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小儿体质主要的学术观点包括“纯阳”学说、“稚阴稚阳”学说、“少阳”学说和“五脏有余不足”学说。“纯阳”学说突出“小儿纯阳,无烦益火”。“稚阴稚阳”学说强调小儿之阳为未充稚阳。“少阳”学说将“纯阳”与“稚阴稚阳”学说辩证统一,阐明小儿生长发育处在以阳为主导的动态平衡当中,且为娇嫩软弱之少阳。“五脏有余不足”学说从临床应用入手总结出小儿脏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的特点。近代小儿体质研究主要探讨小儿个体化体质分型及发病特点,并根据影响小儿体质的先天与后天因素,针对其易感因素制定标准规范化的养护及诊疗方案,纠正偏颇体质。  相似文献   

2.
探讨小儿个体化体质分型及发病特点,为儿科体质分类及诊断标准规范化提供理论基础。阐述了小儿个体化体质分型的历史沿革、分型及其依据,对历代医家关于小儿体质的论述进行了系统分析、整理与归纳;提出小儿个体化体质分型外及六淫,内涉阴阳与五脏;体质分型不同,临床调护及诊疗各异。个体化体质分型对于小儿疾病预防及诊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主要阐述了 5个方面问题。①体质辨证的内涵 ;②体质辨证是辨证论治的拓展 ;③体质辨证是中医整体病理观的重要体现 ;④颜德馨充分发挥了体质辨证学说 ;⑤体质辨证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研究中尚存在一定的问题:1)中医体质分型尚缺乏统一的标准,给体质学说的临床研究参考标准带来了选择的不确定性和矛盾性;2)在临床实验方面,应当重视病理性体质类型的研究,建立统一的规范,从而使病理体质分型更加客观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体质分型研究是体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制约和影响中医体质学说进一步深入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中医体质分型研究至今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方法,缺乏统一规范的分类体系。体质概念的界定、分型方法及标准的规范、体质类型命名原则的统一是深化中医体质分型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医体质学说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体质学说的理论和临床研究进行了总结,重点从体质的概念、分型及其与证和发病的关系、体质学说的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中的体质学说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帝内经》体质学说认为体质形成与先天及后天因素有关, 并提出多种复杂的体质分类方法及理论体系, 以体质论病、论治、论养生的临床辨证思维。现代中医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的出台为标杆佐证了《黄帝内经》体质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小儿体质调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质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医体质学理论对小儿的体质进行体质诊断和体质调理 ,对于小儿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唐朝大医学家孙思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 ,提出了疾病有“未病 ,欲病 ,已病”3个层次 ,指出“上医医未病之病 ,中医医欲病之病 ,下医医已病之病。”他反复告诫要“消未起之患 ,治未病之疾 ,医之于无事之前”。叶天士在辨证施治中十分重视人的体质问题 ,明确指出“平素体质不可不论”。小儿的体质状况是小儿发病的基础 ,是疾病发生的内因 ,因此在小儿未发病前就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偏颇体质的小儿进行体质调…  相似文献   

