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郝燕 《山东医药》2006,46(29):63-63
1999年6月~2003年12月,我院对26例外伤性错[牙合]患者采用固定矫治器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26例外伤性错[牙合]患者,男15例,女11例;年龄15~65岁,平均28.5岁。病程56d~3.5个月;平均63d。表现为恒牙列错[牙合]畸形、开[牙合]、深覆盖、反[牙合]及偏[牙合]等,或伴有牙齿缺失、折裂和张口受限等症状,不能正常咀嚼。X线下颌骨正、侧位片和曲面断层片检查示26例为多发骨折,骨折部位为颏部、体部和髁突,大部分表现为不利型骨折线伴移位。  相似文献   

2.
作者从1982年开始,采用两种活动修复设计,修复254例上前牙缺失兼第三类深复(牙合)的患者,效果良好。一、方法1.带翼式托牙:适用于1~2个上切牙缺失,咬合间隙在1mm左右,或通过磨改下前牙切缘获得1mm间隙者。在654|156腭侧作一小基托,用压扁之18号不锈钢丝与人工牙相连。此托牙系利用654|456腭侧之牙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本地区800名18~22岁男性青年的(牙合)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深覆(牙合)的发生率为25%。作者提出,消除长期咀嚼硬食的不良习惯,不仅是预防青少年(牙合)发育异常的必要条件之一,也为预防牙周病、颞下(牙合)关节紊乱综合征及牙齿病理性磨耗的发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三度深覆(牙合)、超(牙合)、个别上前牙缺失患者,一般采用固定桥、压缩托牙或后牙做(牙合)垫,同时修复上前牙治疗。但该法有碍美观,修复体大,异物感明显,且受年龄限制及进食时不能戴义齿等缺点,故不易被患者接受。笔者根据患者口腔情况,设计腭侧无基托,缺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分析初步评价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的矫治机理,为临床应用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应用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对12例成人错(牙合)畸形患者(年龄21~49岁)进行了矫治,其中安氏Ⅰ类轻度牙列拥挤4例,安氏Ⅱ类1分类深覆(牙合)深覆盖5例;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3例;非拔牙病例8例,拔牙病例4例(单个下颌牙)。不用排牙实验和复杂的托槽间接粘接技术,不使用不锈钢方丝,只使用热激活超弹性镍钛圆丝、不锈钢圆丝或澳大利亚钢丝,配合颌间牵引及链状皮圈等其他辅助装置用于调整上下颌间关系、关闭拔牙间隙及作一些简单的控根运动。通过7项代表颌骨及牙齿垂直向及矢状向变化的X线头影测量指标来评价该技术矫治前后患者颅颌牙面的变化情况。结果安氏Ⅰ类错(牙合)矫治前后除上前牙唇倾度外,其余头影测量结果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后上下切牙间角从矫治前109°提高到矫治后126°,变化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表明上前牙唇倾度和上下切牙间角的变化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所有病例在获得绝对隐形矫治目的的同时,也取得了满意的矫治效果,矫治时间11~19个月。结论应用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除安氏Ⅰ类牙列拥挤外,安氏Ⅱ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后前牙唇倾度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故其对成人轻度骨性错(牙合)的掩饰性治疗及牙弓内非大范围移动牙齿的非拔牙病例或个别拔牙病例的矫治均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1990年以来,我们收治牙裂患者35例(年龄13~72岁),其中显性牙裂14例,隐性21例。第一磨牙裂26例,第一、二前磨牙裂6例,前门牙裂3例(均有外历史)。主要表现为咬(牙合)不适或咬(牙合)痛及冷热刺激痛、侧击痛等。显性牙裂以咬(牙合)痛常见,多表现为刺痛,查体可见牙冠裂纹或劈裂的牙片。隐性牙裂主要表现为咬(牙合)不适或冷热刺激痛等,一船检查很难发现裂纹,易误诊为其它牙病。 治疗方法及结果:21例隐性牙裂中,12例直接行裂纹充填(其中盖髓3例),6例行牙髓治疗,3例行根管治疗,均给予金属全冠修复。所有患牙均调低(牙合)关系。1年后夏查,除1例套冠脱落牙齿松动Ⅲ°而拔除外,其余牙冠均无症状而得以保留。14例显性牙裂中,5例因牙冠劈裂至龈下而予以拔除,另9例均行根管治疗,患牙套以金属全冠,调低(牙合)关系。1年后复查,4例无症状而患牙得以保留,3例因原有症状加重而自行拔除,2例复查时仍有咬(牙合)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海口市老年牙周炎患者的牙齿缺失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海南省人民医院牙周科因牙周炎导致牙齿缺失而就诊的268例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268人,男138人,女130人,共计缺牙数2 237颗,其中前牙522颗,后牙1 715颗,平均缺牙数为(8.35±6.42)颗。老年牙周炎缺失牙数与年龄、居住地、经济收入、学历、口腔卫生状况(吸烟、刷牙次数、刷牙时间、是否使用菌斑控制器及定期进行口腔卫生检查)、自身因素等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海口市老年牙周炎患者牙齿缺失较多,需要针对不同的老年患者制定个性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微螺钉种植体矫治后牙锁(牙合)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  马文盛 《山东医药》2007,47(32):120-121
