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检测高度稀释的顺势疗法药物山金车30C是否能够调节暴露于紫外线照射下的大肠杆菌的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的表达.方法:大肠杆菌在标准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阶段,然后接受亚致死剂量的紫外线照射(25和50 J/m2分别照射22.5和45 s).接受不同剂量紫外线照射的大肠杆菌分别与山金车30C及安慰剂30C共同培养,90 min后检测其DNA损伤情况及氧化应激状态.采用多种方法及指标如彗星实验、梯度凝胶电泳、细胞内活性氧生成及测量其他生物活性指标如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谷胱甘肽衡量DNA损伤情况及细胞氧化应激状态.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肠杆菌细胞紫外线损伤修复基因uvrA、B、C(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接受照射后的大肠杆菌出现了DNA损伤及氧化应激反应,表现为细胞内活性氧生成增加及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活性降低.与安慰剂组相比,山金车30C降低了大肠杆菌的DNA损伤及氧化应激反应,表现为细胞内活性氧生成减少及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活性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山金车30C上调了大肠杆菌细胞紫外线损伤修复基因的表达.结论:山金车30C能够通过上调紫外线损伤修复基因的表达修复紫外线引起的大肠杆菌细胞的DNA损伤,并通过减少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及调节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验顺势疗法药物Arsenicum Album 30C(ArsAlb30C)是否能够降低亚砷酸钠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毒性。 方法:将在标准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大肠杆菌暴露于低剂量砷剂下。1或2mmol/L亚砷酸钠单独作用于大肠杆菌作为对照,在此基础上加入ArsAlb30C作为治疗组,或加入按顺势疗法原则配置的乙醇作为安慰剂组。分别于45rain和90min后检测大肠杆菌的葡萄糖摄取量,细胞内己糖激酶、脂质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细胞内外亚砷酸钠含量,细胞生长情况,细胞膜电位,DNA损伤情况,细胞内活性氧、三磷酸腺苷及自由型谷胱甘肽含量,以及arsB和ptsG基因表达情况。实验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及盲法原则进行。 结果:暴露于亚砷酸钠的大肠杆菌的葡萄糖摄取量、细胞内活性氧、脂质过氧化反应及DNA损伤增加;己糖激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细胞内三磷酸腺苷及自由型谷胱甘肽含量降低;细胞膜电位降低且细胞生长缓慢;arsB和ptsG基因表达水平增高。ArsAlb30C作用后降低了亚砷酸钠对大肠杆菌的毒性,表现为抑制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和对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 结论:ArsAlb30C能够降低亚砷酸钠对大肠杆菌的毒性,证实了这一顺势疗法原则下高度稀释的药物的效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活性氧(ROS)升高的机制.方法用DCF—DA荧光探针测定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EVC)内ROS;用[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法测定细胞DNA合成率;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基因的表达.结果同型半胱氨酸诱导HUEVC的ROS水平升高并抑制细胞增殖.抗氧化剂TEMPOL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对HUEVC增殖的抑制作用.同型半胱氨酸抑制HUEVC的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氧化还原酶的基因表达.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小鼠胸主动脉中,过氧化氢酶、锰超氧化歧化酶和谷胱甘肽氧化还原酶基因表达均明显降低.结论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ROS产生导致HUEVC增殖抑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ROS升高与抗氧化酶基因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彭红娟  黎思毅 《吉林医学》2012,33(22):4761-4763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组织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的变化。方法:取10例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作为检测标本,并取8例视网膜脱离患者球结膜作为正常对照组标本,应用化学比色法,测定活性氧、丙二醛、谷胱甘肽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歧化酶活性。结果:翼状胬肉组织与正常对照相比,活性氧与丙二醛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谷胱甘肽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翼状胬肉组织处于较强的氧化应激状态,同时抗氧化能力明显降低,氧化应激可能在翼状胬肉中起重要作用,这为深入了解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鼠脾细胞DNA修复能力的增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发生与损伤可诱导的gadd45、gadd153基因表达的关联。方法:以紫外线损伤脾细胞DNA,用非程序DNA合成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测定DNA修复能力;用Northern杂交方法检测紫外线损伤后gadd45、gadd153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老年小鼠脾细胞DNA修复能力低于青年鼠,老年鼠gadd45和gadd153基因的紫外线损伤的可诱导性也低于青年鼠。结论:小鼠脾细胞DNA修复能力随增龄而下降,这种变化的发生可能与老年小鼠脾细胞在紫外线损伤后gadd45、gadd153mRNA表达的可诱导性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6.
