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聂秀芬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3):1029-1030
随着各种流行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控制医院感染已成为当今医院管理的一项重大课题,医护人员带菌的手通常是医院感染传播的主要媒介。医护人员的双手细菌种类和数量往往较其他人群多,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的手接触患者,细菌或病毒可直接传播给患者,比空气传播更具有危险陛。因此,要控制医院感染必须加强对医护人员手的管理。洗手是阻断疾病传播,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  相似文献   

2.
手的清洁和消毒是降低医院感染最基本、最简单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医护人员和病人手的消毒问题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关注[1,2].有关资料显示,医护人员通过手传播细菌造成的感染占所有原因的30%[3].因此,医护人员正确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传播,保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为此,对我院医护人员在操作前后,使用普通流动水洗手或消毒情况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3.
护理人员是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的具体执行者。其手的清洁消毒是否符合卫生部的卫生学标准更是直接影响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及护理质量。医院感染可通过医护人员的手直接或间接传播,并且这一途径比空气传播更具危险性…,有报道由于医护人员手的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因此洗手消毒是阻断医护人员经操作导致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4.
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医务人员的双手是病原菌最主要的传播媒介。其传播病原体造成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的30%[1]。故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洗手意识,加强手卫生监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本研究通过对山西省省直不同规模医院的医护人员手消毒效果进行7年动态监测的资料分析,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各种新的诊治医疗仪器和新药物的临床应用,使院内感染日趋严重,不仅造成病人住院日延长,经济支出增加,而且也直接威胁着病人的什么和健康,影响了医疗质量. 一医护人员手的污染 1、在医院感染传播途径中,医护人员的手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据有关资料报道,护士为病人进行晨间护理,医师给病人体检和换药,从他们的双手采样、培养带菌率为100%.还据报道,婴儿室护士抱婴儿前未洗手的感染率为2.65%,洗手后降至为1.24%.  相似文献   

6.
手是传播各种微生物最主要的媒介,一个人的手上通常有3.9×105~4.6×105的细菌,每进行一次操作,可能增加100~1000个细菌。文献报道[1],由医护人员手传播细菌造成的医院感染占所有原因的30%,比空气传播的危险性更高。而护理人员每天要进行多项操作,手成为了微生物传播的最主要媒介,也是间接导致住院患者时间延长、病死率及病残率增加的重要原因。所以,控制医院感染就要从洗手抓起,而洗手也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而目前,护理人员洗手合格率低,洗手后再污染,洗手依从性低的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7.
医务人员的手经常直接或间接地同污染物品或病人接触,在医院内感染的传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做好手部皮肤的清洁消毒对于控制院内感染,降低感染率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对病人及医务人员具有双向保护作用。为了解本院医护人员手的消毒情况,于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对200名医务人员手的细菌污染情况及消毒效果进行了观察对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孙向丽  姜春爱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3):1779-1780
大量流行病院调查证明:医院感染通常是直接或间接经手传播的,医护人员接触带菌病人,极易成为病菌载体,再次与其他病人接触,可能发生经手交叉感染,增大医院感染传播几率。据统计调查显示由医务人员洗手不彻底,导致细菌传播而造成感染占医院感染发生率的30%。采用肥皂加流动水洗手,可使手上的细菌数量减少60%~90%,基本上达到清除细菌的要求。为了加强对医护人员手清洁及消毒效果的管理工作,降低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特将2000年2月至2003年2月期间对本院重点科室医护人员手的微生物监测情况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对2000年2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卫生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以手污染传播细菌而造成引起院内感染的例子,让我们医务工作者无论是为了保护患者还是保护好自己的健康,都必须认真洗手,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结论 认真正确的洗手,做好手卫生对预防院内感染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护士由于工作性质,每天跟病人打交道,必须执行各种操作,如输液、注射、协助换药处置及处理各种被污染的物品等。空气污染、利器伤、接触感染等危险因素随时都要面对,病毒和细菌就像无形的杀手,随时威胁着护士的身体健康。因此加强职业暴露的防护,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应做好以下的有效防护措施。1洗手护士工作中操作较多,接触病人的频率高,手污染的机会最多,经计算护士洗手应不少于35次/d。用肥皂和清洁剂洗手,可使手的细菌减少90%,但是洛阳市综合医院用普通手拧式水龙头洗手后,医护人员手消毒后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77.66%[1],那么洗手技术是关…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感染问题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引起医院感染的原因很多,医护人员为病人做诊疗和护理,手是接触传播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最重要媒介,是造成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而手卫生是最基本、最简便、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病原微生物传播的手段,是降低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加强手卫生,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保证病人安全,已为全球所关注.我院制定了手卫生的相关制度,加强了医务人员尤其是新上岗职工手卫生知识的培训,使手卫生与院内感染的相关知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临床科室的洗手设施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医院感染管理科对科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有督查记录.特别是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门如血透室、新生儿病房、手术室、供应室、口腔科、胃镜室等科室的医护人员的手卫生采取不定期的暗访、考核、总结、反馈.以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因素很多,而手卫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医务人员手的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最直接的传播途径,医院的病人作为病原体传染源虽然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和治疗,但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也尤为重要,医务人员在各种医疗护理操作中要特别重视消毒隔离制度,严格遵守各项医院感染的管理规章制度,做好自身双手的清洁和消毒.  相似文献   

