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深低温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在深低温脑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体外循环模型,实验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8只)、常温缺血组(8只)和低温缺血组(8只).提取海马组织线粒体,观察线粒体呼吸功能、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oxidese,CCO)活性、线粒体膜流动性、线粒体内游离Ca2+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常温缺血组线粒体Ca2+与MDA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低温缺血组Ca2+与MDA含量较常温缺血组显著降低(P<0.05).常温缺血组呼吸Ⅲ态(R3)、呼吸Ⅳ态(R4)、磷氧比(P/O)及氧化磷酸化效率(OPR)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低温缺血组R3、R4、P/O、OPR均较常温缺血组显著回升(P<0.05).常温缺血组线粒体膜流动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低温缺血组膜流动性较常温缺血组显著升高(P<0.05).常温缺血组线粒体SDH与CCO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低温缺血组SDH与CCO活性均较常温缺血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深低温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线粒体功能具有保护作用.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effect of deep hypothermia on the function of mitochondria in hippocampus after global ischemia in rats and to explore the protection mechanism. Methods The animal model of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was established in rats that were then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ie,control group,normothermia ischemia group and hypothermia ischemia group,eight rats per group.The mitochondria was extracted from the hippocampus of each rats for observing the 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function,the activities of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SDH),the cytochrome oxidese(CCO),the lnembrane fluidity and the content of intramitochondria free calcium and MDA. Resuits The content of intramitochondria free calcium and MDA in the normothermia ischemia group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at in the hypothermia ischemia group wag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normothermia ischemia group(P<0.05).Respiratory state Ⅲ (R3),respiratory state IV(R4),P/O ratio and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OPR) in the normothermia ischemia group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P<0.05).R3,R4,P/O ratio and OPR in the hypothermia ischemia group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normothermia ischemia group (P<0.05).Membrane fluidity in the normothermia ischemia group wag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P<0.01),while that in the hypothermia ischemia group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normothermia ischemia group(P<0.05).The activities of SDH and CCO in the normothermia ischemia group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P<0.01),while those in the hypothermia ischemia group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normothermia ischemia group (P<0.05). Conclusion Profound hypothermia exerts a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function of mitochondria in the hippocampus after global ischemia in rats. 相似文献
3.
硫酸镁对改善实验性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硫酸镁对创伤后大鼠脑线粒呼吸功能变化,并探讨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进一步应用镁离子治疗创伤性损伤提供依据。方法 本实验采用BIM-Ⅲ型小型多功能生物撞击机造成大鼠中型颅脑损伤,用氧电极法分析线粒体呼吸功能(呼吸Ⅲ态,Ⅳ态和呼吸控制率),并行透视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1)未治组伤后24、72小时呼吸Ⅲ态和呼吸控制率明显下降;治疗1组呼吸功能有所恢复;治疗2组呼吸控制率及呼吸Ⅲ态较治疗1组有显著升高(P<0.05),呼吸Ⅳ态稍有延长,但相差不显著。(2)电镜结果显示伤后未治组与治疗1组、治疗2组线粒体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但应用Mg^2 治疗后线粒体损害程度减轻。结论 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脑线粒体呼吸功能明显下降。应用硫酸镁治疗颅脑损伤大鼠可明显改善脑线粒体呼吸功能,形态学(电镜)观察也发现线粒体损害减轻。治疗时间延长,呼吸功能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腺苷三磷酸酶6,8基因表达及线粒体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ATPase 6 ,8基因表达及线粒体功能的改变 ,为阐述休克肠道靶学说和线粒体能量代谢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 方法 2 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休克前组和休克 1,2 ,3,4 ,5h组。采用RT -PCR方法观察线粒体ATPase 6 ,8mRNA量的改变。用透射电镜观察、生物体视学测量线粒体形态 ,用Clark氧电极测线粒体呼吸功能。 结果 失血性休克 1,2h ,ATPase 6 ,8基因表达增强 ,以后渐减弱 ,至休克 5h表达最低 ,ATPase 6 ,8基因表达分别降为正常的 6 9.3%和 78.4 % (P <0 .0 1和P <0 .0 5 )。失血性休克 2h和5h ,线粒体平均截面积、长径、面密度、体密度均显著增加 (P <0 .0 1) ,休克 5h时分别为休克前的2 .0 ,1.4 5 ,1.4 7,2 .2 2倍。休克 5h ,线粒体比表面和数密度分别下降 32 %和 2 4 % (P <0 .0 1和P <0 .0 5 ) ,嵴和基质破坏明显。失血性休克后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和氧化磷酸化效率比休克前显著降低 (P <0 .0 1)。 结论 失血性休克时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ATPase 6 ,8基因表达下调 ,线粒体呼吸功能出现障碍 ,线粒体超微结构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5.