活性氧的防御机制机体活性氧的防御机制分为非酶性防御、酶性防御和辅助性酶系统防御。也有人分为酶性活性氧消除系统[SOD(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减少活性氧生成量的抗氧化物质(预防性抗氧化物质)[血浆铜蓝蛋白、铁传递蛋白、亲血色球蛋白、血红素结合蛋白]以及消除形成的活性氧的抗氧化物质(连锁反应停止型抗氧化物质)[维生素C、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小鼠脾细胞DNA修复能力的增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发生与损伤可诱导的gadd45,gadd153基因表达的关联。方法;以紫外线损伤脾细胞DNA合成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测定DNA修复能力;用Northern杂交方法检测紫外线损伤后gadd45,gadd153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老年小鼠脾细胞DNA修复能力低于青年鼠,老年鼠gadd45和gadd153基因的紫外线损伤的可诱导性也低于青年  相似文献   

8.
过量的自由基特别是活性氧自由基(ROS),可以攻击包括DNA、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分子,产生多种不同氧化产物,对机体造成各种不良后果.DNA对活性氧特别敏感,ROS能引起DNA的多种类型损伤,可形成种类繁多的具有致DNA突变作用的碱基氧化产物,其中鸟嘌呤8位碳原子的氧化最常见,其氧化产物8-羟基鸟嘌呤被视为DNA氧化损伤的生物标志物.机体具有多种途径修复DNA氧化损伤,对于这种DNA损伤修复的主要代表酶有MutT同源酶即8-羟基鸟嘌呤核苷酸(MTH1)和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OGG1),MTH1能够分解核苷酸池中的8-羟基鸟嘌呤,可以减少8-oxodGTP结合到DNA上,而OGG1则是能切除DNA中被氧化的碱基.本文将阐述氧化损伤的种类、危害及其修复的途径,着重于氧化损伤修复中的主要修复基因OGG1和MTH1的结构功能、表达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过氧化氢诱导肠上皮干细胞DNA氧化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建立过氧化氢诱导肠上皮细胞DNA氧化损伤模型,以便在体外进一步研究DNA氧化损伤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过氧化氢以RPM11640培养基稀释成100、50、10、5、μmol/L5个浓度,以RPMI1640培养荆作空白对照。作用人胎肠上皮干细胞不同时间(10min、30min、1h、1.5h、12h、24h)后,以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状况,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NA特异性氧化损伤产物8-羟-2-脱氧鸟苷(8-OhdG),用SPSS10.0软件以线性回归方法检验肠上皮干细胞在不同时间的生存率变化趋势。结果:MTT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在10~30min时,各浓度过氧化氢作用后的细胞活性较高,为60%~80%,但随时间推移,细胞活性下降,至24h,降至30%左右,时间趋势检验表明,除100、50μmol/L过氧化氢组和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的生存率随过氧化氢作用时间的延长,生存率下降,时间趋势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过氧化氢作用时间在10~30min内,100、50μmol/L组的细胞活性明显低于1~10μmol/L组20%左右,但在1.0h以上各组,虽然过氧化氢浓度不同,但在同一作用时间内细胞活性无明显差别。过氧化氢处理肠上皮细胞15min后进行8-OhdG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除对照组阴性外,其余各组肠上皮细胞在不同浓度过氧化氢作用后的胞核及胞浆染色均呈棕褐色,为阳性。结论:过氧化氢能诱导肠上皮细胞发生DNA氧化损伤,肠上皮细胞DNA氧化损伤模型的条件以1~10μmol/L过氧化氢作用10~30min为宜。  相似文献   

10.