13.
有资料显示,由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近几年对手的卫生学研究表明,在为患者进行不同操作项目后,粘到手上的细菌数可多达105.107ofu/cm2,正确的洗手方法可使细菌减少103cfu/cm2.因此,规范洗手方法,保证洗手效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是阻断因医务人员操作而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散发、流行或暴发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各种诊疗、护理活动都离不开医护人员的手,所以它可能成为病原菌重要的传播媒介。卫生部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对洗手的指征、步骤、方法、监测等要求做了相关的规定,但笔者于2007年9月一2008年8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洗手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洗手方法、时间、频度各有不同,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某医院外科医生手卫生、规范性和依从性现状,探讨提高外科医生手卫生规范性和依从性的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白班实施诊疗活动的外科医生60人次,观察记录查房查体、诊疗或换药等六步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的频次,操作规范性以及洗手与卫生手方法选择的正确性,并对实施手卫生的操作者进行手部涂抹采样细菌学监测.结果 外科医生手卫生执行率为61.66%,洗手规范性为73.80%,洗手与手消毒正确率为69.77%,细菌检测洗手合格率为78.57%,手消毒为96.65%.结论 外科医生卫生手依从性和规范性均较低,对卫生手导致的院内感染缺乏认识和重视,应加强院感知识和手卫生知识培训和手卫生操作指导,预防医生手导致的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5.
刘少飞  郑燕莲  庄如音 《海南医学》2010,21(11):127-129
目的调查口腔科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和手卫生的认知及洗手的依从性情况,分析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及手卫生和院内感染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样调查口腔科的30名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和手卫生的认知。结果大多数医护人员已经具备了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在工作中积极进行预防和控制,一些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发生及控制工作有错误认识;个别医务人员对手卫生操作的依从率较低。结果口腔科医院感染疾病的发生与医护人员的手部带菌状况密切相关,口腔科医护人员应重视手部卫生,提高洗手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手卫生是当前医院感染管理中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医护人员在各种医疗、护理操作中,手频繁接触患者而被污染,是各种病菌传播的媒介,若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不佳,则可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1].本文结合我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执行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防范对策. 1 我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 我院院感管理科已将手卫生作为院感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加强规范洗手设施,在各临床科室配备了先进的洗手设施,如均安装了脚踏式洗手装置,使用专用洗手液和一次性纸巾.然而院感管理科在日常检查中发现,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不佳,能自我约束并按照《手卫生规范》完全执行的医护人员不足4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强手卫生管理对急诊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的影响。方法对急诊医护人员加强手卫生管理,建立三级监控网络科内设立手卫生小组、加强手卫生培训、改进手卫生设施、建立洗手检测制度等措施,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选择2013年1-3月未实施干预的急诊医务人员59名作为对照组,2013年4-6月在同科室工作的59名医护人员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人员手卫生规范知识考核、六步洗手法操作考核、卫生手消毒细菌数检测。结果实验组手卫生规范知识和六步洗手法操作考核合格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而卫生手消毒细菌群落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加强手卫生管理可提高急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通过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可提高手卫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保证洗手效果,减少手部细菌数,避免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8.
崔俊梅 《包头医学》2006,30(3):48-48
1医护人员的准备①自我防护,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要带帽子、口罩,穿工作服,要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②手的消毒: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手与病人有频繁直接的接触。因此,在接触病人前后均要按普通洗手法认真洗手,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后,须用“健之素”消毒液泡手并清洗,洗手时要注意皮肤,手指间缝隙深处,因为这些部位细菌易于藏身并在其中繁殖,洗手是阻断医护人员经操作导致疾病传播的关键环节。2病人的准备①皮肤的准备:静脉输液、静脉注射、皮内注射是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的操作,在操作前要做好皮肤清洁,对体力劳动者油垢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19.
贺惠娴 《吉林医学》2011,(36):7853-7854
目的:分析城镇医疗护理人员手卫生消毒的意义和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手卫生消毒的意义和措施调查表,对6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60名医护人员中知道严格的洗手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的有48名。8.3%的护理人员认为戴手套可替代洗手或手消毒,94.2%知道六步洗手法,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和护理操作前后洗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洗手能有效去除手部的大部分细菌,防控医院感染。管理者应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与监管,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医院感染是当今世界公共卫生关注的重点.医院感染大部分为接触性传染,医护人员的手为病原菌重要传播媒介,由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洗手是解决医护人员手污染、预防和控制病原菌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