大鼠缺血后脑磷脂酶A2,线粒体磷脂含量及线粒体膜流动性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效液要色谱仪及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技术测定脑缺血再灌流时脑磷脂酶A2(PLA2)、脑线粒体磷脂含量及线粒体膜流动性改变,结果发现脑缺血20min及再灌流早期PLA2的活性显著增强,随着再灌流时间延长,PLA2活性明显下降;缺血20min再灌注1h组线粒体卵磷脂(PC)、脑磷脂(PE)、心磷脂(CL)含量与流动性降低,提示:线粒体磷脂含量与膜注动性密切相关,PLA2在与缺血性脑线粒体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脑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及白介素1-β转化酶(ICE)基因表达的变化,了解其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揭示TBI后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 于TBI模型上,运用组织原位标记凋亡细胞及免疫组化技术,观察TBI后1-14天大鼠大脑伤侧皮层、海马、白质等脑区细胞凋亡的发生及ICE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TBI后,伤侧大脑广泛存在凋亡现象,伤后1天即可出现凋亡细胞,3天达高峰,14天恢复正常;TBI后,ICE基因表达增高,其增高的时相与凋亡规律相似,ICE表达与细胞凋亡发生呈正相关。结论 细胞凋亡参与了大鼠TBI后脑细胞的死亡机制,凋亡是脑损伤后细胞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ICE基因在大鼠TBI后脑组织中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TBI后细胞凋亡发生的正向调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chy1 D-aspartate,NMDA)受体拮抗剂(MK-801液)对创伤后大鼠脑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MK-801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将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20只,创伤未治组(非治疗组)20只,治疗24h组(治疗Ⅰ组)20只,治疗72h组(治疗Ⅱ组)20只。采用BIM-Ⅲ型小型多功能生物撞击机造成大鼠中型颅脑损伤,用氧电极法分析线粒体呼吸功能(呼吸Ⅲ、Ⅳ态和呼吸控制率),并行透视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非治疗组伤后72h呼吸Ⅲ态和呼吸控制率明显下降;治疗Ⅰ组呼吸功能有所恢复;治疗Ⅱ组呼吸Ⅲ态和呼吸控制率较治疗疗Ⅰ组有显著升高(P<0.05),呼吸Ⅳ态稍有延长,但相差不显著。(2)与对照组比较,电镜结果示伤后非治疗组与治疗Ⅰ组、Ⅱ组线粒体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但治疗Ⅰ组、Ⅱ组线粒体损害程度减轻。结论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脑线粒体呼吸功能明显下降。应用MK-801治疗颅脑损伤大鼠可明显改善脑线粒体呼吸功能,电镜观察也发现线粒体超微结构损害程度减轻。治疗时间越长,呼吸功能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10.
目的 通过对大鼠脑损伤后早期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和结构的观察,探讨脑外伤早期微循环障碍形成的发生机制.方法 用改良Marmarous法建立大鼠闭合性脑损伤动物模型,伤后1 h、4 h、8 h、12 h、24 h、3 d及7 d分别自损伤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取10只大鼠取脑,5只行免疫组化、5只行荧光定量PCR测定脑血管内皮细胞活化标志物假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栓调节蛋白(TM)的表达变化.结果 大鼠脑损伤后TM和vWF在4 h开始表达,24 h达到峰值,7 d恢复正常.假手术对照组各时段TM和vWF的表达水平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损伤早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是早期继发性脑损伤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冻伤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冻伤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变的研究李凤芝,颜培华,刘友梅,杨增仁,张是敬冻伤损伤时,由于冻—融过程的物理因素及一系列生化改变导致冻伤组织微循环及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已被证明[1]。笔者旨在观察冻伤大鼠的VEC某些功能的改变,为进一步阐明冻伤的发... 相似文献
12.
大鼠经6和20Gy60coγ 线全身一次照射后,循环代偿功能尚好,动脉血压可保持在正常水平。20Gy照射后心输出量和小肠血流量早期明显增加,晚期急剧减少。200Gy照后心肌严重损伤,心输出量和心脏血流量早期即出现明显减少,循环代偿功能丧失,动脉血压呈进行性下降。300Gy照后可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心血管功能可发生200Gy照后更严重的变化。本文还讨论了心血管系统辐射损伤在放射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心血管功能变化的角度对急性放射病的分型提出了一定见解。 相似文献
13.
14.
有氧运动训练后大鼠横纹肌线粒体DNA含量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有氧运动训练能使肌肉组织产生适应性变化.从而提高运动耐力.本研究通过不同运动训练方案(无负重游泳3天.60分/天;7天,60分/天;12天,60分/天)、训练及注射钙鳌合剂(EGTA)、氧化剂(GSSG),观察大鼠骨骼肌、心肌线粒体DNA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运动训练3天后,骨骼肌线粒体DNA即表现为增加(57%),7天后降为42%.12天后即不再增加,而此时注射GSSG的训练大鼠线粒体DNA仍增加了26%;心肌线粒体DNA只有在训练12天并注射了GSSG才表现为增加(30%),说明改变细胞内的氧化应激的平衡(有氧运动训练及注射GSSC)可以影响线粒体DNA的生物合成.注射EGTA并训练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则表现为没有显著变化,而在心肌线粒体7天和12天后出现了DNA合成的抑制(-30%,-32%),说明细胞内外的钙平衡也会影响线粒体DNA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15.