<正>细胞内许多抗氧化物质如:谷光甘肽、维生素E、抗环血酸及β胡萝卜素参与了最基本的细胞保护功能。除这些小分子物质外,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歧化酶、谷光甘肽还原酶等抗氧化酶类也参加了这一过程。这些物质均能直接灭活活性氧成分,使其无法对重要的细胞内活性物质构成损害,从而保护了细胞免于氧化应激损伤,因而被看作对于外部应激的第一道防御屏障。然而,经常由于细胞内抗氧化物质的不足,或是由于强烈而持久的氧化应激原作用。细胞内产生的活性氧成分有可能到  相似文献   

11.
丹参酮ⅡA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53例(其中51例完成研究)为DM组,选取糖耐量正常的健康体检者(OGTT正常)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DM组在原降糖的基础上,每日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60mg,共2周。于治疗开始时和治疗后2周,抽取早晨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活性氧(ROS)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以及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等。观察DM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变化、相关临床指标并与NC组作比较。结果DM组的ROS和MDA显著高于NC组(P〈0.05或P〈0.01),而GSH和SOD显著低于NC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DM组患者的ROS和MDA明显下降(P〈0.05)、GSH和SOD明显升高(P〈0.05),经校正血糖变化值后,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对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可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机体运动时伴随ATP需求增加、有氧和无氧代谢增强,其结果是ROS生成增加,但研究证明规律运动可降低一些与ROS有关的疾病发生率,运动对这些疾病的预防作用一定程度是由于机体对氧化应激产生了适应。其分子机制是体内抗氧化物和一些基本的氧化损伤修复酶活性的增加,对氧化攻击抵抗能力的增强,并且这一变化是系统性的、全身性的。骨骼肌、肝脏和脑这些器官虽然在运动过程中的代谢特点和功能完全不同,但它们的适应反应却非常相似:由于氧化还原稳态的改变,体内抗氧化酶、DNA修复酶和蛋白酶体复合物的活性增加,使氧化损伤水平降低、对氧化应激的抵抗力增强等。因而,运动促进健康的作用其机制可能就是运动可使机体具有较高的抵抗ROS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糖尿病大鼠睾丸和附睾组织活性氧及内皮素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C),糖尿病组(DM组)和银杏叶(EGb)治疗组.应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 STZ)加高脂高糖饮食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治疗组同时给予银杏叶提取物(EGb)10周后,取双侧睾丸和附睾组织检测组织中MDA含量、内皮素(ET)含量和SOD、GSH-Px活性。结果:2型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SOD、GSH-Px活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MDA含量和E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组与糖尿病组比较,SOD、GSH-Px活性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MDA含量和ET含量明显低于糖尿病组(P〈0.01)。结论:糖尿病活性氧(ROS)和ET含量增多,抗氧化酶(SOD、GSH-Px)活性下降,可能是造成睾丸、附睾细胞损伤,导致睾丸功能紊乱,进而导致性与生殖功能障碍的原因,而银杏叶提取物能有效降低MDA、ET的含量对糖尿病大鼠生殖系统的毒性损伤,增强SOD、GSH-Px活性,可见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睾丸和附睾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细胞对氧化应激的抵抗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① H2O2处理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两型细胞的增殖水平;② 120μmol H2O2和800μmol H2O2分别处理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酶标仪检测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水平,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 结果 在不进行处理的情况下,Ⅰ型子宫内膜癌细胞较Ⅱ型子宫内膜癌细胞ROS水平及CAT活性较低,GSH水平、GSH/GSSG比值及SOD和GPx活性较高(P<0.01)。在氧化应激条件下,Ⅰ型子宫内膜癌细胞GSH水平及GSH/GSSG比值下降,SOD和CAT活性降低(P<0.01);Ⅱ型子宫内膜癌细胞GSH、GSSG水平明显升高,GSH/GSSG比值略有升高,SOD、CAT和GPx活性升高(P<0.01)。  结论  Ⅱ型子宫内膜癌细胞与Ⅰ型子宫内膜癌细胞相比较,其本身ROS水平较高,细胞内抗氧化系统及抗氧化酶系统对氧化刺激可进行有效应答,细胞不易受到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全身及气管局部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肺功能下降的关系。②方法 对40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A组),30例稳定期COPD患者(B组),15例健康吸烟者(C组)进行痰诱导及肺功能测定,并检测其血浆和诱导痰中MDA、GSH含量及SOD、GSH—PX的活性。③结果 A组、B组、C组间血浆和诱导痰MDA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血浆和诱导痰GSH含量、SOD、GSH—PX活性呈上升趋势;血浆MDA、GSH含量,SOD、GSH—PX活性与肺功能FEV1相关系数分别为:-0.78、0.78、0.799、0.7383(P〈0.05);诱导痰MDA、GSH含量,SOD、GSH—PX活性与肺功能FEV1相关系数分别为:-0.776、0.778、0.788、0.800(P〈0.05)。