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R848联合聚肌胞苷酸[Poly(I:C)]对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影响及DC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其成为DC,用A549细胞裂解物即肿瘤细胞裂解物(TCL)作为抗原,R848(Toll样受体7/8激动剂)联合Poly(I:C)(Toll样受体3激动剂)作用于DC,流式细胞术分析DC表面共刺激分子;将抗原刺激活化后的DC与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7 d,收集培养上清液和CTL,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2(IL-12)p70、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CTL与肺腺癌A549细胞共培养16 h,观察其杀伤效果。结果:DC-R848+Poly(I:C)组DC表面CD83和CD80的表达较DC-TCL组显著提高(P0.01);同时可明显刺激DC分泌IL-12 p70(P0.01);此外,DC-R848+Poly(I:C)组较DC-TCL组对肺腺癌A549细胞杀伤效果亦显著提高(P0.01);DC-R848+Poly(I:C)组IFN-γ和TNF-α的分泌水平较DC-TCL组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R848联合Poly(I:C)作用于DC可显著促进其成熟、活化,并增强其抗原呈递作用及CTL对肺腺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树突状细胞 (DC)与白血病细胞融合及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DC两种白血病DC疫苗诱导抗原特异性CTL应答的能力。方法: 采用羟乙基淀粉 Ficoll两步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通过贴壁 2h获得黏附的单核细胞, 用GM- CSF加IL- 4诱导培养 5d收获细胞。将细胞分为 4组: A组将K562细胞或原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在 500g/LPEG 100mL/LDMSO诱导下与DC融合; B组加入相应细胞数量的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 C组将K562细胞或CML细胞与DC共培养; D组: 单独DC培养组。融合前以红色荧光染料PKH26标记K562细胞,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PKH26 /FITC 抗HLA ABC抗体双标细胞并评估融合率。培养的第 6天, 加入TNF -α诱导DC成熟, 然后分别与自体T细胞共培养, 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CTL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GM- CSF加IL -4和TNF- α依次诱导成熟的DC具有经典的DC的形态和表型特征, 在PEG -DMSO的介导下, DC与白血病细胞的融合率为 ( 17. 33 ~29. 94 )%。两种抗原负载方案激活的CTL均对表达K562抗原的细胞具有特异性的细胞毒作用。在效靶比相同时, 融合组诱导CTL的杀伤活性强于冻融抗原致敏DC组。结论: 与冻融抗原致敏的DC相比, DC与白血病细胞融合细胞递呈抗原的效率更高, 体外诱导的CTL特异性杀伤靶  相似文献   

3.
白海  马晓慧  欧建峰  魏亚明  路继红 《现代免疫学》2005,25(4):327-329,F0003
观察细胞因子联合培养诱生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细胞白血病性树突状细胞(DC)的细胞特性及抗原提呈作用。选择CML患者的骨髓细胞和CML性细胞株K562细胞,应用GM-CSF+IL-4+TNF-α联合培养后进行细胞表型和特异性激活淋巴细胞作用的检测。CML-DC和K562-DC具有DC的形态特征和超微结构,表达CD1a、CD80和CD86等DC相关抗原,并可激活淋巴细胞产生增殖反应,并产生针对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效应,同时DC可不同程度地分泌IL-12并协助淋巴细胞产生IFN-γ。CML患者的细胞和K562细胞在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可分化为具有DC表型特性和特异性激活T细胞的白血病性抗原提呈细胞,使白血病DC瘤苗的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ΔNp73α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特异性抗乳腺癌免疫效应。方法:人脐带血细胞经GM-CSF、IL-4、TNF-α等细胞因子诱导培养DC,流式细胞仪(FCM)检测DC成熟前后CD1a、CD83的表达变化情况。脂质体法将pc DNA-HA/ΔNp73α转染至DC,经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情况。转染DC与自体T细胞共培养诱导特异性CTL。MTT法测定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IFN-γ的分泌水平;LDH释放法检测T细胞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杀伤作用。