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图像较SPECT图像在脊柱单发病灶鉴别诊断方面的增益价值。方法:193例恶性肿瘤患者在全身骨显像发现脊柱单发浓聚病灶后行SPECT/CT显像。由2名核医学科医师结合全身骨显像分别对SPECT图像和SPECT/CT融合图像进行分析,对脊柱病灶诊断分为:肿瘤骨转移、良性病变、不能确定诊断。并按SPECT/CT融合图像比SPECT图像对诊断是否具有增益价值分为:有帮助、不确定、无帮助。将观察指标分为肯定组和否定组,分别计算其百分率及95%可信区间。结果:对193处病灶的分析结果显示,SPECT图像能确定诊断(肿瘤骨转移和良性病变)的病灶共59处,占30.6%(59/193),其95%可信区间为24.1%-37.1%;不能确定诊断的病灶共134处,占69.4%(134/193),其95%可信区间为62.9%-75.9%。SPECT/CT融合图像能确定诊断的病灶共175处,占90.7%(175/193),其95%可信区间为86.6%-94.8%;不能确定诊断的病灶共18处,占9.3%(18/193),其95%可信区间为5.2%-13.4%。与SPECT图像对比,SPECT/CT融合图像对诊断有帮助者173处,占89.6%(173/193),其95%可信区间为85.3%-93.9%;不确定18处和无帮助2处共20占10.4%(20/193),其95%可信区间为6.1%-14.7%。结论:在对脊柱单发病灶是否为肿瘤骨转移的鉴别诊断方面SPECT/CT融合图像较SPECT图像具有增益价值,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技术对于乳腺肿瘤显像及判断淋巴结转移与骨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2018年2月本院共开展乳腺有关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检查161例次,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骨转移诊断51例次、一个阶段治疗后随访检查110例次,评价SPECT/CT、超声+钼靶诊断乳腺癌病灶的诊断效用。结果病理检查为乳腺癌34例、良性17例,SPECT/CT检查的灵敏度85.3%(29/34)、特异度76.5%(13/17)、阳性预测值87.9%(29/33)、阴性预测值72.2%(13/18)、符合率82.4%(42/51)。34例对象联合腋窝、全身SPECT/CT检查,活检腋窝淋巴转移11例,SPECT/CT检查的灵敏度81.8%(9/11)、特异度87.0%(20/23)、阳性预测值75.0%(9/12)、阴性预测值90.9%(20/22)、符合率85.3%(29/34)。随访,确诊骨转移6例、腋窝淋巴结转移4例,SPECT/CT灵敏度100.0%(10/10)、特异度96.0%(96/100)、阳性预测值71.4%(10/14)、阴性预测值100.0%(96/96)、符合率96.4%(106/110)。结论 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技术可以作为乳腺癌病灶、转移的诊断技术,一次检查可完成局部与全身范围的检查,且还适合作为随访复发与转移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99)TC~m-MDP SPECT/CT图像融合对非典型骨转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静脉注射~(99)TC~m-MDP的106例全身骨扫描为单发病灶的非典型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行SPECT/CT图像融合显像,对所成的SPECT、SPECT+CT、SPECT/CT影像进行分析总结,将诊断结果与最终病理及其他检查和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中共发现病灶124个,较全身骨显像多发现18个病灶,其中SPECT、CT、SPECT/CT的阳性率分别为91.1%、84.7%、100.0%,诊断符合率分别为38.7%、82.3%、92.7%。结论 SPECT/CT融合显像可以明显提高非典型骨转移肿瘤诊断准确性。为发现早期骨转移肿瘤灶提供了很好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 SPECT /CT 融合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北京世纪坛医院2013年8月1日至2013年11月1日160例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肺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全身骨显像和SPECT /CT 融合显像检查,观察并分析所获得的图像,对比不同显像方式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结果160例患者经检查确诊发生肺癌骨转移52例。全身骨显像敏感度为59.6%,特异度为37.0%,诊断正确率为44.4%,阴性预测值为40.40%,阳性预测值为50.82%;SPECT /CT 融合显像检查敏感度为96.2%,特异度为88.0%,诊断正确率为90.6%,阴性预测值95.95%,阳性预测值81.97%。 SPECT /CT 融合显像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全身骨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CT /CT 融合骨显像检查对肺癌骨转移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对于直肠癌术后,早期发现病变复发或转移所致的CEA升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诊断为直肠癌并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后常规复查CEA升高(收集标准:大于正常值3倍)的患者64例,全部病例均行全身18F-FDG PET/CT扫描,所有病例均经进一步相关检查(如肠镜、再次手术、多种影像学检查)或临床随访后证实,随访时间3~14个月,平均6个月左右;统计PET/CT在直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所致的CEA升高中的诊断准确性。结果:64例直肠癌术后CEA升高的患者中,经随访或肠镜证实的直肠癌术后盆腔复发或转移45例,19例无肿瘤复发或转移,PET/CT图像诊断复发或转移病灶47例,其中假阳性4例。