选择在我院行微螺钉种植体矫治后牙锁[牙合]患者30例,分别在上颌锁[牙合]牙齿的腭侧,下颌锁[牙合]牙齿的颊侧植入微螺钉种植体。用橡皮链牵引,力值150g左右,平均治疗4个月。结果所有患者牙齿均牵引到位,与对颌牙齿建立了良好的覆[牙合],覆盖关系。认为应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矫治后牙正锁[牙合],避免了牙齿的伸长,方法简单、高效。  相似文献   

9.
成年人及老年人龋病状况十年纵向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成年人与老年人龋病的自然发展过程以及与牙齿缺失的关系,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1984年对20岁以上成年人587人的口腔状况进行了检查,1994年随访复查440人,2次检查由相同的检查人员完成,对龋病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各年龄组在10年内均有新龋损形成,新增龋补牙数(DFT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0年间所观察人群共丧失2114颗牙齿,占初查时存留牙齿总数的18.9%。初查时无龋牙10年后缺失10.8%,釉质龋牙缺失17.9%,而牙本质深龋牙齿的缺失高达76.0%。结论 龋病是影响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牙齿的缺失与初查时龋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如不积极改善口腔卫生和(或)进行干预,因龋病而丧失的牙齿数将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从而影响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自 1994年始 ,笔者对 2 3例老年牙列缺损患者采用稳定式夹板可摘义齿咬牙合重建的方法修复 ,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 2 3例均为男性 ,年龄 6 0~ 76岁。 2 3例中两侧前后磨牙缺失 13例 ,两侧后磨牙缺失 3例 ,两侧磨牙并有前牙缺失 7例。用稳定式夹板可摘义齿修复及牙合重建的方法修复。随访 2~ 5年 ,患者反映满意。修复方法 :1检查和调改咬牙合 :有重度磨损者一般均有高尖和牙合干扰存在 ,在取模前均需予以磨致、降尖及消除牙合干扰 ,尽可能达到工作模型没有高尖、锐尖和锐边。 2确定增高的垂直距离和正中牙合关系 :从…  相似文献   

11.
陈振宇  李江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4):3122-3123
牙列缺失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调查,65岁以上老年人患牙列缺损者在美国为26%,欧洲为15%~78%,印度尼西亚为24%,中国为11%。牙列缺失后,由于咀嚼功能的丧失,牙槽嵴失去牙齿的生理性刺激而加速吸收。全口义齿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14岁。4周前因车祸致下颌骨骨折在当地医院治疗,此次因上下牙对位不好而就诊。局部检查:颜面下1/3较长,前牙开(牙合)约1.5cm,后牙正锁(牙合)。X线片示下颌骨左侧颏孔区斜行骨折,后段骨折断端向上内错位,前段向下后方错位。当即用带钩的牙弓夹板固定于上、下颌牙齿,作颌间牵引复位,5日后咬(牙合)关系完全恢复正常,4周后解除固定,(牙合)关系正常,X线示下颌骨骨折端对位良好。 讨论:以往认为颌骨骨折应在伤后1周内行复位固定,否则断端有纤维骨痂形成,纠正困难。本例错位已4周,采用颌间牵引治疗仍获得满意效果。我们认为骨折4周左右骨折断端骨痂形成尚少,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固定正畸结合种植义齿矫治中老年患者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中老年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固定正畸方式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固定正畸结合种植义齿矫治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语言功能、牙齿美观度、咀嚼功能、舒适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固定正畸结合种植义齿矫治中老年患者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效果理想,有利于改善患者咀嚼功能,提高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2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牙齿缺失及修复有关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有关材料作为观察组,调查患者牙齿缺失及修复的有关情况,并收集100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该组患者存在的口腔疾病进行分析。在年龄、性别及职业等方面的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在牙列缺损病例数量、牙列缺失病例数量、牙齿未修复病例数量及固定与活动修复病例数量等方面,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而牙列完整病例数量、完全修复及种植牙病例数量等方面,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较高比例存在牙齿缺失情况,牙齿修复情况也不乐观。  相似文献   

15.