结果:DC诱导成熟后,CD1a表达约占56%,CD83约占74%,与未成熟DC(CD1a 19%,CD83 13%)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检测到DC-ΔNp73α组有一特异条带表达。DC-ΔNp73α组诱导的特异性CTL对MDA-MB-231杀伤作用高于DC组(P0.05),而且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分泌IFN-γ的水平升高,与空载体DC-pc DNA组及DC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ΔNp73α转染DC制备的DC疫苗,具有显著诱导CTL杀伤乳腺癌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们应用基因重组人白介素 4 (rhIL 4 ) ,基因重组人粒 /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 CSF)联合培养体系自健康志愿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诱导产生DC ,使其负载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细胞冻融抗原 ,体外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 (CTL) ,观察负载AML细胞冻融抗原后DC的状态对所激发的T淋巴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及CTL对AML细胞特异性杀伤活性。我们发现负载AML冻融抗原后DC的CD1a、CD83、CD86、CD11C、HLA DR表达率为较培养前明显增高 (P <0 .0 1) ,且负载AML冻融抗原的DC诱导的CTL中CD3 CD8 T细胞比例 ,较诱导前明显增高 (P <0 .0 1) ,而负载AML细胞冻融抗原的DC诱导CTL对AML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 ,明显强于加或不加IL 2培养的T细胞对照组 (P <0 .0 1) ,而对K5 6 2细胞无明显的杀伤活性。通过以上实验我们认为经rhGM CSF ,rhIL 4培养产生的DC为CD14CD1a DC ,能诱导CTL对AML细胞产生明显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另外 ,负载AML细胞冻融抗原DC诱导的CTL中CD3 CD8 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提示CD8 T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ER2/neu蛋白细胞胞外段的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HER2/neu)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GM-CSF)共转染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方法:成熟的DC通过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培养获得,流式细胞技术分析HER-2/neu以及细胞表面标志CD1a、CD83、CD80、CD86和HLA-DR的表达,MTT检测混合淋巴反应,3H-TdR释放法检测CTL杀伤活性,RT-PCR检测FasL表达.结果:共转染组(CT)、单独转染组(ST)和未转染组(UT)3组DC的细胞表面标志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转染组中HER2/neu和FasL的表达比单独转染组高,共转染组中可以检测到更强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CTL杀伤活性.结论:HER2/neu蛋白细胞外段的基因通过DC的抗原提呈作用可以诱导出免疫应答,其免疫应答作用与FasL表达相关,而GM-CSF可以增强其免疫应答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U2 6 6 细胞及其可溶性抗原激发的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树突状细胞 (DC)体外诱导U2 6 6 特异性CTL的作用。方法 :将MM患者外周血来源的单核细胞在rhGM CSF 80 0U ml与IFNα 6 0 0U ml条件下利用无血清技术培养生成DC ,应用丝裂霉素C处理的U2 6 6 细胞及用U2 6 6 细胞制备的可溶性抗原预刺激DC ,然后与自体淋巴细胞共同孵育 5~ 7d以诱生特异性CTL ,采用MTT法检测对U2 6 6 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效果。结果 :M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在GM CSF IFNα条件下培养 8d后生成具有典型特征的DC ,高度表达CD86、CD5 4及MHCII类分子HLA DR。应用MTT法检测U2 6 6 细胞及其可溶性抗原激发的DC诱导特异性CTL对靶细胞U2 6 6 的杀伤率分别为 2 1 2 %± 5 4 %和 2 8 0 %± 7 6 % ,对照组未用抗原刺激组都为 11 7%±4 3%。而以抗原直接刺激自体淋巴细胞组为 15 6 %± 4 8%和 13 1%± 5 5 % (P <0 0 1)。