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QT间期与离子通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T间期是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程。心室除极的QRS波时限对QT间期有一定的影响,但QT间期的主要成分是心室复极,因而QT间期受复极变化的影响最大,心电图QT间期的变化几乎是心室复极变化的同义语。QT间期与离子通道的关系是指QT间期内,离子流及其变化对QT间期的影响。1.参与QT间期  相似文献   

2.
心电图心室复极波段异常的细胞学机制与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电图每个心室激动波都是由除极和复极二个基本过程组成。心室复极波段包括:J波、ST段、T波和U波。近年来,异常J波、ST段抬高、T波双峰、T波电交替、QT间期延长、QT间期缩短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已引起临床关注,如异常J波与心室颤动(简称室颤)、Brugada综合征、长QT间期综合征、短QT间期综合征等已成为临床心律失常研究的热点。笔者简述这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正常心电活动由心肌除极和复极两部分组成。心室除极指心室肌激动的过程,心电图表现为QRS波。而心室复极指心室肌恢复极化状态的过程,心电图表现为J波、ST段、T波和/或U波。临床上常用QT间期代表心室复极。心室复极异常可引起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例如,长QT综合征,无论是遗传性或  相似文献   

4.
短QT间期与短QT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QT间期指体表心电图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间隔,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是心室电兴奋过程的标志.QT间期受心率影响大,生理状态下,心率快时QT间期短,心率慢时QT间期长.心率在60~100次/min时,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44~0.32 s.影响心室电兴奋过程的各种生理和病理因素均可引起QT间期缩短.短QT指QT间期短于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5.
短QT与短QT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1 概念 QT间期指体表心电图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间隔,代表了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是心室电兴奋过程的标志.QT间期受心率影响大,生理状态下,心率快时QT间期短,心率慢时QT间期长.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44~0.32 s,即440~320 ms.影响心室电兴奋过程的各种生理和病理因素均可引起QT间期缩短.短QT指QT间期短于正常范围.按有无明确原因,可分为继发性短QT和特发性短QT.前者指短QT有明确的原因,如发热、低氧血症、低血钾、高血钙、交感神经兴奋等,后者指通过祥尽的检查未能发现短QT的原因者.  相似文献   

6.
长QT间期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亦称QT间期延长综合征,是一种心室复极时程延长、不均一性增大的疾病。心电图上表现为QT间期延长、T波和(或)U波异常、早搏后的代偿间歇及心率减慢时易于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  相似文献   

7.
<正>临床中常利用体表心电图中的QT间期来评价心室复极时限。心肌复极起始于心肌开始除极后的数毫秒之内,对于心室而言,先除极的室间隔首先复极,而此时心室其它部位的心肌正在除极仍处于QRS波群中。因而,总QT间期反映了整个的心室复极时间,包括最早的QRS波群的起始到最晚的T波终点。QRS波群本身被包含在总QT间期内,在束支阻滞及心室起搏等情况下,由于心室内传导异常产生宽QRS波群而使总QT间期延长,为了消除心室内除极传导的影响,人们引入了JT间期的概念。近年来,随着对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一个新  相似文献   

8.
定量评估健康人24小时心室复极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定量评估健康人昼夜24小时心室复极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对24例健康人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进行QT间期变异性和心率变异性同步分析。结果 QTe(以T波降支切线与基线交叉点为终点的QT间期)和QTp(以T波顶点为终点的QT间期)在迷走神经兴奋或心率减慢时延长,而当交感神经兴奋或心率增快时缩短;QTc(心率校正QT间期)昼夜变异性小,并于早晨清醒后第1个小时和午睡清醒后一段时间出现两个高峰值;QTv(每小时QT变异度)和△QT(三个导联QT极差值)的白天变异性高于夜间,昼夜变化也呈双峰特征。结论 健康人昼夜24小时的心室复极变化与机体生理状态有关,这种变化主要接受而又不仅仅依赖于自主神经和心率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QRS波群增宽时心室复极时间的判断方法及如何对JT间期进行校正。方法测量计算了26例预激综合征和87例左、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QRS波群时间和QT、JT间期,应用Bazett公式对QT间期进行校正,应用两种不同的公式对JT间期进行校正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校正QT间期较对照组延长,而校正JT间期无差异。Bazett曲线与JTc=JT√RR QRS√RR-QRS相平行,而与JTc=JT√RR不相平行。结论JT间期是反映心室复极时间的更好指标。JTc=JT√RR QRS√RR-QRS是校正JT间期的正确公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右室不同部位S1S2刺激电重构后对室壁QRS间期、QRS波起始至T波顶点间期(QTp)、QT间期和T波峰末间期(Tp2e)影响,分析不同部位起搏对跨室壁复极离散的影响。方法选取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拟行射频消融患者18例,随机分心尖部刺激组(RVA组,n=9)和间隔部刺激组(RVS组,n=9),分别行S1S2刺激,测量每组体表起搏心电图V1导联S2刺激的QRS间期、QRS波起始至T波顶点间期(QTp)、QT间期和T波峰末间期(Tp2e)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VS组较RVA组的QRS间期、QTp无差异、至S1S2500/260ms后QT间期及Tp2e明显减低;两组均随S1S2刺激间期缩短QT间期及Tp2e明显增大,而QRS间期及QTp无差异。结论电重构后RVS组比RVA组心室跨壁复极离散低、心脏同步性较好,是选择起搏的较好部位。  相似文献   

