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烧伤创面微循环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俊勇 《医学综述》1999,5(4):185-188
<正>烧伤创面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其最终结局与其微循环的变化密切相关,认识烧伤创面微循环的变化规律,有助于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烧伤的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微循环改善的直接证据。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形成SAP模型,治疗组用LMWH100IU/kg皮下注射,每12h1次;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4h后,两组行胰腺微血管铸型电镜下观察、照像。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胰腺微血管病变有所改善。结论LMWH通过改善SAVF微循环障碍而对SAP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芹菜素对大鼠烧伤创面微循环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 18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烧伤组、模型组、磺胺嘧啶银软膏单药组和磺胺嘧啶银软膏+芹菜素低、中、高剂量组,各30只,采用压力0.03MPa、106℃持续5s的方法制备深II度烧伤大鼠模型。假烧伤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2mL,每天1次;磺胺嘧啶银软膏单药组于烧伤皮肤涂抹磺胺嘧啶银软膏,每2天换药1次,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2mL,每天1次;磺胺嘧啶银软膏+芹菜素低、中、高剂量组于烧伤皮肤涂抹磺胺嘧啶银软膏,每2天换药1次,腹腔注射相应浓度芹菜素溶液(12.5、25、50mg/kg),疗程14天。观察各组大鼠创面大体情况、HE染色法行创面组织病理学检查,计算烧伤创面愈合率,检测创面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值(MPD)、微血管密度(MVD)和创面组织含水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磺胺嘧啶银软膏+芹菜素低、中、高剂量组烧伤大鼠创面新生上皮生长活跃、病理性形态结构明显改善,创面愈合率增加[(61.09±6.85)%、(65.41±7.32)%、(71.70±8.74)%比(30.24±4.58)%,P均0.01];创面组织MPD、MVD表达上调[MPD:(482.64±115.07)PU、(648.25±130.64)PU、(936.27±189.61)PU比(362.48±75.93)PU,P均0.01;MVD:(24.17±1.75)piece/mm~2、(29.62±2.28)piece/mm~2、(34.16±2.53)piece/mm~2比(21.19±1.24)piece/mm~2,P均0.01];创面组织EGF、bFGF、VEGF表达显著上调[EGF:(0.49±0.09)、(0.57±0.11)、(0.63±0.13)比(0.39±0.05),P均0.01;bFGF:(0.21±0.06)、(0.39±0.09)、(0.52±0.14)比(0.15±0.02),P均0.01;VEGF:(0.35±0.10)、(0.51±0.14)、(0.68±0.17)比(0.27±0.05),P0.05或P0.01];磺胺嘧啶银软膏+芹菜素中、高剂量组创面组织含水量显著低于模型组[(68.69±1.19)%、(68.27±1.20)%比(70.41±1.28)%,P均0.01];与磺胺嘧啶银软膏单药组比较,磺胺嘧啶银软膏+芹菜素中、高剂量组创面组织病理性形态结构改变改善更明显,创面愈合率增加[(65.41±7.32)%、(71.70±8.74)%比(58.37±7.01)%,P0.05或P0.01];创面组织MPD、MVD表达上调[MPD:(648.25±130.64)PU、(936.27±189.61)PU比(445.35±90.18)PU,P均0.01;MVD:(29.62±2.28)piece/mm~2、(34.16±2.53)piece/mm~2比(22.78±1.39)piece/mm~2,P均0.01];创面组织EGF、bFGF、VEGF表达显著上调[EGF:(0.57±0.11)、(0.63±0.13)比(0.42±0.07),P均0.01;bFGF:(0.39±0.09)、(0.52±0.14)比(0.17±0.04),P均0.01;VEGF:(0.51±0.14)、(0.68±0.17)比(0.31±0.07),P均0.01]。结论芹菜素能够通过改善大鼠深II度烧伤创面微循环而促进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创面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超)小剂量肝素疗法在微循环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寿斌  廖华  吴熙 《医学综述》2002,8(5):299-301
肝素是一种天然的酸性粘多糖 ,分子量 2 0 0 0~ 40 0 0 0。1916年Mclean首先发现 ,1936年应用于临床 ,主要用作抗凝药。 195 9年Little[1] 首次用于治疗DIC ,取得较好疗效 ,迄今仍是DIC首选药物。 70年代初肝素的治疗应用趋于小剂量 (即成人每日用量 <15 0 0 0U) ,小剂量肝素 (lowdoseheparin ,LDH)疗法目前在临床上广为应用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成熟。近年来肝素用量越来越小 ,形成超微量肝素疗法 (即肝素 1U/ (kg·h) ,70kg体重成人每日用量 16 80U)的雏形。(超 )小剂量肝素疗法与…  相似文献   

5.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肝素 (LMW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疗效。方法 :分析对比LMWH治疗组(H组 ) 19例和常规治疗组 (G组 ) 2 1例的疗效。结果 :LMWH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中转手术率 :H组 (31.6 % )明显低于G组 (6 6 .7% ) (P <0 .0 5 ) ;并发症率 :H组 (31.6 % )明显低于G组 (6 6 .7% ) (P <0 .0 5 ) ;死亡率 :H组 (15 .8% )明显低于G组 (33.3% ) (P <0 .0 5 ) ;治愈率 :H组 (84 .2 % )明显高于G组 (6 6 .7% ) (P <0 .0 5 )。结论 :LMWH对SAP的治疗有确切疗效。LMWH治疗SAP不会引起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高压电对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肤微循环灌流量(SMH)的影响并探讨TNF-α在微循环障碍中的作用及乌司他丁(UTI)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44只SD大鼠按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对照组、电伤组和治疗组,每组48只,每组再分为6个时相组,每时相组8只。电伤组和治疗组大鼠用调压器和实验变压器制成高压电烧伤模型,对照组大鼠接相同装置但不通电,致假伤。