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取新生大鼠小脑皮层进体外神经培养,用兴奋性氨基酸建立离体的神经元损害模型,观察了不同浓度牛磺酸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00μmol/L谷氨酸或使君子酸均能造成培养神经元大量死亡,培养液中乳酸脱氨酸含量同步明显增高,在培养液中加入牛磺酸能明显降低神经细胞死亡率,其中以2.0mmol/L浓度效果最为明显。提示牛磺酸可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2.
取新生大鼠涉及限皮质进行体外神经细胞培养,用兴奋性氨基酸建立神经元变性损害模型,并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胶质细胞衍生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观察其对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的影响及受损神经元的恢复。结果表明:在培养液中加入GDNF可明显减轻菠脑皮质神经元变性、死亡,并呈正量效关系。提示GDNF中拮抗性基酸神经元变悸、死亡,并呈正量效关系。提示GDNF可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对小鼠脑皮神经元有保护、  相似文献   

3.
谷氨酸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细胞兴奋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清楚地了解药物对神经元的损伤和保护作用,在体外对新生大鼠(0~1d)海马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建立了谷氨酸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细胞兴奋性神经毒损伤模型。通过检测神经细胞乳酸脱氢酶泄漏率和在相差显微镜下对神经细胞形态变化的观察,发现只有发育成熟的神经元对谷氨酸兴奋毒损伤最敏感,神经元的兴奋毒损伤对谷氨酸在一定范围内有剂量依赖性或接触时间依赖性关系,提示谷氨酸通过与其受体结合造成神经元兴奋毒损伤。  相似文献   

4.
谷氨酸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细胞兴奋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更清楚地了解药物对神经元的损伤和保护作用,在体外对新生大鼠(0-1d)海马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建立了谷氨酸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细胞兴奋性神经毒损伤模型。通过检测神经细胞乳酸脱氢酶泄漏率和相关显微镜下对神经细胞形态变化的观察,发现只有发育成熟的神经元对谷氨酸兴奋毒损伤最敏感,神经元的兴奋毒损伤对谷氨酸在一定范围内有剂量信赖性或接触时间依赖性关系,提示谷氨酸通过与其受体结合造成神经元兴奋毒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黎芦醇对谷氨酸神经毒性损伤的离体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5mmol·L-1的谷氨酸加入到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培养液中,制造神经元毒性损伤模型;将20μmol·L-1的白黎芦醇分别加入到原代培养正常的和兴奋性毒性损伤的海马CA1区神经元培养液中,观察细胞形态和存活率变化(噻唑蓝法和Hoechst33324荧光染色法);Westernblot检测细胞色素C来反映谷氨酸对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同时观察白黎芦醇对抗损伤的机制。结果谷氨酸对海马CA1区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兴奋性毒性,导致神经元大量凋亡和死亡;20μmol.L-1的白黎芦醇对正常神经元的形态和存活率均无明显影响,但能对抗谷氨酸损伤和减轻谷氨酸的兴奋性神经毒性,同时抑制谷氨酸诱发的细胞色素C表达上调。结论白黎芦醇可通过下调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色素C的表达水平,降低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对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脑缺血与谷氨酸及抗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缺血与谷氨酸及抗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研究进展张郁文综述郭殿林审校缺血神经元大量释放谷氨酸(GLU)引起兴奋性神经毒性损伤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用抑制GLU释放或抗GLU兴奋性的药物如GLU受体抑制剂、γ氨基丁酸及其激动剂、腺苷及其受体激动剂、某些钙离...  相似文献   

7.