结论 :U2 6 6 细胞及其可溶性抗原激发的DC与自体淋巴细胞孵育能诱导抗U2 6 6 特异性CTL。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脐血树突状细胞(UBDC)及其分泌的亚细胞结构外来体(exosomes)的特性,以及他们对细胞毒性T细胞(CTL)杀伤活性的增强作用。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UBMC),用rhSCF、rhGM-CSF及rhIL-4诱导12d,加入经反复冻融提取的肿瘤细胞膜抗原,继续培养2d。收集DC并从其培养上清中通过离心(1×105g)分离外来体。用流式细胞术、SDS-PAGE、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MTT比色法,对DC和外来体的特性及其对CTL杀伤活性的增强作用进行分析。结果用3种细胞因子体外诱导UBMC12d,可使其扩增10倍,并出现DC典型的形态特征。负载肿瘤抗原后,细胞表面可高表达MHC-I、MHC-II、CD40、CD80、CD86、CD11c和CD54。利用超速离心法能从DC培养上清中分离出外来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和CTL杀伤活性的分析表明,脐血DC分泌的外来体能有效地刺激T细胞增殖并增强CTL的杀伤活性。结论由UBMC可诱导出大量的DC并分泌外来体。后者可有效地向CTL细胞递呈肿瘤抗原使之活化并增强其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pCAM 蛋白激活树突细胞(DC)诱导产生CD8+ 细胞毒T 淋巴细胞(CD8+ CTL)进行卵巢癌免疫 治疗的效果,为卵巢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利用EpCAM 蛋白诱导成熟DC 同时检测DC 表面分子和白介素(IL)鄄10 与IL鄄12 表达量的变化,随后通过EpCAM鄄DC 诱导EpCAM 抗原特异性CD8+ CTL,继而检测EpCAM鄄DC鄄CD8+ CTL 对正常卵巢 上皮细胞IOSE80 和卵巢癌细胞SKVO3 的杀伤效果,同时检测干扰素(IFN)鄄酌释放量。随后进一步检测EpCAM鄄DC鄄CD8+ CTL 对卵巢癌移植裸鼠的肿瘤抑制程度,并通过病理学染色检测治疗后肿瘤组织变化情况。结果:与PBS 刺激相比,EpCAM 蛋白能够显著上调DC 表面分子DC80、DC83、DC86 和HLA鄄DR 水平,依次达到4郾79、4郾85、4郾60 和10郾91 倍;同时EpCAM 蛋白 显著提高IL鄄12 释放和显著抑制IL鄄10 分泌(P<0郾05)。DC鄄CD8+ CTL 与EpCAM鄄DC鄄CD8+ CTL 均引起少量IOSE80 细胞凋亡 (P>0郾05),但EpCAM鄄DC鄄CD8+ CTL 对SKVO3 细胞杀伤率是DC鄄CD8+ CTL 的6郾82 倍(P<0郾05)。动物实验表明,经EpCAM鄄 DC鄄CD8+ CTL 治疗后,BALB/ c鄄nu/ nu 卵巢癌移植肿瘤体积比明显低于PBS 组以及DC鄄CD8+ CTL 组,分别达到0郾27 和0郾28 倍 (P<0郾05)。HE 染色显示EpCAM鄄DC鄄CD8+ CTL 治疗导致肿瘤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改变。结论:EpCAM 蛋白刺激促进了 DC 成熟继而诱导产生EpCAM 特异性CD8+ CTL,EpCAM鄄DC鄄CD8+ CTL 能够高效的杀伤肿瘤细胞并延迟肿瘤生长,对卵巢癌 临床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转染人肝癌总RNA的树突状细胞(DC) 疫苗体外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作用。 方法: 采用原发性肝癌(HCC)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 刺激下增殖分化为DC细胞;从人肝癌细胞中体外扩增肝癌RNA。以HCCRNA转染DC细胞,并与PBMC混合培养诱导扩增CTL。MTT法测定CTL的杀瘤活性。 结果: 转染HCCRNA 48 h后, DC表面分子CD83、CD86和HLA-DR表达明显增高。转染HepG-2细胞HCCRNA的DC和病人HCCRNA诱导的CTL对HepG-2细胞和病人HCC细胞的杀瘤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RNA+DC、脂质体+DC、Opti-MEM+DC以及空白对照组;而对胃癌SGC-7901细胞无杀伤活性。 结论: 以肝癌RNA为肿瘤抗原,DC作为疫苗的抗原提呈细胞,体外冲击致敏DCs,能诱导肝癌特异性CTL。本研究为HCC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防治提供一种可能有效的疫苗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EBV潜伏膜蛋白2A(EBV-LMP2A)重组腺病毒转染树突状细胞(DC)激发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分析CTL的特性。方法:用AdS-LaMP2A重组腺病毒转染EBV健康携带者及鼻咽癌患者的DC,与自体来源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混合培养,激发LMP2A特异性CIL。用LDH释放法检测CIL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培养细胞群体中CD3^ 、CD4^ 、CD8^ 、CD56^ 细胞的组成;生物活性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含量;RT-PCR分析CTL的FasL mRNA表达。