用ELISA法检测三组伤前15 m in及伤后5 m in、1 h、2 h、4 h、8 h大鼠血清TNF-α变化,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图像仪检测以上各时相胸部SMH。结果①TNF-α变化:组内比较,电伤组和治疗组TNF-α在伤后5 m in上升,持续至伤后8 h,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伤后8 h达最高值,分别为(54.71±4.82)、(24.26±3.17)pg/m l;组间比较,治疗组TNF-α在伤后5 m in较电伤组无明显变化,从伤后1~8 h,治疗组TNF-α均低于电伤组,高于对照组。②SMH变化:组内比较,电伤组和治疗组SMH在伤后5 m in开始下降,持续到伤后8 h,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均以伤后5 m in最低值,分别是(1.01±0.05)V、(1.12±0.11)V;组间比较,治疗组SMH在伤后5 m in~8 h,SMH均高于电伤组,低于对照组。结论高压电可引起大鼠血清TNF-α升高及SMH下降,而UTI能抑制伤后血清TNF-α升高和SMH下降。TNF-α在高压电烧伤后微循环障碍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春雨烧伤膏对深Ⅱ°烧伤创面的促进愈合作用和在体抑菌作用。方法采用大鼠深Ⅱ°烧伤模型,创面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2 h后,应用春雨烧伤膏、湿润烧伤膏,观察其对创面的促进愈合作用和在体抑菌作用,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创面应用春雨烧伤膏可以减轻烧伤创面早期加深,缩短大鼠深Ⅱ°烧伤创面愈合时间,降低创面的细菌数,增强细菌抑制率。结论春雨烧伤膏具有改善烧伤创面皮肤的组织结构、促进创面愈合作用和在体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氨酸对严重烧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和C 3组,均制成30%TBSA Ⅱ度烫伤模型.A组伤后用生理盐水灌胃,B组用谷氨酰胺灌胃,C组用精氨酸灌胃.均分别于伤前1 d及伤后1,5,10,14和20 d各取大鼠8只,断头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T细胞亚群并计算Th/Ts比值;用透明标准方格纸测定创面愈合率;从创面中心取组织块测定羟脯氨酸(OHP)含量.结果:A、B组伤后外周血Th/Ts比值逐渐下降,伤后10 d降至最低,精氨酸对烧伤后该比值的下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3组动物于伤后5 d创面愈合率无显著差异;伤后10 d C组愈合率较A、B组均明显增加;A、B组创面OHP含量在伤后5 d达峰值,继之逐渐恢复至伤前水平.C组也于伤后5 d达峰值,之后各时相点的OHP水平均较A、B组明显增高.结论:精氨酸通过改善烧伤后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能明显促进烧伤后的创面愈合.严重烧伤后补充精氨酸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微循环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烧伤组、模型组、大蒜素(低、中、高剂量)组(5 mg·kg-1、10 mg· kg-1、20 mg·kg-1),每组30只.采用加压0.03 MPa、高温106℃持续5s的方法制备大鼠深Ⅱ度烧伤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各组腹腔...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肝素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在脂多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中的抗凝疗效。方法 建立家免脂多糖DIC模型,19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静脉注射脂多糖的同时分别予生理盐水(n=7)、普通肝素(n=6)、低分子肝素(n=6)抗凝治疗,于注射脂多糖前及注射后2h、4h、6h检测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因子X(FX)、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并对心、肺、肾等脏器作病理检查。结果 各治疗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FX、ATⅢ活性减低程度有改善,肝素治疗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降低较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明显;模型组心、肝、肺、肾、脾脏可见微血栓形成,治疗组均未见微血栓形成。结论 低分子肝素在脂多糖DIC的抗凝治疗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 组和对照组,每组 30例.在相同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12h 1次,共 7 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C 反应蛋白 (CRP)、降钙素原(P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 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统计两组 ICU 住院时间和 28 天病死率.结果:治疗后 7 天,治疗组 APACHEⅡ评分、CRP、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小板计数高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 PT、APTT及 FI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 ICU 住院时间和 28 天病死率比对照组降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可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并有缩短ICU住院时 间、降低脓毒症患者病死率趋势,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脑梗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在脑梗塞应用中的安全性及实用性,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对39例急性脑梗塞病人,予LMWH治疗,并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LMWH组对不同程度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优于低右组(P<001),LMWH组头颅CT扫描脑梗塞体积缩小的范围比对照组明显(P<005),LMWH不减少血小板数量及纤维蛋白量,不引起出血,可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微循环总积分值。总有效率8718%。