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PCI)手术效果.方法 将2003年10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158例女性AMI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M组,67例)和非糖尿病组(ND组,91例),于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PCI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①糖尿病组患者血脂异常、未绝经患者、前壁AMI百分比均显著高于ND组(分别为41.8%和25.3%、28.4%和11.0%、68.7%和49.5%,P<0.05).②糖尿病组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者显著高于ND组(59.7%和41.6%,P<0.05),糖尿病组3支病变率显著高于ND组(79.1%和45.1%,P<0.01).③PCI即刻成功率、术中无复流发生率、住院期间PC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PCI治疗女性AMI合并糖尿病患者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的疗效。方法将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中心从1995年12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1337例AMI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771例)和非老年组(<60岁,566例),于发病24h内行急诊PCI,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冠脉造影特征、PCI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老年组有高血压、糖尿病、典型心绞痛等病史患者显著多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女性、非ST段抬高型AMI、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显著多于非老年组(P<0.05);而非老年组吸烟和有高脂血症病史患者显著多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3支病变率为63.8%,显著高于非老年组的52.5%(P<0.01)。从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PCI即刻成功率、无复流发生率、造影剂用量、术后住院时间在两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心绞痛复发、再次心肌梗死、缺血性靶血管重建及非心脏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是老年AMI患者很好的可供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Amplatzer肌部室间隔封堵器封堵室间隔穿孔(VSR)和同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脉支架术联合介入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VSR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6例患者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AMI并发心尖部VSR,出现心原性休克后均予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机械通气支持.于3周后行室间隔封堵术,同期完成PTCA及支架术.结果 6例子Amplatzer肌部室间隔封堵器成功封堵VSR,2例有少量残余漏;同期冠状动脉造影3例患者为前降支中段及回旋支局限性狭窄,分别予植入1~2枚支架,另外3例患者为多支多段狭窄,未予以植入支架;3例并行支架的患者存活出院.结论 应用Amplatzer肌部室间隔封堵器封堵VSR同期行PTCA及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AMI并发VSR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CI对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糖尿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的老年AMI合并糖尿病患者135例,分为女性组46例,男性组89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GRACE评分、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男性组比较,女性组高脂血症显著升高(80.43%vs 62.92%,P=0.037),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偏低(4.35%vs 20.22%,P=0.027);GRACE积分高危比例显著升高(45.65%vs25.84%,P=0.019);术后TIMI 3级血流和心肌灌注3级显著偏低(P<0.01);置入支架的直径显著偏细、长度显著偏长[(2.8±2.3)mmvs(3.1±0.4)mm,(28.5±3.7)mmvs(21.4±4.3)mm,P<0.05]。女性组平均住院时间、梗死后心绞痛、住院期间再梗死、严重心律失常、Killip>Ⅲ级心功能和30d病死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P<0.01)。结论老年女性AMI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和心肌灌注低,并发症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351例,分为老年组273例,高龄组78例。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老年组单支病变明显高于高龄组,双支、3支病变及合并左主干病变明显低于高龄组(P<0.05,P<0.01)。高龄组置入2个以上支架数、住院期间择期再次PCI、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和≥KillipⅢ级心功能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P<0.01);2组住院时间、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期间再梗死、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30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诊心脏介入(PCI)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发病12小时内行急诊PCI。共植入支架48支:前降支25支,右冠脉18支,回旋支4支,左主干1支。结果28例术后血流达TIMIⅢ级,2例即刻达TIMIⅡ级,术后1例患者死于脑出血。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成功率高,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特点及急诊介入治疗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将228例行急诊PCI的AMI患者分为老年组(n=116例)和非老年组(n=112例),分别对两组的临床特征、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非老年组明显短于老年组(P0.01);入院到球囊扩张平均时间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置入2个以上支架数、住院期间二次PCI和梗死后心绞痛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再梗死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严重心律失常和泵功能KillipⅢ级以上明显多于非老年组血(P0.01),但两组间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30d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AMI行急诊PCI治疗并发症高于非老年患者,但并不增加近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2岁。