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连接蛋白43(Cx43)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择瘢痕疙瘩20例、增生性瘢痕23例、普通瘢痕18例、正常皮肤12例四组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原位杂交技术,从蛋白及核酸水平检测Cx43及Cx43 mRNA在四组标本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Cx43及Cx43 mRNA在增生性瘢痕和搬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少于普通瘢痕和正常皮肤(P<0.05).结论 成纤维细胞Cx43表达下调可能造成病理性瘢痕组织的成纤维细胞间缝隙连接细胞间的通讯异常,从而导致病理性瘢痕的发生,且Cx43表达下调可能是由于Cx43基因转录受到抑制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生物学特征及超微结构,阐明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与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细胞增殖、细胞形态、细胞遗传学特征及细胞超微结构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体外培养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与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率和形态学相同,细胞遗传学特征和超微结构相似。结论据此结果和其他学者的观点,认为建立体外培养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实验模型,可用于瘢痕防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低血清及白介素 1β(IL - 1β)对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对 6例瘢痕疙瘩、6例增生性瘢痕及 6例正常皮肤标本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及凝胶电泳方法 ,通过检测Bax、Bcl 2蛋白及特异性DNA梯形条带 ,对不同成纤维细胞在低血清中及IL 1β作用后的细胞凋亡进行了研究。结果 ①在低血清中 ,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Bax Bcl 2蛋白表达比值没有明显改变 ,但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出现程度较轻的细胞凋亡 ,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未见明显细胞凋亡 ;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出现细胞凋亡 ,且Bax Bcl 2比值升高 ,表明发生细胞凋亡。②IL 1β作用下 ,三者成纤维细胞均发生凋亡 ,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凋亡比正常皮肤严重 ,但Bax Bcl 2比值在瘢痕疙瘩升高 ,在正常皮肤降低 ,增生性瘢痕无明显变化。结论 不同的成纤维细胞特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生物学特征及超微结构,阐明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与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细胞增殖、细胞形态、细胞遗传学特征及细胞超微结构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体外培养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与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率和形态学相同,细胞遗传学特征和超微结构相似。结论据此结果和其他学者的观点,认为建立体外培养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实验模型,可用于瘢痕防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明确低血清及白介素1β(IL-1β)对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对6例瘢痕疙瘩、6例增生性瘢痕及6例正常皮肤标本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及凝胶电泳方法,通过检测Bax,Bcl-2蛋白及特异性DNA梯形条带,对不同成纤维细胞在低血清中及IL-1β作用后的细胞凋亡进行了研究。结果 (1)在低血清中,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Gax/Bcl-2蛋白表达比值没有明显改变,但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出现程度较轻的细胞凋亡,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未见明显细胞凋亡;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出现细胞凋亡,且Bax/Bcl-2比值升高,表明发生细胞凋亡,(2)IL-1β作用下,三者成纤维细胞均发生凋亡,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凋亡比正常皮肤严重。但Bax/Bcl-2比值在瘢痕疙瘩升高,在正常皮肤降低。增生性瘢痕无明显变化。结论 不同的成纤维细胞特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在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探讨Cx43及其构成的缝隙连接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取正常皮肤2例、正常修复组织2例、增生性瘢痕5例、瘢痕疙瘩5例,用特异性抗体(Cx43)作为标记物,用胶体金标记的IgG作示踪物进行免疫电镜观察Cx43的分布与表达,并对其进行定位,同时观察不同标本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Cx43在正常修复组织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胞浆及近胞膜上表达,且明显集中于粗面内质网;Cx43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表达明显减少,粗面内质网中见到少许Cx43金颗粒的聚集;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仅在胞浆中见到少许Cx43散在金颗粒。结论:成纤维细胞Cx43的表达下调可能是造成病理性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间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异常,从而导致病理性瘢痕发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几丁糖对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几丁糖对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用组织块法进行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几丁糖对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各组成纤维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几丁糖的浓度和细胞OD值改变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各组成纤维细胞G_0 G_1期的细胞百分比增多,S期G_2 M期的细胞百分比减少,减少率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S期G_2 M期的细胞百分比减少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几丁糖对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均有抑制作用,有望在瘢痕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神经酰胺在Fas介导的信号通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判断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as介导的死亡信号通道是否有阻断及阻断的具体位点,检测和比较FasMcab作用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内神经酰胺的变化。方法:取手术切除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各6例,通过细胞培养4-6代后,不同浓度梯度的FasMcab处理增生性瘢痕及瘢痕产假瘩成纤维细胞,在一定的反应体系内,抽提细胞内神经酰胺,与外源性32P-ATP反应,通过放射自显影,闪烁记数等半定量,定量地反应胞内神经酰胺的含量。结果: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随着FasMcab 浓度的梯度的增高,其胞内神经酰胺的含量不断增高;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各种浓度梯度下,胞内神经酰胺的含量无增加,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作为Fas介导的死亡信号通道中的第二信使,神经酰胺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内的产生有缺陷。因此,Fas介导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死亡信号传导阻滞是“上游”事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TNFR1和Bcl-2在病理性瘢痕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成纤维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影响.方法取手术切除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患者各15例标本,正常皮肤12例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检测,分析TNFR1和Bcl-2的表达及分布规律.结果 TNFR1在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中成纤维细胞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70%、3.23%和7.72%,TNFR1在正常皮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增生性瘢痕组和瘢痕疙瘩组,而瘢痕疙瘩组阳性表达率却又明显高于增生性瘢痕组,三组间阳性表达率相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Bcl-2在增生性瘢痕组(19.35%)和瘢痕疙瘩组(48.3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4.07%),三组间阳性表达率相互比较差异亦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Bcl-2的持续过表达可能是瘢痕疙瘩呈瘤样增生的原因之一.介导的死亡受体凋亡通路受阻及TNFR1介导核转录因子NF-kB的激活,表明TNFR1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具有双重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培养,生物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生物学特征及超微结构、阐明其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与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细胞增殖,细胞形态,细胞遗传学特征及细胞超微结构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体外培养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与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纤维生长率和形态学相同,细胞遗传学特征和超微结构相似。结论 据此结果和其他学者的观点,认  相似文献   

11.
