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6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其中10例有心肺复苏(CPR)史,CPR的发生时间、CPR所需时间、静脉溶栓结果、CPR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PR发生于症状开始后1.5~6h,平均为4.5h。CPR所需时间2~20min,平均为5.4min。10例患者再通7例,再通率为70.00%,脑复苏不全1例,应激性溃疡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AMICRP后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3):33-34
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运用溶栓治疗。方法对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少,且所有患者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部分患者疼痛消失。结论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相对安全、胸痛发作时间长不应是绝对禁忌证,应衡量利弊后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危重急症之一,其可发展为急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力衰竭,能在短时间内致患者死亡。溶栓疗法现已成为早期AMI患者的主要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危重急症之一,其可发展为急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力衰竭,能在短时间内致患者死亡.溶栓疗法现已成为早期AMI患者的主要急救措施.溶栓疗法可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使闭塞的血管再通,降低病死率.2009 年1月~2010年1月我院应用溶栓治疗40例AMI,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溶栓效果。方法应用国产尿激酶(UK)以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于30min内静脉滴注,进行经静脉冠脉再通(IVCR)疗法,以2项或2项以上的指标判定冠脉再通。结果36例获得再通,20例未通,再通率为64.3%(36/56)。结论应用UK进行IVCR简便易行,安全有效,适宜于基层医院用于抢救AMI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导管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6∽11月在本院住院并接受导管动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例,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并进行相应护理。结果 14例患者中完全再通8例(57.1%),部分再通5例(35.7%),未再通1例(7.1%);总有效率达92.9%(13/14);均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早期进行动脉溶栓效果显著、并发症少,进行及时、有效地护理是保证溶栓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12导联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抬高ST段回降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冠心病监护病房收治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且符合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标准的61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溶栓后60min内12导联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抬高ST段回降程度(以回降≥50%为标准)分为两组,A组(ST段快速回降组)36例,B组(ST段缓慢回降组)25例,比较两组间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心功能(Killp分级)不全的发生率、住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住院病死率。所有患者均于3周内做冠状动脉造影。结果A、B两组患者比较,B组心功能(Killp分级)不全发生率(48%)、住院恶性窒性心律失常发生率(64%)、住院病死率(16%)较高,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56%)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80%)较高(P〈0.01)。结论溶栓治疗后ST段缓慢回降患者,其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住院心律失常发生率、住院病死率较高,血管再通率较低,原因可能与冠状动脉存在多支病变及梗塞血管狭窄程度较重有关。 相似文献
8.
我科于1993年6~10月采用静脉滴注尿激酶溶解血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5例,根据血管再通判断标准,3例血管再通,再通率为60%,2例血管未通与溶栓距发病时间较长有关,提示溶栓治疗应早期开始,溶栓过程中及后均未发生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AMI成为威胁人们的健康的疾病之一,而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直接原因。因此,进行溶血栓疗法是治疗AMI的有效方法,用稀释的血栓溶解药物,使闭塞的冠状动脉重新恢复血流,缩小梗塞面积,以挽救频死的心肌。自1999年1月~2002年12月之间,将该疗法应用与临床,共用尿激酶溶栓36例,现将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9年1月~2002年12月间共36例,进行溶栓治疗,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70~50岁之间。前壁心机梗塞24例,下壁心机梗塞7例,侧壁心机梗塞5例。符合下例条件:①发病时间(以胸痛开始给药时间)小于6… 相似文献
10.
