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神经放射学的发展 ,颅底肿瘤的定位诊断更加精确[1] 。对于累及中颅窝底、海绵窦的鞍旁脑膜瘤和累及眶、视神经管的鞍上脑膜瘤 ,由于其位置深 ,解剖关系复杂 ,侵蚀颅底并向颅底外生长等 ,传统手术入路切除肿瘤多因显露病灶不佳 ,脑牵拉严重及不便于清除被侵犯之颅底而受限制。近 3年来 ,作者采用经眶颧额颞下联合入路对鞍旁脑膜瘤、部分鞍上脑膜瘤行手术治疗 ,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4例 ,女 7例。平均年龄为4 0 .6 (13~ 5 8)岁。 10例肿瘤位于鞍旁 ,其中 4例位于内侧蝶骨嵴 ,2例位于外侧蝶骨嵴 ,3例位于全蝶骨 ,…  相似文献   

2.
正鞍旁脑膜瘤(parasellar meningiomas)是指肿瘤基底位于鞍旁的脑膜瘤,包括起源于前床突、蝶骨嵴内侧或海绵窦的脑膜瘤~([1])。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视力视野障碍、精神障碍、内分泌功能障碍等。鞍旁脑膜瘤往往挤压、环绕甚至粘连颅底动脉,与眶上裂、视神经、动眼神经、海绵窦等关系密切。其位置深,瘤体血液供应异常丰富,术后并发颅内血肿、神经功能损伤、脑脊  相似文献   

3.
苑玉清  游潮  刘翼 《华西医学》2005,20(4):627-628
目的:探索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11例中、小型鞍结节脑膜瘤.结果:11(100%)例全切除,所有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眶上锁孔入路可以提供足够的颅内外操作空间对鞍区病变进行切除;方法简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鞍旁脑膜瘤的MR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经临床、影像及手术病理证实的鞍旁脑膜瘤病例的MR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资料,分析鞍旁脑膜瘤病灶部位、形态及信号特征。结果MR平扫、增强发现30例鞍旁脑膜瘤,发生部位单发于一侧鞍旁海绵窦26例(累及同侧眼眶4例,累及翼腭窝3例),发生于双侧鞍旁海绵窦1例,颅内多发脑膜瘤合并一侧海绵窦脑膜瘤3例。结论应用合适的扫描技术,尤其是增强冠状位MR能很好的显示鞍旁脑膜瘤的发生部位、病灶大小、范围、信号特征,对周围邻近结构的累及状况,为临床手术和放疗定位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我科用该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12例鞍结节脑膜瘤。结果 12例(100%)全切除,所有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微创,手术安全性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鞍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2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鞍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42例全切(Simpon Ⅰ,Ⅱ),16例次全切(Simpon Ⅲ),4例大部分切除,术中去骨瓣减压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早期出现同侧动眼神经瘫12例,滑车和外展神经功能障碍8例,对侧肢体轻瘫4例.肿瘤未全切的20例患者中有11例术后行放射治疗.随访3~38个月,动眼神经瘫恢复5例,滑车和外展神经功能恢复3例.肢体活动障碍恢复2例,4例术中去骨瓣减压的患者有2例已行颅骨缺损修补.全切病例中,10例患者有肿瘤复发,4例行二次手术,6例行放射治疗,失访4例.结论 鞍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良好,但鞍旁脑膜瘤与颅底血管神经关系密切,所以手术操作要精细.  相似文献   