糖尿病(2型)史20年,胆石症、胆囊炎病史8年。因反复发作上腹、右上腹痛,高热、黄疸、胸闷就诊。无明显心前区痛及高血压病史。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一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实验室检查示细胞增高、阻塞性黄胆、肝功能损害。临床诊断为胆石症、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经控制感染后,在全麻下行择期胆囊摘除术,术中血压120~160/80~90mmHg,心率120~140次/min,手术顺利。术后人住ICU病房,心率150次/min无心前区疼痛。心电图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胸导联QRS波幅较前明显减小,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功酶、谷草转氨酶、羟丁酸脱氢酶均显著增高,诊断为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后出现胆源性败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支气管肺炎、胸膜炎等。经积极救治,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9.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仅可以恢复血流灌注,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心功能,还能降低死亡率.特别是老年AMI患者直接PTCA比慢性闭塞血管病变PCI成功率更高[1].现对我院89例老年AMI患者采取急诊PTCA 支架术,取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是否为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414例老年AMI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治疗和并发症发生率,并对可能影响老年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组患者女性较多,多伴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心功能≥KiuipⅢ级者较多,急性期再灌注治疗率较低。糖尿病组患者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16.5%VS8.6%,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Killip分级、再灌注治疗均为影响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是影响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住院期间病情,预后以及病死率的差异,方法:选择1994-1999年间住院糖尿病心肌梗死患18例(A组),并与同期住院非糖尿病心肌梗死患92例(B组)作比较。结果:糖尿病AMI患心肌梗死症状严重,病死率高,病死率与心肌梗死前血糖水平有关,结论:糖尿病患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需积极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对2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伴2型糖尿病者和52例不伴有2型糖尿病者的研究显示,并发糖尿病者无胸痛、多支和远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概率明显高于不伴糖尿病者。经皮介入治疗老年AMI伴糖尿病者仍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STR)和冠状动脉造影心肌呈色分级(MBG)评价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PCI后心肌灌注以及患者预后影响的价值。方法287例A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依据病史以及入院前是否接受药物和非药物降糖治疗的情况分为糖尿病组(n=95例)和非糖尿病组(n=192例)。所有患者分析心电图STR和MBG,并进行临床随诊。结果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年龄较大[(65±12)岁比(57±11)岁,P〈0.05]。两组PCI术后TIMIⅢ级血流的患者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多于非糖尿病组(MBG 0/156.0%比41.1%,P=0.019),ST段回落不全也多于非糖尿病组(43.2%比30.7%,P=0.038)。糖尿病组患者在随诊期间联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27.4%比16.1%,P=0.02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R=1.83,95%CI:1.04~3.36,P=0.01)。患者接受再灌注的时间(RR=3.63,95%CI:1.27~10.42,P=0.03)、ST段回落不全(RR=11.71,95%CI:1.53~38.70,P=0.03)以及MBG0/1(RR=1.16,95%CI:1.03~1.38,P=0.01)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结论糖尿病是AMI患者在成功接受介入治疗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出现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与患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单中心、前瞻性入选STEMI接受急诊PCI的患者451例,其中糖尿病患者93例,非糖尿病患者358例。比较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造影和介入治疗结果、术后1周和6个月心超随访左心室重构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症状至就诊时间显著延长[(399±106)min比(321±116)min,P=0.006],多支血管病变比例增高(65.6%比51.7%,P=0.02),但两组住院期左心功能相似。PCI后6个月心超随访发现,糖尿病组患者左心室重构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29.0%比17.3%,P=0.01)。糖尿病(RR 2.10,95%CI 1.31-4.79, P=0.02)、前壁心肌梗死(RR 2.13,95%CI 1.31-4.19,P=0.03)及多支血管病变(RR 2.85,95%CI 1.73-4.67,P=0.01)是STEMI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随访显示,糖尿病组患者因心力衰竭诊断而再次住院的比例增加(12.9%比8.1%,P=0.15)。左心室重构患者(23/89例)发生不良临床事件比例显著高于无左心室重构患者(25.8%比6.6%,P<0.001)。