支链氨基酸对运动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支链氨基酸(BCAA)对提高大鼠运动能力的作用,本实验取雄性wistar大鼠21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游泳对照组和游泳补充5%支链氨基酸饲料组.两个游泳组每天游泳训练l小时.10天后,游泳6小时,测定血和骨骼肌乳酸水平,测定骨骼肌糖原含量、骨骼肌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物(LP0)水平和线粒体膜的流动性以及线粒体矿物元素钙(Ca)、镁(Mg)、钾(K)含量.结果显示BCAA可抑制游泳运动后大鼠的血和骨骼肌乳酸的升高幅度,减少骨骼肌糖原的降低幅度与骨骼肌线粒体LP0的升高幅度,抑制骨骼肌线粒体膜流动性和矿物质元素Ca、Mg、K含量的下降.以上结果表明,BCAA可改善运动后骨骼肌线粒体功能,对抗运动性疲劳.可能有利于提高大鼠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运动性内源自由基对大鼠心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3,他引:47
为探讨长时间有氧运动至力竭时引起的自由基积累对线粒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本实验让大白鼠进行游泳运动至力竭,取心肌作为实验材料,研究力竭运动对自由基生成、线粒体膜通透性、线粒体内游离Ca2+浓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大白鼠游泳至力竭时,心肌线粒体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下降(P<0.05内自由基生成和清除失衡,自由基在体内积累,即运动性内源自由基增生。同时观察到琉基含量下降(P<0.01),NADH荧光值降低(P<0.05)利用Fura-2AM做为荧光探针还测到游离Ca2+浓度下降(P<0.05),提示自由基攻击膜上巯基,膜的完整性受到一定程度损伤,导致Ca2+外流。Ca2+浓度下降,削弱了Ca2+对线粒体内Ca2+──敏感脱氢酶的激活作用,抑制了线粒体氧化代谢,使还原当量(NADH)水平降低。而还原当量减少使膜上巯基更易受到自由基攻击,导致Ca2+进一步外流,形成恶性循环,结果是导致线粒体功能下降,机体产生疲劳。 相似文献
17.
脑损伤后凝血功能改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颅脑损伤能激活凝血系统造成所谓的“凝血病”(coagulopathy) [1 - 5] ,包括高凝状态和伴发的纤溶亢进 ,可严重影响颅脑损伤的预后。在脑外伤患者中有3 %~ 13%发生凝血病[4] 。研究脑损伤后的凝血改变有助于指导临床脑外伤的救治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一、发生机制在止血过程中外源性凝血途径是血液凝固启动的主要因素 :活化的Ⅶ因子和组织因子直接激活因子Ⅹ ,在钙存在的情况下 ,活化的Ⅹ和Ⅴ因子促使凝血酶原向凝血酶转化。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转化。目前认为脑外伤后形成高凝状态的主要原因是外源性凝血途… 相似文献
18.
大鼠脑缺血后高血糖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3H标记的α-氨基异丁酸(^3H-AIB)做为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指示剂,定量观察了高血糖大鼠脑缺血后BBB的变化。结果发现,在大鼠4血管阻断脑缺血20min,高血糖组BBB通透性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及非脑缺血对照组;正常血糖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提示高血糖能够加重BBB损害,BBB的损害可能是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性损害及脑水肿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地塞米松抑制白细胞功能可防治大鼠脑缺血性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梗塞后24小时,大鼠外周中性粒细胞活性增强;缺血区脑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严重;TTC染色后可见边界明显的脑坏死区。地塞未松可抑制脑缺血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吞噬化学发光增强,减少白细胞在缺血区的浸润,减轻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保护SOD活性,缩小梗塞范围。其抑制粒细胞功能激活与减轻脑缺血性损伤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提示:脑梗塞时,激活的外周白细胞能加重脑缺血性损伤;地塞米松抑制白细胞功能的作用可能是其防治脑梗塞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地塞米松抑制白细胞功能防治大鼠脑缺血性损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凝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梗塞24h后,大鼠外周中性粒细胞活性增强;缺血区脑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严重;TTC染色后可见边界明显的脑坏死区。地塞米松可抑制脑缺血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吞噬化学发光增强,减少白细胞在缺血区的浸润,减轻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保护SOD活性,缩小梗塞范围。其抑制粒细胞功能激活与减轻脑缺血性损伤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提示:脑梗塞时,激活的外周白细胞能加重脑缺血性损伤;地塞米松抑制白细胞功能的作用可能是其防治脑梗塞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