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玢 《安徽医药》2013,(10):1804-1805
目的浅析干预前后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探索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及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自2011年3月_2011年9月该院行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病患158例作为干预前组,另选择2012年3月-2012年9月的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病患164例作为干预后组,对所有患者预防性实施抗菌药物的种类、使用频数、复合用药情况做详细阐述,并进行统计研究和对照分析。结果干预后组头孢类药物使用频率由36.71%下降到17.68%,青霉素类、糖肽类、硝咪唑类药物变化不大,克林霉素则由3.80%降至为0。复合用药情况及不合理用药形势等方面用药规范性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全的干预性治疗可显著减少抗菌药物不规范性,用药合理性临床有较大提升空间,需相关医师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2.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切口感染的常用措施,但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会造成菌群失调、出现药源性疾病等后果,导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率上升.为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卫生部办公厅于20019-03颁发了<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以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现状,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月份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52份,对围手术期用药指征、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用药时间和药物利用指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52例I类切口手术病历全部使用抗菌药物,使用频度较高的药物为依替米星、头孢米诺钠和氨苄西林/舒巴坦,42.31%的患者用药时间≤3 d,32.69%的患者二联用药,使用频度较高的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头孢唑啉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结论 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尚需进一步规范。关键词: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干预前后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对比情况,了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和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1月-3月间173例I类切1:2手术患者病例与2012年1月3月间203例I类切口手术病例,在抗菌药物的使用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I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从2011年100%下降至2012年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药时机、用药疗程等方面的合理性均有显著提高,但在药物选择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结论:干预措施对减少抗菌药物应用的不合理因素有了明显改善,用药的合理性还有一定的提高空间,还需进一步加强干预和监管。  相似文献   

5.
Ⅰ类切口手术,是清洁手术,按照《2011年浙江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要求,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1]。但是由于骨科I类切口手术由于存在植入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医院管理部门制订相应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6—12月我院出院的319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9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中有306例预防性应用了抗菌药物,其中241例使用了第1代头孢菌素,占78.76%;32例使用了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占10.46%;15例使用了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占4.90%。107例术前0~2h使用抗菌药物,占34.97%;185例术后用药,占60.45%。54例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抗菌药物,占17.65%。结论: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指征把握不严、使用率过高、种类选择不合理、超说明书用药、使用时间不当及疗程过长。今后应进一步加强I类切1:7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验证临床药师对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9一11月(干预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院的106例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和2011年9—11月(干预后)出院的107例普外科I类切1:2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干预,抗茵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85.85%(91/106)下降为47.66%(51/106)(P〈0.01);抗茵药物使用合理率由66.04%(70/106)上升为78.50%(84/106)(P〈0.05);围术期不合理应用抗茵药物的表现形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由313.17元下降为233.52元(P〈0.01)。结论:临床药师实施合理用药干预,对促进医院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抗茵药物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医院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I类切口手术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2.92%,使用最多的是第3代头孢菌素.使用抗菌药物的669病例中,术前0.5~2 h给药的146例(21.82%),术后用药时间不大于2 d的230例(34.38%),联合用药比例达21.15%.存在用药指征不明确、药物选择不合适、给药时机不当、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结论 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茵药物存在不合理,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9.
沈毅  顾申勇  谢宁  周卫英 《中国药业》2012,21(17):37-38
目的 评价医院5种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年4月至12月出院的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肿块切除术和大隐静脉曲张术275例I类切口手术惠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275例患者中,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94.55%,涉及头孢菌素类和林可霉素类4种抗菌药物,使用频次排名分别为头孢噻吩钠、头孢唑林钠、头孢呋辛钠、克林霉素.术前应用<0.5 h者2例(占0.73%),0.5~2 h者245例(占89.09%),未用药者28例(占10.18%);术前未用术中应用5例(占1.82%);术后应用≤24 h者248例(占90.18%),未用27例(占9.82%).平均住院费用6 854.80元,平均药品费用l 281.92元.抗菌药物总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1.14%,占住院药品总费用的6.10%.结论 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干预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第1—4季度四川省骨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178例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比分析第1季度与第4季度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我院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无适应证用药比例、药物选择不合理率、术前给药时间不合理率、术后用药疗程,分别由第1季度的88.64%、31.82%、23.08%、15.38%、1.5 d 下降为第4季度的64.44%、24.44%、0%、3.93%、1.3 d(P值分别为0.01、0.44、0.00、0.04、0.01)。结论:临床药师实施药学服务后,各项不合理用药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郑敏纯 《北方药学》2021,18(4):104-105
