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占庆华 《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2007,5(4):61-62
国内有研究表明,老年性痴呆患者照料负担可影响亲属的心理健康。为探讨老年性痴呆患者一级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护理提供依据,对58位老年性痴呆患者一级亲属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心理护理干预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情绪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情绪影响。方法对223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予以心理干预。2组亲属在干预前后分别给予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定,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2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2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其负性情绪,使其更积极地协助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人工流产中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把136例人工流产病人分成实验组68例,对照组68例,实验组术前予以信息疗法、矫正认知、松驰疗法等心理学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术前未予任何干预。然后观察术中、术后病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可减少人工流产病人的痛苦及紧张,改善病人的焦虑、抑郁心理,降低疼痛、降低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对入组的30例精神分裂症患儿亲属定期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干预前后进行心理卫生状况调查。结果 心理干预前与国内常模比较SCL-90总分及焦虑、抑郁、强迫症状、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干预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较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结论 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儿亲属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心理干预对脑中风患者心理障碍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使脑中风患者尽快恢复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我们对住院的脑中风患者进行了心理调查 ,并在临床治疗护理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经CT诊断为脑中风患者 45例 ,其中男 3 6例 ,女9例 ;年龄 45~ 64岁 ,平均年龄 5 4 7岁。对照组 3 9例 ,男 3 2例 ,女 7例 ;年龄 44~ 63岁 ,平均年龄 5 3 1岁。无明显影响情绪的疾病。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1 2 方法1 2 1 评分方法 通过回忆追溯、心理会谈、行为观察、动态了解分析患者心理演变过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 相似文献
6.
突发灾难事件中遇难者亲属的心理危机干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突发灾难事件中遇难者亲属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对武警福州指挥学院1072山洪灾难中遇难者亲属进行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和效果评估。[结果]8名遇难学员的47名亲属都不同程度地减轻了焦虑,增加自信,社会功能恢复,能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平安地踏上归途。[结论]突发灾难事件会给遇难者亲属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损害,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可帮助个体和家庭度过危机,减少创伤,恢复身心平衡。 相似文献
7.
古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8)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心理状况干预效果。方法将126恶性肿瘤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63例患者采用传统护理,干预组患者63例采用传统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SDS评分和SAS评分。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依从性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SDS评分和SA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2组患者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依从性均明显提高,且干预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心理状态,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段的心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0名,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名,两组都给予常规整体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进行3个不同时间段(08∶00;15∶00;20∶00)心理干预,持续30 d。结果干预后经过调查,研究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与社会关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间段的心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有明显的影响,能有效提高自理能力,间接缓解焦虑抑郁症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惊恐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惊恐障碍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为期4周的对照研究,分别实施医院常规治疗护理(对照组)和医院常规治疗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研究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在4周心理干预后HAMA评分(7.83±3.12)分,对照组(11.42±4.02)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HAMD评分(19.45±3.92)分,对照组(18.67±4.33)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SCL-90评分中焦虑、抑郁,躯体化以及人际关系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在改善惊恐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改善认知及应对方式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肿瘤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成年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执行常规入院、出院指导;心理干预组由责任护士分别在入院当天、术前2d、术前1d、手术当天、术后1d、术后5d、出院前1d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和训练指导.比较两组按期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按期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平均住院天数、患者满意度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平均住院天数,提高惠者满意度,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1.
神经症患者家庭的情感表达方式及心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家庭的情感表达方式及其心理机制。方法对88例神经症患者和家属采用费氏情感表达量表将其分为高情感表达组34例和低情感表达组54例,并于入组时和随访9too末进行评定。同时采用大体评定量表评定患者的总体病情。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结果两组家庭的情感表达方式入组前后无显著变化;父母和女性家属在情感过分参入、赞扬、热情和敌对方面显著高于配偶与男性家属,而配偶的批评显著多于父母;患者9mo末对治疗的主动性好于入组时,疾病急性期和缓解期的监护方式、日常生活、对外关系入组前后均以主动性为主。结论本研究支持情感表达的归因模型,不支持相互作用模型。 相似文献
12.
13.
冠心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冠心病病人心理反应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并从改善应对方式、加强社会支持、优化人格特征等角度提出了护理干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了126名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家属,应用SPSS中的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中有99名家属SCL-90总分>160,焦虑、抑郁、烦躁等负性情绪的出现与患者家属的年龄、患者住院的次数、患者的家庭收入和患者家属对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的了解有关.结论:患者家属的年龄越大,家庭收入越低,以及对疾病知识了解越少,家属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术前心理干预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下良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需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4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干预组(n=42)和对照组(n=42),术前准备及常规护理两组相同,干预组在术前3d给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焦虑情况、依从性、心率和血压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焦虑情况明显好转、依从性较好、心率和血压基本恢复正常、平均住院天数减少。结论: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先天性心脏病息儿术前普遍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及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改善患儿的不良心理行为,使其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治疗,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 对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00例OSAHS患者进行SCL 90心理量表测评,并着重分析焦虑、抑郁得分与PSG指标的相关性,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OSAHS患者整体心理状况较正常人差,其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较国内常模高(P<0.05),且不同病情程度的OSAHS患者心理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患者焦虑、抑郁得分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微觉醒指数(MAI)、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睡眠总时间比(TS90)呈正相关(P<0.05),与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快动眼睡眠(REM)及深睡眠时间占比呈负相关(P<0.05)。结论 OSAHS患者整体心理状况较正常人差,病情程度不同的患者心理状况也存在差异,其焦虑、抑郁得分与慢性夜间缺氧、睡眠片段化及睡眠结构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
訾希存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33):34-35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难治愈的慢性炎性反应性皮肤病,根据1984年全国范围流行病调查[1]显示,我国银屑病发病率为0.123%,其中90%以上为寻常型.银屑病的心理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家庭环境的好坏、家庭成员的情绪气氛和行为表现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影响.由于皮损影响美观,且复发率高,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进一步加速了银屑病的发展和复发.因此在药物治疗银屑病的同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干预,改善其家庭环境,增进患者与家属相互沟通表达情感的能力,是促进患者皮损恢复和减少病情复发的必要手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