天麻素抗谷氨酸和氧自由基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研究天麻素对谷氨酸和氧自由基所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谷氨酸和H2O2造成PC12细胞损伤模型,采用MTT比色法、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检测法,探讨天麻素对兴奋性氨基酸和过氧化氢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采用Furd-3/AM为荧光指示剂,用Vector^2 1420研究天麻素对谷氨酸所致损伤PC12细胞内Ca^2 的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该药对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荧光染色考察该药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天麻素10^-7,10^-6,10^-5mol/L可明显提高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还原MTT能力,抑制该细胞LDH的释放;天麻素还可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所引起的细胞内Ca^2 含量的升高;剂量相关性地降低PC12细胞的凋亡百分率。10^-6,10^-5moL/L剂量组可明显减轻H2O2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降低静息状态下PC12细胞内过氧化氢的含量。结论:天麻素可抑制兴奋性氨基酸诱导的细胞死亡和凋亡,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能对抗自由基诱导的PC12细胞的损伤,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并论述视网膜缺血性损伤中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和拮抗剂的基础研究。方法:阅读关于视网膜缺血性损伤和兴奋性氨基酸方面的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视网膜缺血时兴奋性氨基酸过度释放导致神经元死亡。结论: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介导视网膜缺血性损伤,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对视网膜神经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醒脑静对大鼠皮层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麝香、冰片等组成的醒脑静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观察醒脑静对抗谷氨酸(10μmol·L-1,3h)对脑细胞的兴奋毒性作用。[结果]醒脑静能减少谷氨酸所造成的细胞内乳酸脱氢酶漏出量,减轻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论]醒脑静能够对抗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毒性,对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谷氨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内一种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当神经元突触间隙出现大量兴奋性氨基酸堆积时,就可造成神经毒性作用甚至细胞死亡,进而出现认知功能改变及其他的精神神经疾病。引起兴奋性氨基酸堆积的原因很多,其中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EAAT)的改变与其密切相关,而EAAT3是谷氨酸转运体之一,它对突触间谷氨酸浓度的调控、谷胱甘肽(中枢神经系统的抗氧化剂)的合成具有重要意义。另外,EAAT3本身与神经保护以及认知功能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天麻素对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用新生Wistar大鼠大脑皮层进行神经细胞培养 ,将培养 8d的神经细胞置于模拟“缺血”状态下 ,5h后神经细胞发生肿胀 ,胞内乳酸脱氢酶 (LDH)漏出增加 ,膜流动性下降、脂质过氧化(LPO)含量增加 ;将经过“缺血”损伤神经细胞置 1 8h模拟“再灌注” ,“再灌注”后细胞数目明显减少 ,LDH的漏出、膜流动性下降和LPO增加继续加重 ,说明细胞损伤进一步加重。经过天麻素孵育后的神经细胞“缺血”或“再灌注”后LDH的漏出及LPO含量明显低于损伤组 ,而膜流动性则明显高于损伤组。表明 :天麻素对体外培养神经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观察天麻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星形胶质细胞胶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表达、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以及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活性的影响。结果 :天麻素大、小剂量组GFAP纤维样改变减轻 ,强阳性反应细胞数减少 ;LDH漏出量下降 ;NOS活性减弱。提示 :天麻素对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星形胶质细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其途径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NOS活性的反应性增强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R)是一种谷氨酸能兴奋性神经受体,由多种亚基组成强制性异四聚体。NMDAR的兴奋性谷氨酸能神经传递对于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和神经细胞的存活至关重要。海马体和纹状体的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的关系密切,其中,海绵体的突触可塑性的原型形式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参与学习记忆的维持和巩固,而纹状体的突触可塑性是构成学习和记忆的细胞基础。生理状态下的NMDAR的各个亚基可对学习记忆的产生起促进作用。