PET/CT图像诊断直肠癌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准确度为90.6%(58/64),敏感度为95.6%(43/45),特异度为78.9%(15/19),阳性预测值为91.5%(43/47),阴性预测值为88.2%(15/17);腹部、盆腔CT诊断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准确度为82.8%(53/64),敏感度为82.2%(37/45),特异度为84.2%(16/19),阳性预测值为86.0%(37/43),阴性预测值为50.0%(16/32)。24例腹部、盆腔CT检查阴性者,PET/CT发现病灶7例。结论:PET/CT在直肠癌术后,早期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所致的CEA升高原因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全身骨显像、CT及二者联合诊断在单发骨转移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02例全身骨显像表现为单发异常核素分布的恶性肿瘤患者行骨病变部位CT扫描。全身骨显像、CT及二者联合分别做出诊断,并与随访结果和病理对照。结果 102例患者,经随访和病理证实有53例为骨转移瘤。全身骨显像、CT与二者联合诊断骨转移瘤灵敏度分别为90.57%(48/53)、86.79%(46/53)、100%(53/53);特异度分别为61.22%(30/49)、97.96%(48/49)、91.84%(45/49);准确率分别为76.47%(78/102)、92.16%(94/102)、96.08%(98/10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1.64%(48/67)、97.87%(46/47)、92.98%(53/5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30/35)、87.27%(48/55)、100%(45/45)。CT诊断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优于全身骨显像(P<0.05)。二者联合诊断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明显优于单纯全身骨显像(P<0.05),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明显优于单纯CT(P<0.05)。结论 CT有助于区分全身骨显像单发病变的良恶性。全身骨显像与CT联合诊断可明显提高肿瘤患者单发骨转移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SPECT/CT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56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全身骨显像,根据全身骨显像发现有核素浓聚灶的局部进行SPECT断层显像、CT扫描,后进行图像融合。虽然全身骨显像无核素浓聚灶,但因为局部疼痛,仍针对局部进行SPECT断层显像、CT扫描,同样进行图像融合。随后由两名以上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核医学医生联合对全身骨显像和融合图像先后做出诊断。以病理、MRI检查及6个月后随访作为确诊标准。对SPECT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骨显像所诊断结果及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度进行分析。结果 SPECT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94.5%、96.1%(P0.05),特异度分别为78.7%、97.7%(P0.0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6.8%、92.5%(P0.05),阴性预测值为98.0%、98.8%(P0.05),诊断符合度为82.3%、97.3%(P0.05)。结论 SPECT全身骨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较高,SPECT/CT骨显像较SPECT全身骨显像明显提高肿瘤骨转移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8.
陈丽媚 《大医生》2023,(23):112-114
目的 探讨全身骨显像联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融合显像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实施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比较两种方法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最终经病理或影像检查、临床随访半年以上证实204例患者中骨转移者65例,无骨转移者139例。139例无骨转移患者中,65例为脊柱退行性病变,30例为骨折,24例为炎性病变,20例为肿瘤样病变。全身骨显像诊断71例乳腺癌骨转移,无骨转移者133例。全身骨显像联合SPECT/CT诊断72例乳腺癌骨转移,132例无骨转移。全身骨显像联合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高于全身骨显像(P<0.05)。结论 与单纯全身骨显像检查比较,全身骨显像联合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较高,应用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宫颈癌诊断、监测治疗后肿瘤复发与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宫颈癌患者60例,均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所有PET、CT及PET/CT融合图像均通过融合软件进行帧对帧对比分析。肿瘤病灶根据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确诊。结果:18F-FDG PET/CT显像对宫颈癌病灶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4%(32/35)、92.0%(23/25)、91.7%(55/60)、94.1%(32/34)、88.5%(23/26)。其中7例治疗前患者,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敏感性为85.7%(6/7);宫颈癌根治术后尚未进行其他治疗的患者27例,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9%(10/11)、87.5%(14/16)、88.9%(24/27);经宫颈癌根治术及放化疗综合治疗后的患者26例,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8%(15/16)、100%(10/10)、96.2%(25/26)。