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对比普通肝素钠(UH)或国产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钠(LMWH)抗凝联合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0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随机分为UH组(25例)和LMWH组(25例),分别在常规瑞替普酶(10 mu+10 mu)静脉溶栓基础上接受UH钠或国产LMWH钠抗凝治疗,观察溶栓后48 h内两组患者的溶栓再通率、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相关死亡率。结果 48 h内,两组溶栓再通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UH组出血发生率为100%,出血直接导致的死亡率为20%;LMWH组出血发生率为4%,无1例因出血并发症死亡者。结论 LMWH钠联合瑞替普酶治疗ST段抬高型AMI疗效确切,在降低出血并发症方面较UH钠有明显的优势(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对大鼠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胰腺微循环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各24只,每组再随机分成四个亚组.先采用高脂饮食建立高脂血症模型,模型组和治疗组制作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制模成功后治疗组分别于0、6、12、18h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各亚组均间隔6h重复皮下注射一次,每亚组均干预4次;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同时间点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结果 大鼠胰腺血流速度模型组低于假手术组,治疗组高于模型组(P<0.05);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治疗组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各亚组胰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VEGF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而治疗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大鼠高脂血症性胰腺炎,VEGF与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低分子肝素可能通过下调胰腺组织VEGF水平来改善胰腺微循环障碍,减轻胰腺组织进一步损害,且早期干预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在人工肝脏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 84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3例普通肝素组 ( standard heparin.SH )患者共进行了 30次治疗 ,血浆分离器 III级凝血 8次 ,IV级凝血 3次 ,其余为 I- II级凝血 ;6 1例低分子肝素组 ( low m 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 WH )患者共进行了 71次治疗 ,血浆分离器的凝血情况均为 I- II级凝血。两组均无严重出血情况发生。L MWH组在改善凝血酶原时间及黄疸消退方面优于 SH组 ( p<0 .0 5)。结论 :低分子肝素具有良好的抗凝结果 ,能保证血浆置换的顺利进行 ,同时不易加重出血 ,较适用于肝功能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莲 《华夏医学》2003,16(1):21-2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病程在72h内的77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5000IU,2次/d腹壁皮下注射,疗程7d治疗前后检测凝血常规,血小板,于治疗后3d,7d,21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1d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68.4%,优于对照组48.7%,P<0.05,治疗后7d,21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LMWH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近期效果较好,但要注意治疗病例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常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长效钙拮抗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IU,腹部皮下注射每12h1次,共10d,观察心绞痛缺血性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改善,心电图ST—T段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量肝素对血凝及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标准肝素(SH)为原料经亚硝酸裂解制备的低分子量肝素(LMWH),给予同等抗Xa单位剂量时,对凝血系统的影响较SH小,在治疗量下(100anti-XaIU/kg)不增加出血倾向;体外实验表明,LMWH能有效地抑制chandler模型的血栓形成;体内实验表明,LMWH在100~200antiXaIU/kg范围内能有效地抑制大鼠动-静脉旁路、大鼠颈动脉电流损伤(iv,sc)和家兔颈静脉血栓模型的血栓形成,与参照品Fragmin及SH的作用相似,LMWH在上述模型中的ED50分别为:159,185(iv),193(sc),91anti-XaIU/kg;研究还发现,scLMWH吸收完全,给药后3h的抗血栓作用与iv后10min相似,而SH的作用弱。提示LMWH保留了SH的抗血栓作用,降低了SH的出血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尿激酶结合低分子肝素 (肝素 )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意义 ,探讨它们在治疗脑梗死中的作用。 方法 入选病例 12 9例 ,随机分为尿激酶 +肝素组、肝素组及对照组 (各 4 3例 )。采用χ2 检验比较三组的临床资料。 结果 尿激酶 +肝素组治疗后 2 h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肝素组和对照组 (P<0 .0 1)。尿激酶 +肝素组治疗后 8周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和肝素组 (P<0 .0 5 ) ,而肝素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 .0 5 )。 结论 尿激酶 +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在治疗后 2 h和 8周均为最佳 ,是超早期脑梗死治疗的最佳选择。而单独肝素治疗对脑梗死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