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柄型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31例采用该术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伴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31例患者术后随访5个月~4年,该手术方法具有术后短期即可下地行走,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受伤前水平,缩短患者卧床时间,避免再次手术等优点,并发症及手术危险性不比其他内固定手术大。结论:长柄型双动股骨头置换关节活动良好,卧床时间短,不失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柄型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15例,骨折分类按Evans分型,Ⅲa型7例,Ⅲb型5例,Ⅳ型3例。取后外侧切口,术中注意保留大小粗隆部位的骨折块,争取将其重新复位,用钢丝固定,安放人工股骨头。结果:15例术后均获8~24个月随访,平均16.2个月。住院时间平均17d,术后14例31d完全负重行走,1例因其他内科疾患扶拐行走。结论:该手术方法具有术后短期即可下地行走、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受伤前水平、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更符合生物力学、尽快恢复功能的特点,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及评价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应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46例,其中男19例,女27例;年龄71~92岁,平均81.3岁。骨折类型(Evans分类):Ⅲ型26例,Ⅳ型20例。结果 4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尿路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40例获随访,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12个月,按Harris评分标准:优7例,良25例,差8例,优良率80%。结论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9年12月共收治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46例,对其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本组46例均得到随访。并发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切口浅表感染1例,右下肢深静脉栓塞1例,股骨头下沉疼痛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疗效按Harris评定标准,优良率为76.09%。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疗效较好,生活质量高,可以成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疗效与方法。方法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1骨折。本组34例,男性11例,女性23例;年龄74—90岁,平均79岁。骨折按Evans分类。Ⅰa型4例,Ⅰb型12例,Ⅰc型7例,Ⅰd型8例。EvansⅡ型3例。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通过手术,34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7~48个月,平均16个月。住院平均21天。手术后平均负重时间为13天,手术后并发髋关节疼痛的3例。结论应用骨水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功能恢复好,能早期离床负重下地,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对〉70岁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采用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治疗,随访3个月到4年。结果优20例(75%),良4例(14%),可2例(7%),差2例(7%),优良率85%。结论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问骨折效果良好,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及评价应用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46例,男19例,女27例;年龄71-92岁,平均81.3岁.骨折类型Evans分类:Ⅲ型26例;Ⅳ型20例.结果4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住院19.5d.住院时无死亡病例,发生尿路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40例获随访,随访6月-5年,平均12个月,按Harris评分标准:优7例,良25例,差8例,优良率80%.结论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78~84岁,平均80.2岁。骨折类型AO分类:A1型4例,A2型9例,A3型3例。结果:经过6~30个月的随访,16例患者无术后髋关节活动疼痛,再骨折及关节脱位,松动等并发症。1例皮下淤血,经清除血肿后,切口延迟甲级愈合。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可早期活动,只要无绝对手术禁忌症者,均可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来治疗。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2008年12月-2012年12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29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吉林医学》2016,(6)
目的:研究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以及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96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其中48例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8例患者行PFNA治疗作为PFNA组。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引流量优于对照组,对照组负重时间短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FNA组优良率分别为89.58%、77.08%,对照组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18.75%,明显高于PFNA组的6.25%,对照组的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仅为8.33%,明显低于PFNA组的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效果更佳,但创伤较大,短期并发症较多。对身体素质较差的患者可采用PFNA治疗,但晚期并发症较多,需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2.
崔白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16)
目的 探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组),对其临床疗效、术后下床时间、并发症等进行评估,并与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患者31例(B组)进行时比.结果 A组优良29例(90.6%),B组优良21例(70.0%),差异有显著性(χ2=5.034,P<0.05).其余2项指标A组也明显优于B组.结论 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明显优于DHS内固定,可作为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4例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该院采用Zweymüller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优9例,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76.2%(16/21)。2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3个月。12例于术后6周恢复至术前行走功能;7例行走能力下降,但扶拐可独立行走;2例全身情况较差,需在他人帮助下站立。4例患者于术后第3天发生呼吸系统感染,经内科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术后2d发生急性左心衰,在ICU治疗后痊愈;4例在住院期间发生深静脉血栓(DVT),均行下腔静脉植入滤网后溶栓治疗后痊愈;死亡3例,其中2例在术后第3、5天发生肺栓塞死亡,1例在术后12d因电解质紊乱死亡。结论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两种术式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应用半髋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2例及78例,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及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半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半髋组患肢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及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半髋置换适用于骨质疏松严重、内科疾病少、身体情况好的患者,但早期并发症较多;对于身体素质差、内科疾病多的患者.可选择PFNA治疗,但晚期并发症多,应注重抗骨质疏松治疗及适当延长患肢负重时间。 相似文献
15.
老年患者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报告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85岁以上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指征及疗效。方法:本组28例,男9例,女19例。年龄85~96岁,平均88岁。均为新鲜粉碎性骨折。用气管插管全麻,心电监护。术中尽量保留股骨粗隆部位较大的骨折块,尤其是股骨大、小粗隆复位后要用钢丝固定。先用假体试模测试前倾角认为合适后再插入人工关节。股骨距部位的骨缺损用骨水泥充填、重塑。关节腔内置负压引流管,保留2~3d。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术后无切口感染、血肿等并发症。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下床时间2~11d,平均5d。住院时间16—27d,平均21d。19例出院后得到随诊,随诊时间3—36个月,平均12个月。除1例因其它疾病于术后6个月死亡外,其余患者均在术后1个月达到生活部分自理。结论:85岁以上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不适合其它内固定方法时,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3月至2013年6月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79例,骨折类型按Evans-Jenson分类:ⅡA 26例,ⅡB 29例,Ⅲ20例,Ⅳ4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期间3例死于急性心力衰竭,3例出现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Harris评分:优56例,良15例,可5例,优良率为93.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徐玉萍 《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8(5):347-348
分析总结86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体位护理、术后护理观察、生活护理、功能锻炼、出院康复指导等。认为做好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评估和干预工作以及术后护理观察、康复指导工作,是使患者恢复良好的髋关节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Gamma钉、PFN(proximal femoral nail)及PFNA(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在高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初步应用及疗效比较。方法:我院2003年12月~2009年8月分别采用Gamma钉、PFN及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79例,其中Gamma钉组22例、PFN组38例、PFNA组19例,对3组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Gamma钉组2例死亡,77例均完成平均18个月随访,各组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45.2±7.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48.4±30.0)mL,均比其它两组明显减少(P<0.05);术后引流量、临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关节功能评分和手术并发症等指标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关节Sanders功能评分:Gamma钉组、PFN组、PFNA组优良率分别为85.0%、86.8%、89.5%,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固定牢靠,较为适合高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但其远期临床疗效与Gamma钉及PFN组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骨水泥型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型骨折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应用骨水泥型长柄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患者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加长柄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23例.骨折类型按Evans-Jenson分类,ⅡA:6例,ⅡB:11例,Ⅲ:6例.结果 随访期间1例死于慢性支气管炎呼吸衰竭.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月,平均15月,获得随访的患者中无关节脱位,人工假体均无松动、下沉及断裂.最后一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为84.8分.结论 骨水泥型加长柄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是一种效果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