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高脂饮食模型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高脂对照组、PDTC干预高脂组、空白对照组。12周后取主动脉行电镜检查,以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EMSA)检测核因子κB(NF-κB)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量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结果高脂对照组的血管内皮细胞存在明显的崩解现象,而PDTC干预组损伤轻微。PDTC干预高脂组sTM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低于高脂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对照组主动脉NF-κB活性、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升高,PDTC干预高脂组也有升高但明显低于高脂对照组(P0.05)。NF-κB活性与TNF-α、IL-6、sTM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PDTC可以通过抑制高脂饮食模型大鼠的主动脉中NF-κB的活化、减轻过度的炎症反应而发挥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发生时肝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对TNF-αmRNA表达的调节及其在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72只,随机均分为急性胰腺炎组(AP组)、急性胰腺炎吡咯基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处理组(APP组)以及对照组(SO组)。分别在术后3h、6h、12h及24h检测肝组织NF-κB活性、TNF-αmRNA的表达以及血浆ALT水平。结果 AP组及APP组的NF-κB活性、TNF-αmRNA表达及血浆ALT水平分别在术后3~6h及3~24h显著高于SO组。在应用了NF—κB抑制剂的APP组,NF-κB活性、TNF-αmRNA表达以及血浆ALT水平均显著低于AP组。结论 急性胰腺炎发生时,肝脏中活化的NF-κB促进了TNF-αmRNA的表达,并参与了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F-κB(核因子-κB)和PUMA(p53正向凋亡调节因子)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致急性肺损伤(SAP-ALI)发病中的作用及脯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此过程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SAP-ALI组(B组),SAP+PDTC干预组(C组),每组24只。各组再按6,12,24 h时点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8只。A组开腹后翻动胰腺数次;B组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入5%牛磺胆酸钠(1 mL/kg)诱导SAP-ALI模型;C组在B组的基础上于术前1 h给予PDTC(15 mg/kg),各组按各时点处死大鼠。观察胰腺和肺脏病理变化。检测不同组肺脏组织中NF-κBp65,PUMA和Caspase-3的表达及Caspase-3活性;检测组织TNF-α,MIP-2和ICAM-1 mRNA的表达、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结果成功建立大鼠SAP-ALI模型。Western-blotting和RT-PCR结果显示,B组肺上皮细胞NF-κB p65,PUMA和Caspase-3蛋白表达在12 h后显著增加(P0.05),NF-κB p65与PUMA呈高度正相关(r=0.987,P0.01)。TNF-α,MIP-2,ICAM-1mRNA表达及MPO和Caspase-3活性明显增加(P0.01)。C组肺损伤病理组织学评分在术后各时点较B组显著下降(P0.05),C组12 h后的肺组织NF-κB p65,PUMA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及MPO和Caspase-3活性明显降低(P0.05);TNF-α,MIP-2,ICAM-1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C组细胞凋亡指数较B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大鼠SAP-ALI既与NF-κB活化引起的炎症因子释放有关又与NF-κB活化引起的PUMA上调促进细胞凋亡有关。PDTC通过抑制NF-κB活化,下调炎症因子释放及NF-κB活化引起的PUMA表达可抑制肺组织的细胞凋亡,从而减轻SAP-ALI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细胞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抗TNF-α抗体治疗组.每组再分为术后1,3,6,12 h 4个时相组,每时相6只.逆行性胰胆管注射5 %牛磺酸钠建立SAP大鼠模型.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获取AM,检测AM分泌TNF-α水平,并检测BALF中蛋白含量、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以RT-PCR法测定AM TNF-αmRNA的表达.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NF-κB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肺组织较少有NF-κB活化的AM,SAP各组肺组织均可见NF-κB活化,且随时间进展NF-κB由细胞质逐渐进入细胞核.TNF-α抗体治疗组仍有少量NF-κB活化.ANP大鼠肺损伤随病情进展而加重.肺组织MPO及BALF蛋白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升高,12 h达最高值,分别为(10.78±0.58) U/g和 (2 011.0±105.5)μg/mL.AM分泌TNF-α水平也逐渐升高,至6h达高峰[(1 624.2±149.2) pg/mL],12 h回落.TNF-αmRNA 的表达与TNF-α的变化趋势相似.SAP大鼠上述各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TNF-α抗体治疗组各指标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低于SAP组(P<0.05).AM分泌TNF-α活性与MPO及BALF蛋白含量呈正相关(r=0.65, 0.76, P<0.01).