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了解成人Ph染色体阳性(Ph^+)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在预测疾病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中的价值。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MFC)技术对35例Ph^+ALL和59例Ph—ALL患者的标本(骨髓或外周血)进行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并分析其异常表达。结果显示:所有Ph^+ALL均为B淋系表达;Ph^+B—ALL患者CD34和CD13表达较Ph—B—ALL显著增高(P〈0.05),而CD38表达较Ph—B—ALL明显减低(p〈0.05);两组患者伴髓系表达比例分别为85.7%和61.O%,Ph^+B—ALL组显著增高(P〈0.05),表达的髓系抗原主要为CD13和/或CD33。结论:Ph^+ALL存在较为特征性的免疫表型,在成人B—ALL中CD34、CD13和CD38的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提示存在Ph染色体的可能,对于存在上述特征性免疫表型的成人ALL患者应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以上特征性免疫表型将有助于临床上对这组疾病进展迅速、预后差的亚型患者进行预测,并指导一临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
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h染色体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重要标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以及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均可有Ph染色体阳性[1]。我们采用流式细胞仪及一组单抗对40例Ph阳性急性白血病(AL)的免疫表型特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对骨髓坏死(BMN)的病因及病理过程复杂性的认识,了解髓系抗原阳性(My^+)及Ph染色体阳性(Ph^+)的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报道分析了1例以BMN为首发症状的My^+Ph^+B-ALL并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该病例临床特征复杂而多样,通过骨髓涂片和活检,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及FISH明确了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结论:My^+Ph^+B-ALL并发BMN是一种罕见疾病,应采取多种方法检查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4.
Ph染色体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的标记染色体 ,但亦可见急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淋巴瘤 ,和骨髓瘤等其他疾病。[1] 近年来 ,我院共发现Ph染色体阳性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病例。自 1997年 9月~ 2 0 0 1年 9月对 10 6例成人初治AML患者进行了染色体检查 ,发现Ph染色体阳性患者 6例 ,其中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15~ 6 3岁 ,平均 4 1.3岁。所有病例均按 1985年FAB诊断标准分型确认的AML。其中M44例 ,M52例。2 ) 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不加植物蛋白血凝素的短期培养…  相似文献   

5.
儿童与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儿童及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的异同.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97例初治ALL,其中儿童109例,成人188例.结果在成人T系ALL中,男性多于女性,在成人B-ALL中,女性多于男性,在成人伴髓系抗原表达ALL(My ALL)及CD34 ALL中均为女性多于男性,而在儿童中均未见显著差异.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CD34 在B系ALL中的表达均高于T系ALL;CD34 ALL伴髓系抗原(CD13或CD33)在成人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儿童,两者有显著差异;在成人ALL中伴My 明显高于儿童,两者有显著差异;在成人及儿童My ALL中CD34的表达显著高于My-者,且有显著差异;CD2 B系ALL均高表达CD34,且儿童比成人多见.结论 B-ALL在儿童及成人中的比率均高于T-ALL;在成人及儿童ALL中,CD34表达与B系ALL及CD2 B系ALL相关;在成人My ALL明显高于儿童;在成人My ALL及CD34 ALL中,以女性多见.  相似文献   

6.
50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免疫表型特征,并分析免疫表型与细胞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的关系。方法应用一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和CD45/SSC设门的三色流式细胞术对50例初治成人ALL进行免疫表型研究。结果 50 例ALL中42例B系来源,5例T系ALL,3例T/B混合型ALL。27例伴有髓系抗原表达(54%),髓系抗原主要表达CD13、CD33。大部分病例(90%)幼稚细胞均出现CD45的缺失及弱表达。细胞学形态学分析发现所分析病例中FAB-L1占多数(67%)、L2 27 %。2例L3其免疫表型为B-祖细胞及成熟B细胞表型。20例存在染色体异常,其中6例染色体数目异常,涉及的异常为 8、-X、-7、-11、-4、、6和、13。染色体结构异常最多见为t(9;22),且均伴有髓系抗原的表达。结论 ALL免疫表型不是单独的诊断标准,其与细胞形态学及遗传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索关于Ph染色体阳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all)治疗的文献,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0~2005.7)和SUMSEARCH(截止2005.7)关于Ph Aall治疗的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对照试验.结果未检索到系统评价,检索到1篇随机对照试验和8篇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显示,Ph Aall预后极差,化疗和骨髓移植是治疗此病的两种主要手段;常规化疗效果差,格列卫联合hyper-CVAD的化疗方案有一定的优越性,但骨髓移植仍是目前可望治愈本病的唯一方法.结论格列卫联合hyper-CVAD的化疗方案可提高Ph Aall的缓解率和无病生存率,但骨髓移植仍是治疗此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219例成人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免疫分型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诊断与预后的价值已得到公认。本文总结了我所对219例初治成人AL免疫分型结果。 材料与方法 病例 219例AL,按FAB分型,124例AML,95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免疫表型差异。方法 应用ABC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选用一系列的淋巴细胞相关抗原的单抗对169例初发ALL与38例CLL患者进行淋巴细胞表面抗原检测。结果 B-ALL患者白血病细胞的CDl9、HLA-DR阳性率较高,T-AL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以CD7、CD5与CD3阳性率较高,CL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除了以CDl9、CD20、CD22阳性率较高外,CD5也有明显表达。结论 对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对于区别细胞类型,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评价联合伊马替尼的和常规的化疗方案治疗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了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07年7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32例Ph^+ALL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G显带技术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核型进行了分析,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细胞表面的免疫标记,对比了联合伊马替尼化疗组与传统的常规化疗组之间的缓解期、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表明:32例Ph^+ALL患者均表达B细胞及造血干/祖细胞免疫学标记;伴髓系抗原表达21例,占65.6%;遗传学分析显示,单纯Ph^+27例,伴附加染色体异常5例。