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莉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1,24(2):118-120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是1996年Ohta等克隆的抑癌基因,定位于染色体3p14.2,含有脆性部位FRA3B。FHIT mRNA长约1.1Kb,由10个外显子构成,外显子5-9为编码区,编码16.8KD的Fhit蛋白。Fhit蛋白是一种Ap3A水解酶。FHIT基因具有抑癌基因活性,在白血病中有异常表达或表达缺失。 相似文献
2.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是1996年Ohta等克隆的抑癌基因,定位于染色体3p14.2,含有脆性部位FRA3B。FHIT mRNA长约1.1Kb,由10个外显子构成,外显子5-9为编码区,编码16.8KD的Fhit蛋白。Fhit蛋白是一种Ap3A水解酶。FHIT基因具有抑癌基因活性,在白血病中有异常表达或表达缺失。 相似文献
3.
胃癌组织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杂合性丢失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在胃癌(GC)、不典型增生(DP)和肠上皮化生(IM)组织中的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研究LOH在G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GC、DP和IM组织和正常对照胃黏膜组织中FHIT基因多态性位点D3S1234和D3S1300中的LOH。结果 GC组、DP组和IM组在D3S1234位点的LOH发生率分别为33.0%,29.0%和11.0%;在D3S1300位点的LOH发生率分别为34.0%,33.0%和8.0%。GC组和DP组在D3S1234和D3S1300位点的LOH发生率显著高于IM组,GC组与D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HIT基因的LOH可能是GC形成过程中的早期事件,能用于GC高危人群筛查和早期诊断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抗凋零基因bc12(BCellLeukaemia/Lymphoma2)是一种原癌基因,最早是从B细胞淋巴瘤染色体14和18位断裂点t(14∶18)(q31∶q21)中得到,免疫电镜检测bc12基因表达蛋白定位于细胞内氧自由基产生的位置。如线粒体、核周膜和内质网〔1〕。bc12是已明确的抗凋亡基因。研究表明bc12基因与许多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肿瘤预后的一个参数,是细胞凋亡的调控因子。高等动物中第一个被确认的存活基因就是bc12基因,它能阻遏程序性细胞凋亡(Apoptosis)和延长细胞生命,但不促进细胞增殖〔2〕。关于b…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PTTG-1)在分化性甲状腺肿瘤中表达及其与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6例原发性甲状腺肿瘤[腺癌56例(腺癌组),腺瘤40例(腺瘤组)]标本中FHIT、PTTG-1表达.结果FHIT蛋白在腺癌表达显著低于腺瘤(P<0.01),PTTG-1在腺癌表达高于腺瘤(P<0.01).分化性甲状腺癌中癌转移23例与非转移33例、高预后指数(≥65)与低预后指数(<65)中FHIT(P<0.01,P<0.05)、FITG-1蛋白(P<0.05,P<0.01)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FHIT及PTTG-1水平对于鉴别原发性甲状腺肿瘤良恶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其表达水平可能是判断甲状腺癌预后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瘤抑癌基因蛋白p16表达与原发性和继发性头颈部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细针吸取及术中印片细胞学诊断病例获取标本,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分析,检测220例头颈部良、恶性肿瘤及其他病变中p16蛋白表达水平,并对头颈部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p16蛋白在头颈部良性病变的阳性表达率为84.63%,明显高于恶性肿瘤的表达率53.90%,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蛋白表达与恶性肿瘤的细胞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肿瘤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分化肿瘤,同时显示p16蛋白表达程度与头颈部肿瘤大小及有无转移均无明显关联。结论多瘤抑癌基因蛋白p16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及分化,检测p16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成为肿瘤诊断和预测预后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瘤抑癌基因蛋白p16表达与原发性和继发性头颈部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细针吸取及术中印片细胞学诊断病例获取标本,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分析,检测220例头颈部良、恶性肿瘤及其他病变中p16蛋白表达水平,并对头颈部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p16蛋白在头颈部良性病变的阳性表达率为84.63%,明显高于恶性肿瘤的表达率53.90%,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蛋白表达与恶性肿瘤的细胞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肿瘤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分化肿瘤,同时显示p16蛋白表达程度与头颈部肿瘤大小及有无转移均无明显关联。