7.
鞍结节脑膜瘤占颅内脑膜瘤的5%~10%,属于神经外科有挑战性的课题。Cushing报告,此类肿瘤起自鞍结节和交叉沟并在视交叉下生长,手术有一定的难度,在手术上配合上对护士的要求比较高。我院神经外科采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切除治疗该类肿瘤患者,术中护士的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锁孔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区肿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通过锁孔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5例鞍区脑膜瘤病例,其中鞍结节脑膜瘤3例,前床突脑膜瘤2例,总结其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病变均通过眶上锁孔显微手术全切除(Simpson Ⅰ级),术后出现尿崩2例,脑性盐耗综合征1例,均通过治疗约1~2周好转,所有病例视力及视野缺损术后改善.结论 锁孔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鞍区肿瘤的较好方法.能更微创地全切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早期诊断,手术入路技巧。方法对苏大附一院39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科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结论CT或MR检查对鞍结节脑膜瘤早期确诊提供了帮助。根据肿瘤的大小及生长方向确定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是鞍结节脑膜瘤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经颅底扩大翼点入路开颅术是将翼点开颅术向颅底方向的进一步扩大。包括眶上翼点入路、颧弓翼点入路和眶翼弓入路。本探讨该入路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经扩大翼点入路切除颅底肿瘤30例。观察术中显露情况及手术效果.并就该入路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进行探讨。结果:所有病例术中病灶显露良好。无1例出现脑牵拉损伤。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及大部分切除5例。术后死亡1例,其余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扩大翼点入路切除颅底肿瘤具有显露好、脑牵拉轻的优点。适用于中颅底、鞍旁肿瘤、颅眶沟通瘤及部分自中颅底向后颅底或颅外生长的肿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48例颅底脑膜瘤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肿瘤主体所在部位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显微操作切除肿瘤。适当病例术前进行栓塞,残余肿瘤采取伽马刀治疗。结果病变切除达到Simp-sonl、2级病例所占百分比为:鞍结节及鞍旁脑膜瘤79%(11/14),前床突及蝶骨嵴内侧脑膜瘤62%(16/26),岩斜区及蝶岩斜区脑膜瘤63%(5/8),病死率为4%。结论根据肿瘤大小与部位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操作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正>鞍结节脑膜瘤(TSM)起源于鞍结节或其周边3 cm内组织恶变,是临床常见的颅内脑膜瘤,早期主要表现为视力障碍,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1])。由于TSM处于颅脑深部位置,生理解剖复杂,且其周围包含血管、下丘脑、视神经、海绵窦、垂体柄等重要组织,肿瘤较大者常压迫邻近组织和器官,手术视野狭小,严重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2])。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扩大术野,对TSM患者肿瘤的完全切除及并发症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TSM的手术入路包含额下入路、翼点入路、冠状开颅前纵裂入路、眶上锁孔入路等多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经额眶翼点入路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方法及经验.方法 鞍区肿瘤患者19例,采用经额眶翼点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完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8例,全组无死亡病例.平均随访24个月,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熟练掌握规范的手术入路、局部显微解剖以及外科显微手术技巧才能保证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4.
张敬泉  李劲松  陈坚 《新医学》2011,42(5):298-301
目的:探讨鞍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巧及手术疗效。方法:采用翼点和扩大翼点入路行显微手术治疗29例鞍旁脑膜瘤患者。结果: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肿瘤全切21例、次全切5例、部分切除3例,平均手术时间4.5h。术后发生动眼神经麻痹5例,1例仍有癫痫发作,对症处理及抗癫痫治疗后好转。该组无手术死亡。5例次全切者术后行放射治疗,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35个月),5例患者的视力明显好转,3例患者癫痫发作消失,2例肢体活动改善,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采用翼点和扩大翼点入路,利用显微技术可以明显提高肿瘤全切率。对于无法全切的肿瘤,可考虑姑息手术后行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颅底及颅鼻眶沟通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与颅底重建的适应证及手术入路选择。【方法】总结本院收治的110例前颅底及颅鼻眶沟通脑膜瘤,经头颅CT或MRI扫描确诊,据肿瘤大小、部位选择不同的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并行颅底修复重建。【结果】镜下全切除肿瘤88例,次全切除17例,大部分切除5例;临床痊愈85例,好转23例,死亡2例。随访79例,肿瘤复发5例,行第2次手术切除。【结论】对于此类患者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必要时颅底修复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鞍旁病变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鞍旁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了10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旁病变的MRI征象.结果垂体瘤42例,脑膜瘤19例,颅咽管瘤7例,神经性肿瘤12例,胆脂瘤3例,转移瘤2例,鼻咽癌6例,脊索瘤3例,血管性病变8例.结论MRI能正确显示鞍旁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范围及周围结构的受累情况,且鞍旁病变具有各自的特征,因此,MRI对鞍旁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灌注加权成像(PWI)在鞍旁海绵状血管瘤和鞍旁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证实的6例鞍旁海绵状血管瘤和10例鞍旁脑膜瘤患者磁共振常规扫描、PWI及增强资料,测量肿瘤内最大局部血容量(rCBV)值与正常白质区局部血容量值并求两者的比值(nCBV),对两组间nCBV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常规和增强扫描在二者鉴别时,典型者可以明确诊断,部分不典型的诊断困难。但鞍旁脑膜瘤组nCBV(6.119±2.564)值明显高于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组nCBV(1.367±1.13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WI在鞍旁海绵状血管瘤与鞍旁脑膜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鞍上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近6年来鞍上脑膜瘤22例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把肿瘤按起源部位,大小和生长方向进行分类,手术经翼点入路10例,经双额和左额各5例,右额翼点联合入路2例,颅底重建1例,显微手术13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8例,大部分切除4例,死亡1例,脑内血肿2例,脑积水2例,侧脑室出血1例,随访17例,其中12例优,3例,1列一般,1例差,视力改善13例,稳定3例,恶化1例。结论:显微手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和视力改善率,颅内外沟通型肿瘤须行颅底重建,手术疗效取决于视神经,下丘脑,垂体柄和脑底动脉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经额眶翼点入路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方法及经验。方法鞍区肿瘤患者19例,采用经额眶翼点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完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8例,全组无死亡病例。平均随访24个月,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熟练掌握规范的手术入路、局部显微解剖以及外科显微手术技巧才能保证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0.
何暋  赖兰 《护理研究》2006,20(10):2765-2766
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广泛开展,微创手术已成为神经外科的发展趋势,其中经眶上锁孔入路将微创技术和颅底外科技术很好地结合用于鞍区肿瘤的手术中,不仅将额叶的牵拉降低至最低限度,同时显露较充分,操作路径也相应缩短,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与常规手术入路相比末增加术中肿瘤残留机会。我院2001年10月-2003年1月共开展此类手术25例,效果满意。现将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