结论 抗TNF-α治疗可抑制SAP大鼠的TNF-α对AM NF-κB活化的反馈激活作用,并可直接减少TNF-α,进而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脂氧素A4(LXA4)对脂多糖(LPS)活化的小鼠巨噬细胞NF-κB及TNF-α转化酶的影响。方法 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株培养于细胞培养板,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处理组(LPS 1μg/ml)和LPS+LXA4组(LPS 1μg/ml+LXA4 10^-7mol/L)。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清液TNF-α水平,提取细胞总蛋白,Western blot法测定NF-κB p65、IκB-α及TNF-α转化酶含量,荧光素酶报告质粒测定NF-κB活性。结果 LXA4抑制LPS活化的RAW 264.7巨噬细胞IκB-α降解、NF-κB p65核转位及NF-κB活性,同时抑制TNF-α蛋白表达和上调TNF-α转化酶蛋白表达。结论 LXA4通过抑制NF-κB活性和下调TNF-α转化酶表达而减少LPS活化的RAW264.7巨噬细胞分泌TNF-α。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稀土元素镧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腹腔 Mφ,分为:空白对照组,无刺激因素;LPS 组,用1μg/ml LPS 刺激30 min;镧离子(La~(3 ))组,用2.5 μmol/L La~(3 )刺激30 min;La~(3 ) LPS 组,先后用2.5μmol/L La~(3 )、1μg/mI LPS 各刺激30 min;La~(3 )/LPS 组,2.5μmol/L La~(3 )刺激30 min 后,洗涤细胞,再加入1μg/ml LPS 刺激30 min。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 NF-κB在各组细胞中的分布与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捡测胞核中 NF-κB/p65蛋白活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核内 NF-κB/p65蛋白及胞质中核因子抑制蛋白α(IκBα)的表达量。ELISA 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冈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 (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空白对照组、La~(3 )组、La~(3 ) LPS 组和 La~(3 )/LPS 组 Mφ绿色荧光多分布于胞质,胞核荧光强度分别为42±7、73±30、48±11和67±19;LPS 组绿色荧光集中于胞核,荧光强度为116±14,明显高于其余4组(P<0.01)。(2)胞核 NF-κB/p65蛋白活性:LPS 组吸光度值为0.435±0.066.与空白对照组(0.048±0.027)、La~(3 )组(0.062±0.049)、La~(3 ) LPS 组(0.066±0.031)、La~(3 )/LPS 组(0.108±0.017)比较,明显偏高(P<0.01)。(3)LPS 组 Mφ胞核 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余4组,胞质 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余4组。(4)TNF-α含量:La~(3 )组培养上清液中 TNF-α含量低于试剂盒检测下限(25 pg/ml)及空白对照组(P<0.05),La~(3 ) LPS 组和 La~(3 )/LPS 组低于 LPS 组(P<0.01),但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LPS 可激活小鼠腹腔 MφNF-κB/p65核移位,并使胞核中 NF-κB/p65的表达量和活性升高、胞质 IκBα蛋白表达下调,导致 TNF-α分泌增多。镧可抑制上述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核因子(NF)κB活化对烧伤血清诱导单核细胞活化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探讨烧伤血清激活单核细胞的机制。方法收集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别用正常人血清、烧伤患者血清、烧伤患者血清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刺激后依次分为对照组、烧伤血清组、PDTC组。采用电泳迁移率分析法检测刺激前及刺激0.5、1.0、2.0、4.0h时PBMC的NF-κB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刺激前及刺激1.0、2.0、4.0、6.0h时PBMC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水平及TNF-αmRNA、IL-8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血清刺激后,烧伤血清组PBMC NF-κB活性迅速升高,刺激1.0h时达峰值(30.2±3.5)×104积分灰度值,与对照组(4.4±0.8)×104积分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刺激2.0h后逐渐下降;而PDTC组NF-κB活性无明显升高,刺激1.0h时为(6.8±0.9)×104积分灰度值。烧伤血清组刺激PBMC1.0h时,TNF-αmRNA表达量和培养上清液中TNF-α水平即升高达峰值,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8mRNA表达量和IL-8水平在刺激4.0h时达峰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PDTC组PBMC培养上清液中TNF-α刺激1.0h时达峰值(0.52±0.06)μg/L;刺激4.0h时IL-8达峰值(239±20)ng/L,与对照组[(0.13±0.07)μg/L、<156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烧伤血清可通过活化NF-κB,启动PBMC对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提示NF-κB活化在烧伤血清诱导PBMC分泌细胞因子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核因子(NF)κB活化对烧伤血清诱导单核细胞活化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探讨烧伤血清激活单核细胞的机制。