④结论 COPD患者在全身水平和气道局部均存在氧化/抗氧化失衡,尤以急性加重期患者更为明显;COPD患者氧化应激增加是导致肺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波动性高糖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波动性与稳定性高糖对肾小球系膜细胞(GMC)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株,分正常糖对照组(5.5mmol/L,NG)、稳定高糖组(25mmol/L。HG)、波动性高糖组(5.5mmol/L或25mmol/L,每24h交替,IHG),培养GMC6d,分别以二氢二氯荧光素(DCFH—DA)标记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二氯荧光黄(DCF)的荧光强度而测得细胞内ROS水平,比色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NG组相比,HG组与IHG组细胞内DCF平均荧光强度均显著升高(均P〈0.01),总SOD活力均下降(均P〈0.01),GSH含量均下降(P〈0.05,P〈0.01),MDA均升高(P〈0.05,P〈0.01)。与HG组相比,IHG组细胞内DCF平均荧光强度显著升高(P〈0.01),总SOD活力下降(P〈0.01),GSH含量下降(P〈0.01),MDA升高(P〈0.05)。结论:波动性高糖较稳定性高糖可能对GMC有更强的氧化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根治术中氧化应激系统及炎性介质释放的影响。方法将126名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胃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G组,n=63)及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n=63),G组给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GE麻醉组全麻前给予硬膜外阻滞麻醉。测定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后30min,手术后2h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30min及手术后2h,两组血清MDA、TNF-α、IL-6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两组SOD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G组比较,GE组血清MDA、TNF-α、IL-6值明显低(P〈0.05),SOD明显增高(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减轻胃癌根治术患者氧化应激系统的活性,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降低麻醉引发的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风府"和"阳陵泉"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于脑右侧黑质建立偏侧PD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电针组、美多芭组、电针结合美多芭组与模型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给予相应处理,实验结束后,应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大鼠中脑黑质纹状体部位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电针组、美多芭组、电针结合美多芭组均可增加SOD、GSH-PX活性,GSH含量,降低MDA含量。结论:电针可明显提高PD模型大鼠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自由基对脑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齐墩果酸对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以维生素E(200μmol/L)或齐墩果酸(5-40μmol/L)预处理细胞24h,再加入200mg/L oxLDL继续培养24h造成细胞损伤。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同时检测细胞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采用DCFH-DA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200mg/L oxLDL组细胞存活率、SOD活性、GSH含量明显降低,MDA、ROS含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7.72-173.25,q=11.46-30.86,P〈0.01);与200mg/L oxLDL组比较,齐墩果酸在5-20μmol/L浓度范围内,可剂量依赖性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MDA含量及ROS形成、增加GSH含量及SOD活性(q=4.26-22.35,P〈0.05)。结论齐墩果酸能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氧化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维持SOD活性,减少ROS释放、MDA生成及GSH消耗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总抗氧化能力,DNA氧化损伤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结直肠癌的相关风险.方法 收集175份人血液样本,其中80例健康对照,67例肠息肉,28例结直肠癌患者.分别采用碱性和经DNA糖基化酶修饰的彗星试验,测定外周血白细胞的直接与DNA氧化损伤,以及血浆中的总抗氧化能力,并采用Applied Biosystems公司的引物系统对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等位基因鉴别检测.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氧化应激诱导的DNA损伤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肠癌组直接DNA损伤水平也表现出明显升高的趋势(P =0.071).肠息肉人群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分析肠癌与生活方式(如吸烟和饮酒)关系,肠癌组吸烟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分析DNA损伤和修复,代谢和解毒等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hOGG1和GSTM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高水平的氧化应激诱导的DNA损伤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潜在的肿瘤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