11.
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是指心电图T波顶点至T波终末的时间间期。Tp-Te间期与中层心肌细胞独特的电生理特性有关。Tp相当于心外膜复极结束,Te相当于中层心肌细胞复极结束。最新研究显示,Tp-Te间期反映了跨室壁复极离散度,该指标在一些疾病如Brugada综合征、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等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评估中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自主神经与RT间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神经对心室肌复极过程有直接影响,因而对R T间期同样有影响。R T间期的改变对临床一些心脏病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判断及预后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1.R T间期的测定及意义R T间期是指心电图Q R S波群R波的峰值至T波峰值的间期。也有学者应用Q R S波群的R波峰值至T波终点的间  相似文献   

13.
危重症患者QT间期缩短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T间期目前主要用于反映心室的复极时程,有关QT间期延长的论述及相关临床意义讨论较多,但对QT间期缩短尚未引起重视,有关报道也极少.本文通过10例危重症QT间期缩短的病例报告,探讨其相关问题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Q-T波峰间期(即QTa间期)、T波顶峰后宽度(TaTe间期)反映了心室除、复极电生理过程,与自主神经功能及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QTa间期、TaTe间期及其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和意义,并综述了QTa间期、TaTe间期与心血管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4.QT间期延长 QT间期延长是肝硬化病人最常见并得到普遍认可的电生理异常。QT间期代表心室收缩期的时间,QT间期延长易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QT间期可根据常规记录心电图的QRS起点到T波终点而确定。心电图中出现明显的U波其意义尚有争议,可能与除极后的心室有关,并使QT间期的测定发生困难。多数专家同意取T波和U波之间的最低点作为QT间期的终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反映心电复极指标QT间期在正常人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住院检查活动平板运动负荷试验阴性的患者67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33例,测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运动前起始心率;运动中90次/分、120次/分、最快心率;运动结束后恢复期1分钟、3分钟的心率及QT间期并用Ba Zett's校正计算后计算出QTc值,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正常人复极储备功能。结果在正常人随着活动平板运动速度的增快,心室率增快,RR间期逐渐缩短,QT间期也随之缩短,随着运动结束后恢复期,心室率减慢,RR间期逐渐延长,QT间期也随之延长,各个运动期QTc值均值均在452ms以下。结论正常人QT间期随着心室率增加而减小,正常人复极储备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QT变异(QT间期变异,QTv)是指动态逐波测量同一导联上的QT间期,并求相应节段的QT间期标准差,此标准差即为QTv。QT变异指数(QTVI)是指在心率变异的基础上校正了的QT变异。两均是从时间上动态评价心室复极逐波变化规律的指标。本研究主要研究冠心病患的QTv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正>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 interval,Tp-Te间期)是指心电图中T波峰值至末端的时限,即整个T波降支的时间,反应了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多项研究发现,Tp-Te间期、Tp-Te/QT比值是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指标,且与引起心源性猝死的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是引起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亦是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发生猝死的重要因素。本文重点介绍Tp-Te间期及Tp-Te/QT比值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联系,进一步了解Tp-Te间期及Tp-Te/QT比值意义。  相似文献   

19.
QT间期测量与QT间期离散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T间期指的是心室肌开始除极(QRS综合波的起点)至心室肌复极终止(T波的终点)所经过的时间间期,是心室肌电收缩间期的反映,由心室肌的除极时相和复极时相所确定,是传统的常规体表心电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QT间期变化的临床重要性知之甚少,并且有不少的争...  相似文献   

20.
<正>长QT间期综合征(long QTsyndrome,LQTS)亦称QT间期延长综合征,是一种心室复极时程延长、不均一性增大的疾病。心电图上表现为QT间期延长、T波和(或)U波异常、早搏后的代偿间歇及心率减慢时易于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临床表现以晕厥、搐搦或猝死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LQTS可以是先天性,也可以是获得性。先天性LQTS是一种由基因缺陷引起复极异常的遗传性心脏病。获得性LQTS是指由药物、心脏疾病[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心肌缺血、心动过缓等]或者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的以可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