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MCF-7乳腺癌细胞系,筛选并鉴定MCF-7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方法:应用乳腺癌培养基在无血清的条件下悬浮培养MCF-7乳腺癌细胞系。通过无血清培养筛选乳腺癌细胞系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将其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观察分化。应用单克隆形成实验、表面标志检测、HOECHST33342染色检测来确定培养出的细胞中肿瘤干细胞的比例及其培养后肿瘤干细胞含量的变化。结果:乳腺癌MCF-7细胞系中有约2.12%的肿瘤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能够存活、增殖,形成自由漂浮的细胞球。细胞球可连续传代,若重新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中可重新贴壁分化,贴壁分化后细胞形态与直接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培养的MCF-7无明显差别。流式细胞仪表面标志检测,细胞球中约含83.13%表达CD24^-CD44^+的细胞,HOECHST33342染色提示细胞球中约含10.06%的侧亚群(sidepopulation)细胞。结论:MCF-7细胞系可在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悬浮生长,并维持细胞系。该细胞系中含有比例较低的具有增殖和分化能力的乳腺癌干细胞相关亚群。表面标志以及HOECHST33342检测差异提示细胞球中仅约1/8细胞具有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3)
目的探讨人胎盘羊膜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 AMSCs)向乳腺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转化后,对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间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收住的80例产妇的足月剖腹产胎儿羊膜。MCF-7单独培养或Transwell小室共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SCs共培养组即试验组,MCF-7细胞MSC培养基组为对照组,MCF-7常规培养组为对照组2。采用RT-qPCR检测共培养后h AM-MSCs向CAFs转化及CAFs相关特征标志物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和腱生蛋白-c(tenascin-c)的基因表达。对共培养后的肿瘤细胞进行细胞EMT相关标志及肿瘤特性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共培养试验组MCF-7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与MSCs共培养能明显促进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结论人胎盘羊膜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干细胞与乳腺癌的放疗抵抗性和化疗耐受性有关,特定表面分子标志与不同乳腺癌分子分型相关.目前,针对乳腺癌干细胞的抑制剂正逐步进入临床试验研究并在临床上使用.乳腺癌干细胞同时也是转移的源泉,它和循环肿瘤细胞之间存在一些共同点.总之,探究乳腺癌干细胞的各种特性有利于开发其在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干细胞与乳腺癌的放疗抵抗性和化疗耐受性有关,特定表面分子标志与不同乳腺癌分子分型相关。目前,针对乳腺癌干细胞的抑制剂正逐步进入临床试验研究并在临床上使用。乳腺癌干细胞同时也是转移的源泉,它和循环肿瘤细胞之间存在一些共同点。总之,探究乳腺癌干细胞的各种特性有利于开发其在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6.
乳腺癌干细胞是乳腺癌组织中具自我更新能力与级别分化潜能的细胞.最近研究发现乳腺癌治疗失败和复发与乳腺癌干细胞的存在有很大的关系,乳腺癌干细胞特有的表型分离为阐明肿瘤起源的相关信号通路找到一种方法,这为根治肿瘤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肿瘤可能是由肿瘤干细胞和其所处微环境产生,而肿瘤干细胞由正常干细胞突变而来.乳腺癌干细胞是第一个在实体瘤中被鉴定的肿瘤干细胞,人们采用多种策略成功分离出乳腺癌干细胞,对其生物学行为的认识正逐渐深入.乳腺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分化等特性受到微环境和许多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如何靶向治疗乳腺癌干细胞,最终根治乳腺癌,正逐渐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研究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8.
肿瘤不仅是基因病,也可能是一种干细胞疾病。肿瘤干细胞的发现将对现有的肿瘤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认识产生重要影响,给传统治疗带来极大挑战。现综述目前乳腺癌干细胞的发现、分离、可能相关的信号分子机制、内分泌调控特征及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肿瘤不仅是基因病,也可能是一种干细胞疾病。肿瘤干细胞的发现将对现有的肿瘤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认识产生重要影响,给传统治疗带来极大挑战。现综述目前乳腺癌干细胞的发现、分离、可能相关的信号分子机制、内分泌调控特征及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肿瘤是由肿瘤干细胞异常增殖、分化而形成,常规放化疗仅能消灭增殖期的非致瘤性肿瘤细胞,使肿瘤缩小甚至消失。然而,肿瘤干细胞和普通干细胞一样,对放化疗等方法具有较高的抵抗能力,当治疗停止后,肿瘤干细胞可再次增殖形成肿瘤。目前研究已证实乳腺癌中存在乳腺癌干细胞,并且乳腺癌干细胞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乳腺癌干细胞不但介导乳腺癌组织对放化疗的抵抗,还关系到乳腺癌的转移和复发,所以有必要针对乳腺癌干细胞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就乳腺癌干细胞的分离鉴定、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及其治疗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据估计,2009年美国有192 370名女性被诊断患有乳腺癌,40 170名女性因乳腺癌而死亡.在我国,乳腺癌亦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ligand,TRAIL)诱导MCF-7乳腺癌细胞系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单药紫杉醇组、单药TRAIL组和联合给药组1(同时给予紫杉醇和TRAIL)、联合给药组2(先给予TRAIL再给予紫杉醇)、联合给药组3(先给予紫杉醇再给予TRAIL)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V—FITC/PI染色法检测不同给药方案对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法检测紫杉醇对MCF-7细胞TRAIL受体——死亡受体(deathreceptor,DR)4与5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紫杉醇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提高而增强,呈剂量依赖性;MCF-7细胞对TRAIL呈一定程度的耐药;联合给药组1(同时给予紫杉醇和TRAIL)与紫杉醇单药组1、TRAIL单药组1比较无协同作用(CDI=1.00,〉0.85);联合给药组2(先给予TRAIL再给予紫杉醇)与紫杉醇单药组1、TRAIL单药组2比较亦无协同作用(CDI=0.87,〉0.85);联合给药组3(先给予紫杉醇再给予TRAIL)与紫杉醇单药组2、TRAIL单药组1比较可见协同作用(CDI=0.46,〈0.75)。先给予紫杉醇再给予TRAIL联合给药组(联合给药组3)较单药组凋亡细胞数目多。紫杉醇可诱导MCF-7细胞DR5表达上调,而对DR4表达水平无影响。结论紫杉醇与TRAIL联合可协同抑制MCF-7细胞生长,机制可能与紫杉醇诱导的死亡受体5mRNA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3.