与同期其他影像学检查比较,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敏感性更高,12例提高临床分期,特异性更高,7例降低临床分期。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于宫颈癌的诊断及残余病灶、复发病灶、转移灶的检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兰宇鹏 《新医学》2014,(3):173-177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 )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8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造影和RTE的图像信息并与病理活组织检查(活检)相对比,评估单用两种方法及联合使用两种方法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结果85个甲状腺结节中,病理活检证实恶性病灶48个,良性病灶37个。恶性结节在注射造影剂后以不均匀低增强为主,早于周边甲状腺组织消退。良性结节则以弥散性等增强或高增强为主,晚于周围腺体廓清。超声造影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67%、81.08%、91.67%、81.08%、87.06%;RTE 则分别为87.50%、83.78%、87.50%、83.78%、85.89%;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92%、86.49%、90.38%、96.97%、92.94%。超声造影联合 RTE 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比单用超声造影或RTE高(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联合RTE可提高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99 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ethylene diphosphonate,MDP)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所显示的肺癌骨转移病灶的图像特点及SPECT/CT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3例病理证实为肺癌、初次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显像诊断为肺癌骨转移的患者的骨转移病灶的SPECT/CT图像特点,经病理诊断或再次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显像随访确认,分析SPECT/CT显像所示肺癌骨转移病灶的部位、数量、放射性分布及CT表现的特点。结果:113例患者共482处病灶纳入本研究,肺癌骨转移病灶429处。肺癌骨转移病灶中位于脊柱者占50.6%(217/429),胸廓者占29.1%(125/429),骨盆者占17.0%(73/429),四肢者占2.1%(9/429),颅骨者占1.2%(5/429)。肺癌骨转移病灶SPECT/CT图像表现为放射性异常浓聚者占90.7%(389/429),无放射性分布异常者占9.3%(40/429);CT图像表现为成骨性转移者占41.0%(176/429),溶骨性转移者占50.3%(216/429),混合性(兼有溶骨和成骨)转移者占4.0%(17/429),骨质形态学正常者占4.7%(20/429)。113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同时伴有良性病灶,共53处。结论:肺癌骨转移的部位以脊柱居首,胸廓次之;肺腺癌患者容易发生骨转移,以成骨性转移多见。SPECT/CT诊断肺癌骨转移病灶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超声和X线平片对膝关节囊内骨折的诊断价值,并研究两种方法联合诊断价值。方法对132例临床疑诊膝关节囊内骨折患者同时进行X线平片检查和超声检查,并以CT(或MRI)检查作为金标准,全部影像检查均在8h内完成。X线平片包括前后位和仰卧水平投照片,制动10min以上摄片。超声检查患者采用仰卧位,探头频率7-12MHz,关节制动时间10min以上。分别统计X线平片和超声显示关节囊内骨折线、积脂血症、以积脂血症作为标准判定关节囊内骨折、以骨折线或积脂血症作为标准判定关节囊内骨折及超声和X线平片联合诊断关节囊内骨折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进行比较。结果CT(或MRI)显示骨折组104例,其中60例并存关节积脂血症。非骨折组28例。X线平片检查:骨折组87例见骨折线,17例未见骨折线(隐匿性骨折),48例见积脂血症;非骨折组25例未见骨折线,3例误为骨折(假阳性)。超声检查:骨折组32例见骨折线,72例未见骨折线,其中60例见积脂血症;非骨折组26例未见骨折线,2例误为骨折(假阳性),均未见积脂血症。在17例隐匿性骨折中,平片和超声分别显示积脂血症8例和13例。平片(和超声)显示骨折线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8%(43.9%)、83.7%(30.8%)、89.3%(92.9%)、96.7%(94.1%)、59.5%(26.5%);平片(和超声)显示积脂血症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00%)、80.0%(100%)、100%(100%)、100%(100%)、85.7%(100%);以积脂血症作为标准判定关节囊内骨折,x线平片(和超声)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6%(66.7%)、46.2%(57.7%)、100%(100%)、100%(100%)、33.3%(38.9%)。依据骨折线或积脂血症,X线平片(和超声)诊断膝关节囊内骨折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4%(74.2%)、91.3%(69.2%)、89.3%(92.9%)、96.9%(97.3%)、73.5%(44.8%)。超声和x线平片联合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7%、96.2%、89.3%、97.1%、86.2%。结论X线平片和超声检查均低廉、便捷、普及,它们各有优缺点,在膝关节囊内骨折诊断中,单独应用准确率均较低,有漏诊可能。