目的:分析干预前后某院4种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预防应用情况.方法:经回顾性调查法,对2019年1-12月本院4种I类切口手术患者共132例的围术期抗菌药应用状况和干预措施效果开展调查及评价.结果:干预前,围术期抗菌药预防应用39例,占59.1%;干预后,围术期抗菌药预防应用56例,占42.4%(28/66),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对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探讨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对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为规范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抽取医院2011年1—12月间(非干预组)和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干预组)的I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共771份,分析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茵药物的合理性及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茵药物预防使用率经干预后,干预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37.22%明显低于非干预组为95.42%(P<0.05);干预组围术期用药指征、抗菌药物选择、用法用量、术前用药时机、用药疗程和联合用药等指标的合理性均显著高于非干预组(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茵药物的使用对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会容  罗诚 《中国药业》2014,(16):70-72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进行持续干预的效果,为后期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0月至12月和2013年4月至6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临床药师干预,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医师在预防用药指征、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给药频次、溶剂选择、溶剂量、首次预防用药时间、术后用药持续时间、联合用药等方面的使用合理率有了明显提高;人均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时间由5.67 d降至3.21 d。结论 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顾敏 《首都医药》2012,19(22):43-45
目的探讨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6月份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200份,对围手术期用药指征、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用药时间和药物利用指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全部使用抗菌药物,使用频度较高的药物为头孢西丁、头孢曲松、五水头孢唑啉,73%的患者用药时间〉3天,8%的患者二联、三联用药,使用频度较高的头孢曲松、五水头孢唑啉、头孢呋辛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存在较多问题,应进一步规范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徐世英 《北方药学》2013,(12):132-133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523例I类切口手术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9.50%,其中45例选用头孢唑啉,术前30分钟~2小时内的比例为84.31%,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比例73.53%。结论:我院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已较规范,但个别仍存在给药时机不当,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6.
李卫红  王静 《中国药业》2013,(20):59-60
目的为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12月出院的外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茵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462例患者中有380例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茵药物预防使用率为82.25%;药物使用率排前3位的分别是第1代、2代头孢菌素(92.57%),青霉素类(5.78%)和硝咪唑类(2.36%);380例患者中,77.89%的病例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药物选择不合理(80.00%)、用药疗程过长(58.15%)、用法用量不正确(56.57%)、预防给药时机不当(15.52%)、联合用药无指征(6.31%)等。结论该县级医院外科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较严重,应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7.
李锐  刘福 《中国药事》2018,32(1):150-155
目的:调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药师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选取2014年1-12月出院的997例(干预前组)和2016年1-12月出院的958例(干预后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对其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干预措施实施前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干预后较干预前下降了9.87%;药物品种选择方面,干预后组预防性使用1、2代头孢菌素者比例明显高于干预前组(81.46% vs.62.12%,P < 0.01);用药时机及疗程方面,干预后组术前0.5 ~ 1 h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及术后用药疗程≤ 24 h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干预前组(96.15% vs.85.10%,P < 0.01;68.18% vs.29.55%,P < 0.01);适应证方面,干预后组的合理性用药比例也明显高于干预前组(84.62% vs.73.67%,P < 0.01);另外,在用法用量、药物联用等方面干预后较干预前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临床药师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能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地应用抗菌药物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眼科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案,以减少抗菌药物用量并观察用药效果。方法分别抽取本院2007、2012年眼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1058、1857例,对比抗菌药物的给药方式、平均用药时间、用药总费用及术后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2012年眼科疾病的全身抗生素使用率、用药总费用均低于200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平均用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仅2007年有1例发生术后感染。结论眼科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应全身应用,应局部应用,其安全有效,且用药总费用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评价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查阅我院2013年1~4月(下称第一阶段)和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下称第二阶段)符合标准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198份和220份,对手术类别、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的种类、用药时间和持续时间、合并用药情况及其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后,1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从第一阶段的43%下降为第二阶段为32%,药物品种选择不当从第一阶段的80%下降为第二阶段的38%;2术前0.5~2 h内的预防用药率由第一阶段的64%上升至第二阶段的75%;3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疗程≤1 d的病例数占用药例数的比率从第一阶段的34%上升到第二阶段的49%;4无指征更换药物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有10、9例;无指征联合用药第一和第二阶段分别有2例。结论采取干预措施后,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在药物使用率、药物的品种选择、预防用药时机、用药疗程方面第二阶段较第一阶段均有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加强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用药的使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规范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考查、分析并探索合理的干预管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考查干预管理效果。结果:通过12个月连续性干预管理,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术后停药时间干预初期1月份合格率为73.64%,12月份达到97.3%;术后停药时间≤24 h的比例1月份为0%1,2月份达到43.92%。结论:医院制定的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范及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管理措施总体有效、可行,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是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需引起重视,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范临床医生用药行为,提高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