结论多瘤抑癌基因蛋白p16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及分化,检测p16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成为肿瘤诊断和预测预后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蛋白(Fhit蛋白)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探讨Fhit蛋白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色素内镜初筛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标本94例,应用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术(FCM),定性及定量检测Fhit蛋白在食管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从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原位癌→浸润癌,随着食管病变的加重,定性及定量检测Fhit蛋白表达均呈逐渐降低趋势;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不典型增生Ⅰ级组、不典型增生Ⅱ级组、不典型增生Ⅲ级组、原位癌组、浸润癌组中Fhit蛋白表达分别为82.35%、75.00%、43.75%、35.29%、30.00%、33.33%;正常组与食管不典型增生Ⅰ级组Fhit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癌组与正常组、不典型增生Ⅰ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癌组与不典型增生Ⅱ级、Ⅲ级组、原位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FCM结果显示:不典型增生Ⅰ级、Ⅱ级组间Fhit蛋白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典型增生Ⅱ级、Ⅲ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增生Ⅱ级与正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典型增生Ⅲ级与食管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hit蛋白表达缺失是食管癌变过程的早期事件,随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增高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降低,其蛋白表达的缺失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位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转录的改变。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43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非癌组织进行FHIT基因cDNA检测。结果除5例胃癌、2例非癌组织缺失FHIT基因野生型cDNA外,其余标本均扩增出FHIT基因野生型cDNA片段。22例(51.2%)胃癌、9例(20.9%)的癌旁非癌组织扩增出FHIT基因异常cDNA片段,二者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FHIT基因的异常转录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肿瘤抑制基因PTEN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海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1,9(2):181-183
PTEN基因亦称MMAC1基因,是一种新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它的蛋白产物具有指磷酸酶活必琪 主要作用底物是磷脂酰肌醇-3,4,5-三磷酸(PIP3)。PIP3是控制细胞正常生长途径中的关键性组分,负责刺激细胞生长以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已发现这种基因在人体多种肿瘤组织中可发生突变,导致对肿瘤的生长失去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Src-homologydomain2-containing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1,SHP-1),也称为PTP1C、PTPN6、SHPTP1、HCP。目前研究证明其主要在各种造血细胞中表达,是信号传导的负调节因子。SHP-1在非造血组织中的表达的亦有较多报道,在非造血系统肿瘤的形成和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阿TG)和c—myc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MM发生的关系。采用RT—PCR方法检测33例MM患者及10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BMMNC)中mG和c—myc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MM患者PTTG和c—myc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TTG基因与c—myc基因的表达呈正相关(r=0.801,P〈0.05)。结论:mG和c—myc基因的过度表达与MM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FHIT(fragile histidine triadgene)基因缺失和p53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分别检测42例肺癌组织中FHIT基因缺失和p53蛋白表达。结果;肺癌组织中FHIT基因缺失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28/42)和76.2%(32/42).FHIT基因缺失肺癌的p53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FHIT基因正常表达的肺癌(P〈0.01)。FHIT基因缺失与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53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FHIT基因缺失和p53蛋白异常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促进.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20.
细胞获得永生化,具有了无限增殖的能力,主要依赖于细胞内端粒酶的激活。自1994年Kim等[1]创立了端粒酶活性检测的端粒重复聚合酶链反应(TRAP鄄PCR)方法及在肿瘤组织中发现端粒酶活性以来,端粒酶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里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表明,各种类型的恶性肿瘤中都有不同程度地表达端粒酶的活性[2]。由于肿瘤诊断和治疗最理想的靶点就是找到一种肿瘤细胞所具有、在正常细胞中不存在的物质基础,而端粒酶在肿瘤细胞中的激活并维持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是恶性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重要特征之一,具备了作为肿瘤诊断和治疗物质基础的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