结果:EBV健康携带者及鼻咽癌患者的PBMC,经AdS-LMP2A转染的自体DC两次刺激后,都能诱导出显著的EBV-LMP2A特异的CIL。EBV健康携带者CTL的杀伤活性,随DC刺激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强,诱导的CTL细胞群体以CD^4 和CD8^ 细胞组成为主,且CD4^ 细胞比例高于CD8^ 细胞,另含少量CD56^ 细胞;在不同时段所诱导的CTL上清中,均含一定量的IFN-γ并随刺激次数和诱导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RT-PCR研究表明,所诱导的CTL有FasL mRNA的表达。结论:以腺病毒载体介导EBV-LMP2A基因转染的成熟DC,在体外能激发较强的LMP2A特异的功能性CTL,可用于EBV相关NPC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输注Flt3-L和GM-CSF真核表达质粒体内诱导小鼠DC的方法并检测其抗原提呈功能。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法分别输注Flt3-L及GM-CSF质粒,15d后收获小鼠脾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细胞CD11c、CD11b、B220、CD8α和NK1.1等表面标志以鉴定DC的比例及亚型;将体内诱导DC与HBsAg共孵育,然后刺激HBsAg预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并检测其分泌IFN-的水平。结果:联合输注Flt3-L和GM-CSF质粒小鼠的脾细胞达到4×108个细胞/脾脏、其中CD11c+细胞占20%以上,CD11c+细胞中CD11b+、CD11b-、B220+、CD8+、NK1.1+细胞的比例分别达17%、10%、26%、16%、7%左右;体内诱导DC负载HB-sAg后刺激HBsAg特异性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水平明显高于HBsAg单独刺激组。结论:采用小鼠尾静脉注射技术输注Flt3-L及GM-CSF质粒能够诱导CD11c+ DC的产生并包含多种亚型,体内诱导DC具备有效的抗原提呈功能。  相似文献   

13.
肝癌DC疫苗诱导CTL的效应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癌DC疫苗诱导肝癌特异性淋巴细胞的效应与机理。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表面HLA-DR的表达;用GM-CSF和IL-4从健康人外周血诱导DC,使之负载肝癌相关抗原,并在BCG HSP-70作用下活化,制成肝癌DC疫苗;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CG HSP 70活化的负载肝癌抗原DC对自身淋巴细胞的活化;分别用MTT法和ELISA检测肝癌DC疫苗活化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TNF和IL-12水平;用原位杂交检测淋巴细胞内IFN-γ mRNA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DC疫苗活化后淋巴细胞表面Fas-L表达;最后检测肝癌DC疫苗活化的淋巴细胞对肝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结果 肝癌DC疫苗在体外诱导活化的淋巴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以CD4^ T CTL为主,不但可以杀伤SMMC-7721细胞,同时对其它3种肝癌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杀伤。CTL培养上清液和细胞中可分别检测到TH1型细胞因子TNF和IFN-γ mRNA。Fas和Fas配体途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结论 为肝癌DC疫苗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今后的临床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转染自体胃癌细胞总RNA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介导抗胃癌的免疫效应。方法制备短期培养的原代胃癌细胞。用rhGM-CSF、rhIL-4和TNF-α体外诱导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DC的发育和成熟,并转染自体肿瘤细胞总RNA,激活自体T细胞产生CTL,用CCK-8试剂盒检测CTL的杀伤活性。应用流式细胞术及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技术检测DC的免疫功能状态。用ELISA法测定IL-12和INF-γ的水平。结果转染自体肿瘤细胞总RNA的成熟DC,不仅可高表达MHC-I、II类分子及CD80、CD83和CD86协同刺激分子,并可获得高效刺激自体或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转染RNA的成熟DC,分泌IL-12的水平及其刺激产生的CTL培养上清液中INF-γ的水平显著高于单纯成熟DC及未成熟DC;且CTL对自体胃癌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异体组。