9.
哈孝贤 《开卷有益》2007,(11):30-31
体质学说的应用体质是决定健康与疾病状态的重要基础和条件,是形成疾病的终极原因。体质与病因、发病、病机、辨证、治疗及养生保健均有密切的关系,故体质学说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体质辨证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阐述了5个方面问题。(1)体质辨证的内涵;(2)体质辨证是辨证论治的拓展;(3)体质辨证是中医整体病理观的重要体现;(4)颜德馨充分发挥了体质辨证学说;(5)体质辨证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对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1978年盛增秀[1]等“略论祖国医学体质学说及其实践意义”发表后,随着第一部《中医体质学说》专著的出版,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得以确定──“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势,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自此,这一名词及概念被国内学者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并相继在《中医年鉴》等书籍中得到表述。1理论研究1.1体质学说的基本原现 王琦[2]将体质学说的基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种小儿体质学说的形成发展及特点,进而从质和量的角度来阐述小儿之体属少阳之说的本质及其病理生理特点,并且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通过相关文献检索,查阅历代儿科典籍,概述小儿体质学说的源流及特点,并结合小儿临床表现,研究几种小儿体质学说的实质内涵,进而重点从质和量的角度深入剖析小儿少阳体质的生理特点及发病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临床用药原则。[结果]小儿体质是历代医家研究的重点,阐述小儿体质的学说大概有三种,纯阳、稚阴稚阳以及少阳,这些看似对立的观点事实上是从不同侧面对小儿体质的表达,纯阳言质,稚阳言量,少阳统括质量。小儿体质从生理而言符合少阳为生发之阳的特点,少阳容易化寒化热、化虚化实的特点正与小儿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的病理变化相符。从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上来看,从其量而言则不可过寒,从其质而言则不可过热,应当兼顾质和量,故应遵从清补调中、中病即止、重视早期诊治的几个原则。[结论]从质和量的角度探讨小儿体质的问题,最终从少阳体质的角度来统一认识,为理解历代各流派医家对小儿体质认识提供了一种思路,有利于更深刻地整体把握小儿体质,并对儿科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应不断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3.
浅谈中医体质学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秦汉以来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体质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并对中医体质进行研究.而近30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创立了现代中医体质学说,使中医体质理论更趋完善和充实.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体质诊断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但体质诊断的思路、方法研究,至今仍未有实质性的突破。目前,专家们已提出了多种不同的体质分类体系,但这些不同的分类体系具有极大的相似性。首先是方法的一致性,人们主要采用传统中医诊断学的四诊方法,对体质进行分类辨别;其次,由于方法的影响,造成不论是何种分类体系,都无法将体质与证候截然分开,证候与体质概念混淆,使得体质诊断的实践过程与辨证的实践过程实则同一,导致体质诊断始终停留在理论探讨水平,无法真正实现其价值,严重制约了中医体质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如何进行体质诊断,这是中医体质学研究必须回答的问题,只有合理解决了这一问题,才能真正发挥中医体质学在疾病预防及治疗中的作用。在此,对于体质诊断的基本思路,笔者略陈管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中医小儿体质类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中医小儿体质类型研究的概况,包括小儿体质类型划分,不同小儿体质类型与发病、证候的关系,不同体质小儿养护及治疗用药特点等,并对中医小儿体质类型研究的一些问题及小儿体质保健理想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体质学说是中医药辨证治疗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医药防治慢病管理研究中多引入了此项内容,取得了初步成效.系统总结认知功能损害中有关体质学说的研究内容,通过文献分析,初步证实认知功能损害中体质因素的影响,可以看出未来中医体质学说在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提供一条新的临床及科研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医体质学说研究文献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中医体质学说研究的文献分为理论、临床、实验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各家在中医体质的概念、形成和构成要素上较为统一;分型方法众多,不够统一,但临床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实验研究也有一定进展.中医体质分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其深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体质分型和辨体依据,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与筛选1987年1月~2017年3月间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体质分型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统计其中的体质分型参考标准、分类数量、分布情况和辨体依据。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论文22篇。其中,王琦体质分型标准应用最多(50.0%),体质分类数量以5型最多(22.73%)。体质类型主要涉及10种单一体质和3种复合体质。辨体依据内容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王琦体质分型标准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小儿复感体质分型标准。单一体质分型中,除平和质外出现频率最高的3种体质依次为气虚质、痰湿质和阴虚质,复合体质以气阴两虚最多。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医体质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范围的不断扩大,更多趋向于疾病与体质关系的探索。该文综述中医体质的概念、分型与证候的关系,消化系统疾病与易患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消化系统疾病的辨质施治及辨体调护等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存在的问题:体质的判定有待进一步量化;疾病阶段不同,中医体质的调研结果易出现体质与证候的混淆;体质调研结果尚待与实验检测指标规范结合;结合现代微观技术的研究成果少等;研究可结合三因制宜原则进行调查及标准化制定。  相似文献   

20.
中医体质学说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采用古代文献整理和临床观察等传统方法结合现代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等方法形成的一种学术体系.无论是体质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是临床应用研究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使体质学说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现就近年来中医体质学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