“肿瘤干细胞”学说的提出为肿瘤包括乳腺肿瘤在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乳腺肿瘤干细胞正确的分选纯化是研究的关键,其分选主要历经侧群细胞分选、无血清悬浮培养、细胞表面分子标记分选、ALDEFLUOR试剂盒检测乙醛脱氢酶1高活性分选法4个阶段;由于化疗会富集肿瘤干细胞,部分学者把化疗耐药也作为一种分选的方法。目前有关乳腺肿瘤干细胞分选结果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标志物CD44+CD24-、ALDH1+之间。哪种分选方法或标志物的选择更适宜分选乳腺肿瘤干细胞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证实人类乳腺癌MCF-7细胞系中存在ALDH+乳腺癌干细胞,并研究ALDH+乳腺癌干细胞体外增殖、侵袭能力等生物学特性。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从MCF-7细胞中分离并培养ALDH+ 乳腺癌干/祖细胞,通过划痕试验、MTT法生长曲线测定、以及Transwell法等检测ALDH+乳腺癌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MCF-7细胞系中,CD-/low24 CD+44 细胞比例约为1.4 %,ALDH+ CD-/low24 CD+44 细胞比例约为1.2 %; ALDH+乳腺癌干细胞与CD-/low24 CD+44 细胞两者的生长曲线基本一致;CD-/low24 CD+44 ,ALDH+ CD-/low24 CD+44 组细胞划痕区细胞间距离明显缩短,其迁移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且两群干细胞之间存在差异;Transwell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low24 CD+44 、ALDH+ CD-/low24 CD+44 两组细胞有大量细胞过膜,三组MTT检测吸光度值分别为1.05±0.098、1.56±0.075、1.67±0.032。结论 MCF-7细胞系中存在CD-/low24 CD+44 和ALDH+ CD-/low24 CD+44 乳腺癌干细胞,ALDH可以作为鉴定乳腺癌干细胞的分子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Hedgehog (HH) signaling pathway is a classic signaling pathway which controls embryonic development. Recent studies show that HH signaling pathwa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umori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cancer. Breast cancer stem cell (BCSC)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malignant tumor metastasis, relapse and treatment resistance. HH pathway plays crucial roles in maintaining the characters of BCSC, and will probably become a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 of breast cancers.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毛蕊异黄酮在体外对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毛蕊异黄酮作用MCF-7细胞,并设未处理阴性对照组及17-雌二醇(17-estradiol,E2)阳性对照组。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的情况,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影响,并通过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测定细胞中Bcl-2、Bax的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低浓度的毛蕊异黄酮(2、4和8μmol/L)促进MCF-7细胞增殖,而高浓度毛蕊异黄酮(16和32μmol/L)抑制MCF-7细胞增殖,并且呈剂量依赖性。同时,低浓度的毛蕊异黄酮能减少MCF-7细胞凋亡率(P<0.05),并且显著降低Bax表达水平,增加Bcl-2表达水平(P<0.05)。结论:毛蕊异黄酮在低浓度时能促进MCF-7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毛蕊异黄酮的雌激素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细胞周期中 G0-G1期细胞比例以及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 G 超家族成员2(ABCG2)、CD44+CD24-/low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经空芯针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的初治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化疗前后乳腺癌细胞周期中 G0-G1期细胞比例及 ABCG2、CD44+CD24-/low 含量的变化。结果患者化疗后ABCG2为(25.10±1.50)%,CD44+CD24-/low 为(36.40±3.80)/105,G0-G1期细胞比例为(70.50±1.50)%,均高于化疗前的(15.88±1.22)%、(25.00±3.40)/105、(60.65±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8.685,P <0.05;t =9.226,P <0.05;t =8.898,P <0.05)。所有患者完成4个疗程的化疗后,cCR率、cPR 率、SD 率分别为18.3%(11/60)、73.3%(44/60)、8.3%(5/60)。结论新辅助化疗后患者肿瘤细胞发生周期阻滞,肿瘤干细胞比例上升,疗效确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