结论转染自体胃癌细胞总RNA的成熟DC能够体外诱导产生对自体肿瘤细胞具有高度抗原特异性杀伤活性的CTL。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筛选和鉴定人乳头状瘤病毒11型E7抗原(HPVllE7)HLA-A*0201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表位.方法 预测HPVllE7抗原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并合成相对应的表位多肽和四聚体(tetramer),即HPVllE7 7-15(TLKDIVLDL)、15-23(LQPPDPVGL)、47-55(PLTQHYQIL)、81-89(DLLLGTLNI)和82-90(LLLGTLNIV).从健康HLA-A*0201成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诱导树突状细胞(DC)并负载上述表位多肽,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成熟分化标记及ELISA法检测DC分泌的IL-12;成熟DC负载各组多肽后观察DC激活T淋巴细胞的效应,ELISA法检测T细胞分泌的IFN-γ;四聚体检测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评价DC诱导的CTL对靶细胞的特异性体外杀伤效应.结果 预测的5条HPVllE7表位多肽均能诱导DC的成熟分化;E7 7-15、82-90和15-23多肽负载的DC能激活T淋巴细胞分泌高水平IFN-γ;E7 7-15多肽负载的DC能刺激特异性tetramer+CD8+细胞增殖且其诱导的CTL对HPVllE7/293细胞产生高效率的特异性杀伤作用(P<0.05).结论 筛选并鉴定出1条HPVllE7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E7 7-15(TLKDIVLDL),负载该表位肽的DC体外可诱导高效、特异性的CTL效应,抗原性较强,有可能作为HPV感染治疗用肽疫苗的候选表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多种活化因子共刺激后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和表型的影响。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根据加入刺激因子(CD3 mAb、CD28 mAb、IFN-γ、IL-1α、IL-2、IL-15和IL-21)种类和方法不同将实验分为7组。用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计数不同细胞因子诱导培养的PBMC增殖力、流式细胞术测定诱导后共刺激细胞表面CD3,CD4,CD8,CD28,CD16、CD56+CD16,CD3+CD8+,CD3+CD4+,CD3+CD56+,CD45RO等分子的变化、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诱导后的共刺激细胞对SGC-7901、SW-1990和SW-116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在PB-MC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的刺激因子其细胞增殖能力有明显的差异,以含刺激因子CD3、CD28、IFN-γ、IL-2、IL-1α、IL-15和IL-21组增殖倍数最高,在培养第10 d时该组的增殖倍数为255.3 6.3,明显高于仅含CD3、IFN-γ和IL-2培养体系组(166.6 5.5)(P<0.05)。在PBMC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的刺激因子其部分细胞表面标志有所差异,在培养体系中无IL-15时CD16+CD56+(NK细胞)细胞和CD3+CD56+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组;CD45RO+的记忆性T细胞以延迟3 d添加IL-15和IL-21组升高最明显。经不同活化因子刺激培养10 d的PBMC对SGC-7901、SW-1990和SW-1116细胞杀伤活性有明显差异,以延迟3 d添加IL-15和IL-21组最高(分别为76.2%、60.3%和70.6%),明显高于仅含CD3、IFN-γ和IL-2培养体系的细胞组(分别为54.9%、44.6%和50.4%)(P<0.05)。培养的细胞对胃腺癌细胞SGC-7901杀伤活性最强。结论:不同刺激因子活化的PBMC其增殖能力、表面标记和杀伤活性有明显差异,在培养体系中增加相应的刺激因子对细胞定向培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内皮细胞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特异性杀伤效应。方法:采用肿瘤细胞的培养上清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制备肿瘤血管衍生的内皮细胞(TdEC)。用RTPCR检测肿瘤内皮标志物(TEM)的表达。制备TdEC的冻融抗原,负载从外周血中扩增的DC,用MTS比色法检测DC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增殖的效应;用LDH法检测DC诱导的CTL的特异性杀伤效应。结果:TdEC可表达TEM1和TEM8。负载TdEC抗原的DC,可显著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增殖。由其诱导的CTL对TdEC具有特异性的杀伤作用。