文献报道溶栓治疗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死亡率,而且静脉溶栓简单易行。国外报道硝酸甘油与rt-PA合用进行溶栓时,与梗死相关的冠状动脉的再通率降低,且冠脉再闭塞的发生率升高。本文通过观察硝酸甘油与尿激酶合用时相关冠状动脉再通情况,探讨其对尿激酶溶栓疗效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1997年7月至1998年7月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5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A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47~73岁(63±7.1)岁;对照组(B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46~71岁(64±6.9)岁。两组均符合溶栓标准:(1)持续性胸痛≥半小时,含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龄(≥75岁)急性心肌梗死(AMl)患者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9例高龄(≥75岁)AMI患者随机分成溶栓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溶栓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加口服阿斯匹林,对照组除不用UK外其余治疗均与溶栓组相同。结果血管再通率溶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62.5%及12.0%,P<0.05);溶栓明显改善了高龄AMI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61.3%及50.8%,P<0.05);溶栓显著降低了高龄AMI患者的住院病死率(36.0%对12.5%,P<0.05),降幅为23.5%;溶栓组未见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无禁忌症的高龄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可以增加其血管再通率,改善心功能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李珂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36-37
目的 评价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老年人(≥60岁)甚至高龄(〉7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81例AMI患者按年龄段分成[〈60岁(118例)、60~70岁(99例)、〉70岁(64例)]3组,并对其中163例老年AMI患者的近期预后进行分析(以同期未接受溶栓治疗的46例老年AMI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随年龄增加,血管再通率逐渐下降(P〉0.05),而病死率和出血反应有升高趋势(P〉0.05);对老年AMI患者慎用UK200万u,以免诱发脑出血;老年AMI患者溶栓组的病死率及治疗后主要并发症显著或非常显著地低于未溶栓组(P〈0.05或P〈0.01)。结论 老年甚至高龄AMI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近期预后,但剂量应偏小。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 A M I) 病人的临床治愈率,改善预后。方法:在发病年龄、性别、心梗部位、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监测手段接近( P> 005) ,应用国产尿激酶,对早溶组和晚溶组两组78 例 A M I 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早溶组和晚溶组,冠脉再通率725 % 和395 % ( P< 005) ;病死率5 % 和158 % ( P< 005) ;并发症早溶组明显低于晚溶组( P< 005) ;未见明显副作用。提示: A M I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是心肌再灌注的关键,时间越早,疗效越好,早期溶栓明显提高梗塞冠脉的再通率,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病人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以后长期应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心梗后生存率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临床资料已证实 [1 ,2 ] ,作为实现急性心肌梗死 (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再灌注主要手段的溶栓治疗 ,可明显降低病人病死率并改善幸存者的心功能。自从我国开始用溶栓疗法治疗心肌梗死以来 ,已经对尿激酶、链激酶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疗效进行了深入探讨 ,使心肌梗死病人病死率明显下降。本院心血管内科在 1998年 9月至 2 0 0 2年 8月间应用基因重组链激酶 ( r-S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43例 ,现就其临床溶栓效果作一报道。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43例 AMI病人 ,男性 3 6例 ,女性 7例 ,年龄 3 7~ 79… 相似文献
16.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资料已经显示,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的时间与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密切相关,尽管许多医院对AMI已经能够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但大多数的基层医院还没有具备条件,即使有条件的医院,对每个病例做到随叫随到有时也有困难。因此,目前在我国静脉溶栓仍然是救治AMI的主要治疗手段。我院急诊科在2004~2009年对75例AMI患者在急诊室内进行了应用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院前溶栓与院内溶栓治疗的时间、血管再通率、心源性休克及1年内生存率。方法应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8mg静脉推注,42mg90min内静脉滴入,同时配合普通肝素静脉应用)。结果经统计学处理,A组(院前溶栓组)比B组(院内溶栓组)溶栓时间提前了(150±120)min,血管再通率提高了14.47%,P<0.05,心源性休克减少了6.63%,P>0.05,1年内生存率提高了13.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比院内溶栓治疗争取了时间,降低了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提高了血管再通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机梗死患者的方法、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出血、心律失常发生、病死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在心电图梗死性Q波及血清CK、CK—MB变化,梗死后心绞痛发作,心电图ST段变化,心功能状态等方面差异显著。结论在无其他溶栓禁忌症情况下,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减少病死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