分化腺癌",提示原发癌可能在消化道.后经胃镜、组织活检等,确诊为"胃窦低分化腺癌",接受了胃癌切除手术并中西药物辅助治疗后好转.  相似文献   

18.
内镜粘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是应用辅助技术在内镜下对消化道较小的无蒂浅表性恶性病变行病灶切除的方法。1984年多田正弘等首先报道了所谓“粘膜剥脱术”是一种对常规活检难以确诊的病变或胃癌浸润深度难以估计的病例进行较大块活检的方法,后来应用于早期粘膜层胃癌的切除又称胃镜下粘膜切除术。我科应用内镜下胃粘膜切除术成功地治愈1例胃粘膜层病变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胃癌的螺旋CT诊断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癌的CT表现,并评价cT对胃癌的诊断能力。方法:收集36例经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例,分析螺旋CT表现。结果:cT清楚的显示了胃癌病变的全貌、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结论:螺旋CT检查对胃癌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价值,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唐少秋 《中国校医》2009,23(5):492-494
目的明确职工及家属近年来胃癌早期诊断情况、胃镜受检率,并分析未及时诊治的原因,为胃癌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近10年来诊治的胃癌病人资料,比较早期胃癌和中晚期胃癌病人,寻找胃癌延误诊断的原因及对预后的影响。收集近2年来我校职工及家属胃癌高危人群的资料,统计胃镜受检率,并分析未行胃镜检查的原因。结果从1998年2月~2008年6月共发现胃癌病人32例,其中早期胃癌8例(25%)、中、晚期胃癌24例(75%)。24例中晚期病人中有19例(79.2%)在确诊前2个月或更早被建议过行胃镜检查,其中害怕胃镜检查(10例,41.7%)或病人对病情不够重视(5例,20.83%)是造成病人诊断延误的主要原因。从2006年1月~2008年6月期间共有84例高危病人被建议作胃镜等检查,但1个月内行胃镜检查的仅有26例(31.0%),患者未予重视和害怕胃镜痛苦是患者未行胃镜检查的主要原因。结论胃癌早期诊断率直接影响胃癌病人预后,胃镜受检率低是目前妨碍胃癌早期诊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