联用伊马替尼化疗组的DFS期为(14.3±4.7)个月,OS期为(22.6±6.8)个月;常规化疗组的DFS期为(7.2±2.9)个月,OS期为(10.7±3.8)个月。两组间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Ph^+ALL成年患者免疫表型均为B细胞,表达造血干/祖细胞抗原,常伴有髓系抗原的表达;遗传学上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联用伊马替尼化疗能够在不显著增加相关副反应的基础上延长非移植患者缓解期及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联合伊马替尼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 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的疗效。对我院2007-2008年Ph+ALL患者3例所进行的allo-HSCT联合伊马替尼治疗效果进行了小结。3例Ph+ALL中1例接受同胞全相合移植,另2例为单倍体相合移植,移植前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3例患者在移植前后不同时间接受不同疗程的伊马替尼治疗,同时应用RT-PCR方法监测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水平。随访日期至2009年10月21日。结果表明:3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未出现严重移植相关并发症;移植后bcr/abl融合基因处于低转录水平并逐渐转阴。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伊马替尼是Ph+ALL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对1例Ph+ALL患者进行了血常规、骨髓像、胸片、头颅CT扫描和细胞遗传学等检查,并先后给予DVCP、善唯达及格列卫联合诱导化疗.患者在骨髓抑制期发生侵袭性肺、脑曲霉菌感染,给予伊曲康唑、两性霉素等抗真菌治疗,进行了开颅病灶引流术.经过上述综合治疗,患者获得缓解,肺、脑曲霉菌感染临床治愈.结论:Ph+ALL是一种常规方案化疗效果差的特殊亚型,格列卫联合化疗是其较好的治疗方案.由于临床真菌检出率低,早期经验性选用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并结合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肺、脑曲霉菌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一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间接免疫我法分析85例初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免疫表型,观察儿童ALL髓系抗原表达及其与临床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儿童ALL髓系抗是性率达21.2%,以CD13和CD33阳性常见,T系ALL系与B系ALL髓系抗原表达无差异(P〉0.75)。T/B混合ALL中髓系抗原表达率较高(7例中3例阳性)。ALL-L2与ALL-L1髓系抗原表达无差异(P〉0.05),髓系抗原阳性ALL与髓系抗是性ALL临床生物学特征,染色体数量及其结构变化均无差异(P〉0.25),髓系统抗原性病例完全缓解(CR)率低于阴性病上内复发率高于阴性病例,但均无差异(P〉0.05),结论提示,儿童ALL髓系统抗原表达与缓解率无关,T/B混合ALL的髓系统抗原的表达较高,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79例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leukemia,Ph AL)的细胞遗传学和相关临床表现及预后,联合应用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骨髓细胞染色体G显带技术(morphology,immunology,cytogenetics,MIC),对1991年10月-2003年12月住本院的79例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进行了随访。结果表明:Ph AL总的检出率为6.9%,其中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Ph ALL)56例,检出率18%,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myeloidleukemia,Ph AML)10例,检出率1.2%。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mixedacuteleukemia,Ph MAL)13例。56例Ph ALL中52例免疫表型为B细胞型。10例AML中,包括M14例,M2、M4和M7各2例。13例Ph MAL中12例混合表达髓系和B淋巴细胞系表型,另1例为髓系、T淋巴细胞系混合型。总的染色体附加异常检出率为54.4%,附加异常较多涉及到的染色体包括:7号、双Ph染色体、 8等。Ph ALL组和Ph MAL组缓解率为57.0%,Ph AML组无1例达到缓解。Ph ALL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同期正常核型ALL对照组(P<0.05)。Ph ALL、Ph MAL组总的中位生存期均为10个月,Ph AML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分析成人CD20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lineag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存情况。回顾性总结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04年5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19例成人B-AL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存情况。结果表明:119例成人B-ALL中CD20阳性40例(33.61%),CD20阴性者79例(66.39%),CD20阳性组和CD20阴性组男性患者比例分别为72.50%和50.63%(p0.05),CD20阳性组和CD20阴性组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数分别为(27.35±30.29)×109/L和(50.11±81.72)×109/L(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肝脾、淋巴结和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发病时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水平、髓系抗原表达、Ph染色体、超二倍体和正常核型比例、4周内完全缓解率、诱导死亡率和复发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曲线生存率分析显示,CD20阳性组和CD20阴性组成人B-Lin ALL的中位总体生存(OS)时间分别为11.0个月和12.0个月,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28%和2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2)。结论:CD20在成人B-ALL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分布、外周血白细胞数相关,与其它临床特点无显著相关性,对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一种常合并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异常的恶性血液疾病,其中合并费城染色体(Ph)和(或)BCR/ABL(breakpoint cluster region/abelson)融合基因呈阳性的ALL,统称为Ph+ALL,预后极差.对其采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阐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克隆性重排的发生及其异质性。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荧光双脱氧核苷酸末端终止法以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对25例经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确诊为B-ALL患的IgH基因克隆性重排进行了测序研究。结果:25例患中有24例(96%)IgH基因发生了克隆性重排,其中54.2%(13/24)为单克隆性重排,45.8%(11/24)为寡克隆性重排。根据同一个体不同寡克隆CDR3区的同源性,这些寡克隆可分为不相关(54.5%)、部分相关(27.3%)和完全相关(18.2%)。结论:25例B—ALL患的IgH基因中96%发生克隆性重排,其中54.2%为单克隆性重排,45.8%为寡克隆性重排,个体的寡克隆之间54.5%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