联合应用能提高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对于部分隐匿性骨折,超声可作为X线平片的有效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8F-NaF PET/CT显像与99mTc-MDP SPECT显像对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在2周内行18F-NaF PET/CT显像与99mTc-MDP SPECT显像,以病理结果、X线、CT、MRI、临床随访等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BI-RADS分级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在本院术前经超声检查发现肿块、并行手术活检、病理证实的514例女性患者乳腺肿块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分析其超声BI-RADS分级评估与病理检查结果,计算超声诊断的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恶性肿瘤百分率,并比较不同年龄段乳腺恶性肿瘤的百分率.结果 514例患者中,超声诊断恶性肿块132例,其中78例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54例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超声诊断良性肿块382例,其中8例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374例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计算得出超声BI-RADS分级对乳腺肿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7%、87.4%、87.9%、59.1%、97.9%.本研究514例患者中,超声2~5级病变者中恶性肿瘤的百分率分别为:0% (0/58)、2.5% (8/322)、27.8% (20/72)、93.5% (58/62).不同年龄段中,年龄<40岁恶性肿瘤百分率为39.5%,年龄≥40岁恶性肿瘤百分率为60.5%.结论 超声BI-RADS分级能够对乳腺肿块进行较准确的评估,对规范诊断与临床处理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工作经历医师的CT诊断差异,探讨提高孤立性肺肿块CT诊断的方法及途径。方法:3位不同工作经历医师用双盲法对孤立性肺肿块CT图像进行定性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分别计算其C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及与病理诊断之间的Kappa值、ROC曲线下面积。根据其诊断结果,进行诊断试验的统计评价。结果:3位医师对同一组孤立性肺肿块CT图像进行6次判断,其总敏感度为83.76%(196/234),特异度为53.33%(32/60),准确度为77.55%(228/294),阳性预测值87.50%(196/224),阴性预测值45.71%(32/70),Youden指数为0.371,与病理结果比较的Kappa值为0.349(标准误:0.64,P=0.000)。ROC曲线下面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者之间CT诊断结果稳定性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CT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肺结节的良恶性病理学特点。随访和专题培训是提高影像医师诊断水平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雁  张霞  袁士强 《华西医学》2009,(11):2887-2889
目的:探讨血清CA15-3和B-AKP在乳腺癌骨转移显像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92例乳腺癌患者的核素骨显像结果、血清CA15-3和B-AKP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①血清CA15-3和B-AKP的值随着骨转移分期的增高而逐步升高,且差异显著(P〈0.01);②血清CA15-3和B-AKP与骨转移的数目呈正相关;③血清CA15-3〉25U/mL时,骨转移的阳性率为63.3%,血清CA15-3〈25 U/mL时,骨转移的阴性预测值为94.5%;血清B-AKP〉20U/L时,骨转移的阳性率为59.6%时,骨转移的阴性预测值为73.5%;当血清CA15-3〈25 U/mL同时B-AKP〈20U/L时,骨转移的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血清CA15-3和B-AKP测定在乳腺癌骨显像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崔丽艳  张捷  胡晓舟 《检验医学》2010,25(7):539-542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心肌缺血标志物——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联合检测能否提高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效率。方法测定108例胸痛患者[包括82例ACS患者及26例非缺血性胸痛(NICP)患者]血清IMA及H-FABP水平。血清IMA检测采用白蛋白钴结合(ACB)法,H-FABP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结果ACS组ACB水平[64(61-67)U/mL]明显低于NICP组[75(71-78)U/mL](P〈0.05)。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CB水平的合适诊断界值为70.5 U/mL。ACB水平〈71.0 U/m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0%和80.8%,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6[95%可信区间(CI):0.783-0.97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6%和70.0%。H-FABP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9%[95%C:I 74.8%-91.0%]和80.8%[95%CI:65.7%-95.9%],诊断准确性为82.4%[95%CI:75.2%-89.6%]。