自1989年以来,我们对5例成人(18~25岁)颞颌关节功能紊乱(3例有不同程度下颌前伸),在以唇弓后向外展的基础上进行正畸治疗,经3~6个月矫正,临床效果满意。我们的体会是: 1.必须首先建立稳定的咬(牙合)关系,正畸治疗才能简便而有效。在一般情况下本病多采用选磨调(牙合)的方法来矫正牙列的咬(牙合)不调。但我们认为,咬(牙合)不调属功能性障碍,消除咬(牙合)中的干扰,稳定咬(牙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治器在矫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的优缺点。方法对2010~2013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自愿选择自锁托槽进行矫治的10例(拔牙病例4例,不拔牙病例4例,推磨牙向远中1例,牙周病1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治疗资料中有关治疗疗程、方法及疗效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矫治时间9~26(17±6.04)个月,矫治后上下[牙合]牙列排齐整平,磨牙关系及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牙尖窝及咬[牙合]关系良好。结论自锁托槽矫治器以其独特的结构降低了弓丝与托槽槽沟间的摩擦力,从而在轻力作用下使牙齿更为有效并迅速地排齐,缩短了矫治疗程,减轻患者疼痛感,是一种高效能的矫治器。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46岁。因左侧上颌经常牙痛,要求拔除。既往健康。检查:8(牙合)面深龋,探诊近髓,叩痛(-),冷、热诊( ),无松动;8缺失,余(-)。诊断:8急性牙髓炎、废用牙。拟在局麻下拔除8。取2%利多卡因5ml行上颌结节加腭大孔阻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情况,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9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诊治的26例糖尿病患者,设置成实验组。同期选取26名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调查并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牙周炎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情况。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两组研究对象在牙周炎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整体发生几率等方面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整体患病几率偏高,所以加强健康教育及口腔卫生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选择前牙反(牙合)患者94例,应用上颌(牙合)垫式活动矫正器矫正40例、口外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前牙反(牙合)16例、方丝弓、细丝弓矫治21例、MBT技术矫治恒牙列期安氏Ⅲ类错颌畸形17例.结果发现,上颌(牙合)垫式活动矫正器矫正2例因骨源性畸形失败,38例前牙反(牙合)解除;口外上颌前方牵引器使得15例前牙反(牙合)解除;方丝弓、细丝弓矫治21例患者矫治结束后,前牙反(牙合)解除;MBT技术矫治均达到前牙反(牙合)纠正.认为前牙反(牙合)的矫治要根据前牙反(牙合)的类型的严重程度,乳恒牙交替情况、错(牙合)畸形的病因、病史、临床检查、X线头影测量等情况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矫治方法,以获得较为理想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骨性Ⅱ类、Ⅲ类错(牙合)患者前牙弓的形态,为其矫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48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41例,正常牙合个体40例.分别测量其前牙弓相关指标.结果 男性Ⅱ类错(牙合)者下尖牙间宽度、下尖牙牙槽骨宽度小于正常(牙合)者,Ⅲ类错(牙合)者下尖牙区牙槽骨宽度大于正常(牙合)者,上前牙区深度、上颌前牙区深度与宽度比小于正常(牙合)者;女性Ⅱ类错(牙合)者下尖牙间宽度小于正常(牙合)者;Ⅲ类错(牙合)者上尖牙区牙槽骨宽度、上前牙区深度小于正常(牙合)者.结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下颌骨前部发育受限,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上颌骨前部发育受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