在效靶比为20∶1和10∶1时,杀伤率分别为33%和27%,高于对照组的14%和10%。结论:TdEC抗原负载的DC,在体外可有效地诱导CTL产生,并特异性地杀伤TdEC。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骨髓CD34~ 细胞体外扩增诱导树突状细胞(DC)的可行性,并比较CML-DC和正常D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免疫磁珠法从CML患者和正常供者骨髓纯化CD34~ 细胞,在有血清条件下应用两步法:干细胞生长因子(SCF) FLT3配体(FL) 促血小板生成素(TPO) 白细胞介素-3(IL-3)扩增2周,然后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白细胞介素-4(IL-4)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GI方案)诱导DC。通过相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分析DC的生物学特性,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培养前后CML细胞的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结果诱导后细胞较0d或诱导前细胞高表达DC相关抗原(CD1a,CD80,CD86,CD40,CD54,HLA-DR)。CML患者和正常供者CD34 细胞经GI方案诱导10d,CD1a阳性率分别为36.90%±26.94%和54.35%±16.34%,CD1a~ DC数是0d接种细胞的(54±54)倍和(122±129)倍。两组相比,总细胞扩增倍数、DC扩增倍数、细胞表型均无明显差异,诱导后的DC具有相似的超微结构。CML患者CD34~ 细胞诱导10d后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为43.67%±21.55%,具有典型DC形态的细胞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为53.2%。结论两步法GI方案能诱导CMLCD34~ 细胞产生大量DC,诱导生成的DC不但具有正常DC的典型形态、表型,而且起源于CML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γ干扰素(IFN-γ)处理对C57BL/6小鼠树突状细胞(DC)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在DC培养过程的早期(第2天)或晚期(第5天)加入20 ng/m L IFN-γ进行处理,第7天加入脂多糖(LPS)刺激DC成熟,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11c、CD80、CD86的表达。为检测DC功能,将其与BALB/c小鼠来源的淋巴细胞进行共培养,5,6-羧基荧光黄二乙酸盐N-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法检测其刺激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产生的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早期IFN-γ处理组的DC数量减少、分化受到抑制;虽然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但是却明显拮抗LPS刺激其成熟;刺激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减弱;诱导产生更多的Treg。与对照组相比,晚期IFN-γ处理的DC数量及分化无变化;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及CD80表达升高;LPS刺激DC成熟及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结果相似,但是诱导Treg产生的能力增加。结论早期IFN-γ处理组和晚期IFN-γ处理组的DC生物学特性及功能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ER2/neu蛋白细胞胞外段的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HER2/neu)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GM-CSF)共转染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方法:成熟的DC通过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培养获得,流式细胞技术分析HER-2/neu以及细胞表面标志CD1a、CD83、CD80、CD86和HIA-DR的表达,MTT检测混合淋巴反应,^3H-TdR释放法检测CTL杀伤活性,RT-PCR检测FasL表达。结果:共转染组(CT)、单独转染组(ST)和未转染组(UT)3组DC的细胞表面标志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转染组中HER2/neu和FasL的表达比单独转染组高,共转染组中可以检测到更强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CTL杀伤活性。结论:HER2/neu蛋白细胞外段的基因通过DC的抗原提呈作用可以诱导出免疫应答,其免疫应答作用与FasL表达相关,而GM-CSF可以增强其免疫应答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