IMA与H-FABP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6.3%[95%C:I 96.2%-100%]和80.8%[95%C:I 65.7%-95.9%],诊断的准确性为92.6%[95%C:I 87.7%-97.5%]。与IMA及H-FABP单独检测相比,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诊断的准确性明显提高(P〈0.05),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0%和87.5%。结论胸痛发生后联合检测IMA和H-FABP可能提高肌钙蛋白T未增高的ACS患者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研究肺灌注SPECT/CT对可疑肺栓塞(PTE)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1日—2013年12月1日于我科进行肺灌注SPECT/CT显像可疑PTE的恶性肿瘤患者5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肺灌注SPECT/CT图像。SPECT/CT栓塞肺段判断标准:沿肺段或亚肺段分布的楔形或片状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区,CT图像上相应部位无其他导致肺段血流灌注减低的病变。综合患者临床资料作出有无PTE的最终诊断。计算恶性肿瘤患者经肺灌注SPECT/CT诊断PTE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对恶性肿瘤患者肺灌注SPECT/CT诊断结果与综合患者临床资料诊断结果,进行配对四格表χ^2检验(McNemar检验)。结果:55例恶性肿瘤患者肺灌注SPECT/CT诊断为PTE 42例,经综合临床资料诊断为PTE 40例,与肺灌注SPECT/CT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恶性肿瘤患者经肺灌注SPECT/CT诊断PTE的灵敏度为95.1%,特异性为78.6%,阳性预测值为92.9%,阴性预测值为84.6%,准确性为90.9%。结论:肺灌注SPECT/CT能够较准确的诊断恶性肿瘤患者的PTE,为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可靠的PTE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18F-FDG PET/CT显像在卵巢癌术后随访中的价值及与血清CA125检测的关系。方法:对45例卵巢癌术后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及血清CA125检测,与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比较判断其诊断复发、转移灶的准确性并比较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卵巢癌复发、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3%(28/31)、92.8%(13/14)、91.1%(41/45)、96.5%(28/29)和81.5%(13/16)。血清CA125诊断卵巢癌复发、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2%(23/31)、78.5%(11/14)、75.5%(34/45)、88.4%(23/26)和57.9%(11/19)。18F-FDG PET/CT显像与血清CA125检测结果有一定相关性,26例血清CA125升高者中23例PET/CT检查显示数目不等的复发;19例CA125正常患者,8例PET/CT检查显示复发,二者有显著性差异(χ2=11.007,P=0.001)。10例血清CA125≤100 U/mL的复发患者病灶数均较少,90%(9/10)为1~3个;21例CA125>100 U/mL复发患者病灶数80.9%(17/21)为3个以上,二者有显著性差异(χ2=14.006,P=0)。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在卵巢癌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与血清CA125检测有一定的相关性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尿路感染快速诊断和避免临床经验性治疗中抗生素药物的滥用提供参考.方法 自2011年11月~2012年6月收集临床疑似尿路感染、进行尿培养的尿标本1 370份,通过UF-1000i尿细菌通道参数(B-FSC和1DFLH)和尿中有形成分的检测与尿液细菌培养结果作比较分析,得到尿路感染诊断的最佳临界值并对该数值进行诊断性能的评价.结果 ①G的B-FSC明显低于G(t=2.672,P=0.007),故细菌参数B FSC在区别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种类方面的诊断性能优于B-FLH.②分别以B FSC<35 ch,DFSC/DFLH< 0.4为临界值,判断革兰阴性菌的灵敏度为73.4%和91.8%,特异度为78.9%和93.1%,阳性预测值为95.7%和97.4%,阴性预测值为74.7%和91.9%.③所有人以细菌计数532.7个/μl,白细胞68.5个/μl为临界值以及联合应用细菌和白细胞诊断尿路感染的灵敏度为77.5%,70.1%和92.2%;特异度为94.4%,83.3%和80.5%;阳性预测值为93.2%,80.7%和82.5%;阴性预测值为85.1%,75.6%和91.2%.④男性当细菌计数和白细胞临界值设为383.8个/μl和49.8个/μl及联合应用细菌和白细胞临界值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度为80.7%,72.7%和92.8%,特异度为96.2%,92.6%和83.3%;阳性预测值为88.6%,80%和84.7%;阴性预测值为82.0%,89.9%和92.4%;女性当细菌计数和白细胞临界值设为863.1个/μl和90.1个/μl及联合应用细菌和白细胞临界值诊断尿路感染的灵敏度为83.3%,76.9%和93.3%;特异度为99.6%,84.4%和84.6%;阳性预测值为95.9%,76.3%和85.8%;阴性预测值为74.9%,89.2%和93.6%.结论 ①DFSC区分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种类优于DFLH.②DFSC/DFLH<0.4区分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优于DFSC<35ch.③诊断尿路感染,应以不同性别设置细菌计数和白细胞数的最佳临界值.④细菌参数相对尿白细胞和细菌计数在尿路感染诊断中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