The overproduction of fibronectin and type I collagen in keloids and hypertrophic scars implicates altered regula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components a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se wound healing pathologie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extracellular matrix gene expression during normal and abnormal wound healing. This study compared the content of fibronectin messenger RNA and rates of fibronectin protein biosynthesis in fibroblasts derived from normal skin, normal scar, keloid, and hypertrophic scar. Fibronectin expression was enhanced in cells from both normal and abnormal wounds relative to cells from quiescent normal skin. Matched pairs of normal and keloid fibroblasts from the same individuals were also compared, and three of the four pairs showed higher fibronectin expression by the keloid cells at the levels of messenger RNA and protein synthesis. This was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studies showing elevated steady state content of fibronectin in keloid cells relative to normal cells from the same individual. Fibronectin messenger RNA and protein content in the tissues from which these cells were derived was examined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se studies revealed that in vivo, the steady state content of fibronectin messenger RNA and protein was highest in abnormal wounds, less in most normal scars, and lowest in normal skin. Thus, fibroblasts from keloids and hypertrophic scars overexpressed fibronectin in vivo relative to normal skin and normal scar and retain this characteristic in vitro relative to normal skin. Although normal scars contained little fibronectin protein and messenger RNA, cultured fibroblasts derived from these scars had contents of fibronectin messenger RNA and rates of biosynthesis in vitro similar to those of keloid fibroblasts.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fibronectin regulatory pathway in scar fibroblasts is influenced by the tissue environment. These results are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the relationship of fibronectin expression in keloids, hypertrophic scars, and normal wounds in human being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雄激素受体 (AR)、雌激素受体 (ER)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周期调节蛋白D1(cyclinD1)、p16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探讨他们在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SP法 )对 30例瘢痕标本进行研究 ,以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 ,观察上述指标的表达。结果 正常皮肤及普通瘢痕成纤维细胞中所有指标均为阴性 ;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cyclinD1、p16、AR与正常皮肤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cyclinD1和AR的表达高于增生性瘢痕 ,且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p16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表达比增生性瘢痕为高 ,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病理性瘢痕中cyclinD1和AR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AR在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及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它可能是通过与其配体结合后促使与cyclinD1有关的基因表达而发挥作用的。在瘢痕疙瘩里可能存在cyclinD1的促细胞增生作用超过P16细胞抑制 ,所以细胞呈现持续增殖状态 ;而在增生性瘢痕里cyclinD1与p16可能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 ,细胞生长具有一定的自限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病理性瘢痕是创伤过度愈合的结果,以成纤维细胞的异常增殖、合成及分泌大量胶原和细胞外基质为特征,其形成机理仍不清楚。探讨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与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fos蛋白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并用图像定量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 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成纤维细胞中c-fos呈强阳性表达,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而与正常皮肤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中c-fos蛋白表达升高,存在c-fos癌基因的激活,可能参与了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增殖、胶原合成与降解以及对细胞因子的调控,并导致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病理性瘢痕是创伤过度愈合的结果 ,以成纤维细胞的异常增殖、合成及分泌大量胶原和细胞外基质为特征 ,其形成机理仍不清楚。探讨原癌基因c -fos的表达与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c -fos蛋白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并用图像定量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 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成纤维细胞中c-fos呈强阳性表达 ,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而与正常皮肤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中c -fos蛋白表达升高 ,存在c -fos癌基因的激活 ,可能参与了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增殖、胶原合成与降解以及对细胞因子的调控 ,并导致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的表达与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c -myc和c -fos蛋白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并用图像定量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 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成纤维细胞中c-myc、c -fos呈强阳性表达 ,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而与正常皮肤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中c -myc、c -fos蛋白表达升高 ,存在c -myc和c -fos原癌基因的激活 ,可能参与了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增殖或表型转化、胶原合成与降解以及对细胞因子的调控 ,并导致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