然而,NMDAR亚基的过度激活,则会引起学习记忆障碍及诱导兴奋性神经毒性并促进神经细胞死亡。此外,突触内NMDAR的正常激活启动突触可塑性并刺激细胞存活。相反,突触外NMDAR的过度激活可诱导Ca2+超载,介导兴奋性神经毒性并促进神经细胞死亡;但是,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突触内NMDAR在促进神经元存活的同时,同样可以介导兴奋性神经毒性从而引起神经细胞死亡。主流观点认为兴奋性神经毒性主要由Ca2+超载介导,部分观点则认为NMDAR还可以通过Ca2+超载与非离子通道同时介导兴奋性神经毒性。本文主要就NMDAR对学习记忆促进及抑制作用及其诱导的兴奋性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许多研究的结果显示,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等通过其受体介导了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同时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文研究了离体培养的小鼠皮层神经细胞的缺氧模型,并观察缺氧和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激动剂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对神经细胞的损伤作用,同时应用兴奋性氨基酸NMDA受体拮抗剂CPP,Ket,及非NMDA受体拮抗剂NBQX观察其对缺氧及NMD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万拉法新和氟西汀对谷氨酸损伤的海马神经元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复制谷氨酸损伤模型以模拟抑郁症时的病理改变;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谷氨酸损伤组、谷氨酸损伤+万拉法新及+氟西汀各给药组(50、100、200及 500 μmol•L-1或10、100及 500 μmol•L-1);应用MTT法分别检测万拉法新和氟西汀对谷氨酸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情况以及SOD活性的改变。结果: 谷氨酸使大鼠海马神经元存活率降至正常的50% (P<0.05);谷氨酸损伤+万拉法新组(100和200 μmol•L-1)神经元存活率均高于谷氨酸损伤组 (P<0.05或P<0.01),而谷氨酸损伤+氟西汀各组神经元存活率无升高。谷氨酸损伤组LDH的释放急剧升高,约是正常对照组的7.4倍;两药物均能不同程度地减少LDH 的释放。谷氨酸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与谷氨酸损伤组比较,万拉法新组(10和100 μmol•L-1)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01),谷氨酸损伤+氟西汀组(100和500 μmol•L-1)SOD活性均降低(P<0.05)。结论: 抗抑郁药万拉法新和氟西汀都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且万拉法新神经保护作用强于氟西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脑溢安对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谷氨酸兴奋毒损伤的保护作用 ,为脑溢安用于治疗中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建立谷氨酸致离体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兴奋毒损伤模型 ,用中药脑溢安浸膏粉含药血清进行干预 ,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的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结果 :脑溢安浸膏粉含药血清能显著地对抗培养皮层神经元的谷氨酸兴奋毒损伤 ,培养液中LDH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1)。实验过程中 ,含药血清加入量 5 %至 2 0 %均可。致神经元损伤的谷氨酸浓度以 1mmol·L- 1 以下为宜。结论 :脑溢安含药血清对谷氨酸致培养皮层神经元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WeevaluatedtheefectofNGFfolowingspinalcordinjury(SCI)bydetectingthecontentofexcitatoryaminoacids(EAA),andtoexplor...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应激对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兴奋性氨基酸转运功能的影响,并探讨人参水煎液对此功能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 10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10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各5组。应激模型采用腹腔注射皮质酮,10组动物分配至5个时间点(1、2、3、4、5周)进行实验。另取30只雄性ICR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人参干预组,每组10只。2组实验独立开展,实验周期均为5周。实验结束后,检测体质量、行为学、神经元结构/功能指标(NF-L、SYP)、星形胶质细胞生物标志指标(GFAP)和兴奋性氨基酸转运功能指标(EAAT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皮质酮注射1~3周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标志蛋白反应性高表达,第3周末表达水平下调(P<0.05),同时神经元结构功能指标表达下调提示神经元损伤,实验动物出现体质量和行为学的显著改变(P<0.05)。进一步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显示表达下调,并与神经元损伤呈正相关性。人参干预组对模型小鼠EAATs、GFAP、NF-L和SYP的表达下降均有显著改善作用(P<0.05)。结论 腹腔注射皮质酮可使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并出现行为学异常,其机制可能是应激影响星形胶质细胞兴奋性氨基酸转运功能所导致,人参水煎液可通过此机制发挥抗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