方法收集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别用正常人血清、烧伤患者血清、烧伤患者血清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刺激后依次分为对照组、烧伤血清组、PDTC组。采用电泳迁移率分析法检测刺激前及刺激0.5、1.0、2.0、4.0h时PBMC的NF-κB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刺激前及刺激1.0、2.0、4.0、6.0h时PBMC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水平及TNF-αmRNA、IL-8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血清刺激后,烧伤血清组PBMC NF-κB活性迅速升高,刺激1.0h时达峰值(30.2±3.5)×104积分灰度值,与对照组(4.4±0.8)×104积分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刺激2.0h后逐渐下降;而PDTC组NF-κB活性无明显升高,刺激1.0h时为(6.8±0.9)×104积分灰度值。烧伤血清组刺激PBMC1.0h时,TNF-αmRNA表达量和培养上清液中TNF-α水平即升高达峰值,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8mRNA表达量和IL-8水平在刺激4.0h时达峰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PDTC组PBMC培养上清液中TNF-α刺激1.0h时达峰值(0.52±0.06)μg/L;刺激4.0h时IL-8达峰值(239±20)ng/L,与对照组[(0.13±0.07)μg/L、<156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烧伤血清可通过活化NF-κB,启动PBMC对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提示NF-κB活化在烧伤血清诱导PBMC分泌细胞因子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PDTC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四氢化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3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ANP组,PDTC预处理组。ANP模型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的方法,PDTC预处理组在造模前l h腹腔注射PDTC(30 mg/kg)。术后6 h处死动物,经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肺泡巨噬细胞(AM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Ms凋亡情况,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测定AMs中NF-κB和CYLD活性水平;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和IL-1β含量;同时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检测。结果:假手术组肺组织未见病理改变,ANP组和PDTC预处理组肺组织均出现充血、水肿、炎性渗出等病理改变,但PDTC预处理组病变程度轻与ANP组;ANP组肺组织的MPO活性,以及BALF的TNF-α,IL-1β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均P<0.05),而PDTC预处理组上述指标的升高被明显抑制,与AN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假手术组,ANP组,PDTC预处理组AMs凋亡率分别为(3.47±1.45)%,(1.16±0.31)%,(1.80±0.6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组化显示,AMs中的NF-κB在假手术组、ANP组、PDTC预处理组分别呈弱阳性、强阳性、中等阳性表达;假手术组,ANP组,PDTC预处理组AMs的NF-κB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8±0.03,0.18±0.06,0.13±0.04,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CYLD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2±0.09,0.15±0.05,0.26±0.08,假手术组与AN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PDTC预处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P组,PDTC预处理组AMs中NF-κB与CYLD的表达活性均呈负相关(r=-0.708,r=-0.481,均P<0.05)。结论:PDTC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从而诱导ANP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凋亡,并增强NF-κB负性调控因子CYLD的表达,进而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细胞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抗TNF-α抗体治疗组.每组再分为术后1,3,6,12 h 4个时相组,每时相6只.逆行性胰胆管注射5 %牛磺酸钠建立SAP大鼠模型.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获取AM,检测AM分泌TNF-α水平,并检测BALF中蛋白含量、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以RT-PCR法测定AM TNF-αmRNA的表达.