结论糖尿病是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左心室重构的高危因素,因此,制定糖尿病STEMI患者的综合干预策略,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是否为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136例AMI患者,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分为2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治疗和并发症发生率,并对可能影响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患者年龄较大[(65.5±10.3)比(62.4±11.8)岁,P<0.01],空腹血糖较高[(10.4±3.2)比(5.6±1.2)mmol/L,P<0.01],女性较多(46.4%比24.8%,P<0.01),多伴有高血压(49.9%比42.8%,P<0.01)和血脂异常(63.9%比58.7%,P<0.05),心功能≥KillipⅢ级者较多(11.3%比5.8%,P<0.01),急性期再灌注治疗率(22.3%比30.6%,P<0.01)和住院期间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64.5%比70.6%,P<0.05)较低。糖尿病组患者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14.4%比5.9%,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血糖、血脂异常、心功能Killip分级、再灌注治疗和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均为影响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是影响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近期疗效。方法109例STE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PCI组),并与178例同期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的STEMI患者(UK组)进行住院期间疗效比较。结果与同期溶栓治疗相比,急诊PCI胸痛缓解迅速,120min ST段回落明显,再灌注成功率高(P〈0.01);住院期间梗死后心绞痛(P〈0.01)、再梗死及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增加。结论急诊PCI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可进一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无胸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临床确诊的60岁以上老年人2型糖尿病无胸痛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A组,41例),老年2型糖尿病心肌梗死伴典型心绞痛患者(B组,49例)及非老年人2型糖尿病心肌梗死伴典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43例)。比较3组基线临床资料,发作至入院时间、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的主要临床表现、合并症、并发症、心电图特点,并比较院内病死率。结果 3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显示,A组较B、C组患者年龄大[(74±9)岁],糖尿病病程长[(18±5)年],合并疾病比例高,发作至入院诊时间长[(19±13)h](均为P<0.05)。C组男性较A、B组多(88.4%),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以呼吸困难、恶心呕吐、乏力、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室性心律失常较多见(34.1%)。ECG表现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较少(31.7%)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较多(48.8%),梗死部位为下壁(36.6%)和后壁(26.8%)较多。A组病死率为17.1%,B组为8.1%,C组为7.0%。A组病死率较B、C组高,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老年人2型糖尿病无胸痛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较大,糖尿病病程较长,合并疾病较多,临床症状多变,ECG表现为STEMI较少NSTEMI较多,梗死部位为下壁和后壁较多,病死率较高,临床应提高对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后侧支循环的形成及糖尿病对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侧支循环形成的情况及糖尿病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1996年12月-1999年12月阜外医院介入治疗中心收治的AMI后3个月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病变仍完全闭塞者共21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每例患者有无侧支循环形成、侧支循环形成的时间以及侧支循环与梗死相关病变部位、梗死前心绞痛和室壁瘤形成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合并(48例)与不合并糖尿病(162例)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不同。侧支循环的评价采用计分法。结果 AMI后2周内42.8%的患者可见侧支循环,第3周达60.0%,1个月时高达75.3%,说明AMI后2周即有侧支循环的形成,多数形成于3-4周。梗死后1-3个月左室造影显示有室壁瘤形成的11例非糖尿病AMI患者中只有2例可侧支循环(18.2%),而无室壁瘤形成的87例非糖尿病AMI患者中83例可侧支循环(95.4%)。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梗死后第4周方可见侧支循环。48例糖尿病患者侧支循环计分平均0.35,只有9例可侧支循环(18.8%);而162例非糖尿病患者侧支循环计分平均2.42,140例有侧支循环形成(86.4%)。结论 AMI后如梗死相关病变仍完全闭塞,绝大多数于3-4周形成侧支循环。室壁瘤患者很少形成侧支循环,糖尿病影响侧支循环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及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ACs合并DM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5)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抗凝等常规治疗;替罗非班组(n=47)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冠脉内注药20min后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及心肌灌注血流分级,术后8h、12h、24h的心肌肌钙蛋白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发生率。结果术后8h、12h、24h替罗非班组的cTnT、hs—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或P〈0.01)。冠脉内注药后20min行冠脉造影,替罗非班组IRA的TIMI及心肌灌注血流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替罗非班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0d内两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凝基础上合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ACS合并糖尿病患者,可明显改善心肌灌注,减少心肌损伤.减少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