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NF-κB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肺组织较少有NF-κB活化的AM,SAP各组肺组织均可见NF-κB活化,且随时间进展NF-κB由细胞质逐渐进入细胞核.TNF-α抗体治疗组仍有少量NF-κB活化.ANP大鼠肺损伤随病情进展而加重.肺组织MPO及BALF蛋白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升高,12 h达最高值,分别为(10.78±0.58) U/g和 (2 011.0±105.5)μg/mL.AM分泌TNF-α水平也逐渐升高,至6h达高峰[(1 624.2±149.2) pg/mL],12 h回落.TNF-αmRNA 的表达与TNF-α的变化趋势相似.SAP大鼠上述各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TNF-α抗体治疗组各指标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低于SAP组(P<0.05).AM分泌TNF-α活性与MPO及BALF蛋白含量呈正相关(r=0.65, 0.76, P<0.01).结论 抗TNF-α治疗可抑制SAP大鼠的TNF-α对AM NF-κB活化的反馈激活作用,并可直接减少TNF-α,进而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人膀胱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及分子机制.方法 5 μg/L TNF-α处理BLX细胞,凝胶迁移实验(EMSA)观察NF-κB活性,Westem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及定位,体外侵袭转移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转移能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EMT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结果 TNF-α激活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促使细胞由多边形向纺锤形转换,E-cadherin表达下调(0.37±0.08比0.75±0.15,P<0.05)且细胞膜定位消失,Vimentin表达上调(0.46 ±0.12比0.00±0.00,P<0.05),细胞转移和侵袭能力提高(182.00±17.58比134.00 ±9.00;119.00±7.21比85.33±10.11,P<0.05).TNF-α诱导Twist和Slug转录因子表达上调(0.91 ±0.03比0.36±0.07;0.78±0.11比0.22±0.10,P<0.01).结论 TNF-α激活NF-κB诱导膀胱癌细胞发生EMT,可能在膀胱癌侵袭转移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性别差异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肺脏组织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取4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分为对照组(雌、雄各10只)和内毒素血症组(雌、雄各10只),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5mg/kg制作动物模型,无菌留取肺脏组织标本,用凝胶阻滞迁移分析方法(EMSA)检测NF-κB的活化情况,同时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雌二醇(E2)含量。结果对照组雌、雄性大鼠肺脏组织有NF-κB微弱活化,分别为1.33±0.24和1.47±0.40,同时血清中TNF-α含量较少,分别为(0.75±0.16)ng/ml和(0.82±0.12)ng/ml,各项指标在雌、雄性大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内毒素后雌、雄性大鼠的NF-κB值分别为12.10±2.89和19.53±2.12,TNF-α值分别为(4.10±0.72)ng/ml和(6.37±1.29)ng/m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但是雌性大鼠各项指标的变化明显低于雄性大鼠(P<0.01)。对照组雌、雄性大鼠血清E2水平分别为(5.94±1.03)ng/L和(0.93±0.30)ng/L,注射内毒素后相应值为(6.13±1.31)ng/L和(1.06±0.26)ng/L,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雌、雄性内毒素血症大鼠肺脏组织NF-κB的活化与血清中TNF-α含量呈正相关(r=0.9211,P=0.013;r=0.9072,P=0.017),与E2含量呈负相关(r=-0.8875,P=0.017;r=-0.8723,P=0.022)。结论内毒素血症大鼠肺脏组织NF-κB的活化及血清中TNF-α的含量存在性别差异,内源性雌激素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介导了对雌性内毒素血症大鼠肺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硫喷妥钠预先给药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激活Jurkat细胞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人T淋巴瘤细胞系Jurkat细胞,浓度调节至1×105/ml,实验分两部分,1.将细胞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不加入药物;TNF-α5 U/ml组;400、1 000μg/ml硫喷妥钠组;400μg/ml硫喷妥钠 +TNF-α 5 U/ml组和1000 μg/ml硫喷妥钠+TNF-α 5 U/ml组:加入硫喷妥钠1 h后洗去,再加入5 U/ml TNF-α;在加入TNF-α后1 h提取细胞核蛋白,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方法测定NF-κB活性,Western 杂交法对NF-κB的抑制因子IκB-α进行半定量研究。2.将细胞随机分为8组,空白对照组不加入药物;TNF-α5U/ml组;其他6组先用1 000μg/ml硫喷妥钠孵育1 h,随后用PBS冲洗,加入新鲜完全培养基,分别在培养后即刻、2、4、6、8、10 h加入TNF-α 5 U/ml刺激1 h,用上述方法测定NF-κB活性。结果 TNF-α可激活Jurkat细胞的NF-κB活性,下调IκB-α表达,1000μg/ml硫喷妥钠可抑制TNF-α激活 Jurkat细胞的上述改变。1000μg/ml硫喷妥钠被洗脱后8 h以内对NF-κB活性有抑制作用。结论 1 000μg/ml硫喷妥钠对人淋巴瘤Jurkat细胞TNF-α激活的NF-κB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上调 IκB-α表达有关,而且可以被该细胞记忆数小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氟碳化合物(PFC)对脂多糖(LPS)诱导体外培养中性粒细胞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将36份中性粒细胞(每份均由200 ml健康成年人全血中提取而得)置于每孔预先放人1.5ml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的细胞培养板内进行原代培养,调节中性粒细胞数为1×108/孔。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8个孔。LPS组(培养液中LPS的终浓度为10μg/ml)和PFC组(培养液中LPS的终浓度为10μml/37℃培养5 min后加入PFC 450μl)。以LPS刺激后第3、8、20小时为研究时点,分别测量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和中性粒细胞NF-κB活化灰度值。结果PFC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的浓度低于LPS组(P<0.01),NF-κB活化灰度值也低于LPS组(P<0.01);两组LPS刺激后第3小时的上清液中TNF-α的浓度和NF-κB活化灰度值也低于第8、20小时,而LPS刺激后第8、20小时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FC可能是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NF-κB的活化来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胰岛素对烧伤血清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NF-κB核移位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刺激因素常规培养;正常血清对照组和烧伤血清刺激组,分别用含体积分数20%健康人血清、体积分数20%烧伤患者血清的培养液培养;烧伤血清+胰岛素处理组,在烧伤血清刺激组培养液成分的基础上添加胰岛素(终浓度1×10-7mol/L)进行培养;抑制剂预处理组,预先加入蛋白激酶B(PKB或Akt)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50μmol/L)孵育细胞,30 min后改用培养液(成分同烧伤血清+胰岛素处理组)培养.6 h后,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HUVEC损伤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胞质磷酸化κB-α抑制蛋白(p-IκB-α)和磷酸化Akt(p-Akt)水平,以及胞核NF-κB-p65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1)扫描电镜观察:与空白对照组HUVEC比较,烧伤血清刺激组、抑制剂预处理组细胞收缩明显,细胞间呈锯齿状连接或连接消失,胞核结构不规整.正常血清对照组及烧伤血清+胰岛素处理组细胞结构有轻微改变,但细胞延展性及胞核结构明显好于烧伤血清刺激组.(2)细胞凋亡率:空白对照组为(15.7±2.2)%.烧伤血清刺激组为(28.5±2.3)%,烧伤血清+胰岛素处理组为(22.3±1.8)%,抑制剂预处理组为(29.7±2.4)%,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F=14.288,P<0.05或P<0.01);正常血清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17.0±2.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288,P>0.05).与烧伤血清刺激组相比,烧伤血清+胰岛素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F=14.288,P<0.05).(3)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烧伤血清刺激组和抑制剂预处理组细胞胞质p-IκB-α与胞核NF-κB-p65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Akt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正常血清对照组和烧伤血清+胰岛素处理组3种蛋白水平均与空白对照组接近.结论 胰岛素通过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信号通路抑制IκB-α磷酸化,继而限制NF-κB核移位,最终发挥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人肝癌细胞HepG2肿瘤抑制基因RECK表达的影响,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在RECK基因表达的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将培养的细胞分为3组,A组用4种浓度的TNF-α(1、5、50、100μg/L)作用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株6h,B组用浓度为50μg/L的TNF-α分别作用HepG2细胞1、6、12、24h,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RECK mRNA的表达;C组将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硌烷(PDTC,10mol/L)与TNF-α(50μg/L)同时作用以及TNF-α(50μg/L)单独作用于HepG2细胞6h,凝胶滞留电泳实验(EMSA)DNA结合反应检测NF-κB出的活性,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RECK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胶酶谱试验检测细胞MMP-9的活性。结果HepG2细胞中RECK基因无表达。TNF-α作用后RECK的表达显著增高,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P〈0.01),TNF-α能激活NF-κB并能显著抑制HepG2细胞MMP-9的活性(P〈0.01),而PDTC能显著的抑制这种作用(P〈0.01)。结论TNF-α能上调RECK基因在肝癌细胞系HepG2中的表达同时抑制细胞MMP-9的活性。而NF-κB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吗啡预先给药对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大鼠心肌细胞NF-κB活化的影响,探讨吗啡在细胞水平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出生1~3 d的SD大鼠,分离、培养心肌细胞,将培养4~5 d呈亚融合状态下的细胞随机分为5组(n=4):对照组(C组)、10-6 mol·L-1 NE组(NE1组)、10-7 mol·L-1 NE组(NE2组)、10-8 mol·L-1 NE组(NE3组)、10-5 mol·L-1吗啡 10-8 mol·L-1 NE组(M NE组)。NE1组、NE2组、NE3组细胞培养基内分别加入相应浓度的NE,M NE组在加入NE前30 min加入10-5 mol·L-1吗啡。加入NE后24 h,进行下述指标的测定,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心肌细胞胞浆NF-κB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测定NF-κB、TNF-α表达,采用酶免疫试验测定TNF-α含量,采用反转录PCR技术测定TNF-αmRNA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NE1组、NE2组、NE3组细胞浆NF-κB水平降低,其中NE3组NF-κB表达水平最低。NE2组、NE3组TNF-α含量及TNF-αmRNA表达升高,NE3组NF-κB、TNF-α表达升高(P<0.05);与NE3组比较,M NE组细胞浆NF-κB水平升高,TNF-α含量及TNF-α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10-5 mol·L-1吗啡预先给药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NE诱导大鼠心肌细胞NF-κB的活化,从而减少了TNF-α的释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在烧伤血清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0%(V/V)人烧伤血清刺激组、PDTC预处理组,1h后采用MTT及流式细胞仪观察HUVECs损伤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HUVECs胞核NF-κB-p65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烧伤血清诱导了HUVECs损伤和凋亡,胞核NF-κB-p65蛋白表达增多。相对于烧伤血清刺激组,PDTC预处理组HUVECs损伤减轻,细胞凋亡显著减少。结论:核因子κB参与烧伤血清致内皮细胞损伤,阻断核因子κB可能对防治严重烧伤所致的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一定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在肠缺血再灌注(IIR)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脯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肠缺血再灌注组及PDTC预处理组。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肺组织P选择素及NF-κB的组化表达、肺组织NF-κB的Westem blot检测。结果IIR后肺组织出现明显损伤,表现为肺组织水肿、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肺组织NO水平上升和SOD水平下降,P选择素及NF-κB的蛋白表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DTC预处理后肺损伤程度减轻、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与I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NF-κB表达相一致。结论NF-κB参与了IIR导致肺损伤的过程,PDTC可有效预防这类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二硫代氨基甲酸毗咯烷(PDTC)对核因子(NF)-κB活化的抑制作用,探讨PDTC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激素耐受型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凋亡的促进作用.方法 根据单用TRAIL(25、50、100 μg/L)或PDTC(25、50、100μmoL/L)或两者合用[25/25、25/50、25/100、50/25、50/50 PDTC(μmoL/L),TRAIL(μg/L)]等不同干预情况将PC-3M细胞分组,以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和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检测法分析NF-κB核转位的活化情况,并通过MTY和流式细胞分选法研究PDYTC的参与对TRAIL诱导凋亡能力的影响.结果 EMSA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RAIL单独诱导PC-3M细胞凋亡过程中引起NF-κB的显著活化,但是经PDTC预处理的PC-3M细胞中NF-κB的核转位受到抑制.导致其对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丧失.检测凋亡显示PDTC作为NF-κB的强抑制物本身并不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TRAIL+PDTC作用组的杀伤效应显著增强,远远超过单用TRAIL组对细胞的杀伤率(P<0.01).结论 TRAIL杀伤激素耐受型前列腺癌细胞的作用受到NF-κB活化的影响,抑制NF-κB活化可以显著增强TRAIL的凋亡诱导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